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518448
abc518448
关注数: 90
粉丝数: 231
发帖数: 31,471
关注贴吧数: 116
如果火法实装简介中的击退效果(可以击退气球、重甲亡灵、骑士、 如果火法实装简介中的击退效果(可以击退气球、重甲亡灵、骑士、瓦基丽这种中型单位),使用率会有提升吗…… 其他两个法师都带控制,火法为啥不能也整一个
【航母流翻身?】电子炮母舰流 由于电子束的特性,使用电磁场就可以方便(不像激光需要巨大的光学孔径)且几乎无损耗地对电子束进行校准和聚焦,不知道比激光高到哪里去了。 完全可以整一个超巨型舰或者固定基地容纳数万米长的TeV级电子加速器,然后每隔1000光秒左右设置若干个用于中继电子束的小飞机,最后由距离目标几光秒的中继小飞机进行引导打击。 注意,因为这些中继小飞机不用装备武器,而且可以不装备电源由电子束供能(相对论速调管),体积和热信号都极小,而且成本低廉。 而且该体系具备最快达到光速级别的力量转移速度。 “我不需要装备巨炮,我只需要把巨炮引导过来打在你脸上就行” 不过出于分工原因,超巨型舰或固定基地应该并不承担维护、运输小飞机的任务,小飞机的维护可以依赖位于战斗二线的移动工厂单位,运输小飞机的任务可能由助推器单位进行。所以叫母舰好像不太名副其实。
NIST物质对电子stopping power计算器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s%3A%2F%2Fphysics.nist.gov%2FPhysRefData%2FStar%2FText%2FESTAR.html&urlrefer=ce05b9cf74cce095172ef7e628751a41 NIST,全称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即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
电子片反射阿秒激光 此文还提到了一种消除电子横向动量的机制,但不知道残余量多大
等离子体尾场反应装甲是否可行? 用于对抗粒子束(中子束除外)
短剑的后坐力参数这么好,伤害衰减却又很高……要是天狼星有短剑 短剑的后坐力参数这么好,伤害衰减却又很高…… 要是天狼星有短剑的后坐就爽了……
吃了一把饺子…… AFT-10善于残杀同胞.jpg
【论文分享】激光束点火硼氢聚变的路线图
连续体模型下的连续束流带电粒子炮的电致扩散 使用电子,P=10^9W,U=10^10V,s=3*10^8m,不同的R_0对应的R_击中(单位:米)使用电子,P=10^9W,s=3*10^8m,不同的U(单位:伏特对应的使得R_击中最小的R_0和相应的R_击中(单位:米)
第一次知道还有水下滑翔机这种装备 图为国外某民用水下滑翔机
建议少一些没有意义的批判贴批判贴的意义缺失我看主要有两种可能 建议少一些没有意义的批判贴 批判贴的意义缺失我看主要有两种可能,其一是批判的对象太低,其二是批判的内容太浅。 批判有一定深度和迷惑性的观点是有启发性的 但批判那些not even wrong的观点没有任何意义,与看猴子差不多,可以在群里发以娱乐,但发在吧里有点不太好。 另外,站队式、表态式的批判并不好,会让大家变得浮躁。批判的内容要有一定的深度,至少需要有理有据——这也是为啥不要去批判那些not even wrong的垃圾的原因,因为槽点太多不知从何说起……自然也就难以有理有据。
2kg@100km/s的电磁炮在光秒级作战下的价值讨论 目前考虑先在这样的数值设定下讨论,大家也可以提出不同的设定。 0. 主力舰整备质量100万吨,等效迎弹面半径50米 1. 定向能主力舰有效总储备增速1000km/s,电磁炮主力舰有效总储备增速500km/s(扣除了抵消后坐冲量的部分,虽然这部分消耗和发射炮弹时舰的剩余质量有关,但为方便起见忽略变化,另外也扣除了弹药储备质量占用的燃料储备质量) 2. 一艘定向能武器主力舰在10万km距离上击毁一艘主力舰需要1000秒,耗时与距离平方成正比,100万km以上距离视为无效 3. 一艘电磁炮主力舰每秒可发射10发2kg@100km/s,弹药储备量5千万发/艘,即10万吨,对匀速运动的50米半径圆形区域命中率在100万km上为50%,炮弹的角分布为高斯分布 4. 2kg@100km/s命中1000发即可击毁一艘主力舰 5. 对战舰的侦测距离是1000万km,对炮弹的侦测距离待定,目前设定为“几乎不可侦测” 电磁炮主力舰的战术是超远距离上即
我查了一下资料,现在建有的X射线FEL基本都是采用无反射镜方案 @d盾牌星座b
发现北京这边高考发的笔挺好用的 发的是天卓的TG397-A 拔帽笔,实用级速干+防水,顺滑程度一般,几乎不断墨
5km长电子炮战舰50米×4500米散热板2片(1000K下总散热功率25.5GW),497米厚工质箱装甲+3米厚碳装甲 反应堆、推进器、雷达还没画
84度钢装甲至少多厚才能跳开长杆弹呢?
【滑稽】2026式30吨级轻型坦克 裸车尺寸: 长6.37米(不含炮管) 宽3.35米 高1.80米(从地面至炮塔顶,不含各种如车长周视镜,高射机枪等附件) 车底离地450mm 履带宽度600mm 负重轮直径600mm 主动轮直径600mm 诱导轮直径480mm火炮: 未定,但俯仰角为-11°~20° 自动装弹机与弹舱: 炮弹全部于炮塔下方的车体内沿车体长度方向水平放置 装弹时,先由【车体内提升-旋转装置】提升至炮塔座圈位置,并旋转至当前炮塔方向处备用,当所用弹长度小于1600mm时,该装置最多能同时提升、旋转6发待发弹至备用位置,该装置以一个液压杆和一个电动转盘为驱动装置,连接在底盘上。 再由【炮塔提升臂】“抓取”位于备用位置的待发弹进入炮塔,该装置由两节杆组成,连接在炮塔顶,由电机驱动。 最后由【推弹链】将炮弹推入炮膛。 装甲: 炮塔装甲: 正面:无 侧面:前半部分50mm钢+100mm蜂窝钢+附加装甲 后半部分3mm钢 顶部:前半部分30mm钢 后半部分3mm钢 车首装甲:如下图所示60mm,84°钢区域在正面投影中约占41% 动力: 以800kW燃气轮机为原动机的燃-电混合动力 测量得: 车体正、顶、底装甲重:10.18吨,其中钢重8.62吨 车体侧面装甲重1.68吨(均为钢) 预计燃-电混合动力包(含电池)重3.5吨 预计燃油重1.6吨 预计负重轮、悬挂及履带重5.5吨 预计电子设备及成员、成员相关设施重0.8吨 预计裸车(不含炮塔与弹舱)重24吨(请注意,这是不含武器系统的重量)
有没有防水性和这个一样的笔……
正面被击穿,驾驶员和驾驶设备的幸存概率高么? 发动机前置,正面被击穿坏发动机几乎肯定不能动了。 但是发动机后置,正面被击穿,死驾驶员,坏驾驶设备(如方向盘或者其他操纵杆)不也是几乎丧失机动性……
【滑稽】2025式——瞎几把设计主战坦克 裸车尺寸: 长7.46米/10.34米(不含/含炮管) 宽3.35米 高2.13米(从地面至炮塔顶,不含各种如车长周视镜,高射机枪等附件) 车底离地480mm 履带宽度600mm 负重轮直径600mm 动轮直径480mm 轮间距:没想好,瞎放的 履带节距:excuse me? 火炮: 口径140mm 身管长6500mm 可发射very very very long的APFSDS,长度最高可达2150mm,只不过初速就…… 俯仰角:-11°~+13°(当俯角在6°以上时,逆着炮管看去,无法看见车体,迎弹面积仅约0.5㎡) 自动装弹机与弹舱: 炮弹全部于炮塔下方的车体内沿车体长度方向水平放置 装弹时,先由【车体内提升-旋转装置】提升至炮塔座圈位置,并旋转至当前炮塔方向处备用,当所用弹长度小于2100mm时,该装置最多能同时提升、旋转6发待发弹至备用位置,该装置以一个液压杆和一个电动转盘为驱动装置,连接在底盘上。 再由【炮塔提升臂】“抓取”位于备用位置的待发弹进入炮塔,该装置由两节杆组成,连接在炮塔顶,由电机驱动。 最后由【推弹链】将炮弹推入炮膛。 装甲: 炮塔装甲:基本裸奔,只能靠防雨布维持一下生活的样子 车首装甲:如下图所示裸ke:跳弹区ke很大,主装甲区不计NERA约850RHA,计入NERA不知道多少 裸ce:跳弹区约760RHA,主装甲区不计NERA约900RHA,计入NERA不知道多少 除侧面装甲外防护重量约20吨 机动:全靠浪,动力舱容积3.5m³(含一部分油箱)
小白想咨询一下大佬 车首装甲这么布置有什么问题么?
晨光A2中油笔线宽如何? 速干么? 顺滑么? 细么?
求速干性强的笔 樱花的0.2mm针管绘图笔的速干性(等1s,只要大力蹭,还是花)都不能满足我了 求更强的!
相对论效应可忽略时,机动消耗的增速与消耗的能量的关系 设消耗增速δv,机动完毕后舰船剩余质量m 则消耗能量E=0.5*(e^(δv/u)-1)*m*u^2 设δv/u=x,研究目标函数F(x)=(e^x-1)/x^2在(0,+∞)上的最小值 以计算器解超越方程/计算机绘图,得最小值点x0≈1.59362425957446 F(x)(min)≈1.54413865237087 因此E≥0.772069326185435*m*δv^2
粒子炮所用粒子的选择 先考虑一个简单的模型: 电子或原子核加速后,被某种操作中和了电性,并且出口温度均为T,出口时的粒子束扩散忽略不计 于是只有热扩散需要考虑,以下进行简单的讨论: 假设加速器加速电场相同(实际上重离子的加速电场可能还有劣势),即U相同 设: 粒子相对荷质比(以电子荷质比为1)为α, 粒子相对质量(以电子质量为1)为θ^2,(由于v热扩散∝m^(-0.5),为了结果简洁先平方一下) 粒子获得的能量(以电子静能为单位)为α*(θ^2)*E(显然,E为电子获得的能量) 定义热扩散系数K=γ/θ(γ=sqrt(1-(v/c)^2) (由热学公式与洛伦兹变换(钟慢),战舰系中的等效热扩散速度应该正比于K(T相同)) 【热学公式:v热扩散∝sqrt(kT/m),钟慢:战舰系时间t,粒子束系时间(热扩散的固有时)τ,τ=γ*t】 γ=θ^2/(θ^2+α*(θ^2)*E)=1/(1+αE)(由m=m0/γ得到) 由此: (以下10^n指1*10^n~9.999……*10^n) ①当E较小时(E在10^-2及以下),γ≈1-αE≈1 K≈(1-αE)/θ≈1/θ 此时原子核由于θ大占据优势 ②当E中等大小时(E在10^-1~10^2),对于电子,α=1,γ=1/(1+E), 对于原子核,由于α远小于1(对于质子,大约是1/1836,对于Pb核,大约是1/4639),γ≈1 电子K=1/(1+E) 原子核K≈1/θ 由于θ^2在1836~5*10^5之间(目前元素相对原子质量差不多都在270以下) 故θ在43~700之间 E在10^0以下时,依然原子核占优,在10^1附近时,电子开始追上质子, 在10^2附近时,电子已经比轻原子的原子核要强了, 在接近10^3时(临界值大约是830(此时αE已经不可忽略,830是修正后的结果)),电子超越了所有原子核 ③当E较大时(E在10^3~10^4) 电子优势继续扩大 ④当E很大时(E在10^5及以上) 由于αE显著地比1大,γ=1/(1+αE)约等于1/(αE) K=1/(αθE) 对于电子,αθ=1,对于质子、氦4核,αθ≈1/43,对于铁56核,αθ≈3/37≈1/12,对于铅207核,αθ≈2/15 附:如果直接在战舰系中考虑热扩散,将热学公式中的m以m静/γ代入计算热扩散速度,会得到重离子总是占优的结果,不过这个计算方法极有可能是错误的,因为这相当于将经典力学中的动能-速度关系和相对论中的质量-速度关系混合起来使用,但是相对论中的动能-速度关系并不是这样的……
PC版转换不了https打头的网站 如图
问个问题:能用两个电源分别给主板和CPU供电么? 如题!能用两个电源分别给主板和CPU供电么? @孙悟空
华擎Z370 Pro4的安装孔距是多少,各部位高度是多少? 想定制一个机箱,这板子的尺寸是305×224,我就想搞个310×230的钢板来做托架,但是问题来了,标准ATX的尺寸是305×244,这个孔距我知道,可是这305×224的孔距是什么情况呢? 顺便问一下Z370 Pro4各个部位的高度是多少
如果做开放式机箱,电源能竖着放么? 如果做开放式机箱,电源能竖着放么?
一个离子炮战舰设计草图 @d盾牌星座b 斜面上被框起来的部分是分段半可收放雷达天线 离子出射口在正面
某实验数据竟然表明,在1400m/s着速情况下,TiC-TiB2陶瓷的防护质量系数是2.55(我看了他的定义,没有大问题),而这陶瓷的密度是5.37,也就是说,这陶瓷的防护厚度系数有1.74……简直颠覆了我的认识,就算是缩比实验,也不至于这样吧
坦克的俯仰角有什么用呢?俯仰角在不同范围内起到什么效果(有什 坦克的俯仰角有什么用呢?俯仰角在不同范围内起到什么效果(有什么收益)呢?
通用化计划(然而由于我的设计特性,坦克底盘基本是专用的,坦克歼击车底盘可以和城市火力支援车、防空车、火箭发射车、大口径自行火炮通用,步兵战车可以和导弹垂直发射车通用,总共是3种底盘……) 2号底盘步兵战车导弹垂直发射车 3号底盘坦克歼击车城市火力支援车 不过坦克底盘的低通用性也是值得的——很小的受弹面积(首上+首下正对面积仅1.6平方米,炮塔主要部分投影面积仅0.33平方米),足够长的履带接地长度(5.7米)和履带宽度(600mm),可以让主炮装填1.7米长的超长穿甲弹,足够用的俯仰角@0GG86 设计了一些用于登陆作战的车辆
萌新问一个问题 125滑(6米长)总质量大约是多少,140滑(6米长)的总质量呢?重心位置呢? 不知道这图靠不靠谱镇楼:
萌新想问一个问题 125mm火炮总质量大约是多少,140mm火炮的总质量呢?重心位置大约在哪呢?之前找到一张图,不知道对不对 想知道这个的目的是考虑一下自己设计的坦克的炮塔的配平是否可行设计模型截图镇楼
坦克设计半成品20171104 @小狗2017
坦克设计草图20171104 @小狗2017
轻型太空电梯的一种设计 上图为接近真实比例的示意图,绿圈为同步轨道,黑圈为地球,黑矩形为太空电梯配重体(可以是一个太空工厂),黑线是缆绳非真实比例的示意图 原理如图所示,很简单,很暴力,由于配重体距地心大约有8*10^7m,所以这玩意的线速度有5800m/s,而引力已经很小(0.06m/s^2),但是其向心加速度却有0.42m/s^2,这样一来就有0.36m/s^2的加速度是缆绳拉的咯,于是50000吨的主体可以让每边缆绳有约9MN的拉力,不计空气阻力和缆绳重每边能拉900吨…… 而缆绳重可以如此估算,使用抗拉强度约800GPa的碳纳米管,实际承载500GPa,如此9MN需要约0.00002平方米截面,其密度记为2000kg/立方米,而从6371~80000km积分得这段总重力大约是2.3MN(事实上我这个设计显然没有最优化,80000km不会是最优解) 而双缆的作用就在于实际情况中是有空气阻力的(虽然不大),横向的空气阻力最终会反映在配重体上导致配重体速度变慢,而这是不允许的,所以使用双缆的话,一边向前拉一边扯后腿呗……
使用60mm中等射速自动炮的轻型载具设计草稿和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原型炮: 1.AZP S-60(中国仿造版称为59式) 57mm防空炮 https://en.wikipedia.org/wiki/AZP_S-60这个东西全部加起来4660kg(应该几乎为全钢制) 理论射速105~120rpm,弹重(应该是全弹重,因为120mm的M829炮弹全重约20kg)2.8kg,炮弹初速约1000m/s 2.Zis-2 57mm反坦克炮 https://en.wikipedia.org/wiki/57_mm_anti-tank_gun_M1943_(ZiS-2)这个东西加起来1250kg 理论射速25rpm,线膛APCR(BR-271P)弹重1.79kg(苏制100m穿深190mm垂直),初速约1250m/s 材料: 螺旋二十四面体(gyroid)型石墨烯 http://news.mit.edu/2017/3-d-graphene-strongest-lightest-materials-0106 其国内的新闻报道【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科学家通过按压并熔化石墨烯薄片,制造出迄今最轻质坚固的材料之一——一种多孔的三维石墨烯结构,其形状类似海绵,密度仅为铁的5%,但坚固程度为铁的10倍多。 石墨烯在二维形式时被认为是最坚固的材料,但研究人员一直很难将其二维形式下的坚固强度,转化到有用的三维材料内。在最新研究中,研究团队通过施加热和压力,将石墨烯小薄片按压在一起,制造出一种复杂稳定类似珊瑚和硅藻类生物的结构。新结构名为“螺旋二十四面体”,其表面积相对体积来说很大,但非常坚固。 研究团队负责人、MIT土木和环境工程系主任马库斯·比勒解释说:“石墨烯这种二维材料仅一个原子厚,拥有独特的坚固程度和电学属性,但由于太纤薄,很难制成三维材料。不过,我们的最新研究做到了这一点。” 比勒指出:“石墨烯在热和压力作用下自然形成的这一几何形状非常复杂,用传统方法不可能制造出来。”在实验中,研究人员用3D打印机制造出扩大数千倍的结构,并对其进行测试,得到了上述结果。 这项近日发表在《科学进步》杂志上的新研究表明,新结构的优异性能更大程度源于这一独特的构造而非材料本身。这意味着,科学家可以将其他材料制成同样的几何形状,来获得同样强度的轻质材料。 】 当然,该材料是多孔的,用作炮管结构件还需在内部覆一层二维石墨烯来密闭 一楼先放这么多 @d盾牌星座b @华丽的对称性 @cx1243
并没有什么意义的高斯光束功率分布简单引入 这个东西其实网上一查都有 计算比较简单,假定我们取整个光斑(理论上是无限大的)中半径为R的一小部分中心光斑,则其功率占比为:数值为1-e^(-kR^2)【目测的,算错了希望指出】而这恰是1-R处光强/中心光强,可记为1-α 而一般使用的束腰ω=λ/πθ,是指α=1/e时的R,这个时候光功率仅比α=0.5时高26.42%, 而α=0.5时R=83.26%ω(S=0.69314718056A,A=πω^2),α=0.6时R=71.47%ω(S=0.510825623766A),α=0.7时S=0.356674943939A,α=0.8时S=0.223143551314A 这说明,若计100%面积(A)内的光功率为100%,则70%的面积内分布着80%的能量,50%的面积内分布着62%的能量,35%的面积内分布着47%的能量,22%的面积内分布着31%的能量 其实还挺线性的
天天水凌斩仙,今天我就要水一水 天天水凌斩仙,今天我就要水一水约克城和大黄蜂……还有企业 凭什么约克城大黄蜂企业打不过吃喝苍龙/飞龙?这一点都不历史,明明应该只沉一艘约克城把对面四艘都打沉了才对就算你游只能上三艘,那就更应该碾压性胜利了
学生如何科学合理的肝碧蓝航线 答案是:边抄写边肝(自律), 以我的作业完成速度(一般17点前完成作业),吃饭20分钟(可以同时打每日挑战),然后连肝4小时(同时抄写)到21点20分,洗澡21点40分,睡前20分钟抄背50个单词,同时肝,最后22点睡觉,第二天5点45起床,洗漱5分钟,家里肝40分钟同时抄一篇范文,路上肝20分钟同时复习昨天背的50个单词。如此计算,我一天肝了5小时40分钟碧蓝航线,同时背了50个单词,抄写了一篇语文作文范文,4个小时抄写则大约可以抄6篇范文/抄背600个单词/抄写400个易错字/抄写60个易混淆成语及其意思。不计周末一个学期约20周100天,我就能至少背5000个单词,相当于把初中稍有难度的词汇背5遍,高中稍有难度的词汇背2遍,如果其中20天4小时背单词,这一数字就能达到17000……(就算每遍都不熟,10遍也就熟了),剩下80天,60天抄范文就是360篇,10天抄成语就是600个,3天抄易错字就是1200个,剩下7天可以把易错字熟记。 周末,周六完成周末作业然后肝4~6小时左右,周日上午8~12点完成30篇英语阅读理解(同时可以肝120次出击),下午12点~17点完成20篇完型填空(做高中的,20题一篇),晚上18点-210点把上述50篇中的生词抄下来(做的时候已画好) 讲真,要是不肝碧蓝航线,我肯定没那么大专注力……(我已经试行8天)
【水贴】辣鸡数值策划 装填值的DPS比例收益是sqrt(200/(100+现装填值))*0.25%每装填值 炮击值的DPS收益比例是(100/(100+现炮击值))*1%每炮击值 算综合性能的时候1点炮击值提供1点综合性能,1点装填值提供1点综合性能,1点机动提供2点综合性能 而TM驱逐装填和机动都高,综合性能虚的不得了(我信了综合性能的邪了) 辣鸡数值策划
萌新求问蓝皮战神是哪些? 比起克爹、海妈、玻璃丝这些紫皮又如何?
萌新提问…… 这游戏金皮紫皮有什么用啊?战力那么低,消耗还高?还有白皮要不要突破啊?
FJ搞了个大新闻 其他部件的血量都砍了20%,然而机翼没砍,于是T9机翼的单位CPU血量超过了Heath cube
【震惊,全骷髅卡组竟在2V2所向披靡,平均每局2皇冠】 卡组: 【女巫】【骷髅巨人】【骷髅兵】【骷髅墓碑】 【炸弹塔】【炸弹兵】【骷髅军团】【骷髅守卫】强行镇楼
【吐槽】07-22丨不知道为什么贴吧能让一个……存在 去宇宙战争吧看看,ACE机兵,几乎所有的发言不是在人身攻击就是在挖坟、发无意义贴,甚至还有一个贴子的标题是【这sb地方……】 去ini心灵终结吧看看,紫色放屁(),把ini吧毁了,吧友只能作死搞封吧 吧主被取消权限,理由是【举报后【经核实】】不管理贴吧。 那么我就想问了,对这种只有一个吧主的吧,为什么吧主会以这样的理由被取消权限? 难道没有吧主就可以更好地管理贴吧了吗? 为什么取消了吧主后不自动将最活跃的小吧主升任为实习吧主? 难道百度的吧主举报功能就是专门祸害这种只有一个吧主的吧,让这种吧被毁掉吗? 吧主真的滥用权力的时候,举报人因为没有开很多小号举报,结果只有石沉大海; 小人想要毁掉一个吧的时候,只需要开几个小号就能为所欲为。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看吧,在那镀金的天空中, 飘满了死者弯曲的倒影。 冰川纪过去了, 为什么到处都是冰凌? 好望角发现了, 为什么死海里千帆相竞? 我来到这个世界上, 只带着纸、绳索和身影, 为了在审判之前, 宣读那些被判决的声音。 告诉你吧,世界 我--不--相--信! 纵使你脚下有一千名挑战者, 那就把我算作第一千零一名。 我不相信天是蓝的, 我不相信雷的回声, 我不相信梦是假的, 我不相信死无报应。 如果海洋注定要决堤, 就让所有的苦水都注入我心中, 如果陆地注定要上升, 就让人类重新选择生存的峰顶。 新的转机和闪闪星斗, 正在缀满没有遮拦的天空。 那是五千年的象形文字, 那是未来人们凝视的眼睛。 some rise by sin, and some by virtue fall
受约束颗粒防御激光的可行性 在【无约束】情况下,漂浮颗粒物防御激光的性能并不理想 首先是【扩散】问题,在无约束情况下,若不计天体引力影响(在轨道运动非惯性参考系下,天体引力几乎被惯性力抵消了),漂浮颗粒物的扩散速度几乎不变,这就产生了矛盾,扩散速度低,无法快速部署,扩散速度高,颗粒密度很快降低,防御效果直线下滑。 其次是【无法回收/持续使用】,无法回收是很显然的,而航天器速度一旦改变,自然就脱离了漂浮颗粒的保护,无法持续使用。 最后是【易被高功率激光吹散】(搜索一下激光作用效果就明白了),大部分颗粒物尚未吸收大量能量就被吹离了激光的路径,无法提供足够的防护。 而如果有了约束,上述问题的前两个就几乎被完全解决了,最后一个则是约束强度的问题(*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颗粒物防御激光的性能仍然不一定比装甲强) 而一旦有了约束,并且这约束足够强而可控,那么颗粒物将会具有 【一定程度缓冲激光伤害(即使颗粒物被熔毁、汽化,也不会给航天器造成很大伤害)】 【一定程度分散激光能量(通过颗粒物环流实现)】 【具有一定散射能力(因为颗粒物间有很大间隙,散射光不容易被附近“装甲”再次吸收,不过由于整个颗粒物云必须几乎不透光,散射光绝大部分还是会被颗粒物重新吸收)】 【可以改变布局(事实上这是约束的优势)】 等巨大优势,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使用受约束薄膜,还能有效防御高速低质量弹丸。
04-11【水贴】求解游戏里那辆车最宽? T95?五式重战?120吨I型?
关于作战阵型的认真探讨 太空战中采用什么阵型,能否实现这个阵型,是非常重要的。 目前本吧已有的阵型大概分为两类: 1.密集型阵型 每艘主力舰大概间隔数百至上千千米,在较为狭小的区域内布置较多的战舰(比如0.1×0.1光秒内布置1000至10000艘主力舰) 2.稀疏型阵型(0emaneht0主张该阵型具有优势) 整个作战舰队铺开数平方光秒,且战舰主要集中于边缘 现在需要探讨的是: 1、什么阵型在什么情况下具有什么优势? 2、这种情况可能存在吗?可能性有多大?
软式太空电梯(即系绳式太空电梯)的理论可行性分析 前言: 在分析之前,我必须要说明一点:软式太空电梯并不一定能节约大量的工质。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没有推进器的情况下,软式太空电梯只要拉货物,它和货物构成系统的质心就必然下降,而当货物升到最高点时,显然太空电梯、货物、系统质心三者几乎在同一位置,太空电梯为了维持质心高度不变,必然要消耗大量工质。 理想模型一号: 对象设定: 有一加速度为0的质点P,其质量M远远大于太空电梯和货物的质量; 有一太空电梯,由可视为质点的主体L(质量为m)和一条强度无限大的不可伸长的轻绳组成,轻绳末端与P的距离为R,主体以轨道高度h,角速度ω绕P做匀速圆周运动,同时,太空电梯上的每一点都必须以角速度ω绕P转动(这是一般太空电梯的设定,相对地面静止嘛……); 有一可视为质点的货物C,在R处以角速度ω绕P做匀速圆周运动。 现设L上有一理想推进器,消耗的工质质量△m远小于m,可以向任意方向提供推力F,令轻绳末端固结于货物C上,太空电梯以速度v匀速收绳(因为是轻绳,所以收绳和货物沿绳运动是一样的)
论CDE中,舰载无人机的巨大优势(一) 毫无疑问,一件主战武器的优势,往往体现在其主要战术性能——火力、防御、机动三点上。 而在CDE中,舰载无人机在防御、机动这两点上都对常规炮舰拥有绝对优势! 首先来说说机动,机动由两方面决定:动力系统和舰体质量 动力系统: 【所有舰载机(任何背景下)都有一项共同的优势:有母舰搭载】 因为在CDE中,交战距离往往不是很远,交战相对速度往往不是很快 而舰载无人机因为不需要单独进行战略机动或者大范围战术机动,可以采用廉价、轻便小巧而极其有力的化学燃料推进器(唯一缺点:喷流速度太低,相同质量比下增速小),这首先就奠定了舰载无人机轻而灵活的基础——有了一个在推力质量比、体积比上有着极大优势的动力系统——这使得舰载无人机不会有面多加水,水多加面的尴尬。 【而正相反,炮舰却要独自面对一切】 炮舰由于需要独自完成一切战斗中的机动,通常情况下只能采取昂贵、笨重而推力又只是差强人意的核推进系统,这就导致炮舰的动力系统会格外臃肿,而且严重限制了装甲和火力的设置——没办法,舰体太重了推力就不够,就得加码动力系统,动力大了吧,这体积也大了,舰体又得变大,多出来的一部分舰体可不能成为薄弱点啊,得加装甲,既然装甲都加了,不加炮是不是有点浪费啊……啊,不好,推力又不够了。 注:为了方便对比,动力系统的附件,如保护装甲、辐射隔离设施也算入动力系统 舰体质量: 【由于敌人(炮舰)的防御并不是那么无懈可击,而是有着散热器这个阿喀琉斯之踵,舰载无人机自然就可以从容的对着这一致命弱点来个狠的——或是干脆采取扫射的方式,像割麦子一样破坏散热器,并且犁一遍炮舰的其他外置设施和外层装甲,而完成这一切并不需要武器系统有多么高的威力和精准性,甚至都不需要多高的射速和耐用性——毕竟是群殴嘛,这就让舰载无人机的武器系统轻而易于瞄准】 【由于敌人(炮舰)的武器系统需要在远距离上给予重装目标沉重的打击,这势必要求其武器系统拥有极高的精准,极强的侵彻力和破坏力,较高的火力投射量和射击频率,足够的耐用性——这一切都在给武器系统的总质量加码】综上所述,舰载无人机的火力系统质量远比炮舰的火力系统质量小! 【又由于敌人(炮舰)的武器系统中,高威力实弹武器被设计来攻击重甲目标,威力严重过剩,而这些武器的巨大质量让其瞄准速度缓慢,而其被要求具有极高的瞄准精确性这一点更是雪上加霜,而激光武器的威力由于客观技术条件的限制,只有在持续照射较小面积的情况下才能击穿装甲】【而舰载无人机的高机动性,使舰载无人机能够狂飙突进到炮舰的脸上,再利用灵活的机动,让实弹武器无法击中甚至无法瞄准,让激光武器无法长时间持续照射,大大地削弱了敌人火力的威胁性,而舰载无人机消耗品的特性和众多的数量又让其不需要长时间承受攻击,两相结合,使得无人机只需要专注于短时间激光防御,只需配备由吸热性能强的材料构成的轻薄装甲】【炮舰由于需要承受各种攻击的洗礼,装甲必然厚重,不必多说】综上所述,舰载无人机的装甲质量远比炮舰的装甲质量小! 【舰载无人机需要完成的任务很简单,因而不需要过多的设备,而炮舰却正好相反;舰载无人机不需要很强的续航性和耐用性,因此设备可以轻而有效,而炮舰正好相反(例:推进器{注:推进器包含在动力系统里面,已经提到了,这里只是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但并不恰当})】也就是说,其他设备的质量,舰载无人机也要比炮舰小! 注:以上质量的对比,是在对应动力系统总推力相等、并且各系统配置合理的情况下进行的(也就是说肯定不是一架舰载无人机和一艘炮舰比) 综上所述,舰载无人机的舰体质量比炮舰小。 那么,在总推力相同的情况下,一定数量的舰载无人机的质量是比炮舰小的,这显然意味着机动性更强。 (未完待续)
导弹能否教战舰做人? 如题,该问题的核心在于战舰的防御能否经受足够数量的导弹打击,以及工质的价格……还有最重要的……战舰能够在多远的距离上击毁导弹?
插播一条广告 滑稽 视频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v.youku.com%2Fv_show%2Fid_XMTU3NjQzNTIwMA%3D%3D.html&urlrefer=c1a56abb641dedc5e4e67e29740f7927
打完舰队决战之后失败一方的舰队还有足够价值么? 如题……激光器、雷达、望远镜、推进器、反应堆基本都坏了……还有必要拖回去维修么
哎……啥时候聚变堆能发电啊 现在90%的聚变堆都是放高温等离子而已,连聚变都没发生过,剩下10%还用的是神一般的换算(就是把产能低的反应换算成产能高的反应),而世界上所有的聚变堆连换能装置都没装过……
关于导弹攻击效果的讨论 以下为个人观点: 1.导弹对于有一定机动能力的战舰基本无用 2.导弹攻击性价比极低 3.导弹可以用于清理敌方布设的固定激光阵列、雷达阵列、望远镜阵列 抛砖引玉,欢迎拍砖
问一个问题! 以目前吧里的设定,探测距离到底是多远??
首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