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过客 秦过客
关注数: 172 粉丝数: 202 发帖数: 5,688 关注贴吧数: 31
大自然的馈赠——陈皮 陈皮是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成熟果皮,古时也称橘皮……古时所指的“橘”,是对各种柑橘类水果的总称;而现在“柑橘”则是对柑橘类水果的统称。陈皮的原料就是柑皮,但不是所有的柑橘皮都能做成陈皮,要分柑橘的种类,还要看产地。 茶枝柑(广东新会柑)、瓯柑(江浙柑)、四会柑(广东广西一带)、冇柑(广东福建一带)、蕉柑(广东福建台湾都有种植),其中以广东江门新会柑的柑皮制作的陈皮最为上品。 新会陈皮,又名“冈州红皮”,质地优良,独具地道药材特色,为“广陈皮”的上品。新会陈皮呈三瓣状,片张反卷,分为柑青皮、微红皮和大红皮。 新会陈皮的炮制加工方法: ①采柑 立秋至寒露采摘的,叫柑青皮;寒露至小雪采摘的,叫微红皮;小雪至小寒采摘的,叫大红皮; ②开皮 用正三刀法或两刀法,将柑皮开成均匀的三瓣剥下; ③翻皮 开皮后,放簸箕里,自然阴干四至五个小时,让柑皮自然失水萎蔫,质地变软后翻皮,使内层柑白凹凸向外; ④晒干 选天气晴朗且干燥的日子,把翻好的柑皮晾晒晒场上,自然晒干; ⑤陈化 晒干后,用麻袋或草扎袋等通风透气的容器,把柑皮装起来,摆放入仓库,让它一年四季自然陈化;每年的2月份至5月份,是最潮湿的季节,要关闭仓库门窗,把柑皮捂紧,防止受潮;6月份至11月份,有阳光的日子,每天翻出来晒上五六小时,再装起放回仓库,自然陈化;如此反复三年,经过三年以上陈化的柑皮,才能称之为陈皮。
品读经典,走进皇帝内经 前言讲《黄帝内经》的时候,它有很多,无关重要的生理学啊,病理学方面的东西。我们就好像讲那个《论语》、《孟子》、 《大学》、 《中庸》 一样,很快地把它带过去,一些对话,重点的事我会特别去给大家讲。那《黄帝内经》的前言来源,书上通通都有,怎么来的,怎么样子,中间过程,散失了什么,我们都在前言里面通通有。那我们这里开始讲的就是把《黄帝内经》 ,所有有关系到人体的东西,我们都尽量做,尽可能地详细解释,让你们能够完全了解。 第一篇 上古天真论 我们今天开始呢,第一堂课我们讲这个,第一章的第一篇就是《上古天真论》 ,首先呢, 一开始就是讲,他把“人“下了一个定义,我们人应该活几岁。 现在呢,当然我们人的寿命没有古人那么长,那因为环境啊,各方面的改变,有的时候文明呢,是很方便,可是文明不见得对人很有利。比如说我们到哪里去都有冷气,那以前呢,如果你从新竹跑到台北来,你可能要骑马,要跑,走路,现在呢,车里一坐就到,还有冷气,汗也没有透发。那诸如此类的,可能我们人就没有像古人那么长命,这是第一个。第二个呢,因为以前人呢,我们人在地球上生活的不多,不像现在人,那么多人,几十亿的人口在地球上。那要解决这个饮食的问题的时候,就必须要有些食物去改良或者怎么样子,才会有量产,大家才能够吃得好。那以前的粗食呢,它的体积比较大,它没有经过这个改良过的东西,可是你如果按照粗食的方式,可能呢,人类不够吃。所以会有些改良,我们还有些农药,那改良了以后就没有,就有的连农药都省掉了,比如说玉米,现在玉米,美国的玉米都不能吃,为什么?因为大家都不喜欢农药嘛,他就把这个蜘蛛的基因呢,种植一个在玉米上,那病虫害来了之后,蜘蛛是专门吃蝗虫啊,这种东西,对不对?那蝗虫一来一看,我们看到是玉米,它一看是蜘蛛,逃走了,它就不吃了。那你吃这个到肚子里面去,到底是玉米还是蜘蛛呢?那这是一个。第三个东西,经过改良以后的东西呢,它的体积都会比较小,它直径会细,但现在到了纳米,纳米更细了,那越细的被人吃到身体里面去的时候,会产生成瘾性,就是你会一天要想去吃它,那我们以前吃糖,糖都是蔗糖,那蔗糖体积就很大,你吃了你不会想到一直要去吃它,可是现在改成人工糖,精炼糖了以后,它体积很小,你越吃越多越吃越多,最后成瘾性,像吃海洛因、吗啡一样,我一定要去吃它,因为它的体积太小。所以现代人的寿命呢,跟以前的人的寿命不能比,这是第一个,是饮食的。第四个呢,我们习惯,生活上的习惯,那以前的生活很简单,没有电,那这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那都是农村,那这个没有什么欲望野心,也没有什么名牌,大家去追寻,没有。那这是很简单的生活,真的,人的欲望,贪恋,他都会减到最低,那生活就比较简单,这都是让人长寿的。 按中医的定义呢,是定义在一百岁,一百岁,上古天真论谈得就是百岁之人,所以超过一百岁才是对的。那现在,实际上真正的寿命是往下降,可是呢,卫生所发布了,这个国家,政府发布的都是,我们寿命长寿,长寿,总是让老百姓知道政府替你做这些事情,实际上,人一直在减寿,你们可以看到很多人,很年轻就死掉,这个死掉不是说这个车祸和以外横死,而是就生个病就走人了。那这个现在的死亡率一定不是对的,已经不是正确的死亡率。这一篇呢,上古天真论一开始,就是说黄帝呢,我们叫歧黄,中医叫歧黄之术,就是从内经开始的,黄帝跟岐伯之间的对话,叫歧黄之术。那黄帝就问那个岐伯呢,为什么上古人动作,上百岁都不会衰,现在人半百,五十岁以后就衰弱了。 第一节 道之解析 那第一节讲的就是,我们如何知‘道’呢,岐伯说呢,我们如何知道这个“道”,“法于阴阳,和于术数”。为什么叫做道?这个道是非常不好解释的一个东西,我们慢慢利用一些原理原则,让诸位了解到什么叫做道,慢慢后面会提出来很多,很多的东西呢,有的比较形而上的东西,那我们,我尽量想办法解释让你们能够了解。如果我们说, 一个人的形,开宗明义讲呢,就是道。中医呢,从头到尾,如果我们把它简化的话,就是阴阳两个字,那把阴阳再复杂了,就是很多东西就出来了,简到后来就是阴阳,我们从阴阳入手,那越来越复杂,然后回归结束时,还是阴阳。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