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风的树 临风的树
关注数: 0 粉丝数: 6 发帖数: 1,913 关注贴吧数: 0
【07.11.03转帖】◇§白天不懂夜的黑◇§ ——吴 旗   夜游荡而来,光影迷离。潜入夜幕,走进黑夜,完全是一个不同于白天的世界。我的这组作品是我对夜的主观感受,是一团黑暗中冥想的幻觉,是一个城市夜游者心绪与黑暗的共振,是一种窥视捕捉心理的宣泄。摄影是我表达这一情感与观感的方式。  透过朦胧的灯光,诡异的投影,神秘的场景,幽灵般的行人,着意地渲染强化中营造表现出一种诡谲、诱惑、疏离、怪异、恐怖、不确定、令人不安的气息;瞬间曝光种种黑夜里城市社会人与人之间令人费解的关系。  紧张与冷静交织,灯光与黑暗强欢。呼吸着夜的特殊气息,游走、感受、寻找那些属于黑夜的东西,遭遇灵光,有一种要揭开夜幕的欲望,眯起窥视的目光,摄取猎物般的瞬间,内心凭添了些许激情与快感……  数码相机的高感光为我在黑夜里拍摄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和便利性,我通常会凭现场主观感受或抓拍或摆拍。象控制画笔、油彩一样操控相机,一般情况下避之不及的噪点,因产生油画感而被着意强化,景深、速度、色调、构成;灯光、投影、行人、场景相互交合,让人感觉既熟悉又陌生,亦真亦幻,再现了一个超出人们视觉经验的非现实空间,呈现出一种“夜的状态”、“夜的感受”、“夜的关系”。
【07.11.03笑笑】◇§喝醉之后的N种下场◇§ 从理论上来说,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在三十岁之前都会喝醉过一次。至于喝醉之后的样子,可谓品种齐 全,花样繁多,让人忍俊不禁……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酒醉之后的千姿百态吧。 1:我要数星星 单位年底欢聚,一个平时很沉稳的同事那天喝得眼睛血红。领导见势不好,赶紧让我把他送回家。可等我伸 手招来出租车,这同事却死活不上车,反而兴致勃勃的坐在了马路沿上。只见他抬起头,很豪壮的对着天空 说:“谁说天上的星星数不清,今天晚上我就要把它们都数出来!” 2:拦警车 一次吃饭,一个哥儿们喝的有些高,但看起来还算清醒,大伙就没理他。饭局散场的时候,这哥儿们忽然冲 到马路中央,伸手拦住了一辆正在巡逻的110警车,然后拉开车门,冲坐在里面的警察大声说:我知道你们这 车一块一一公里,(青岛的出租车定价是每公里一块一)可你们也用不着写这么大给我看,你们以为我是近 视眼呀…… 3:生意真好 去饭店吃饭,有个哥儿们中途去厕所,回来后很神秘的告诉我们:“这家酒店的生意太好了,连厕所里都摆 着两桌!”大伙正奇怪的时候,一伙人冲了过来,揪起那哥儿们就要打。我们当然不服了,问他们:他又没 惹着你们,你们打他干什么?“打他干什么?我们吃饭吃的好好的,可这家伙跑到我们包房里撒了泡尿 走。” 4:车漏油了 有一个比较酷的哥儿们,一次他身穿皮裤脚蹬摩托去赶饭局。一通傻喝之后,大家撤退。在路边分手的时 候,这哥儿们忽然尿急起来,就走到一棵树下,没解皮裤,但解开了腰带,只见他手提着腰带,冲着大树就 开始畅快起来。结束的时候,他还拎着腰带一通狂抖。然后,他推出自己的摩托车。就在他要发动的时候, 他注意到皮裤下的地面居然湿成了一团。于是,他特迷糊的问了我们一句:“奇怪,我的车怎么漏油了?” 5:钞票大放送 当年在报社的时候,有个同事,他有个特传奇的爱好,一喝高了就喜欢给人发钱,一人一百,让人打车回 家。谁不要他就跟谁急,狠不得暴打人家一顿。 可一到第二天,他就特委屈的挨个跑到人家面前,摆出一付 可怜相:“大哥,把昨天给你的钱还给我吧……” 最搞笑的是,同样的给人发钱的事,一个月内居然在他身 上发生了三次。
【071015转帖】◇§外国人给中国的11个“别号”◇§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许多国家以对中国某一事物的具体印象,或以对中国的关系与态度为基础,给中国以各式各样的称谓,虽然不乏褒义的美称,其中也有一孔之见,有历史偏见,甚至有少数国家对中国的歧视和敌意。随着中国的发展和强大,这些称谓现在已大多弃之不用了,但这些称谓中所包含的历史,在我们共和国华诞之际,却是值得我们回忆和记住的。 1、 Sinian(震旦):古印度称华夏大地为“震旦”,震旦是古印度语中对中国的称谓。曾经认为这是一种鸦雀,是中国特有的鸟。其实,震旦纪,是5亿7千万年前到18亿年前的地质年代,这段时间在生命演化历程中具有呈前启后的意义。在震旦纪的漫漫等待之后,寒武纪的生物大爆发就创造了地球上美丽绚烂的生命世界。 2、 Seres(丝国):也称塞里斯,古希腊和罗马对中国西北地区及其居民的称呼,意思是“丝的”或者“丝来的地方”。长久以来,我国一直是世界上唯一能够织造轻柔美丽丝绸的国家。汉代通过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向世界各国大量输出丝绸。西方史书记载,古罗马共和国末期的凯撒大帝穿着中国丝绸袍子去看戏,引起了剧场的轰动,被认为是空前豪华的衣裳。 3、China:中国的英文名是 China,陶瓷在英文中也是china。有一种说法是,十八世纪以前,中国昌南镇(今景德镇,中文读音与英文读音十分接近)的精美瓷器在欧洲很受欢迎。人们以能获得一件昌南镇瓷器为荣。就这样欧洲人就以“昌南”作为瓷器(china)和生产瓷器的“中国”(China)的代称,久而久之,欧洲人就把昌南的本意忘了,只记得它是“瓷器”,即“中国”。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