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爱玫瑰
BLSBLS1986
喜欢各种鹦鹉🦜欢迎私v交流
关注数: 8
粉丝数: 294
发帖数: 1,135
关注贴吧数: 27
观赏观赏不错 图片仅供观赏
玫瑰大家庭 都是好货,不错不错
红宝石宝宝 红宝石玫瑰宝宝
求母折中一只 金尾母折中一只谁有
收金尾母折 求金尾母折,京津冀地区收个金尾母
光辉岁月的美丽
桔梗就是帅 帅气
北部玫瑰鹦鹉 帅气
玫瑰玫瑰我爱你 宝石
我发表了一篇图片贴,大伙来看看吧~
小橘子一枚 好看又听话
北部玫瑰鹦鹉(学名:Platycercus venustus)的羽毛的花纹非常独特,背部以黑色为主体,而在每一个羽毛边则有对比色以呈现出扇型的感觉。头部为黑色,脸颊上方为白色,到了脸颊下方渐渐变为蓝紫色;胸部和腹部为浅黄色,每片羽毛均带有细微的深色滚边;尾巴内侧覆羽红色,颈部、背部以及肩膀羽毛为黑色,并带有浅黄色的滚边。主要以草地和灌木种子、植被、植物嫩芽、浆果、水果、花朵、昆虫以及其幼虫等为食。栖息地为澳洲的北部和西北,以及澳大利亚外围的岛屿。 中文学名 :北部玫瑰鹦鹉 别称;澳北玫瑰鹦鹉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栖息环境生活习性分布范围繁殖方式亚种分化种群现状保护级别 外形特征 北部玫瑰鹦鹉体长28厘米,体重85-100克,这种鹦鹉头部为黑色,脸颊上方为白色,到了脸颊下方渐渐变为蓝紫色;胸部和腹部为浅黄色,每片羽毛均带有细微的深色滚边;尾巴内侧覆羽红色,颈部、背部以及肩膀羽毛为黑色,并带有浅黄色的滚边;翅膀内侧中间覆羽为黑色;翅膀弯曲的地方和外侧中间覆羽为蓝紫色;次要飞行羽覆羽为浅蓝色;次要飞行羽、主要飞行羽附近羽毛、主要飞行羽覆羽和翅膀内侧覆羽为蓝紫色;背部下方和尾巴上方覆羽为浅黄色,并带有较深色的滚边中间尾羽和和上方为深古铜绿色,到了尖端变为深蓝色;鸟喙浅灰白色;虹膜深棕色。 北部玫瑰鹦鹉 雌鸟很难从外观分辨,有些雌鸟翅膀内会带有白色的斑纹。幼鸟和成鸟体色相似,但是羽色较深。头顶会零星的散布些红羽;颈部、背部和肩膀的羽毛为深灰色,并带有很宽的深黄滚边;有些鸟的翅膀内侧会带有浅\色斑纹,需要15个月才能长成成鸟般体色。 栖息环境 北部玫瑰鹦鹉主要栖息于浓密和开阔的森林,尤其是沿着小河流经的山丘乡间;偶耳会出现于红树林、公园、花园等处。 生活习性 北部玫瑰鹦鹉,平时大多成对或是组成8只左右的小群体;它们的个性比起同属中其他玫瑰鹦鹉来的较为害羞内向,平时很喜欢在地面活动,因为地面和草地的植物可以融入其的羽色,形成相当好的掩蔽,只有飞起来的时候比较容易被发现。日正当中炎热的时候偏好在高大的桉树属植物上休息,非常安静并不引人注意,在清晨和傍晚会到地面上来饮水;在繁殖季开始的时候会比同属其他的玫瑰鹦鹉还吵闹也更为显眼;飞行的速度相当快,时常会伴随刺耳的鸣叫声,和东部玫瑰鹦鹉很相似,但是比较柔和些,因此相当显而易见。 北部玫瑰鹦鹉主要以草地和灌木种子、植被、植物嫩芽、浆果、水果、花朵、昆虫以及其幼虫等为食,在饮食中昆虫的比例占了绝大多数。 分布范围 分布于澳大利亚的北部和西北,以及澳洲外围的岛屿。在澳大利亚大陆北部,由东向西延伸,其范围从昆士兰州边界至遥远的西澳大利亚州北部的金伯利地区,通过在北领地的阿纳姆,到北昆士兰维多利亚河以西。 繁殖方式 筑巢产卵季节从6月至9月,有时稍早。鸟巢一般建在树干或分枝上。通常在桉树的树洞里。平均一窝产4枚卵,孵化19天。雏鸟逗留比较长,可长达7个星期。[1] 亚种分化~单一物种,无亚种。 种群现状 该物种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 机物种
深红玫瑰(详情介绍)鹦鹉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南部和北部,是一种非常美丽的鹦鹉。羽色艳丽,体表颜色为深红色,身上有黑色斑纹,翅膀边缘及尾部呈深蓝色。头部为深红色,脸颊呈深蓝色。鸟喙是灰白色。深红玫瑰鹦鹉怎么养? 深红玫瑰鹦鹉怎么养 笼子、深红玫瑰体长在32-36厘米,在饲养时首先为它们选取合适的鸟笼。深红玫瑰鹦鹉善于攀爬,且尾部较长,笼子宽度以方便鹦鹉转身为限,可以高一点,方便鹦鹉攀援,也能避免挫伤尾巴。为了避免深红玫瑰鹦鹉无聊,还可以在笼子中增添绳索或木块供它们玩耍。 深红玫瑰鹦鹉怎么养 喂食、深红玫瑰鹦鹉在自然状态下吃花蜜、花朵、草类及树木种子。人工养殖时可以喂食麻籽、碎玉米、燕麦仁、鹦鹉粮。为了营养均衡还可以喂食油菜、大白菜、胡萝卜,水果可以吃的有苹果、香蕉、橘子皮、葡萄等,繁殖期的深红玫瑰鹦鹉需要补钙,可以拿墨鱼骨给鹦鹉。生的瓜子花生可以当做训练深红玫瑰鹦鹉的零食或者培养感情的工具,不能大量喂食。 深红玫瑰鹦鹉怎么养 繁殖、深红玫瑰鹦鹉雄鸟在求偶时会摆动头部及尾部,并将胸前羽毛竖起,持续发出鸣叫,雄鸟也会出现喂食雌鸟的行为。深红玫瑰鹦鹉繁殖期在每年9月-1月,每次产蛋3-8枚,孵化期是21天。 环境、深红玫瑰鹦鹉在饲养时还应定期清理鸟笼,保持良好的环境,避免细菌滋生影响深红玫瑰鹦鹉健康。
桔梗 这个好看
桔梗鹦鹉 谁知道桔梗怎么分公母
蓝颊玫瑰鹦鹉#玫瑰鹦鹉# 蓝颊玫瑰鹦鹉 蓝颊玫瑰鹦鹉(学名:Platycercus adscitus)是典型的攀禽,对趾型足,两趾向前两趾向后,适合抓握,鸟喙强劲有力,可以食用硬壳果。羽色鲜艳,外表美丽。头顶、颈部和耳羽为浅黄;脸颊上方、鸟喙和眼睛之间为白色;鸟喙灰白;虹膜深棕。栖息于森林、棕榈树林、开阔的平原以及林地、农耕区等。通常成对或是小群体活动,主要的食物为水果、浆果、种子、坚果、花朵以及植物嫩芽等。分布于澳洲昆士兰、约克角半岛、新南威尔斯等处。 中文名 蓝颊玫瑰鹦鹉 外文名 Pale-headed Rosella 别名 淡头玫瑰鹦鹉、褪草玫瑰鹦鹉 拉丁学名 Platycercus adscitus 界 动物界 快速 导航 栖息环境生活习性分布范围繁殖方式亚种分化保护级别 外形特征 蓝颊玫瑰鹦鹉体长30-32厘米,体重100-175克。这种鹦鹉头顶、颈部和耳羽为浅黄;脸颊上方、鸟喙和眼睛之间为白色;脸颊下方和翅膀内侧覆羽为蓝紫色;胸部上方浅\黄,许多鸟会带些黄色;胸部下方和腹部为浅蓝色,到两侧渐渐变为蓝绿并混有些黄色;胸部和腹部的羽毛带有细微的深色滚边;颈部、背部和肩膀的羽毛为黑色并带有很宽的浅黄滚边,到了肩膀渐渐变为蓝绿色;翅膀中央内侧覆羽为黑色,翅膀弯曲的地方和外侧中央覆羽为浅蓝紫色;背部下方蓝绿色,到了尾羽上方渐渐变为黄蓝色;尾巴内侧覆羽红色,上方的中间覆羽深古铜绿色,到了与间变为深蓝色,尾巴内侧浅\蓝;鸟喙灰白;虹膜深棕。雌鸟的翅膀内侧带有白色的条纹,体型略小。幼鸟体色较深,通常头部带有些灰色和红色的羽毛;翅膀内侧带有浅色条纹,需要16个月才能长成像成鸟般羽色。[1] 共17张 蓝颊玫瑰鹦鹉 栖息环境 蓝颊玫瑰鹦鹉主要栖息于热带草原、开阔的林地、少许树木生长的干燥草地、农耕区、充满树木的牧地、水源流经的林地;在某些地区也会在浓密的森林边缘或是树木茂密的沼泽区活动。[1] 生活习性 平时大多成对或是组成小群体在地面觅食,偶尔会沿着道路两侧活动;在浓密林区活动时,相当难以察觉,因为身体的羽色提供了良好的掩蔽;偶尔会和伯纳德氏鹦鹉、红翅鹦鹉一起群聚活动;在中午炎热的时候大多躲在高大的桉属植物上休息乘凉,偏好较外侧的枝干,理毛和磨嘴清理等;仅有在非常干燥的沿海地区才会有着迁移寻找食物的习性;飞行的速度相当快,成波浪状,尽管飞行很长的距离还是能够维持相当的高度,时常会伴随刺耳的鸣叫声,和东部玫瑰鹦鹉很相似,因此相当显而易见。 蓝颊玫瑰鹦鹉主要以草地和灌木种子、植被、植物嫩芽、浆果、水果、花朵、昆虫以及其幼虫等为食,有时会前往农耕区觅食,偶尔会造成果园和谷类作物相当程度的损害。[2] 分布范围 分布于澳大利亚昆士兰、约克角半岛、新南威尔斯等处。[2] 繁殖方式 繁殖期多在 9-1月间,主要繁殖是在2月-6月,在美国北部地区,大多是4-9月,在美国南部,可能全年繁殖。筑巢于树洞内,洞深约一米,离地面约30米。每窝产3-5枚卵,雌鸟单独孵化19天,雄鸟一天喂食雌鸟2次,5周后幼鸟羽毛长成,再与亲鸟相处一个月后即离巢。[1] 人工饲养要定期作驱虫的工作,新引进饲养的鸟适应环境后十分强壮,能耐低温,提供深的巢箱和软木,以提供繁殖之用,注意观察雄性是否过于猛烈的追逐雌性,事实证明有的雄鸟比其他雄鸟更富于进攻性,如果雄鸟猛烈进攻雌鸟的话,可以让雄鸟离开巢舍一段时间,或者剪去他的一只翅膀上的飞羽。还要注意观察成鸟是否会啄食雏鸟的羽毛,可以在雏鸟身上撒些芦荟粉来避免这种情况,当幼鸟可以独立取食后,就要把它们移走,否则当成鸟想再次筑巢时,就会攻击幼鸟。 饲养方法: 以加那利子,小米,少许向日葵子以及绿色蔬菜饲养。这种健壮的鸟饲养在 3.6米长的鸟舍中,鲜艳的羽毛在阳光下十分的美丽。 成鸟较有侵略性,购买时注意雄鸟是否对雌鸟有攻击性,需成对分开饲养,喜爱啃食树枝。求偶时雄鸟会靠近雌鸟翅膀微开且不停地拍动,尾部也会一直摆动,头部不停地晃动、鼓起胸前的羽毛且持续地发出啁啾的鸣叫声,之后雄鸟会有喂食雌鸟的行为出现,这表示配偶之间的感情非常好。饲养方法得当,一年可以繁殖二窝
玫瑰鹦鹉交流群 喜欢玫瑰鹦鹉的私聊我进群交流
东玫瑰鹦鹉#玫瑰鹦鹉# 东玫瑰鹦鹉是较常见的澳洲长尾鹦鹉之一,价位不高,是许多刚开始尝试饲养澳洲长尾鹦鹉时经常选择的种类,身上的羽色十分鲜艳,母鸟头部与胸前的红羽比公鸟的羽色暗,面颊白色的部分呈淡灰色,头顶则有一点绿色,而公鸟的红羽为鲜红色,面颊纯白色,头顶红色无绿色参杂,野外数量较稳定,全世界约共超过50万只,有3种亚种。 中文学名 东玫瑰鹦鹉 拉丁学名 Platycercus eximius 别称 七草鹦鹉 界 动物界 纲 鸟纲 快速 导航 生活习性生长繁殖饲 养 外形特征 体形特征 30CM~33CM。身上的羽色十分鲜艳,母鸟头部与胸前的红羽比公鸟的羽色暗,面颊白色的部分呈淡灰色,头顶则有一点绿色,而公鸟的红羽为鲜红色,面颊纯白色,头顶红色无绿色参杂,野外数量稳定,全世界约共超过50万只,有3种亚种 ,也是发展出最多变种的玫瑰鹦鹉。青绿的羽色上长有鲜亮的羽毛,背上具鳞片状墨斑。[1] 生活习性 东玫瑰鹦鹉喜爱栖息在开阔的林地、各种林地、河流旁的森林、森林边缘地带、草原、尤佳利树林、灌木丛、农地等,多是年雨量400公厘以上,海拔1250m以下的地区,一般成对或一小群约8至20只左右聚集活动,在繁殖期结束时到初春这段时间偶尔可见较大群的聚集,常与深红玫瑰鹦鹉(红草, Crimson Rosella)、苍头玫瑰鹦鹉(褪草,Pale-headed Rosella) 以及红腰鹦鹉(美声,Red-rumped Parakeet)聚集;繁殖期通常在7-3月间,主要筑巢于树洞中,尤其喜爱尤佳利树,但也常筑巢于篱笆上、电线杆上、兔子的洞穴、白蚁洞与食蜂兽的洞穴中,一旦筑巢,公鸟会尽力保护巢穴以防入侵者,一窝约有4-6颗卵孵化期约需18天,母鸟独自孵雏,一天离巢2-3次让公鸟喂食,幼鸟孵出后前10天由母鸟独自喂食,之后公鸟也会帮忙喂食雏鸟,幼鸟约33天后羽毛长成,在与亲鸟相处一个月后即会离巢。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