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龙嗣♋
王龙泗60
无双觉醒!
关注数: 19
粉丝数: 12
发帖数: 1,983
关注贴吧数: 66
礼记体现主张 古代礼记或许指的不是今天所看到的礼记,而是仪礼,其实汉代有将仪礼称为礼记的说法。而大小戴所编纂的礼记,其中绝大部分的内容是对仪礼的研究著作。
诸葛亮是儒家 琅琊诸葛氏,再怎么也算个中等士族,不治儒家经典,难道还治道德经?诸葛家祖上诸葛丰就是汉元帝时的大儒,通晓经学,名动一时,为喜好儒学的汉元帝所重视,他家藏书必不在少。
不子云啊,你该注意的是最低的底线。
大明湖畔的铁公祠 说起济南的历史名人,那要首推秦琼、李清照、辛弃疾、曾巩等大名鼎鼎的几位。但是就在大明湖畔,有座乾隆年间建的铁公祠,供奉着一个叫铁铉的人。铁铉是何许人?为何在大明湖畔有座皇家敕建祠堂?他都有哪些故事呢?这可有的聊了。
为什么史记《晋世家》和《赵世家》关于赵氏孤儿的记载大相径庭? 同在《史记》一书中,《晋世家》和《左传》记载相似,而《赵世家》更像是演绎传奇(成了后来的赵氏孤儿剧本的底本)?
为什么现代很多人在学习儒家学说? 不管是今人还是古人,我们都需要安身立命。 我们的思想再发达,我们也都需要精神抚慰。 此外,现代国家的支柱之一就是民族国家,所以我们需要用民族性的东西来凝聚全体国民,而打开任何一本中国思想史,过半的篇幅都是讲述儒学,那我们的民族性难道能剔除得了儒学吗?! 概要之,儒学是中国人独特的安身立命的精神抚慰之需。
是非功过袁崇焕 袁崇焕是明末争议最大的一个历史人物,有的人说他是跟岳飞一样的民族英雄,有人说他是通敌卖国的汉奸。几百年来,关于袁崇焕的争论从来都没停止过,而经历相似的岳飞却没有这么大的争议
辟谣 儒家没有传到欧洲? 图中是17世纪意大利孔子像,儒家有传到欧洲,并在启蒙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7世纪,孔子思想通过在华传教士传到欧洲。自然神论者和其他启蒙运动家受到孔子启迪,并把他的道德观融入西方文化中。 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非常认同儒家思想,他的"单子"、"二进制"、"预定和谐"等思想即来自儒家典籍启发。是的,你手上的爪机是基于周易阴阳理念(二进制)设计的。 法国哲学家伏尔泰非常喜欢儒家的理性主义思想,认为它可以很大程度弥补欧洲天主教思想不足。他高度赞赏儒家道德政治主张,希望在欧洲仿照中国建立开明君主专治和高效官僚制度。虽然只是他梦想中的中国。 孔哥诚实不欺;不装不作;只述不作;不搞宗教;从不忽悠;也不舔皇帝,真是个完人!——伏尔泰 历史上东西方文化的每一次碰撞,往往就会引起重大历史变革。而儒家思想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儒家避谈生死吗? 儒家是重生的文化。“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易传》,天道,心性一气贯通,都禀赋天所具有的生生之德,孟子亦有“尽心知性而知天”,这里是在本体论上确立了天人本不二,人所具有的德性也是先天的,人需要在后天工夫修养之实现先天的德性,达到浑然与物同体的仁者境界。 所以准确的说儒家是“重生”但不避讳死亡。横渠先生曰:“存,吾顺世,殁,吾宁矣。”儒家对于死亡事实上是现实的态度,主张尽人事而俟天命,所谓尽人事就是将先天本有的德性发挥出来,所谓俟天命,就是承认不可抗拒的客观必然性。
儒家提倡中庸,不是不讲原则,而是原则至上。 曾子曰:「若夫慈愛、恭敬、安親、揚名,則聞命矣。敢問子從父之令,可謂孝乎?」子曰:「是何言與,是何言與!昔者天子有爭臣七人,雖無道,不失其天下;諸侯有爭臣五人,雖無道,不失其國;大夫有爭臣三人,雖無道,不失其家;士有爭友,則身不離於令名;父有爭子,則身不陷於不義。故當不義,則子不可以不爭於父,臣不可以不爭於君;故當不義,則爭之。從父之令,又焉得為孝乎!」 作为一种主张,中庸是儒家在道德困境中的一种选择
看看周易 周易分为易经和易传两部分。《经》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说明(卦辞、爻辞),作为占卜之用。 《传》包含解释卦辞和爻辞的七种文辞共十篇,统称《十翼》》,相传为孔子所撰。
儒家吧说不过又把我封了,来这里说行吗
想过没?所有古代史还是近代史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