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禄少卿沈纯甫 金笛潇湘曲
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胜雪。
关注数: 88 粉丝数: 228 发帖数: 23,015 关注贴吧数: 223
用贾雨村的方式去打开贴吧 贾雨村写了一篇骂梁山的贴子,刚要发到水浒吧,只听身后立着的门子轻咳了两声,不令他发表之意。贾雨村不解,转过头问门子:“我这篇贴子有什么问题吗?”门子说:“大人初到水吧发贴,难道就没抄一张水浒吧的‘护贴符’来不成?”贾雨村忙问:“何为‘护贴符’?我竟不知!”门子说:“哎呀呀,这还了得!大人连这都不知道,怎么能在水浒吧混得长久!如今凡是在水浒发贴的,手头皆有一个私单,上面列着几个绝对不能招惹的梁山人物,其中名列第一的就是这个孝义黑三郎!”贾雨村大怒道:“奶奶的,天下竟有这样放屁的事!宋江一个猥琐小吏,我骂他几句怎么了!骂一个被天子赐死的人,谁还敢管我不成?”门子曰:“大人说的何尝不是大道理,但圣人有云‘识时务者为俊杰,不识时务者为呆瓜’,又云‘人在矮檐下,不得不低头’。如今水浒吧的吧务被一群极端宋迷把持着,大人如果一意孤行,硬要在骂,轻则贴子被删,重则连ID都会被封呢!”贾雨村低了半日头,方说道:“那依你之见,我该在水浒吧发什么贴子?”门子说:“大人当年何其明决,怎么今日反成了没注意的人了?宋迷最恨的人有两个,一个是武松,一个是杨争光,大人两个都骂也可,只骂其中一个也可,反正武迷和央水粉都被排挤的差不多了,即便有那么几个漏网之鱼过来维护,大人也不用害怕他们,因为自会有吧务去料理他们!”贾雨村笑道:“不妥,不妥,武二郎人气太高,央水当年万人空巷,这让我怎么骂?”门子说:“大人何太痴耶?若云他们无缺点可寻,那新水浒和宋江又哪有优点可寻?既然宋迷可以颠倒黑白,那大人也不妨把武松和杨正光的优点通通丑化为缺点。比如武松给潘金莲倒酒,大人可以骂他嘴上不要,身体却诚实’;比如央水的武打是袁八爷,大人就拿替身说事;比如新水大量抄袭央水,大人却可以一口咬定新水豆瓣评分低是央水拖累的结果......总之,大人把武松和杨争光说得越不堪,吧务看了越高兴,说不定还会把大人的贴子加精置顶呢!”贾雨村听完门子的话,悚然一惊:亏我读了那么多年书,原来不通得很!岂不闻“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我竟然还没有一个门子有见识!因此心中大不乐业,后来到底寻了个不是,远远地充发了他才罢。
欧阳修:十一世纪的新儒家 俗话说,因为有山在,所以要爬山。同样道理,我们研究大人物,是因为无法忽视他们。爬山能够让人看到山周围的无限风光,与之相似,研究历史上的关键人物,让我们可以从更佳的视角来认识他所处的时代,这就是我们对欧阳修感兴趣的原因。欧阳修(1007—1072),北宋人,字永叔,天资卓颖、精力旺盛且多才多艺。今人熟知欧阳修,将其视作经学家、史学家、金石学家、政治家、政治理论家,尤其是作为文学家与杰出诗人。以这些身份,欧阳修在统治中国社会近千年的新儒学早期政治和思想发展中发挥着先锋作用,有时甚至是关键作用。欧阳修本人风华绝代,作为历史人物,理应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之前人们对欧阳修的研究可分为三种类型:古代传统评价、西方学者评价以及当代中国学者和教育家们的评价。在中国传统社会,欧阳修是中国儒学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后世的儒士们一直把欧阳修视为典范,不仅把他作为效仿的榜样,还以他为模范激励后代努力发展儒学传统。全面讨论欧阳修的这些形象显然超出了本书的范围,本书只想简明扼要地描述欧阳修,当然这要冒着将欧阳修过于简单化的风险。儒学家若要在其同时代人当中出类拔萃,不仅需要天资聪颖,还得正直高尚;不仅需要受人尊敬,还需要富有影响力。欧阳修幼年时因卓尔不群受人关注。即便不考虑诗歌创作,仅凭散文写作,青年欧阳修在文坛上已然声名鹊起。随着时间的推移,欧阳修在经学、史学以及经世理论上的建树为他赢得了更多人的尊重。欧阳修展现出的卓越道德领袖魅力与娴熟的行政能力,又为他在政坛赢得了巨大声望,这足以让欧阳修在其所处的时代不同凡响。但要更进一步,跻身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儒学家之列,欧阳修还要通过“历史长河的竞争”(historical competition)这项测试。欧阳修需要达到与先贤们同样的高度,才能使其在后世拥有影响力。简而言之,杰出的士大夫应当是“全才”(universal man),其个人不仅是传统的化身,同时还要为传统增光添彩。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中,只有寥寥不足百人享受到陪祀孔庙的殊荣,欧阳修便是其中之一。
感慨一个很久以前的争议性话题。。 大一统朝代类贴吧太容易上纲上线了,发在一个乱世贴吧应该没什么问题吧。。 樊树志的书,和稀泥的成分居多,各种史料都揉成一堆,看起来是很头疼的。看晚明三大争议人物,袁崇焕,崇祯,李自成,由他们引起的话题层出不穷。 在我看来,督师虽有独卧孤城之勇,亦输于德胜门前之忘我(不如满桂)。尊重他前期的孤注一掷,对后期的某些行为不以为然。用凌迟确实残忍,但是袁崇焕确实也有性格和能力的不足,相比之下,陈新甲有什么罪?都能弃市,袁也如此,他真的不应该当初说出五年克辽的,因为这本来就是超出他能力的事情。我倒是觉得陈新甲死的更冤,没有崇祯同意,给这兵部尚书陈新甲天大的胆子,他也不一定敢主动找满清议和,这陈新甲当了这么多年的官,怎么可能不知道这些忌讳,肯定是崇祯的授意和指使。长此以往,谁敢当你的马前卒,要是你变了主意,把我给扔出来了怎么办? “戊戌,将还都南京,诏北京诸司悉称行在,复北京行部及行后军都督府”《明史 仁宗本纪》,Judy为什么立两都就是怕有朝一日北京失守,后人还能到南京去重整旗鼓,所以南都还保持着一套相应的行政机构,他这么做不是让后世子孙死社稷,而是守社稷,只是崇祯浑然不察罢了。 我读大学的时候,只看到了崇祯崇焕悲惨的结局和好的一面而无脑维护这俩人,属实不对。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