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黑拉赫 我不黑拉赫
关注数: 23 粉丝数: 56 发帖数: 2,607 关注贴吧数: 15
马塔契奇的贝九没什么好惊奇的 版本比较多了以后就觉得所谓哪个版本好是一个非常蛋疼的说法。所谓“好”其实是很主观的东西。有的人喜欢快,有的喜欢慢;有的人就要铜管,有的人要弦乐;有的人要爆棚,有的人要解析。都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从这个角度来说,马塔契奇的NHK1973贝九是没什么好惊奇的。我这不是在黑它。事实上我很喜欢它的感觉。凶猛的铜管,强劲而又不吵闹的定音鼓。等等。要是几年前,我一定会把它列为最好的贝九。但是,因为铜管在某些地方太给力,很多其他声部的东西也就被压下去,听不见了。还有一些败笔,比如男中音开始的“O, Freunde, nicht diese Töne”那一段,就是扯着嗓子吼,特别不舒服。所以说它好还是不好呢?下不了定论。只能说,它对于我自己而言,听着很爽,但是做一些技术性分析,还是能找到很多缺点的。 假如真的要争个好不好,只能找原谱。看看谱上要求的东西它是不是尽可能多地呈现出来了。从这个角度说,重解析的人会很高分。 但一定有人争,解析得好不一定带感,他只是在product,而不是在play或者perform。 于是,好不好很大程度上就是一个意义不大的问题。如果真的要争,一个比较折中的办法可能是看大众的欢迎程度。当然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 个人现在仍倾向于解析。不过光顾着解析也不是个事儿。
忏悔录 些对一年以来各种人和事的碎碎念反思。有一直认为是对的,也有自我反省自我清算后的检讨。之所以叫《忏悔录》,无非是因为这个题目被奥古斯丁、卢梭和托尔斯泰用过,可以拿来装13罢了。嘤嘤,我就是这么厚颜无耻嗯哼。 1、所谓才华,不过是锦上添花之物。要知道,“华”在中国古语里,无非就是“花”而已。假若没有一个健全而高尚的人格作为基石,才华再多,也不过是一时鲜亮,而不能真正利己利人——基石永远是大厦的根本,而花朵,总有一天是会凋谢的。 2、才华与才能的差别在于,前者形而上,后者形而下。才华是赏玩之素质,可以让自谦者清醒,也可以让自傲者盲目;才能是实干之素质,在高尚的人手中,小可利亲友大可益民族,在卑鄙的人手中,小可伤家室大可害社稷。 3、一个人可以因为他的才华得到适量掌声,却永远不值得因为他的才华收获哪怕一丁点儿尊敬。才华是生米,不能吃,只有它通过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动机和高效的行动力煮成熟饭,喂饱了自己、他人和社会,这个人才值得因为自己是个优秀的厨子获得适量尊敬。 4、先成人后成才,这对于99%的人,永远是真理。 5、身为一个中国人,如果你将乔布斯作为立身立言立行的模板,那么——恭喜你,你拥有了胆识;哀悼你,你失去了智慧。因为,你只看到他的创造力,却没看到他蛮横霸道自私的为人。 6、对待自己的才华,有三层境界:下层是,无论什么时候都要拿出来秀一秀,博取掌声,满足虚荣;中层是,明白潜龙勿用的道理,能够在大家都在秀的时候压下自己的虚荣心,收敛锋芒;上层是,在经过中层的心路历程与历练之后,在适当的时候亮出来,不为虚荣名利,而为娱人娱己。 7、90后这一代的学习学习历程大抵如下:幼儿园学小学的东西;小学学初中的东西;初中学高中的东西;高中学高等教育的东西;高等教育阶段,学幼儿园的东西。幼儿园本来要学什么呢?学会做人。于是,骚年们,赶紧自救——了解生活,学会做人——那些个只顾着评职称的老师们是不会告诉我们这个的。 8、如果一个社会盲目崇拜德行,那么这个社会是一个迂腐的社会;如果一个社会盲目崇拜才能,那么这个社会是一个急功近利的社会。从这两方面来说,古代中国和现代中国的社会都不是成功的社会,而且以现代社会更为失败。因为不论古代社会再怎么盲目崇拜德行,多少能注意到一点才能因素;而现代社会在盲目崇拜才能的道路上一路狂奔,以至于德行全部抛到脑后。最显著的标志是,自从乔布斯一死,我们就不管不顾,把他抬上神坛,却不懂得从他身上去精华去糟粕。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