奕Ving
奕Ving
从你的全世界遇见
关注数: 30
粉丝数: 1,742
发帖数: 1,879
关注贴吧数: 3
《子冶石瓢》 玩紫砂很难避开的壶型 瓢非一式 千人千瓢 各有风格特色 那咱们来一个石瓢帖 大家把心爱的石瓢发出来 共欣 共赏
三鸟栖梅,茶韵诗间 作者赋予了它生命力。壶身圆润饱满,透着一种古朴而自然的气息。线条流畅自然,从壶钮开始,沿着壶盖、壶身一路蜿蜒而下,如行云流水般顺畅,毫无滞涩之感。壶嘴线条利落,每一滴茶水倾泻而出时。壶把则是柔和地环抱壶身,拿捏在手中之时,贴合手掌的弧度,舒适而恰到好处。 更为独特的是那青段退火烧制的工艺。经过精心设计的退火烧制,使得青段泥料的色彩更加富有层次感。原本沉静的青段色泽,仿佛被唤醒了一般,出现了深浅不一的斑驳变化,就像是一幅用岁月绘就的山水画卷。虽不张扬,却有着令人无法忽视的魅力。 刻绘画面构图精巧,布局合理,梅花的疏密与小鸟的动静完美结合。这种宁静而富有生机的画面。当目光凝视在这把壶上时,仿佛能听到那梅枝上鸟儿的鸣叫声,感受到那股穿过寒冬而来的一缕春风。
听松涛于掌心,观竹影在茶汤 一壶藏山水,一笔定乾坤,降坡泥润泽如脂,满瓢壶揽清风入怀黄松老师亲绘墨竹,枝叶藏锋处尽显文人风骨沸煮三江水,静品一室春。
暖光融融,宁静悠长 阳光透过窗户照在茶壶上,偷得浮生半日闲的惬意莫过于此。
朱泥雅韵,自赏风华 一把属于自己的朱泥紫砂壶,静静地摆在桌上,就成了心中的一方小天地。朱泥+本绿泥料调砂自带一种独特的韵味,细腻温润,握在手中仿佛能感受到泥土的温度和生命力。 再看壶身的刻绘,那是苏轼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每一笔每一划都像是在诉说着东坡先生豁达超脱的心境。我钟情于这把壶,不为别的,就因为它的器型独特,刻绘又能如此巧妙地传达出这般千古名句的意境。这是一份独属于自己的小确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静静欣赏这把壶带来的美好就够了。
子冶凝梅韵,心愿终得偿 心心念念,终得拥有。摹古·子冶石瓢,承载着诸多期待与憧憬,如今相逢,满是欢喜,深感美好。 不知不觉间,我加入紫砂壶贴吧已经好几个年头了。在这里,每天看着壶友们热情地发壶,细致地分享自己的茶空间,那一个个精美的紫砂壶在屏幕上闪耀着独特的魅力,仿佛是生活中的一抹亮色。曾经,我只是静静浏览的小透明,可日子久了,这份关注渐渐融入我的日常,变成了不可或缺的调味剂。当一天的忙碌告一段落,点开贴吧,看着大家充满热情的帖子,或交流心得,或展示新品,就如同与一群老友相聚谈心,让我在平凡的生活中找到了一份宁静与乐趣。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