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倦叶 天涯倦叶
关注数: 6 粉丝数: 74 发帖数: 14,374 关注贴吧数: 51
给经常修理电脑的朋友16点忠告 转 深有感触。。。 1、首先记住这句话:永远不要承认自己是高手,因为这个称号是要付出代价的。2、接到陌生电话后,一定要问清楚对方有什么事情,然后再告诉他(她)当前你目前所在的位置。3、永远不要试图通过电话或者QQ解决某个问题,对方很有可能不知道菜单是什么东西,这不能怨他们,只能怨你自己,因为你永远懒于解释给他们听。4、不要想着立马可以解决遇到的问题,因为你所遇到的总是崩溃的系统或者处于崩溃边缘的系统。5、如果对方允许你重新安装系统,那就不要试着去做任何修复工作,因为重装系统是最快解决问题的办法。6、除了询问哪些资料需要备份,你不要提问对方任何问题,除非你的心理承受能力特别强。7、学会保守做人,每次开工前,都记得告诉对方:“我可能无法最终解决问题,还要继续吗?”。8、对电脑的外观检查永远是第一位的,看看线路是否连接正常,看看USB接口是否连接了其他设备等等。9、相信硬件的抗噪能力,尽可能的情况下,不要打开对方的机箱。没有做成医生,反倒被当作破坏者,那是很悲哀的事情。10、做好被别人数落的心理准备,因为不懂电脑知识的人,往往懂得如何评价别人。11、如果人家说他的内存有200G,你千万不要纠正说是硬盘,否则,你的噩运即将来临。12、不知道菜单是什么东西的人,一般也会知道虚拟内存是怎么回事的,按照他的要求去调整就可以了,反正这个不会影响到你完成修理工作。13、告诉对方,你没有任何杀毒软件,否则,您所安装的杀毒软件都是最差的,也是问题最多的。14、别让自己成为处理打印机故障的高手,告诉你,打印机的麻烦事情可比电脑多多了。15、坚决不要帮别人购买电脑,尤其是组装机,除非你想背上吃回扣的骂名,然后每天屁颠屁颠的去帮他们处理故障。16、不要反感以下两句话,它会伴随你很久时间:  第一句:“我的电脑又出大问题了。”  第二句:“你还是过来帮我看看吧。”
大概我不学会影分身术 地球就停转了 开个P会电话没个停 一点材料调一下地方 仓库大概数死早 还要帮他算 产线又哭又闹 车都到了 那个仓库怎么还不给材料 电话刚放下 看到领导发了条短信:开会不要打电话 开完了再回复客户 毛的客户 都自家产线的事 好吧那就发短信 帮同事订个材料 同事问到了没 于是短信问外面厂家 结果厂家直接电话干过来 只好接了 再一会儿 车队又电话 这尼玛不就是去接个客户过来么 半小时前就该接回了 还要打电话 必有奸情 不接又不行 接起来 原来那2B一直呆在酒店里不下楼 司机干等干捉鸡 那要不要给2B打个电话叫他下楼 必须要打的 各种必须打 干脆就肆无忌惮继续打 不过确实也不接了几通 鸟会出来 继续摆平产线调材料的事 今天联想的客人还要来验货 在路上 真不想陪 大约的确还是得我陪 一个厂家企鹅跳啊跳 :X先生 我的货款? 刚才没接到的一个厂家电话也过来:X先生 我的货款? 刚放下 又一厂家:X先生 月结单传真了 看下收到没“ 刚放下 又一产线电话 厂区科室的 懒得鸟 还是接了 很不耐烦问之 什么事 快说快说。。。 悠悠的声音飘过来 居然是之前才接回来的那个2B :我在这个产线科室啊 你有空下来吧 有个鬼空 别人验货的我都懒得陪 你过来开发的我就爱陪 一下去一个早上就没了 无非喝茶听你JJYY 受不鸟 一堆的事马上就要办 一坨的人求人过来陪 不来都不来 一来比孙猴子的毛还多 我这打工仔是要逆天修炼元神分身啊
ZG车祸死亡率高 海归的亲身体验告诉你原因 最  近,一个好久不见的大学同学车祸去世,他的小孩才3岁.参加完葬礼,想起小孩子挂满泪珠的小囘脸,彻夜难寐。   上百度一搜索,发现Z国的车祸死亡率已经连续10多年保持世界第一.我们以世界3%的汽车保有量,制造了全球16%的死亡人数.Z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开车最危险的地方。大多数网友都把车祸多的原因归咎为Z国司机素质低,开车不规矩.我强烈反对这种”素质论”.本人在中国出生,长大,大学毕业后去美国读硕士,在美国考的车牌,后由于工作原因,跑了不少国家,在香港,日本,意大利,墨西哥,泰国,菲律宾都开过车.我认为Z国的车祸多,最主要的原因是整个交通管理的理念落后。   我从来不觉得美国人的素质比Z国人高很多。你看过新奥尔良风灾的照片吗?美国的大兵是带着冲囘锋囘枪去灾区救援的。如果他们不带枪,当地就会有人打囘砸抢。汶川地囘震时解囘放囘军有带枪吗?我国城市每万辆车死亡率是美国的17.8倍,我们的素质会比他们差17.8倍吗?“素质论”掩盖了车祸多的真正原因,也撇清了**部门的责任。要拯救我们身边将要在车祸中丧生或受伤的亲人和朋友,最可行和最快的方法是改囘革Z国的交通管囘理的理念和体囘系.交通管理和工厂管理一样,本质上是一门科学.Z国的工厂可以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为什么交通管理不能引进别人的经验?   以下是我在国外和国内开车的一些体会,供大家参考:   1)在美国学车的时候,教车师傅第一课就告诉我,后方45度左右的地方是左右后视镜的盲点.如果超车后换线,必须要略转一下头,以眼角的余光确保盲点位置没有车才能换线.如果你跟在别人的车后面,最好不要长时间呆在前车的盲区,以免对方看不见你而突然转向。   这个盲区,所有欧美国家的司机都知道.我问过南美和东南亚等所谓”第三世界国家”的朋友,他们也都知道,并且很惊讶我问他们这个问题.在他们看来,这就跟天是蓝的,草是绿的一样,每个人都应该知道。在Z国,我们交学费去驾校学车,教车师傅有教过你盲点吗?没有,因为他们的师傅也没有教过他们.我们只能自己从车祸中以血的代价来领会。   2)Z国的交通要改善,驾校是第一个要动刀的地方。我再说两个例子: a.在美国超车后换线,师傅会告诉你,在后视镜中看到了后车的前轮才可以换线。这种方法可操作性很强。但在中国没有人教这个,偶而有师傅教的话也只是说50米或60米。在后视镜中你怎么能知道50米有多远呢? b.关于远光灯,所有的美国司机都知道,起雾时不要打远光灯,因为反而看不清楚;另外,不到万不得已不要乱开远光灯,如果你干扰了对面车司机的视线,撞到你了是自己倒霉。   Z国的教车师傅不教这些,他们老是强调要眼明手快,好像只有反应快才能在路上活下来.基本的安全知识反而不教。   3)在美国,如果高速公路上发生车囘祸,交囘警至少在200米以外就在地上放置冷光蜡烛(防风),提醒你换线,冷光蜡烛连成一条长长的火光斜线,后方的司机有非常足够的时间避开故障区.   而在Z国,交囘警顶多在几十米开外放一个荧光的警示牌,等你看到了,离故障车也就剩下几秒钟的反应时间.三角标志和雪糕筒都是很不科学的装备,天黑的时候不够显眼,体积又太大,交囘警和司机都不可能带太多。直接放在路中间的话容易造成车祸,放在路边又容易被忽视。强烈建议Z国的交囘管部囘门研究和引进西方的冷光蜡烛。体积小,不占地方,使用方便,直接扔在路上就行,万一不小心碾过了一两个也不用刹车。   如果我们也采取欧美一样的故障警示方式,每年能救下多少人命?别的地方我不知道,在广东,这几年仅在京珠高速和虎门大桥上因为故障处理车追尾就牺囘牲了5位交囘警。   4)在Z国,交囘管部囘门喜欢在车道中的隔离带建花坛,有些地方甚至连高速公路的隔离带也有花坛。这种做法全世界只有Z国有。为什么别的国家不搞?别人是有道理的。花坛建在路中间容易让司机分神,用隔离栏最实用,还便宜.另外,花坛需要定时修剪和浇水.在维护的时候,停在路边的园林车,还有缓慢行驶的洒水车都很容易造成追尾。要美化市容,花坛可以建在路边。如果中间一定要种花草,能不能采用不需修剪和免浇水的品种?   5)我回国已经10年了,在国内也开了10年车。我跟普通的Z国司机一样,偶尔图方便也会犯犯规,比如双黄线左转等等。但在国外就不敢。我觉得我的个人素质没变(普通人一个),之所以在国内乱开车,在国外小心谨慎,是因为国外违规的成本远比国内高。以我在美国开车的经验为例,感觉上每违规10次,至少会被交囘警逮到1次。有一次在三藩市郊外,凌晨两点在65英里的高速上开到80英里也被警囘车拦住罚款。美国的**大都是流动执法,会从任何一个地方冒出来,让你不敢心存侥幸。反观国内,我们的交囘警很喜欢呆在十字路口。很多地方还让交囘警站在十字路口指挥交通。我一直没想明白,路口不是有交通灯吗?红灯停,绿灯走,清楚直白,为什么还要交囘警做复杂的动作去发相同的指示?中国交囘警编制增加的速度远远跟不上车辆,有限的警力还是应该用在刀刃上,十字路口还是交给红绿灯吧。   6)最后我想强调一个观点,交通管理和其他领域的管理一样,是一门科学,需要以科学的态度去研究。美国有科研人员研究了全美事故率最高的10个十字路口,发现了一个普遍问题,这些十字路口的交通灯都不够高,不够多。如果前面是个货车,跟在后面的车就看不见交通灯变化,容易造成追尾。gov-ern-ment按他们的研究对交通灯进行改良后,发现第二年事故减少了15%。如果这个研究结果正确的话,90%的Z国红绿灯都有改善的空间,而且一改马上就能见效。这样每年能挽救多少人命,减少多少损失?这些成果别人都已经研究好了,都是公开发表的,不用专利费,我们只要拿来就可以了,为什么不做?国家每年这么多代表团出访,每年花这么多钱去引进技术,比如高铁。为什么没有人肯花时间去研究别人交通管理的先进经验?最后我想说的是,我的专业和工作和交通没有半点关系。我对交通管理的理解是一个普通驾驶者的粗浅理解。但我强烈反对以司机“素质差”来解释Z国交通管理的落后。素质差的是我们交通的管理者,差的是管理的理念,而不是司机。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认为ZZ国的司机素质低,该死,gov-ern-ment就没有做好囘工囘作的压力。驾校发财了,交囘通局子升官了,我们自己很开心地给自己扣上“素质低”的帽子,最后还要把自己的命搭上。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