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个人名儿
斤斤较3346jb
关注数: 78
粉丝数: 102
发帖数: 1,488
关注贴吧数: 36
旧事重提哦 本来都出去了,忍不住想进来说两句 你的纠结其实是卦占甚至是占卜的通病。古筮案有北齐大将军文襄出猎,有云气,恐天雨,吴遵世、李业兴二人为大将军筮雨,遇剥不动,李业兴认为艮为山,坤为云,山出云则雨,吴遵世认为坤艮二土皆克水,无雨;结果是顷刻云散无雨。 在这个卦当中尚可以结合实际,说卦象反映的是当下起云的情况,无动爻说明不会进一步下雨,参之五行又可证。所以这卦的关键实际不在五行准还是卦象准,应该在于要锁定一个现实状况,从而赋予卦符以实在确定意义,所谓能指所指。但是古筮案例也好,分类占也好,大多不会强调这一点。例如分类占多是以断语的方式呈现,学习的时候就要先拆解出这断语的来历,再划定可以下这一断语的背景。 回到梅花,回到你这个卦,窘境是一样的。笼统说占财运,我可以说财为水,全卦土气滞重,克水无财;当然也可以说体用比和,坤艮为积累,获财颇丰。所以占卜的时候有的人就会问你具体的背景。但是难道没有背景就一定不能占卜?我看大概也未必。否则有些跑江湖的用来震慑人的三板斧就没用了。 当然这个问题还有解决方案,那就是引入新的符号系统。所以过去一提到梅花就必提三要十应,当然三要十应炒得太玄乎,好像只用四值还显得务实,至少心易发微里还收录了大量关涉四值的技法。但是一旦引入太多的系统,又兜兜转转回到了论断混杂的局面,最终还是下不定准确的断语。如此观之,明清时期子平、六爻的转向也不是没有道理的。对于这个问题,当然也有解决方案。那就是心易发微、易隐都强调的,爻辞和体用、纳甲的抉择——若爻辞贴切,可直取爻辞。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核心观念,即多个系统中要取贴切处。 实际上说了这么多,梅花原书一句话就盖过了——“盖用易断卦,当用理胜处验之,不可拘于执一也”(《卦断遗论》)。如果要加上一个卦例,那就是西林寺匾额占,寺为阳人所居,剥卦群阴剥阳,即体用比和,也不作吉论,这就是理胜处,就是贴切处。 但还是波哥那句话,就算书里说了,也不过只是事后领悟到再回来看时发一番感慨罢了,于学问实无助益。所以我不推崇对梅花原书作索隐式的研读,但是如果能做到寻断语来处,还是很有裨益的。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