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号Δ秃鹰 代号Δ秃鹰
关注数: 19 粉丝数: 4 发帖数: 606 关注贴吧数: 2
初四郭德纲专场个人观后感......一个资深的相声迷 初四在小馆郭德纲的专场本人看后深有感受..一上来集体唱发四喜..到最后郭说过年了咱们得磕头啊..于谦说好啊..大家都跪下了..就郭德纲和于谦没跪..这到不要紧..王文林也跪了!多大岁数的人了..哎..坐在前边的人都笑!我问问你们什么素质啊!这么大岁数的人给你们下跪你们接的起吗!会折寿的!后来第二段是徐德亮和王文林..上来徐德亮说..知道大家为什么喜欢你吗?王爷说不知道啊?徐说谁的儿子谁不爱啊!这是在场子里传出一句..都是你爹!我都不知道说什么了..你们这素质也陪听相声来!咱前别说别的.就说人家这岁数.你爸爸和人家都能论哥们了!我想劝劝诸位咱们天津是曲艺之乡..从咱这走出去很多相声名家.可是等我看完初四这场.我觉得曲艺之乡的名字咱们不配!那些人都是什么素质啊..大声打电话!刨活的.接茬的!田立禾一上来这些去茅房的啊.也许我说的太片面了但是初四这天坐贵宾的人们根本就不是听相声的!都是一帮有权有势的!票都是底下人送的!.送你们一句话..想听吗!想听好好听别整邪的歪的!因为你们代表是天津的形象!曲艺之乡的形象!在这样下去咱天津曲艺之乡的牌子就毁在你们这帮人手里了!..本人说话有点激动但都是肺腑之言..
经典的是..你们聊,我先走了!.............................. 小兔说:“我妈妈叫我小兔兔,好听!” 小猪说:“我妈妈叫我小猪猪,也好听!” 小狗说:“我妈妈叫我小狗狗,也很好听!” 小鸡说:“你们聊,我先走了!”         小兔说:“我是兔娘养的!” 小猪说:“我是猪娘养的!” 小鸡说:“我是鸡娘养的!” 小狗说:“你们聊,我先走了!”         0号陪练说:“外人叫我零陪,好听!” 1号陪练说:“外人叫我一陪,也好听!” 2号陪练说:“外人叫我二陪,也很好听!” 3号陪练说:“你们聊,我们先走了!”         猫对我说:“我是你奶奶的猫,好听!” 狗对我说:“我是你奶奶的狗,也好听!” 鱼对我说:“我是你奶奶的鱼,也很好听!” 熊说:“你们聊,我先走了!”         浪客说:“人们叫我浪人,好听!” 武士说:“人们叫我武人,也好听!” 高手说:“人们叫我高人,也很好听!” 剑客说:“你们聊,我先走了         张靓颖说:“崇拜我的歌迷都说:偶的偶像叫颖” 何洁说:“崇拜我的歌迷都说:偶的偶像叫洁” 周笔畅说“崇拜我的歌迷都说:偶的偶像叫畅” 李宇春说:“你们聊,我先走了         高等数学老师说:这学期我教高数, 大学物理老师说:这学期我教大物, 模拟电子老师说:这学期我教模电, 社会主义经济老师说:你们聊,我先走了。         北京大学的说:我是北大的。 天津大学的说:我是天大的。 上海大学的说:我是上大的。 厦门大学的说:你们聊,我先走了!         李宗仁将军说:我这人,有仁! 傅作义将军说:我这人,有义! 左权将军说:我这人,有权! 霍去病将军说:你们聊,我先走了         老张家的门是柳木做的,老张说:我家的门是木门 老李家的门是塑料做的,老李说:我家的门是塑门 老王家的门是砖头做的,老王说:我家的门是砖门 老刘家的门是钢做的,老刘说:你们聊,我先走了!         白色的玉说:我叫白玉。 碧绿色的玉说:我叫碧玉。 红色的玉说:我叫红玉。 杏色的玉说:你们聊,我先走了!         师范学院的学生说:我是“师院”的 铁道学院的学生说:我是“铁院”的 职业学院的学生说:我是“职院”的 技术学院的学生说:你们聊,我先走了!
真正的相声! 遍访天津相声界,对马志明的评价是异口同声的两点:艺术上他是国内第一,性格上相声界再也找不出第二个。   要说相声的家学渊源,相声界谁也无法和马志明比。相声的第一辈艺人恩培,就是马家的长辈亲戚。爷爷马德禄、伯父马桂元、父亲马三立这爷仨在相声史上的地位不需多言。因此,和那些出身世家的子弟一样,马志明打小就是在相声园子里长大的,也是小小年纪就开始演出。   马志明后来能集马家传统相声之大成并有所发展,除了小时候“听”遍了相声之外,还有两个机缘:一是以马三立的威望,前来马家拜访的都是圈内高手,他们来到之后,无非是“聊活”,排练。正是说者无意,听者有心,马志明趁机学到不少技法,“上十回曲艺学校也学不到那么多”;更重要的是第二个机缘,那就是1970年的马三立被下放。   1970年,响应战备疏散城市人口,马三立全家离开天津,到南郊一个村子落户,在这里一呆就是整整7年。7年里,马三立没有表演过一次相声,成了一个农民和木匠。对于马三立而言,这是真正的虎落平阳,对马志明,却是天赐的学艺的良机。对此,马志明本人有精彩的回忆:   “晚上就在屋里,又没有电,就点一个洋蜡,或者点一个嘎石灯,就这4口人愣着,难免就提相声。在这种情况下,我是他惟一的知音。我那时要有录音机,那我就阔了。”   日常生活中的马三立, 还是有很有趣的一面,比如,他从不刻意向马志明传授技艺,即便在北闸口,他也是兴致来了,一口气说个不停,不能打断,一打断就不再说下去了,所以马志明只能先听后记。    这7年时间,马志明自己的说法是“又上了一个大专”。   1980年,马志明重新登台,多年的基本功开始发挥出来。1986年参加第一届相声演员大赛,马志明表演的是《五味俱全》。就是这个节目,震动了当时的评委会顾问马三立,老人坐在台下听完以后,摘下戴了40年的戒指,送给马志明。 1987年,马志明创作的《纠纷》参加第二届相声大赛,又是好评如潮。   再到后来成功改编传统段子《大保镖》,标志着马志明艺术上的炉火纯青。就是这个没人能演几乎废掉的《大保镖》,经过马志明的加工,现在成了北方曲艺学校说唱专业学生人手一册的启蒙教材。   相对马志明的相声,他这个人本身更有意思。如果要用一个词概括,就是耿直,除了耿直还是耿直。   马志明本人也坦言,自己从来不说假话,说话从来都是直来直去。   说真话的人并不少见,少见的是不论什么样场合、不论什么时间都是口无遮拦,而马志明则是这少数中的少数。   他是市文化局职称评定委员会高级评委,有人上门求情,他可以直接告诉对方,决不会投赞成票。   第二届相声大赛上,几乎所有的演员事先送了钱,但是马志明的《纠纷》实在太火爆了,不评一等奖难以服众,一位评委找到他,让他不要送多,5000元就行,马志明只用一句话就硬梆梆地顶了回去:我要是送1分钱,这奖也是买来的!   在中央电台的访谈节目中,他直接揭露两次相声大赛造假,直言自己两部作品都应当是一等奖。   《纠纷》的脚本刚写好时,团长看了喜欢,想“改一改”署上自己的名字,就在团长办公室里,马志明一把夺过本子,当场拒绝。   在他家中,听他讲述相声史中的逸闻轶事,不管是谁,不管好事坏事,一律指名道姓,毫不讳饰,真实到了让来访者惊讶的地步。   也正是由于他的耿直和不合作,现实生活中马志明才会被迫离群索居,虽然他对此安之若素。   在这一点上,马三立和马志明这一对父子,真是殊途而同归。   马三立大半辈子受人欺负,解放前被兄弟剧团的戏霸压制,“文革”期间又受到同行侮辱,性格上则又软弱怕事,所以晚年时常常一个人在家中枯坐,自称是“苦命人”。   而马志明向来都是以硬碰硬,从不低头,因此开罪不少有权或者有钱的同行,直接导致演出机会廖廖。现在的马志明,大多数时间里,也是一个人在家中,一杯茶,一包简装龙泉,一本书,打发过去半天光阴。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