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vinhuakai2 kevinhuakai2
关注数: 0 粉丝数: 62 发帖数: 745 关注贴吧数: 5
图说中国台湾各时期唱片公司出版的唱片封套及明细 第一部分、日治时期中国台湾主要唱片公司(1928年-1939年) 台湾日治时期的唱片公司基本都是由日本唱片公司在台湾设立的分会社。 在台湾的第一家唱片公司是1910年日本日蓄唱片在台北設立的分公司鹰标(Eagle)唱片,而第一张台语歌曲唱片则出自古伦美亚唱片公司。此后从1932年到1939年的短短八年,台湾唱片业创作出许多传唱至今的经典歌谣,被称为第一个黄金八年。 1、古伦美亚唱片(Columbia)1928年成立,是比较早的一家以发行台湾本土音乐和中国戏剧为主的唱片公司。从名字来看,古伦美亚就是现在大家比较熟悉的哥伦比亚,虽然该公司主要还是代理发行美国哥伦比亚唱片公司为主,但仍是一家日资唱片公司,创立者是日本人柏野正次郎,早期负责台语歌曲发行的则是台湾当地人陈君玉。该公司是同时期台湾最有影响的一家唱片公司,1932年公司发行了第一张台语歌曲唱片《桃花泣血记》。1932年-1934年期间,《望春风》、《月夜愁》、《跳舞时代》、《琴韵》、《春江曲》、《青春谣》等歌曲开创了台语流行歌曲新风气。 2、利家唱片(Regal) 1932年成立,为古伦美亚唱片公司的副品牌公司,由柏野正次郎的太太负责,出版的唱片价位稍微低廉一些。 3、胜利唱片(Victor)1934年台成立,主要代理日本胜利唱片公司在台发行,早期以出版京剧唱片为主,1935年开始录制台语唱片。虽然胜利唱片成立较晚,但很快与古伦美亚唱片成为台湾最大的两家唱片公司,1935年还呈后来居上之势,曾推出《白牡丹》、《青春岭》、《夜来香》等优秀作品。 4、泰平唱片(Taihei,Taiping)1934年设立,虽然也是日资唱片公司,但负责发行唱片的是台湾人赵枥马,他与同时代古伦美亚唱片的陈君玉同为“台湾新文学运动”健将,其推出的《美丽岛》、《街头的流浪》等歌曲反映了台湾当时的现实社会,《街头的流浪》也成为台湾史上第一首被禁唱的社会写实歌曲。 5、博友乐唱片(Popular)1934年由郭伯容投资创立,之后从古伦美亚唱片挖来了陈君玉,制作出了《人道》、《笼中鸟》等歌曲。 6、日东唱片(Nitto)1935年由吕正平投资创立,其收购了泰平唱片和博友乐唱片的销售权,优秀作品有《四季谣》、《对花》、《农村曲》、《一剪梅》等。 7、 帝蓄唱片(Tungya)1938年由林秋霖创办成立,成立时叫东亚唱片,第二年改名帝蓄唱片,主要作品有《南都夜曲》、《港边惜别》、《心茫茫》等。1939年后,随着日本侵华战争的扩大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台湾逐渐成为了日本军国主义的“南进基地”,台湾总督府开展“皇民化”运动并禁止汉文,台语歌曲同样被禁,台湾的唱片也就此萧条,取而代之的是大量宣扬殖民军国主义的参军、战斗、万岁等主题歌曲。 (未完待续,下次将重点介绍台湾1950年代各大唱片公司,首先将介绍台湾第一家云集各大歌星的亚洲唱片。)
上海足球1980年-1993年回顾 1980年-1993年上海足球战绩: 冠军:1983年第五届全国运动会足球冠军、1991年优胜者杯足球赛 亚军:1991年甲级队联赛A组、1981年乙级队联赛 季军:1983年甲级队联赛(南区)、1984年足协杯、1985年足协杯、1987年甲级联赛A组、1989年甲级队联赛A组 第四名:1982年甲级队联赛、1984年甲级联赛、1990年甲级队联赛A组 第五名:1986年甲级队联赛、1992年甲级队联赛A组 第六名:1985年甲级队联赛、1988甲级队联赛、第七届全运会足球赛 第七名:1993俱乐部队锦标赛A组 曾经冠名: 1980年-1984年:上海队 1985年:上海金星队 1986年-1987年:上海凤凰队 1988年:上海桑塔纳队 1989年-1990年:神州上海队 1991年:上海申花队 1992年-1993年:上海爱克发队 功勋教练:方纫秋(1981-1984)王后军(1985-1993) 1980年代上海足球十佳球员1、李中华2、秦国荣2、秦国荣4、柳海光5、鲁妙生6、郑彦7、王钢8、张惠康9、唐全顺10、刘文斌 1980年代上海队最佳阵容一:1980年代上海队最佳阵容二:曾经作为解放前占据国内足球半壁江山、解放后为新中国输出大量优秀足球人才的上海足球队,在整个1980年代的成绩并不太理想,唯一获得过的全国冠军只有1983年全运会,在80年代初一度还从顶级联赛中降级,创造了上海足球的最耻辱历史。 需要记住的是两位德高望重的功勋教练,一位是方纫秋,他把上海足球从最低谷带到了全国冠军,1982年重返甲级联赛的上海队有点像1994年时徐根宝所带的上海申花队,都是当年成绩大幅上升(1982年上海队获得的第四名,1993年上海申花获第三),发掘的一批新生代球员在这一年迅速成长,第二年就获得全国冠军 另一名必须记住的教练堪称大师级,其业务能力不仅体现在战术能力,也反映在临场的足智多谋,他就是被人称为“小诸葛”的王后军。其执教的上海队最能代表“海派足球”,追求艺术足球,讲求短传渗透,踢的潇洒,看的享受。 那时候,每年夏天上海都会举办一次国际邀请赛,吸引了大量的观众,每次的成绩和观赏性都不错。上海队中有特色、有技术的球员还真不少,其中影响力最大的就是李中华,其特点很像古广明,虽然不能进入国家队(1986年好像被抽调过),但在上海人眼中,李中华的受喜爱程度超过了队中任何一名国脚。此后,上海队还涌现了几名技术同样娴熟和细腻的球员如唐全顺及后期的李晓、陈伟等。 上海队中另一名大佬级的球员是秦国荣,是全队的中场进攻组织调动者,擅长控传及长传分球。前锋朱有宏身高好像至少有1米86,但人很瘦,看上去一碰就会倒,但脚下活一点都不差,作为得分手,即使是国家队高中锋柳海光回到队中也要让位于朱有宏。同样,门将刘文斌在上海人中的地位也超过了入选国家队的张惠康。郑彦既能打左后卫也能打后腰,右后卫王刚的45度斜传同样不输国家队的朱波,他俩加上后来的左后卫成耀东、中卫鞠李瑾构成了上海队中的国脚级后防线。除了技术型球员外,队中也有几名球风相对比较硬朗的中场球员,如老队长奚志康、从1984年到1993年连续占据中场主力的李龙海、老将鲁妙生、闻耀国等人。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