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小少冬
韩小少冬
关注数: 45
粉丝数: 42
发帖数: 2,711
关注贴吧数: 7
河津的法拍房,在哪里拍卖呢? 各位,河津的法拍房,在哪里拍卖呢?
【吃喝玩乐】太原方特怎么样?元旦带娃去玩 老铁门,去过方特的,那边怎么样,准备元旦带娃去看看。
各位,暖气费缴了没? 最近,又是说要上涨,又是说不涨了。目前还没收到通知,你们的都交了吗?
河津的房价,会降不? 房住不吵的大背景下,一线城市二手房低迷、四五线城市开始提降。咱们河津的房价有无降价可能?从供需层面大家大家互相探讨下,顺带说说河津的工资。
一代人正在逝去 这几年很少上贴吧了。记得十来年前吧,那会登上贴吧,总有反映实时大事、热点问题的好帖子,现在好像平静了很多。也是,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追求和关注。80后正在成为社会主流,没有了热情和闲暇。90、00后可能有了新的关注点了。
家乡的红薯地 带着孩子在街上买了块烤红薯。一回到家,她便急不可待的剥开皮,津津有味地吃起来。看着眼前的红薯,我的思绪回到了自家的地里。 当北风吹落村头第一片树叶,爷爷便念叨着要出红薯了。当秋霜给晋南的山水略施薄粉,就到了举家出征的日子。 “都把衣服穿得麻利些,起来了,往村北地里走!今天我们要出红薯咧!”天微微明,星星还眨着睡意朦胧的眼睛,“周扒皮”一样的爷爷便挨个敲窗,催命似地扯着粗喉咙大嗓门地喊。全家拉上架子车,扛上镢头、挑上扁担,一路“杀奔”村北的红薯地里。 到了田间,霜杀过后的的红薯蔓一夜之间失去了水分,黑了,蔫了,变枯了。尽管如此,红薯蔓依然是枝叶相连,盘根错节,母亲一般密不透风地呵护着地下隐隐隆起,呼之欲出的“红薯娇儿”们。 在爷爷的指挥下,“出征大军”摆开“一字长蛇阵”:母亲、姐姐打头阵,手提镰刀,冲锋在前, 左冲右突,割藤扯蔓,为男人们刨挖红薯“杀开一条血路”;爷爷和父亲则搓一搓手,抡一抡膀子,脱掉外套往田间一仍,往手心里吐几口唾沫,说干就干,挥动“先锋镢”,左右开弓,上下其手,随着泥浪翻滚,一窝窝、一行行红薯被挖出;我们则紧跟其后,半蹲在地,亦步亦趋,捡拾着从地里挖出的红薯,拧掉红薯身上的泥巴和红薯缨子,根据大小成色,整理分类:下窖的、带伤擦片的、做淀粉的各放一堆。然后,和母亲、姐姐一起,一筐一筐地往架子车上装…… 红薯虽然好吃,但是很难存放。尤其是过去的冬天萧杀冷竣,滴水成冰,人都能冻出 “疮”来,何况红薯!为了更好地储藏它们,勤劳智慧的农人们便想出了挖红薯窖的办法。红薯窖,一般放在院里,垂直于地下,倒呈喇叭状,口小肚大,洞口约五、六十公分,深约四五米米,窖口两壁从上往下依次挖有脚窝,窖底两侧各有一个一二十平的侧窑,做为存储红薯的主仓。为了防止受潮,窖里要撒上一层白石灰,红薯从地里收获回来的时候,把表面没有受损的红薯一筐一筐地用绳子放下去,再整整齐齐码放在窖里。 唉,月落乌啼,总是千年的风霜;涛声依旧,已不见当初全家围坐在一起吃红薯的夜晚。 红薯如父亲,扎根清贫,只管付出;红薯如母亲,枝叶孕爱,果实含情;红薯如乡亲,置身泥土,从不自弃。 我似乎又看到了碧绿如海的红薯藤蔓装点着家乡,一朵朵风中摇摆的紫蓝色的喇叭花妖娆着家乡,那一担担、一车车红薯喂养着家乡。这就是,家乡的味道,家乡的符号,家乡的记忆。
男女没有做朋友的可能? 最近认识一女生,各方面都比较顺眼吧。我的本意,就是想多认识个朋友,最多聊天分享的类型。期间,她去外地了,还联系我,让我帮她买药、买零食。突然,删微拉黑手机号,说是他老公知道了。我觉得一没做出格的事,二不影响她的生活,不做朋友就是了,何必这样呢。可能男女就是没有真正的友谊吧。大家说呢?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