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rf999
gorf999
关注数: 119
粉丝数: 42
发帖数: 1,839
关注贴吧数: 42
求神拜佛为何无用? 佛祖菩萨、圣人法师,只是导师,是教给人解决问题的方法的,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那个授人以渔者。 佛祖菩萨、圣人法师,教给人方法,但不能替人去干活,不是某个人的保姆,更不是某些人的奴才、不是某些人养的狗。 不要幻想烧几根烂木条磨的粉,佛祖菩萨、圣人法师就得给你多少钱,就得像狗一样的伺候你。 寺庙道观捐钱捐物,可以不捐,佛祖菩萨、圣人法师也不稀罕那些钱那些东西。寺庙道观收钱收物也无非是为了遵照世间的运行法则维持自身运转罢了。捐钱捐物无非是表达个恭敬之心、求教之心、弘法利人济世之心。 金刚经云,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凡所以世俗名利求神拜佛者,不能得其所求名利,也不能得法。
转载-为什么古人成仙后,都选择不再回人间?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s%3A%2F%2Fmbd.baidu.com%2Fnewspage%2Fdata%2Flandingshare%3Fcontext%3D%257B%2522nid%2522%253A%2522news_9112181385074668010%2522%252C%2522ssid%2522%253A%2522db9bg753501000000%2522%257D%26pageType%3D1%26_refluxos%3Da10&urlrefer=43cadb301f553ed3adb98196a7e9c408 空净梵心 2025-09-19 17:09 北京 世人皆羡成仙者,却不知仙人之苦。传说中的神仙飘然世外,逍遥自在,可为何千百年来,成功飞升的仙人们都选择永远留在天界,再不踏足人间半步? 莫非真如凡人所想,他们已然超脱红尘,不屑于人世间的纷扰?还是另有隐情?东晋时期的修道者柳玄机,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给出了答案。 原来,成仙后若是回到人间,会遭遇让人无比尴尬的境况。这种尴尬,足以让高高在上的神仙们宁愿永远留在天界,也不愿再次踏足凡尘。 东晋永和年间,江南一带道风盛行,民间传说满天飞。在建康城外的青松观中,住着一位名叫柳玄机的道士。柳玄机自幼体弱多病,十二岁时被父母送到青松观中修道养身。观主道号清虚子,是当地颇有名望的修行者,见柳玄机根骨奇特,便收其为徒。  柳玄机天资聪颖,悟性极高,短短几年时间便将观中典籍读了个遍。他不仅精通道家经典,更对炼丹术情有独钟。每日里,除了打坐修炼,便是在丹房中研习各种丹方,尝试着炼制各类仙丹。师父清虚子见他如此用心,也是倾囊相授,将自己数十年的修道心得毫无保留地传给了他。 光阴似箭,转眼间柳玄机已在观中修行了十五载。此时的他已然脱胎换骨,不仅身体强健,更是气质超然,颇有几分仙风道骨的模样。然而,柳玄机心中却始终有一个执念——他想要真正的成仙,想要获得永生不死的神通,想要超脱这个充满苦难的人世间。 这一日,柳玄机正在丹房中炼制一炉九转金丹。这金丹乃是他根据古籍记载,结合自己多年的炼丹心得配制而成的。传说服下此丹,便可羽化飞升,成就真仙之体。炉火正旺,药香四溢,柳玄机全神贯注地控制着火候,生怕有丝毫差池。 "玄机,你又在炼制那什么九转金丹?"清虚子推门而入,见弟子满头大汗地守在丹炉旁,不由得摇头叹息,"为师跟你说过多少次了,修道在于修心,不在于这些外丹。你这样下去,恐怕..."
都去天台修三年的止观再回本吧来吧。 以本吧多数成员的根性三年下来会有一个脱胎换骨的转变。那时再谈空,就不是现在这样空谈了。 南传小乘你们看不上,天台也是所谓大乘吗。 不就是贪着那个大字吗,贪大、贪法都是贪,作如此重恶业,不能见如来。。
入魔不知还 佛本无一物,法亦空扯谈。奈何狂信者,入魔不知还。 这是以前吧内一位大师的开示,。
什么呼风唤雨、搅海翻江? 四时有序,天道有常,所以化育万民,泽被苍生。岂容你们这些邪魔外道恣逞凶狂。
居心不正,修什么行? 禅宗修行吧,亦是骗子可骗之地乎?
修行中的幻..境。 幻视、幻听、幻觉、幻想,都是修行中的幻境,是层次的体现,不可避免,即使你觉不到那个层次。幻境即是心..魔,碰到幻境要破..魔,不能破可能会发.. 疯。不要指望非正常人类研究中心,除非你不是修行者,因为那儿只会把一个疯..子变成傻..子。
论觉性。 无量无边众生,无觉不能称之为生。 三藏一十二部经书,千经万典,八万四千法门,哪本哪门能无觉字。 无量劫以来无量诸天之无量诸佛,由始至终,也不过落得一个觉字。 觉之一字,不可曰之平常。
两本实修书籍:《解苦心钥》《真正的修行 发现纯粹觉知的自由》 1.《解苦心钥》-(泰)隆波帕默尊者。 2.《真正的修行 发现纯粹觉知的自由》-(美)阿迪亚香提。 链接: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s%3A%2F%2Fpan.baidu.com%2Fs%2F1oJy0YCDIZIV07-VQYaCaOg%3Fpwd%3Dsxsj&urlrefer=cef34c59ae6aca173bd18acc15dc9e5b 提取码: sxsj 说明: 1.本人只做助缘,经书一切功德归隆波帕默尊者、禅窗师傅和阿迪亚香提禅师所有。 2.本人不做任何解答,有疑惑请移步去参礼隆波帕默尊者和阿迪亚香提禅师。 3.因世俗原因,本次助缘时间为一周,一周后即停止。
不二法门解。 东、西,为二。 所谓东者,非西也。所谓西者,非东也。 东西不能独存,无东则无西焉。同之,无西亦无东焉。 东,非东、即西也,非非东、于西者之西言也、或言非西也。 东西皆为假名,初若名东为西、名西为东,则东为西而西为东焉。 实无所谓固定不变者名之为东,亦实无所谓固定不变者名之为西,皆为因缘和合而成。所谓无者,虚也,空也。故曰缘起性空。 是故,东西为二亦为一。名为二一,实无二一,谓之空相。空相不空,谓之实相。实相无相,微妙法门。 其实,上述理论如果用道教的阴阳学说就容易描述理解一些,当然二者还有些区别。
真心求法者,珍惜机会吧。 过年了,吧内颇有些隐者现身。 (此帖不回)。
修行问魔不问佛。 如题。
留下阿迪亚香提大师的开示,各位来点实修吧,莫只是空谈。 如果你不加干预,随顺万事,如果你放弃控制的欲望,相反去拥抱在每一个当下呈现的体验,那会出现什么情况呢?在14年的学禅过程中,阿迪亚香提发现:老到的修行者都将修行作为目的本身来看待,而不是将修行看做达成某个目的的手段。他终认识到,唯有放下一切技巧——甚至视自己为修行者的概念都要放下,这样修行艺术的大门才会向你打开,从而让自身安住于自然的状态中。《真正的修行》邀请你加入日益增长的阿迪亚香提修行者行列,一起学习: 如何“无为而为”,深入体验当下时刻。 沉思性的自我质询和减法之道:如何提出强有力的觉醒问题——并确立真正的答案是什么。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product.dangdang.com%2F11846709848.html&urlrefer=d9700b422532902abee4cff977f9716e
返本还原----《真正的修行 发现纯粹觉知的自由》 这吧的内容基本跑题了。 以下阿迪亚香提大师的开示才是本吧创立的初衷。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s%3A%2F%2Fbook.douban.com%2Fsubject%2F6866219%2F&urlrefer=f73840b5cc54e3b5542e573752785462
巴山马洛,大魔头。 孙子,你说你是老几,孙子。
吧内很多道友似已到临门一脚之时,建议回去看四圣谛,补补基础。 基础越牢,才能越容易向上突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突破就难了。 佛祖悟道后,在鹿野苑chu-zhuan-fa-lun,讲的就是四圣谛,四圣谛是佛教理论的基础,大乘理论也是离不开这个基础的。
口头禅还需进一步让实践检验一下。 在百度学禅的贴吧里,本吧算是比较务实,比较有深度的了,然而口头禅仍很重。不是完全反对口头禅,口头禅也算是一种学禅方法。只是不能总是口头禅吧。吧里很多帖子辩不过人家了直接一删了之,这就是正确的禅吗。“抓住老鼠的就是好猫”固然有些偏颇,可是不能抓老鼠的也不好吧。禅学理论总得在实践中行的通,经得起实践检验才行吧。拿着自己的理论、主张到生活中实践一下,或者依据往日的生活经验套一下,看看自己的理论能行吗,行的通再来传道吧。
无为随缘歌 别人有能你无能,别人无能你遭罪; 说什么为国为民,道什么天下己任 作恶固恶报相随,行善亦遭人嫉恨; 善恶本源自同体,何动都皆是胡为。 红尘怎免红尘事,该为何事去何为; 天地与我都是业,莫招莫怕业相随。 随缘莫执业自尽,缘起心动我是谁; 欲求出世难逃世,有为圈里觅无为。
大家不防先练练南传小乘佛教的觉性,之后再探究大乘佛教的空性 佛者,觉也。性者,空也。 大乘佛教一上来就谈空性,就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修行者必须要学会分清修行中出现的场景是真实的还是虚幻的。 1、修行者必须要学会分清修行中出现的现场景是真实的还是虚幻的,否则修行本身可能对修行者就是一种危害。 2、何者为真实?我们来到火车站,火车在我们面前呼啸而过这是真实。 3、何者为虚幻?我们打开电视,火车画面在我们面前呼啸而过这是虚幻。 4、如何区分真实与虚幻呢?人的觉知来源于六种感觉,即眼、耳、鼻、舌、身、意,(六种感觉不适用于有所谓神通的修行高人)。对同一事物的真实感觉与虚幻感觉是不完全一样的。比如上面的火车,火车站真实的火车在我们面前通过,我们能看到,听到,触觉到大地的震动和体会到那种呼啸而过的气势,即真实的火车带给我们四种感觉;而电视中假的火车我们能看到、听到、也能体会到一定的气势,但是不会触觉到大地的震动,即假的火车在我们面前通过,只带给我们三种感觉,比真实的火车少一种感觉,这就是真实与虚幻的区别,也是区分真实与虚幻的方法。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