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吾此生
故吾此生
关注数: 22
粉丝数: 9
发帖数: 1,342
关注贴吧数: 12
【杨立仁】风流去,风骨存 题记——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看多了现代人写的民国故事,有种不自觉的失落,不是耽于情爱,就是执着于豪门,这样的故事腻而无畏的经常出现于各种地方,小言急哄哄的充斥满面,不得不失望。整整于今一百多年的民国,完整的保存了很多我们想象不到的故事,除了看纪实性文学、回忆录式自传、历史性研究,已经很少能看到这样力透纸背的故事了,尤其是在天朝。 叹息一声,再大笑一声,感谢十月让我看到你如此真诚的写出这样一个故事,耗费这样的心力不是谁都可以做到的,十月不一般啊。而我私心想,杨立仁这个人物,虽为书中的虚像,却是历史中的实像。是有根的人物,有着血脉的故事注定不能蝇营狗苟,不能轻描淡写,不能你好我好大家好。十月的续写,让我再一次窥得,立仁的一切,都像是真实的存在过,他是从历史的迷雾中走出一个鲜活的人,有自己的人性矛盾,纠结。更有时代群像的剪影人生和历史不曾更改的残酷命运,这样的故事怎能不让人肝肠寸断,留恋徘徊,欲语还休。 历史不曾怜惜众生,给了不容置喙的命运,给了沉甸甸的枷锁,给了抹不去的伤痛。历史也未曾厚此薄彼,轻贱了谁,宽恕了谁,放过了谁,生命被这样加上最厚重的注脚,让后来者望尘莫及,仰之弥高。此非彼,今非昨,但有些真理不变。**之于**,尽是狂热。政治之于政治,诸是残酷,从无例外,也无从更改。沧浪之水清且浊,不论最初的起点是纯粹还是实用,到最后都不得不归于硝烟弥漫,鬼气丛生。 众人皆醉我独醒,醒着永远要直面惨淡的人生,正视淋漓的鲜血,真相从不放过独醒者。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杨立仁深谙政治肮脏,却不背弃。通透诡道权谋,依旧秉持忠正信仰,这样的立仁倒更像是政治的理想主义者。中国的读书人,向来有着不同于他人的风骨,神识。顽固倔强,忧民忧国,真正的书生也不过如此。我不得不相信,杨立仁是存在过的,这种存在延续了民国的风骨,更有书生千百年的寂寞。 这种人活着,本身就是证明。当众人流连于茶余饭后的八卦时,会惊诧这种传奇;当他执着于精神的殉道、行动的决绝时,充当智者的看官倚门大笑是不屑;当他鲜花怒马绝尘而去时,回忆嬉笑怒骂,恣意妄为就是感动;当这钟走绝,声声震彻宵宇,念念不忘人世时,俗子却只能生死离别的惦念。 如果哪天十月怀念了,留恋这种旧时的风骨,再回来,写写这段故事,我定是热泪盈眶。
【原创】定风波——胤禟传(断章) 还不到深秋十月,天气就已然转凉,连着多日雨水不绝,这屋内更是湿冷憋闷。胤禟批了件袄,走至窗边,想推开那久未打开的过的窗子,可窗纹丝未动,只被抖落了些许灰尘,胤禟心下觉得好笑,以前射猛虎也不在话下的他,竟然被个朽木窗使了绊子。心有不甘的他,抖落了披在身上的衣袄,一手扶着窗框,一手砸着窗棂,将边缘已经腐烂的窗框砸得摇摇欲坠,可这窗依然不见开。最后胤禟直了直身,无奈的笑笑,虽然对这轩窗他很是不以为意,漏风又漏雨,可是如若真砸了去,怕是连个遮风挡雨的物件都没有了。这要是放在当年,和他披蓑戴笠的在雨夜策马赶路,顶风冒雪的露宿荒庙相比,这点风雨根本就不值一提。近来他畏寒,想是当初从不给药师佛吃供奉,现在药师佛要给他甩脸子了。可是霸王就是霸王,乌江滚滚依旧淹没不了其风采,生当人杰,死亦鬼雄。胤禟掸了掸袍子,脸上已是往日的不屑,回身踱步到门口,推开门,倚在门廊,偷浮生半世闲,赏赏这 “ 湖光烟雨 ” 亦是乐事。 窗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不知为何就想起了这首诗,记得那也是个雨天,先生让八哥应着雨景和诗,得了先生的奖,却落得被他嘲笑,想起往事的胤禟,笑的惬意。 “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 胤禩稚嫩的声音传来,胤禟一震,眯眼望去,那不正是儿时的八哥吗。 “ 这首诗说了什么道理 ” 又传来一老翁的声音,原是八哥的侍读先生何焯。 胤禩鞠了一礼,又道 “ 这是亡国之君李煜感怀故国之词,警戒世人莫等亡国后心有愧念,治国时要谨记先祖不易。 ”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