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神2 伟神2
关注数: 132 粉丝数: 109 发帖数: 16,270 关注贴吧数: 16
不用管我,我是来给我家格格送资料的。 点评鉴赏作品分析 William Golding是很典型的受战争影响后的文学家。他参加过海战,参与过诺曼底登陆,目睹战争的残酷以及对人性的种种迫害与藐视。战争结束后这一代的文学家心中不免充满了失望与沮丧,不可能要求他们是温和且善良的,他们也无法写出午后野餐或男女情感一类的作品。充斥他们内心的便是病态世界中人性的畸变,文明社会如何在人的原罪本性的改变下,一步步走入堕落与毁灭。同时,他们又由于无法找到破解这一巨大难题的出路而颓废不已,最终找不到缓和之点,只能以作品人物的死亡或消失来圆作品的结尾。《蝇王》是一部很注重心理描写的作品。在整十二章的线性叙述过程中,主要以理性派的眼光出发,以理性的态度(非完全性的)来评价与施行荒岛生活中遇到的种种难题。拉尔夫是理性派自然的主角,全书也是他的观念与角度看待问题。拉尔夫是一个海军军官的十二岁儿子,受过良好教育,温文尔雅,始终相信只有文明社会的船来拯救他们,他们才能获得通往文明社会的出路。于是在荒岛生活中,他不仅树立了“海螺”的权威性,建立起一个由大孩子领导的团队,从而解决了住宿,食物以及求救问题。他永远都惦念着那冒出烟的求救信号。虽然在某些时候他的理性最终被本性所征服,但他最后痛苦地掉下眼泪,也代表了他是唯一一个在人性转变的过程中还有理智的人物。与之相对的则是代表野性的杰克,杰克是唱诗班的大孩子,有领导才能,虽然信奉基督但浑身充满自然的力量。他从开始就睽视“海螺”的权威,企图以力量当上至高无上的地位。他的野兽本性也充分的表现在对野猪的猎杀与屠宰上。他改编式的将唱诗的圣歌歌词变为“杀野兽咯,割它喉咙,放它血咯”,表现了一股震吓的威力,最终当野性派战胜理性派时,他就把拉尔夫当成了自己的猎物,疯狂搜索,并且要把曾经并肩作战的同年龄朋友杀喉见血。附庸着这两派人物的,便是猪崽子与罗杰。猪崽子是个胖胖的且有哮喘病的男孩,戴着眼镜,并且经常被人取笑。但拉尔夫以他的理性人格魅力让猪崽子倾倒,于是猪崽子就成了拉尔夫身边最贴近的人物。他时刻强调“海螺”的权威,强调着拉尔夫的求救理念。但他终究是个纯理论家,最后也因“海螺”而惨死在海崖上。相对而言罗杰的篇幅则较少,但他凶恶残忍的个性与行为却让人过目不忘,他帮凶式的郐子手性格,让人不寒而栗。很难想象他仅仅只是跟猪崽子一样年纪的小男孩,却狠狠的推倒大巨石,让猪崽子摔死海崖。西蒙则是引起事件高潮的关键人物。他有些懦弱且患有癫痫症。但他思想敏感,遇事总会以哲学的角度来看待问题。也只是他最初提出“也许,也许。。。野兽就在我们自己身上。”虽然引来了孩子们的一致反对与嘲笑,但他的想法却正好切入了事件的主题。也在他看到悬挂的猪头从而隐约间见到蝇王对自己的话语,他似乎成了一个先知性的人物。只是先知从来都是被遗弃的对象,蝇王也强烈的暗示了因为他的预言,也使得他死于非命。在这里必须提出,拉尔夫与杰克是之前一名英国著名儿童文学家的代表作中的人物。只是恰好相反的是,在那儿童文学中,他们俩是最要好的朋友,齐心协力,同甘共苦战胜了许多困难,是人性“善”的表现。Golding应该就是为了讽刺在这病态世界中“善”的虚伪,从而写出了“恶”的真正导向,那就是“野兽”,就是人性的黑暗面,也就是“蝇王”。Golding对人物的心理塑造采取了相当多的蒙太奇手法。从拉尔夫在沙滩上满身大汗的行路到他思想跳跃到夏天时爽凉快乐的英式农场生活,也从杰克对海螺的念念不忘到他猎杀野猪时的思想剧烈动作。由于Golding出色的对心理进行了全方面的描写,从而使人物更加立体化,让人过目不忘。在荒岛文学的整个范畴中,自<鲁宾逊飘流记>到<蝇王>,则是整个人类思想状态的一种记叙过程。之前的荒岛文学强调的是人的主观能动性,人与自然斗其乐无穷,并且在战胜自然战胜自己的同时实现自己的价值。然而二十世纪以来由于战争的迅速进化,远距离武器的广泛使用及巨大杀伤性武器的强烈摧毁性,使得作家们没有办法再找到一种和谐平静的解决方案。于是他们逃避到荒岛上,深思人类的劣根性与罪恶。然而他们找不出出路,只好让荒岛成为埋葬一切的总根源。虽然故事最后整个荒岛被熊熊燃烧,但如果最后没有象征文明的大人们的出现,孩子们也恐怕没办法继续生存下去。作者十分强调了文明社会中的几个标志之物。比如大孩子们无论如何一定要衣服掩体,上厕所要定点去上不可污染水源,就连最小的孩子一开始也记得自己的家庭住址以及电话号码。然而当兽性完全的征服人的理智之后,这些孩子们也变成了连自己名字都记不起来的野蛮人。[1]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