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进酒1991
钟爱臭臭一生
考古上,轩辕氏早期对应于山西南部、河南西部的枣园-东庄类型,公元前4000年左右融合半坡文化元素迅速崛起为庙底沟文化,且很快横扫天下。
关注数: 10
粉丝数: 237
发帖数: 4,292
关注贴吧数: 22
商文化研究专家牛世山谈商人起源 关于商的来源问题呢,就比较复杂了,传统的说法起源于商丘,就是文献里讲的相土居商丘。还有好像是唐朝的一个说法是,陕西还有个商洛县,说商人从那边过来,当然还有说商人来源于幽燕,幽燕就是幽州,这完全是基于什么呢?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幽燕就是燕子嘛。 现在基于考古发现,我们更愿意相信起码在夏朝的时候,商人就已经在豫北冀南这地方活动了。这是基于科学文化的研究,研究这个人群的迁徙,人群的流动,那么在夏王朝之前,商人从哪儿来? 现在有苗头还是基于考古证据,可能从山西晋中过来的。所以这个呃,我们看到了这个司马迁,包括竹书纪年,包括其他一些文献讲的商人祖先契母亲有娀氏名简狄,按照一些传世文献,包括山海经这样的文献,有娀氏在哪儿,有娀氏在山西啊。 这样的说法呢,过去没太注意,但是有了考古证据以后就引起重视了。商朝建立之前的文化,我们叫先商文化,现在你就能看到,它越早的东西越像山西的东西。哎,这是非常有意思的现象,但是这个东西呢,现在我们也不能完完全全的成定论,现在还在讨论,现在有这种倾向性的这个结论!
李世民祖先基因脉络(可能) 1,o-cts335 诞生于6000年前的华北,可能对应东庄-庙底沟的某个贵族或者王。 2,陶寺中期王o-Z26258和皋陶的共祖,可能对应龙山早期的王颛顼高阳氏,其中o-z26258在4400年前大爆发,是4400年内北方后代人数第二多的基因型,个人怀疑是虞舜。 3,皋陶,基因型未知,4100年前。这是李唐自己追溯的远祖(以前觉得是攀附,现在看来绝非空穴来风。),作为陶寺唐尧/虞舜的首席大臣,和尧舜禹并称上古四圣。其长期活跃于晋南,和华北李氏可谓颇有渊源,作为陶寺中期王的首辅,在上古极其重视氏族和血缘的社会环境里,和o-Z26258共祖合情又合理。 4,李耳,基因型O-Y29876,公元前470年。爆发时间和老子李耳的生卒年竟然无缝对接了,你说恰巧不恰巧。其祖父李宗可追溯到魏国,魏国刚开始在晋南,也符合皋陶的活动范围。虽说,皋陶的一部分后裔封到了六安,但是不代表本地没有留下后裔。 5,西凉李暠,公元400年,基因型O2-MF12262,爆发时间竟然又无缝对接上了。这是陇西李氏的近祖,距离李世民也就200年左右,李暠身世其实也就那样,个人觉得李世民李渊也是贵族出身,既然攀附没必要攀附一个相对边缘的人物。 6,唐太宗李世民,公元600年,基因型O-MF12803,这是目前排名非常靠前的李唐候选基因,在我心中可排第一。鉴于,吧里很多吧友心存质疑,无非是夹杂着一些地域主义情节在里边,当然以上仅供参考,期待随着科技进步,更多考古发现,真相越来越浮出水面。
基因图和遗址文化图的完美对应 基因图和遗址图的完美对应
我发现了疑似夏王族的基因 这个F8下游的O2a-F402基因不仅出现在了可能是鲧都的石峁,还出现在了可能是禹都阳城的王城岗遗址,还出现在了可能是夏都安邑的周家庄遗址(属于陶寺文化),如果二里头也能发现这个基因,那么其是夏王族的概率将大大增加。
从《山海经》中寻找夏朝的踪迹(仅供参考) 今天我们试着从《山海经》中,找到关于夏朝存在的论证,《山海经》记载:"狄山,帝尧葬于阳,帝喾葬于阴。"那么狄山在史料中是否记载呢?《史记》中提到:"历唐尧於崇山兮,过虞舜於九嶷。"《水经注》载:“山海经曰,尧葬狄山,又名崇山”。张守节正义引张揖曰:"崇山,狄山也。"从这里我们就能看到,崇山就是狄山! 关于崇山还有这样的记载,《国语》:“夏之兴也,融降于崇山”。《汉书楚元王传》:"昔者鲧、共工、驩兜与舜禹杂处尧(唐)朝"。唐代颜师古注:"鲧,崇伯之名。"据说大禹之父鲧曾在崇山附近建立了部落“崇国”,鲧由此也称为“崇伯”,这样来看崇山是夏人的发祥地应当无疑。 传说中商祖契出生于运城蒲州的有娀之墟,是尧舜的臣子,曾经辅助大禹治水有功被舜帝赐“子”姓,后代封到了商丘。 《淮南子坠形训》:“有娀在不周之北。 《西山经》:“又西北三百七十里,曰不周之山,北望诸毗之山,临彼崇岳之山,东望泽,河水所潜也。” 《山海经-大荒南经》:帝尧、帝喾葬于岳山。 通过上边的记载可以看出,不周山就是河东盐池南边的中条山,而不周山北边就是太岳山,太岳山的主脉就是崇山,狄山。 崇山就是现在山西襄汾县的塔儿山,山下有陶寺遗址,是帝尧的都城平阳!崇山下还有个村庄叫崇氏村(崇实),塔儿山是崇山的俗名(因山顶为纪念尧王修有塔),山海经里边的岳山是崇山主脉太岳山。
为什么把我删了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