huziguo2011 huziguo2011
化工
关注数: 83 粉丝数: 82 发帖数: 5,959 关注贴吧数: 16
私家车监管既要“留出口子”也要“收紧袋子” 封杀私家车专车不利于互联网+发展2015年09月16日02:37 经济参考报1,220分享添加喜爱打印增大字体减小字体   近几年,以滴滴快的、优步为代表的互联网约租车发展迅猛,而这些平台上的车辆绝大多数是私家车。据记者调查统计,目前接入互联网约租车平台的私家车已经超过400万辆。一方面,这些车辆由于提供快捷、方便的服务受到社会欢迎,另一方面由于它们数量庞大且冲击传统出租车市场,成为地方监管部门的“烫手山芋”。接受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对互联网约租车的改革和监管,不能回避400万私家车的问题,否则改革将流于形式、避重就轻。   私家车是进行互联网约租车改革必须要直面的核心问题,这一问题的核心在于是否承认共享经济。简单“一刀封杀”,不但不利于“互联网+”创新经济发展,也容易形成新的社会不稳定因素;全面放开,将会冲垮传统的出租车行业,出租车公司、个人牌照拥有者利益受损,挤占有限的道路资源。多位专家表示,目前已介入互联网约租车平台的私家车数量庞大,对其监管既要“留出口子”又要“收紧袋子”,重点要把握好以下几方面问题:   首先,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携资本和技术“双翼”兴起的互联网约租车,正面对各方利益博弈,钓鱼执法、群体对抗层出不穷。政府监管不能越位也不能缺位,应找出市场边界,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广州市有关方面计划推出约租车服务,市场上对此颇有质疑。“政府又去干企业该干的活,何况市场上各种打车软件技术非常成熟、市场占有率高,广州再推出一款政府主导的打车软件有何意义?”多位互联网约租车平台负责人告诉记者。   交通部科学研究院专家胡方俊表示,解决私家车的问题,既要尊重历史,也要解决问题;既要尊重存量出租车,也要尊重滴滴快的、优步,更要尊重民众需求。一切从群众利益出发,一切为老百姓出行便利。   业内人士认为,传统出租车行业存在市场、政府双失灵的情况,造成出租车行业弊病丛生,互联网约租车是一个巨大的蛋糕,政府应该制定好规则,当好裁判员,切不可成为市场上某方利益的代言人。   其次,互联网约租车是“互联网+”在出行领域的创新应用,毋庸置疑属于共享经济范畴。在美国,这种共享模式得到越来越多城市管理者和立法者多支持。记者从优步获悉,目前美国已经有将近40个州、市通过永久性立法,支持拼车共乘在当地作为一种交通方式,并且这个数目仍在增加。   “美国把优步作为新型约租车,原来的出租车、约租车是专职车辆、专职司机,网络约租车是私家车和非专职司机,不设置数量、运价管制,政府不直接对约租车发放许可,只是管平台,政府制定标准,平台去执行。”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王军表示。   再次,对私家车的监管要有创新思维。当前,互联网约租车出现过不少问题,而且这种新型业态尚未被纳入监管。多位专家担心,政府主管部门目前的监管思路太过保守,按照这个思路去监管新业态,会把互联网约租车管成“第二个出租车行业”。   据记者了解,交通部即将出台文件把互联网约租车定义为网络预约出租车,仍然是出租车的范畴,车辆、司机、平台都要取得政府许可,大致思路是从传统出租车牌照中分流一部分去做网络预约出租车,这种监管思路把市场上兴起的互联网预约车排除在外。   滴滴快的总裁柳青表示,对互联网约租车的管理模式可以借鉴美国,政府直接监管互联网约租车平台,平台拿资质,车辆和司机都去平台登记、备案,有限制地让私家车参与运营。   (稿件除署名文章外,均由记者张彬、陈钢、叶健、梁建强、周科、黄筱、邓中豪采写) (原标题:私家车监管既要“留出口子”也要“收紧袋子”
济南环保人员执法被殴:十余人围殴超10分钟 2015年09月09日20:48 大众网2,547分享添加喜爱打印增大字体减小字体济南环保局大气污染防治督查组成员陈伟遭不明身份人员殴打,正在医院接受救治。济南环保局大气污染防治督查组成员陈伟遭不明身份人员殴打,正在医院接受救治。督查组车辆被砸   大众网济南9月9日讯 (记者 于潇潇)今天下午15时许,济南市大气污染防治督查组和媒体记者7人,在济南市市中区陡沟办事处大庙屯附近一处渣土场检查扬尘污染问题时,遭不明身份人员殴打,其中5人受伤。据了解,事发时,有10余名暴徒对执法人员和记者进行了超十分钟的殴打。一名执法人员鼻梁被打断、头部缝了4针;有一名被打者手机遗失。   9日下午,大众网记者在济南市第五人民医院见到了受伤的济南环保人员和媒体记者。其中,大气污染防治督查组成员陈伟受伤最重。陈伟头上包着纱布,眼角和鼻子上满是凝固的血迹,上衣和裤子上是一块一块的尘土,走路一瘸一拐。在简单清洗处理后,他被送进了急诊手术室。   在医院,遭殴打的多名执法人员和记者向大众网记者还原了事发现场的情况:   据介绍,为查扬尘污染,今天下午两点多,济南市大气污染防治督查组和媒体记者查到市中区陡沟办事处大庙屯附近一处渣土场。此处渣土场不是正规渣土场,但很多渣土车正往此处倾倒渣土。   到现场后,一名记者扛起摄像机开始拍摄取证,拍了四五十分钟。三点左右,大家正要结束准备返回时,现场突然开过来一辆黑色汽车,车上下来两个人,其中一人满身酒气,敞着怀,过来抢夺记者的摄像机,嘴里同时骂骂咧咧。   陈伟上前亮出自己的执法证,并问对方是什么人,要讲道理。满身酒气的人骂道,讲XX什么道理,这是他的地盘。   现场,执法人员和记者共有7人,赶来的两人见人多,争执了一下开车走了,执法人员报警。在五六分钟后,执法人员和记者取证完毕正上车准备离开时,现场突然开过来三辆车,将两辆执法车堵住,车上下来十几个人,手里持着橡胶棍和砖头等,冲着后面的执法车开砸。   前面执法车上的一名工作人员下车与凶徒理论,对方抡起橡胶棍就砸到了他的肩上,接着又砸他的背部和腿,陈伟见同事被砸,马上下车,再次亮出执法证,对方一人不由分说一拳砸到陈伟鼻梁上,接着几个人围上来把他砸倒在地,用橡胶棍打他的头和身体。另一名执法人员被棍子打到前胸和手腕,其他人也不同程度被打。   殴打了十几分钟后,凶徒停下来让执法人员和记者交出包和手机,有5部手机被抢走,后被扔回两部,然后开车扬长而去。   下午,大众网记者从济南市第五人民医院了解到,执法人员陈伟鼻骨骨折,头部被缝了4针。另有一名工作人员腕骨骨折,其余人有不同程度的轻伤。   大众网记者从济南市市中区警方了解到,接到报警后,市中公安分局陡沟派出所民警立即赶往事发地,但持械打人的不明身份者均已逃离现场。目前,警方已展开调查。
河北首次开出按日计罚罚单 6家企业被罚2000万 2015年04月21日10:11 新华网1,493分享添加喜爱打印增大字体减小字体 自动播放首次开出按日计罚罚单(来源:河北卫视《看今朝》)2014年10月8日,河北廊坊受雾霾影响能见度极低。 资料图   新华网石家庄4月21日电(记者巩志宏)河北6家污水处理厂因在27天内被发现两次超标排污,被开出总额2047.57万元的罚款。这是自今年新《环保法》实施以来,河北省环保部门首次开出的“按日计罚”罚单。   今年1月30日,河北省开展“利剑斩污”零点行动,对全省城镇污水处理厂进行随机抽查,并于2月25日进行复查,发现枣强县污水处理厂、万全县污水净化研究中心、青县河东污水处理厂、泊头市污水处理厂、滦平县德龙污水处理有限责任公司、霸州市国泰环保工程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在复查中仍存在超标排放行为,河北环保部门随即对其启动了按日计罚程序。   其中,对枣强县污水处理厂处罚金额最多,达680多万元。1月30日的检查中,这家企业的排水口污水COD浓度为115毫克/升,2月25日第二次抽查中浓度为75.5毫克/升,均超出50毫克/升的排放标准。经过核算水量、排污费等,环保部门得出684.68万元的处罚金额。万全县污水净化研究中心、青县河东污水处理厂、泊头市污水处理厂、滦平县德龙污水处理有限责任公司、霸州市国泰环保工程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则分别被处罚674.01万元、266万元、247万元、142.88万元、33万元。   违法成本低是我国环保法律法规长期存在的顽疾。河北省一名环境监察工作人员介绍,以往对污水超标排放企业最高处罚金额只有20万元,对企业形不成震慑力,而新《环保法》提出按日计罚等刚性执法手段,为环保执法提供了利剑,并极大提高了违法成本。
德州玻璃厂污染大气环保组织索赔2820万 2015-03-22 07:41大众网-齐鲁晚报评论(395人参与) A-A+德州晶华厂区内的两根大烟囱,一根冒黄烟,一根冒白烟。齐鲁晚报记者 马志勇 摄   齐鲁晚报济南3月20日讯(记者 廖雯颖 刘振)3月19日,德州晶华集团振华有限公司因长期超标排污污染大气,遭到环保部主管的环保组织中华环保联合会起诉,索赔2820万元。这是今年新环保法实施后,首个针对大气污染行为的环境公益诉讼案件。   索赔款项用于德州大气污染治理   3月19日,中华环保联合会向德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提交诉状。在民事起诉状上,这家由环保部主管的环保组织提出五点诉讼请求,包括要求德州晶华停止超标向大气排放污染物,增设大气污染防治设施,赔偿因超标排放污染物造成的损失2040万元,以及因拒不改正超标排放污染物行为造成的损失780万元,合计2820万元。赔偿款项支付给地方政府财政专户,用于德州市大气污染治理。   对于总额接近3000万元的索赔,中环联环境法律服务中心副主任兼督查诉讼部部长马勇表示,这是根据德州晶华大气污染防治设备投入及运营成本计算得出。根据公开资料,被告企业有几条生产线没有安装治污设施,省下的钱约有2000多万元。“相当于他们以牺牲环境代价赚的钱,要让他们拿出来。”另一部分则是根据新环保法针对拒不改正的污企“按日计罚”规定计算,以每天10万元基数计,从1月1日到3月19日。   此外,诉状详细列举德州晶华长期“顶风作案”、持续超标排污的行为。马勇表示,立案过程顺利,德州市中院立案庭并未拒绝受理,表示要研究一下报告,目前尚未有反馈。
铝空气电池可使汽车续航3000公里 只需每月加注清水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冯卫东 2014年06月09日 13:41[导读] 一辆电动汽车能否连续驰骋19个小时,从多伦多开到1800公里外的哈利法克斯,全程无需停车充电?这在理论上将是可行的。近日,美铝加拿大公司和以色列Phinergy公司在蒙特利尔向大众展示了这样一种具有超级续航能力的电池技术。 一辆电动汽车能否连续驰骋19个小时,从多伦多开到1800公里外的哈利法克斯,全程无需停车充电?这在理论上将是可行的。近日,美铝加拿大公司和以色列Phinergy公司在蒙特利尔向大众展示了这样一种具有超级续航能力的电池技术。 以锂离子电池驱动的电动汽车难以普及的最大障碍是行驶里程有限,目前的续航能力大多在135公里(日产Leaf)至480公里(特斯拉S型)之间,除非大量安装快速充电站,否则不适宜驾驶电动汽车远途旅行。美铝加拿大公司和以色列公司Phinergy新展示的100公斤重的铝空气电池储存了可行驶3000公里的足够电量。相比之下,特斯拉Model S的电池超过500公斤,而行驶里程不到500公里。 新电池并不是从普通电网充电,而是在美铝公司水电站的熔炼车间充电,充满电的电池其实是一块大部分由铝制成的厚重面板。铝板利用从空气中吸收的氧气以及用户给汽车加的水产生化学作用,将铝变成氧化铝,从而释放出能量,为汽车持续提供动力。铝的氧化反应在铝暴露在空气中时会自然发生,表面的氧化铝会阻止深层的铝继续发生反应,新电池采用的新技术则包含了电解质可溶解表面氧化层,使反应持续进行。 按照美铝加拿大公司的介绍,使用这种电池的汽车仍需保留锂电子电池,铝电池只在锂电池电量耗尽后才启动,因此可以用很长时间,期间只需每月加注清水。通常在一年左右达到使用极限后,到服务站更换充满电的铝电池即可。 使用这种带有附加电池的原型车,上星期在蒙特利尔的一级方程式赛道上经过了试驾。Phinergy公司还于6月4日在加拿大国际铝业大会上介绍了这一新的发明。目前,发明企业正与魁北克省商议生产协议,争取使这种零排放汽车能够早日投入试运行。 (记者冯卫东)
比尔盖茨:世界最薄避孕套明年上市 2014年09月20日23:32 参考消息网 我有话说(1,356人参与) 收藏本文比尔·盖茨资助研发新型避孕套。   核心提示:研发下一代避孕套目的是鼓励伴侣更乐于使用避孕套,除有助避孕外,也利于减少艾滋病毒(HIV)等性病传染。   参考消息网9月19日报道 据台湾“中央社”19日刊文称,微软创办人比尔·盖茨19日表示,新研发的下一代超薄、宛如皮肤的避孕套能提升快感,将有助于控制人口,并由发达国家企业提供资金进行量产。据悉该避孕套有望明年上市。   比尔。盖茨去年透过比尔和梅琳达基金会(Billand Melinda Gates Foundation)的“全球医疗保健计划大挑战”项目(Grand Challenges),提供数十万美元给发明家,以研发下一代超薄避孕套。   另据法新社消息,盖茨今天在印度新德里表示,看来科技材质有所突破,能让避孕套“非常、非常薄”。   盖茨提供10万美元赞助款给英国曼彻斯特大学(Universityof Manchester),以研发使用超轻传导材料石墨烯(Graphene)的避孕套。   盖茨还提供10万美元给美国俄勒冈大学(University of Oregon),后者拟用聚胺酯(polyurethane)制作避孕套,厚度不到目前市面上最薄避孕套的一半。   研发下一代避孕套目的是鼓励伴侣更乐于使用避孕套,除有助避孕外,也利于减少艾滋病毒(HIV)等性病传染。   盖茨表示,发达国家厂商对于研发疟疾、结核病等药物缺乏兴趣,原因在于这些疾病在发达国家并不普遍,但“超薄避孕套会有市场,因为避孕套多年来没有太大创新”。   而据《印度时报》(The Times of India)称,盖茨赞助研发的史上最薄避孕套,可能会在明年上市。
科学家研究称人类将在2050年进化成全新种群来源: 新浪网 2014年09月15日 14:05[导读] 全球大脑研究所研究员卡德尔-拉斯特表示人类将在2050年进化成一个全新的种群。全球大脑研究所研究员卡德尔-拉斯特表示人类将在2050年进化成一个全新的种群。在不到40年时间里,我们的寿命将大幅提高,要孩子的时间向后推迟,日常琐事将借助人工智能完成。这是一次巨大变化,能够与猴子变成猿,猿变成人类相提并论根据拉斯特的预测,到了2050年,人类的寿命将大幅提高,机器人将从事对技能要求较低的工作,妇女将进一步推迟生育年龄并且有更多时间参与文化活动有研究指出到了2050年,一名35岁的普通男白领将长着红眼睛,更小的阴茎,更大的大脑。此外,他还拥有更出色的语言能力同时借助生物植入物提高工作能力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9月15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全球大脑研究所研究员卡德尔-拉斯特表示人类将在2050年进化成一个全新的种群。这种进化是全新的技术、行为和自然选择的结果。他指出人类正在经历一个重大的进化过渡时期。在发表于《现代衰老学》杂志(Current Aging Science)的论文《人类进化,生命史理论和生物学繁殖终结》中,拉斯特详述了他的研究。 拉斯特表示在不到40年时间里,我们的寿命将大幅提高,要孩子的时间向后推迟,日常琐事将借助人工智能完成。这是一次巨大变化,能够与猴子变成猿,猿变成人类相提并论。拉斯特说:“步入80岁或者100岁后,你的生活将与你的祖父母截然不同。”他认为未来我们的大部分时间将生活在虚拟现实当中。 一些进化学家认为2050年人类的寿命最高可达到120岁。美国知名商业和技术新闻博客网站Business Insider的克里斯蒂安-斯特本兹报道称,拉斯特认为人类的性成熟时间将推迟。生命史对这种现象进行了论述。这一理论旨在解释自然选择过程如何影响生物生命中的一些关键事件,例如繁育下一代。根据这一理论,随着大脑体积的增加,生物体需要更多能量和时间发挥全部潜能,用于繁殖的能量减少。 拉斯特表示未来的人类并不是“短寿早逝”,而是“长寿晚逝”。他在接受英国媒体采访时说:“当前的世界混乱不堪。但危机中同样存在机会,天启也是蜕变的开始。我认为人类创造的新世界将比当前的文明更加先进、平等,物产也更丰富。在我看来,新世界将与当前的世界截然不同,因为当前的世界源自于中世纪世界。生物钟不会永远运转下去,未来的人类能够借助先进的技术让生物钟暂停一段时间。” 这种变化正处在进行时。目前,英国妇女首次分娩的平均年龄已经提高到29.8岁。在1970年的美国,35岁以上妇女生下的第一胎的比例只有1%,2012年增至15%。拉斯特表示:“随着国家在社会经济方面不断取得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尤其是妇女有机会参与文化再生产。” 除了单身时间延长外,拉斯特还认为人工智能将在未来扮演重要角色,从事一些对技能要求较低的工作。他说:“未来,我们的大量时间可能在虚拟现实中度过。绝大多数人是否意识到这种可能性所能产生的影响,我本人并不确定。”(孝文)
仿生脾能清除血液中大部分病原体,人类的福音! 仿生脾能清除血液中大部分病原体“生物脾”用蛋白质装备纳米珠(protein-equipped nanobeads)和磁铁清除血液中的病原体。“生物脾”设备中的磁性纳米珠与大肠杆菌(左)和金黄色葡糖球菌(右)结合,从血液中清除它们。 科技日报讯 (记者常丽君)美国韦斯仿生工程研究所近日开发出一种高科技设备“生物脾”,即使在病原体尚未查明的情况下,也能使身体免于感染。这种设备是受脾脏功能的启发,脾脏能把血液中的细菌——从大肠杆菌到埃博拉病毒——迅速高效清理。 血液感染会导致脓毒症,这是一种有生命危险的免疫反应。在医生无法判断感染原因时,超过50%的可能会激发脓毒症,所以医生会用抗生素攻击多种细菌,但这会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 研究人员希望找到一种能清除任何感染的方法,由此开发出了“生物脾”设备来过滤血液。据自然网站9月15日(北京时间)报道,“生物脾”用了一种改良版的甘露糖—结合外源凝集素(MBL)涂在磁性纳米珠外面,MBL是一种人体内的蛋白质,能与超过90%的细菌、病毒、真菌及死去细菌所释放毒素的表面糖分子结合。当血液进入“生物脾”设备后,经MBL装备的纳米珠会与大部分病原体结合,再通过设备上的磁铁把纳米珠和它们的“猎物”一起从血液里吸出来,再让血液流回病人体内。 为了测试设备效果,研究人员让一些小鼠感染了大肠杆菌或金黄色葡萄球菌,用“生物脾”给其中一些小鼠做血液过滤。结果在感染5个小时后,经过血液过滤的小鼠89%仍然生存,而没有血液过滤的生存率只有14%。研究人员发现,“生物脾”能清除小鼠血液中超过90%的细菌。而且经过血液过滤的小鼠,肺部及其他器官也更少发炎,这表明它们发展成脓毒症的可能性更小。 研究人员还测试出“生物脾”能处理约5升的血量,相当于一个成年人体内所有的血。他们在人血中混合了细菌和真菌,以每小时1升的速度通过“生物脾”,结果发现设备在5小时内清除了血液中大部分病原体。 论文作者、韦斯仿生工程研究所的唐纳德·英格博说,这种效率足以控制感染,当“生物脾”从血液里清除了大部分病原体后,抗生素和免疫系统就会击败剩下的感染,比如寄居在器官里的病菌。“生物脾”还有助于治疗像HIV和埃博拉这样的病毒感染,其生存率取决于能否把血液中的病毒数量降低到一个微小水平。目前,研究小组正在猪身上进行测试。 伦敦大学学院传染与免疫专家奈杰尔·克雷恩说,诊断医师还能用“生物脾”收集血液中的病原体样本,培养识别,最终确定用哪种药物疗效最好。输血和血液过滤已经成为常规疗法,他希望“生物脾”能在两年内进入人类临床实验。 总编辑圈点 磁性纳米颗粒像巧克力豆一样裹上一层生物素,用来捕捉毒物,这一思路结合了人工透析和纳米药物的神奇。从种牛痘到巴斯德消毒法,再到青霉素,人类一步步垒起抵抗病菌的长城,越来越不可能因为感染而死亡。人工脾则让病原体(甚至是艾滋病病毒)面临灭顶之灾。它能不能拔除狂犬病毒、麻风病毒或者乙肝病毒?实验了才知道。如果人工脾能成功,慢性感染者治愈的希望将大大增加,它也将在人类医学史上占据独立的一章。
英国公司令空气变汽油 3个月造出5升汽油2014年09月05日 04:00 英国公司令空气变汽油 3个月造出5升汽油2014年09月05日 04:00 人民日报   空气也能变汽油(科技大观)   空气与汽油,本是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概念,但高技术的魔力却把它们密切联系起来。日前,英国空气燃料合成公司在伦敦宣布,该公司发明了一种可以把空气转化为汽油的技术,并在过去3个月用空气制造出5升汽油!   根据公司总裁哈里森的介绍,利用空气制造出的汽油,无论是嗅觉还是视觉,感觉都跟真的汽油一样。由于空气石油是根据石油的构成成分严格进行合成的,其中不含有任何添加剂,也没有硫等各种污染物。因此,与传统的汽油相比,空气合成汽油更清洁,属于环保型产品。   几年前,美国加州大学物理学家彼得·艾森博格曾撰文称,未来燃料的主要成分就是水和二氧化碳。眼下,英国科学家的研究正在把这一预测变成现实。空气变汽油,简言之就是“空气+水=汽油”,但这个简单的公式背后需要一系列复杂的技术支撑。首先,从空气中提取二氧化碳;其次,把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产生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第三,通过特殊设备对碳酸钠溶液进行电解,生产出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第四,通过电解水蒸气提取氢气;第五,在反应炉内将二氧化碳和氢气进行有机合成,制造出甲醇(2773, 6.00, 0.22%)。甲醇再经汽油燃料反应器最终“变身”为汽油。   空气合成汽油的技术核心是“空气捕获法”以及合成汽油制造设备。空气捕获技术能从大气中有效地提取二氧化碳,“合成”设备则在生产汽油的后几个步骤中起着关键作用,尤其是对碳酸钠溶液进行电解、通过电解水蒸气提取氢气,以及将二氧化碳和氢气合成为甲醇等。   空气合成汽油在理论上极为环保,不过由于成本太高,它的进一步推广遇到了“瓶颈”。据统计,捕获1吨二氧化碳需400多英镑。英国空气燃料合成公司虽然拥有从空气中提取二氧化碳的技术能力,但在商业化之前,不得不使用工业二氧化碳。此外,合成汽油的耗电量也较大,现在技术人员倾向于通过风力和潮汐发电的方式来降低成本。   应该说,空气合成汽油,为人类探索绿色发展又开辟了一条新路。英国舆论认为,这项技术一方面可以破解能源短缺问题,更重要的是,它不仅没有污染物排放,而且在合成汽油的过程中,能有效地减少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如果大范围推广,还有望在某种程度上减缓全球气候变暖的速度,起保护环境的作用。英国空气燃料合成公司已计划在未来15年大规模运用这一技术。这意味着,作为全新的绿色能源,空气合成汽油技术步入商业化生产成为可能,未来能源格局因此而发生改变也成为可能。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