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装丶爱 伪装丶爱
关注数: 362 粉丝数: 264 发帖数: 1,588 关注贴吧数: 20
月球】月球资料 月球概况   月球俗称月亮,也称太阴。在太阳系中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月球是最明显的天然卫星的例子。在太阳系里,除水星和金星外,其他行星都是天然卫星。月球的年龄大约的46亿年。月球有壳、幔、核等分层结构。最外层的月壳平均厚度约为60-65公里。月壳下面到1000公里深度是月幔,它占了月球的大部分体积。月幔下面是月核,月核的温度约为1000度,很可能是熔融状态的。月球直径约3476公里,是地球的3/11。体积只有地球的1/49,质量约7350亿亿吨,相当于地球质量的1/81,月面的重力差不多相当于地球重力的1/6。 月球表面有阴暗的部分和明亮的区域。早期的天文学家在观察月球时,以为发暗的地区都有海水覆盖,因此把它们称为“海 ”。著名的有云海、湿海、静海等。而明亮的部分是山脉,那里层峦叠嶂,山脉纵横,到处都是星罗棋布的环形山。位于南极附近的贝利环形山直径295公里,可以把整个海南岛装进去。最深的山是牛顿环形山,深达8788米。除了环形山,月面上也有普通的山脉。高山和深谷叠现,别有一番风光。 月球的正面永远向着地球。另外一面,除了在月面边沿附近的区域因天秤动而中间可见以外,月球的背面绝大部分不能从地球看见。在没有探测器的年代,月球的背面一直是个未知的世界。月球背面的一大特色是几乎没有月海这种较暗的月面特征。而当人造探测器运行至月球背面时,它将无法与地球直接通讯。 月球约一个农历月绕地球运行一周,而每小时相对背景星空移动半度,即与月面的视直径相若。与其他卫星不同,月球的轨道平面较接近黄道面,而不是在地球的赤道面附近。 相对于背景星空,月球围绕地球运行(月球公转)一周所需时间称为一个恒星月;而新月与下一个新月(或两个相同月相之间)所需的时间称为一个朔望月。朔望月较恒星月长是因为地球在月球运行期间,本身也在绕日的轨道上前进了一段距离。 因为月球的自转周期和它的公转周期是完全一样的,地球上只能看见月球永远用同一面向着地球。自月球形成早期,地球便一直受到一个力矩的影响引致自转速度减慢,这个过程称为潮汐锁定。亦因此,部分地球自转的角动量转变为月球绕地公转的角动量,其结果是月球以每年约38毫米的速度远离地球。同时地球的自转越来越慢,一天的长度每年变长15微秒。 月球对地球所施的引力是潮汐现象的起因之一。月球围绕地球的轨道为同步轨道,所谓的同步自转并非严格。由于月球轨道为椭圆形,当月球处于近日点时,它的自转速度便追不上公转速度,因此我们可见月面东部达东经98度的地区,相反,当月处于远日点时,自转速度比公转速度快,因此我们可见月面西部达西经98度的地区。这种现象称为经天秤动。 严格来说,地球与月球围绕共同质心运转,共同质心距地心4700千米(即地球半径的2/3处)。由于共同质心在地球表面以下,地球围绕共同质心的运动好像是在“晃动”一般。从地球北极上空观看,地球和月球均以迎时针方向自转;而且月球也是以迎时针绕地运行;甚至地球也是以迎时针绕日公转的。 很多人不明白为甚么月球轨道倾角和月球自转轴倾角的数值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其实,轨道倾角是相对于中心天体(即地球)而言的,而自转轴倾角则相对于卫星。 月球的轨道平面(白道面)与黄道面(地球的公转轨道平面)保持着5.145 396°的夹角,而月球自转轴则与黄道面的法线成1.5424°的夹角。因为地球并非完美球形,而是在赤道较为隆起,因此白道面在不断进动(即与黄道的交点在顺时针转动),每6793.5天(18.5966年)完成一周。期间,白道面相对于地球赤道面(地球赤道面以23.45°倾斜于黄道面)的夹角会由28.60°(即23.45°+ 5.15°) 至18.30°(即23.45°- 5.15°)之间变化。同样地,月球自转轴与白道面的夹角亦会介乎6.69°(即5.15° + 1.54°)及3.60°(即5.15° - 1.54°)。月球轨道这些变化又会反过来影响地球自转轴的倾角,使它出现±0.002 56°的摆动,称为章动。
全球十大神秘自然现象 科学家尚无法破解(申精) 1.北极光 毋庸置疑的讲,北极光是地球上最美丽的景色之一,自从人们发现北极光现象之后就被该现象的神秘和美丽所深深吸引。通常北极光发生于太阳释放高能带电粒子,这些带电粒子以每秒300-1200公里的速度从太空释放出来,这些带电粒子形成的云状结构叫做等离子区。从太阳释放出来的等离子流叫做太阳风。当太阳风与地球磁场边缘发生接触,一些带电粒子被地球磁场所捕获,它们沿着磁力线进入地球电离层,电离层地球表面向空中延伸60-600公里的大气层部分。当带电粒子与电离层中的气体碰撞就开始发亮,产生壮丽绚丽的景色,这种美妙的极光现象还出现在南极地区。 2.云 它是由无数个袋状下垂云状结构组合在云层底部,它主要是由冰物质构成,可以沿着任何一个方向沿伸数百英里,然而一些云结构可保持静止不变10-15分钟。每当云出现就预示着恶劣天气的到来,它经常是暴风雨或其他恶劣天气来袭的前兆。 赤潮是河口、海洋或淡水水藻在水域中快速堆积,从而覆盖整个海域或海滩,使海水变成血红色。这种现象是由于密度较高的浮游植物在水表面堆积形成密集、可见的团状结构,虽然部分浮游植物并无害,但少部分浮游植物有剧毒,可导致鱼类、鸟类和海洋哺乳动物死亡。在一些情况下,甚至人类也会在赤潮下受到伤害,尽管尚没有记录有人在赤潮中死亡。 4.融凝冰柱 融凝冰柱看上去非常像冰矛,主要存在于高山冰川,它在尺寸上具有多样性——从几厘米高至5米高。最初,太阳光线在积雪或高山冰川表面上照射融化形成不规律的微凹,一旦像这样的微凹形成,太阳光将在这个微凹处发生光线反射,增加了局部物质升华。随着微凹的逐步加深,深深的一个凹槽便形成,最终形成像耸立的冰矛结构。 5.会移动的石头 近十年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死亡谷泥浆戈壁上会移动的石头成为颇具科学争议的一个焦点,对于这一怪异的自然现象,许多科学家均无法给予合理的解释。甚至重达数百磅的石头也会自然移动数百米之外,一些科学家猜测该现象可能是由于强劲的风和表面冰层的结合作用才形成这一运动。然而,这种解释理论不能解释不同质量的岩石能够以不同的速度并排移动,或以不同的方向移动。此外,从物理学计算也不支持以上理论,当地至少需要数百英里每小时的风速才能移动某些石头,但最终这样的风速也无法移动数百磅的石头至数百米之遥。 6.超级气流柱 超级气流柱是在强烈暴风雨(比如中气旋:直径16公里以下的旋风)中持续出现纵深旋转上升气流,这一自然现象看上去非常可怕。该现象可持续数个小时,有时可能会分割成两半,位于暴风的两侧。超级气流柱席卷某一地区通常会带来冰雹、或暴风雨,有时还会产生龙卷风。有时超级气流柱会降落一些巨大的冰雹,该现象可能出现于地球的任何地区,但在美国大平原出现的概率较高。 7.火焰龙卷 火焰龙卷也被称为火魔或火旋风,是火焰在某些特殊条件下的罕见现象,通常主要受空气温度和气流影响,形成一个垂直旋涡状,或形成类似龙卷风效应的垂直径向旋转气柱。一般火焰龙卷多发生于丛林火焰中,垂直旋涡状火柱形成于特定的气流和温度条件下。火焰龙卷可形成30-200英尺高,直径达到10英尺,但仅持续几分钟,如果风速较强劲的话,火焰龙卷可能持续时间更长一些。 8.冰圈 这一奇特的自然现象通常只在非常寒冷的国家或地区出现,科学家们普遍认为冰圈是水表面冰层在水面中心区域聚集形成的,而不是在边缘。缓慢流动的河水可形成缓慢旋转的漩涡,当水流旋转时,便形成冰圈。冰圈的边缘消融速度很缓慢,直到冰圈上出现裂缝才会导致冰圈下降。这些冰圈的最大直径可达到500多英尺。 9.重力波云层 波浪状的重力波云层通常是由于上升气流延伸至山脉,或者伴随着雷电交加的暴风雨而产生。重力波状的云层仅产生于上升气流进入稳定的气穴(air pocket)。向上的气流冲量在气穴中产生连锁反应,从而形成大气层中云层的变化,改变云层动态曲线,使云层出现如同重力波一样的摆动波纹。 10.嗡嗡噪音 嗡嗡的噪音是指人耳无法听到的持续、扩散性低频交流噪音的总称,据报道这种奇特噪音现象出现于不同的地理环境。一些噪音源已被测定,比如研究人员发现美国新墨西哥州陶斯地区有该噪音,因此该噪音也被命名为“陶斯嗡嗡噪音”。研究人员指出,这种奇特的噪音存在于世界各地,尤其在欧洲地区最多,在夏威夷岛的嗡嗡噪音与火山作用有密切关系,但记录到的噪音却与火山地区相隔数十英里之遥。嗡嗡噪音经常被描述为是一种听起来像柴油机空转时发出的声音,很难用麦克风进行探测记录,至今科学家仍无法准确解释其成因和来源
宇宙源于意识!(申请加精) 在我们人类的世界,所谓的空间,时间,宇宙等,都是由人的意识,基于人的角度去定义的。例如:在我们看来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在许多动物眼里只有几种简单的颜色,甚至没有色彩,也许从这些动物的角度来看,五颜六色其实根本不存在。所以,宇宙等只是相对于不同的生命在自身的认知条件下所形成的不同的意识。 我认为要想重新认识世界,1、必须抛开人类的思维;或2、彻底遗忘所有的认知。 当然,上述两种方法很难实现,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部分实现,我能想到的就是:梦境!许多人都做过这样的梦,在梦里你已经不再是人,可能是别的动物、植物或能想出的一切。在梦里,你可能部分遗忘曾经的认知,或者改变以前的认识。于是,梦境发生了所有不可能在现实中发生的事,如:见到逝去的亲人;日行千里;死后复活等等。梦境中已经没有了时间,空间等概念,你可以随心所欲,无所不能。我觉得,梦境可能就是大家一直在努力寻找的n维世界。 还有一种可以实现2的方法,也很简单,就是死亡。死亡可以让人彻底失去所有的认知,也许死后进入的也是n维世界,所谓的天堂,地域的或许真的存在,只是两种世界不能相互作用,彼此不能交流罢了。好像两个屋子中生活的两个人,各自生活在各自的世界,谁也感觉不到谁,他们中谁又能想到,他们只是一墙之隔呢?!
镜子等于宇宙的理论(申请加精) 由于我昨天发的那贴有点标新立异,所以效果不是很好。也没多少人回复,虽然回复的都是同意我的观点。这之前我到百度过,关于我昨天发的那个镜子理论还是第一个。 也许那个镜子=宇宙的理论有点抽象(其实也不抽象,因为大家还是第一次看到,所以不是很接受) 所以今天我再次给各位解释下镜子这种包含了宇宙的特质的物体: 大家都有过照镜子的习惯吧 所以它对我们来说是很熟悉的 但大家 有没有想过镜子的一个问题 就是镜子的本来面目是什么 ?也就是镜子的本色。 我想没有一个人能够给出答案 假如现在你手上正在把玩着镜子,你试图想看出镜子表面的真面目时,你就觉得手上的东西不再是镜子,而是宇宙,此时的你在把玩着宇宙,宇宙虽然被你任意把玩,但是你根本看不出它的真面目,而这时,你再定睛一看,发现是镜子,当你以为你已经看出镜子的本来面目时,你有会发现镜子又 以一种新面目示人。宇宙也是这样的,看似简单,实则复杂不已。你以为你了解了宇宙,实际上宇宙又会以新的样子呈现给你,而镜子也是这样的 两者的特质都是相通的。 我甚至可以这么说 你如果真正了解了镜子,那么你就已经了解了宇宙。这看似有点惊世骇俗,但的确如此 可是你要了解镜子的本来面目,那是绝不可能的。因为镜子是无懈可击的,就如宇宙一样无懈可击。 人们一直在寻找宇宙的本质,可是他们没有想到宇宙是没有本质的,就如镜子一样没有本质。 宇宙就是镜子,镜子就是宇宙,两者合二为一。 我相信若干年后,会有人提出给我一样的理论 到时人们都清楚有来的宇宙: 一个是宇宙,而另一个则是镜子宇宙。 (写到这里,我发现上面文字的意思与我大脑的意思差距还是很大的,但我还是表达出了我认为的镜子宇宙的理论了。) PS:如有人要反驳,请你先找出镜子的本色后,再来反驳。
宇宙的模样(终极解释) 宇宙的样子? 双曲线...球型还是椭圆形 这是目前为止大家最支持的几种模型了 那么究竟是什么样的呢? 我们先来研究一下蚂蚁. 大家都知道蚂蚁是2维的,无论它爬过哪里还是接触哪里在它的感觉上都是一个平面. 我们假想蚂蚁在一个球上爬,不管它怎么爬,在它的认知范围内,它好像在一个无限大的平面内,没有始点也没有终点...当有一天,它在球形上做了一个记号,在过N多天它重新回到那个记号上时,它终于恍然大悟:"我原来在一个无限循环的平面上爬,难怪没有起点终点..."但是对于我们人类来说,蚂蚁爬的无限循环的 平面其实就是球形 于是我们人就可以开始笑它了,明明是球形你要说是平面... 那么我们想想我们自己,在我们认知范围内,就只能是3维的,也就是说不管是看到的还是接触到的最大范围也只能是球形(立体图形).但是人类比蚂蚁聪明,从发明望远镜那一刻起就看到了地球在一直围绕着太阳这个球形的物体无限循环...那么对于4维的东西来说是不是我们地球围绕太阳的这个无限循环的轨迹是另一种我们不知的形状呢? 于是对于4维的生物又开始笑我们了,明明是多空间的运动你要说是球形... 因为我们只能感觉到最大局限是球形(立体型),所以我们看向宇宙的任何一处都是类似于球的形状... 那么我们的宇宙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 首先启发于我们伟大的爱因斯坦,他说4维空间就是在我们的3维空间里面多加了时间维... 什么叫时间维? 我们先看1维,1条线,如果有个生物在里面,那么他只能向前或后无限移动,当中间有个东西阻挡的时候它永远也到不了另外一边去,但是对于2维3维的东西来说通畅无阻.2维2条线组成的面,无限条线,如果蚂蚁在一张纸上爬,当我们把这张纸分成2半的时候,它永远也别想爬到另外一半去,但是对于3维的事物来说还是通畅无阻.那么3维呢?纵向加一条线变成立体,无限个面,当我们被封闭在一个没有门的房间我们出不去了,但是对于4维的事物来说,也应该通畅无阻... 那么我们想,4维的生物是怎么出去的呢?先告诉你,别想了,你想破脑袋瓜子都想不出来.为什么?如果你能想出来你就不再局限于3维了.就象蚂蚁一样,它永远都想不清楚立体是什么样子.所以我们也永远都弄不清楚宇宙的样子... 其实我们就生活在4维空间中,只是我们不知道而已,就象蚂蚁生活在我们3维里却永远只知道是平面一样.所以我们永远只能知道是立体. 那么4维究竟是怎样的呢?起码我们知道了,在3维的基础上要多一维,而且还要出入任何封闭的空间通常无阻...把两者加起来就得到空间与空间的重叠够成4维.也就是科学家说的多空间的宇宙... 多空间科学上没有描述它的样子.其实不要想得太复杂,我们经常运用的一个词语--混沌,对了,就这这个词语.那么究竟什么样子呢?就是没有形状,没有大小,没有距离也没有时间...我们想像在它上面的任何一个点都可以与其他任意一个点相邻,同时也是无限大...这样的模型大家很难想像也不知道是什么形状...对就是这样.如果你知道是什么形状了,那你就不再是3维的人了. 于是就出现爱因斯坦说的4维就等于我们立体维再加一个时间维也就是无限个立体多空间构成了我们现在的宇宙.你要问宇宙外面是什么?我回答宇宙没有大小,所以根本不存在外面...所以也不存在时间和距离...
我的一点关于宇宙的浅见 时空波动论 ····························································· 亲爱的朋友们,您好. 我名叫迅洋.是一名宇宙科学爱好者.现在我将自已一直以来对宇宙时空的一些浅显思考拿出来跟大家一起探讨,希望您能不吝赐教. 相信很多人,最感到好奇和兴趣的事是如何进行太空穿梭,宇宙漫游。如何进行时间旅行,回到过去,去到未来。 我觉得,人生最大的乐趣,就是不停地探索奥秘,从无知到有知.正如维吉尔所言,能认清事物原因的人是快乐的。探索出宇宙奥秘,是多大的乐趣呀! 所以,我把业余时间全部,投入到对这些奥秘的探索中。其中曲折与艰巨,一言难尽。终于有了这点浅显的理论,现在将它拿出来与大家探讨。由于水平有限,其不足之处必然甚多,请您多加批评指证,谢谢。 如果它还够得上是个理论的话,也许可以把它称为: “时空波动论” 在展示它之前,我先提出一个公设法则,做为其理论基础。 以“量子电动理论QED”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科学家费曼曾说过:你能通过真理的美也简单来认识真理,没有经验的学生会作出非常复杂的猜想,我知道它并不正确。因为真理总是比你想象得简单。所以,我提出的法则名为: ·················································· ###最省力实用法则: 科学家相信,自然在创生时就喜欢经济实用,它在创造物理、生物、化学的结构时,总是以省力为要义,避免不必要的累赘。物理学方程就象是自然之诗,简约且按照某种规则组织起来。 这个法则对宇宙创生很重要。今后将在很多地方提到它。 ··························································· ###外星人的傲慢 以人类现在的技术水平,要想进行时间旅行和宇宙漫游,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的飞船速度很低,要飞行到最近的恒星半人马座,都需要无数年的时间。即便是火星,都只是在近年才由无人探测飞船到达过。 一直非常关注外星人的动向。每当不明飞行器----UFO飞碟被目击者观察到,我就会苦苦地思索。外星人为什么就能够在宇宙中自由自在地旅行?真的非常羡慕他们呀。如果我能拜外星人为师就好了。可惜的是,外星人真的很傲慢,从来不肯跟地球人沟通;或者,他们是小气,不舍得将核心机密泄露;也很有可能,是认为地球人太落后,就象我们看待蚯蚓一样,两者差距太大无法沟通。 看来,人类是不可能从外星人身上得到如何进行时间旅行和宇宙漫游的真正奥秘的。 真让人不服气,外星人瞧不起地球人。但又很无奈,现实是,我们的确太落后。所以,地球人必须不依靠外星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只靠自已的力量与智慧,使科技水平达到外星人的水准,能够自主进行时空穿梭和宇宙飞行。 人类是不比外星人差的,哪怕我们确实比外星人落后几十万年,但只要有奇迹出现,我们就能掌握时空穿梭和宇宙飞行的被外星人视为不可泄露的秘密。 那时,我们将可以回到古老的过去,来到遥远的未来.在无边广阔的宇宙中自由遨游。人类是比外星人要落后几万年甚至几十万年,但用不了多久,人类就可以完成外星人几万年里走过的宇宙时间探索之路.从而成为宇宙与时间的真正主人,与外星人平起平坐!!! 没有什么难题是不可解决的。只要肯用心思索和实干,人类就能完成任何重任。
5000万光年外发现迄今最大黑洞 是太阳68亿倍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科学家最新观测发现迄今宇宙中最大的黑洞,它能够完全吞噬整个太阳系,其质量相当于68亿个太阳。甚至它的黑洞边界也非常大,是海王星轨道的4倍。 科学家最新观测发现迄今宇宙中最大的黑洞,它能够完全吞噬整个太阳系,其质量相当于68亿个太阳。甚至它的黑洞边界也非常大,是海王星轨道的4倍。 这个黑洞位于M87星系,是此前科学家所认为的两倍质量,但是科学家的这项突破性发现意味着未来几年里还会发现更大的黑洞。科学家使用夏威夷北双子望远镜观测发现这个巨型黑洞,据悉,M87星系距离地球5000万光年。 研究人员称,这个黑洞可能是由数百个较小黑洞合并,相比之下,它是银河系中心黑洞的1000多倍。美国德克萨斯州大学天文学家卡尔-格布哈特(Karl Gebhardt)提及M87星系黑洞时称,它能够完全吞下我们的太阳系。 参与这项研究的帕萨迪娜市加州理工学院天文学家乔治-乔戈维斯基(Djorgovski)补充称,研究这种独特类型的黑洞并不仅仅是改写历史书籍的一件“珍品”,事实上,未来对该黑洞的深入勘测将最终有助于我们证实什么是真正类型的黑洞。到目前为止,尚未发现黑洞边界的直接观测证据,这是证实黑洞存在的真实信息。 格布哈特指出,M87星系黑洞是通过夏威夷莫纳克亚山8.1米直径北双子望远镜的适应光学镜头观测发现的,他和研究小组能以500公里/秒的速度跟踪环绕该黑洞的恒星,从而能够计算出该黑洞的质量。这是对一个超大质量黑洞迄今以来最精确的质量计算。 尽管这是一项令人震惊的天文发现,但宇宙最大质量黑洞的头衔相信不会持续太久,天文学家计划连接全球的所有望远镜建立一个巨大的望远镜阵列,能够显著增强发现和观测黑洞的能力。
关于质疑“外星生命存在的必须条件” 寻找外星生命,是本世纪的一大热点. 当我们看到木卫二和土卫六的生命曙光时,就有这样的文字出现"土卫六上存在丰富的有机化合物和氮等元素,与地球早期生命形成时的环境相似。土卫六上的氰和烃在一定情况下可生成腈,再被星球上的水冰水解,生成羧酸和胺类物质,而这两者还可以生成具有重大意义的氨基酸。不过,土卫六上也存在制约生命存在的重要因素。一是温度过低,二是尚未发现液态水的存在,三是土卫六没有磁场保护,所以当它有时运行在土星的磁气层外时,便直接暴露在太阳风之下,辐射可能使生命无法存在. ""是否具备生命存在的三个基本要素"(资料参考百度) 众所周知,我们人类,和人类身边的生物,的确需要水、温度、有机化合物。这三个是生命存在的基本要素。? 我想提出质疑。我们所说的生命,是指在地球上的生命。可是其他星球上的生命,一定需要这三个地球上被定义为“基本”的要素吗、? 达尔文说过,适者生存物竞天择。为了生存,就要去适应环境,这是最基本的。例如:在地球很久很久以前,出现了氧气,是因为一些生物需要生存下来,所以它们适应了有氧环境,通过很多很多年的进化,有一个分支就进化成了人类。在人类的角度来说,因为从一开始就适应了环境,演变成离不开氧气了,所以才认为氧气是我们生命的必须品。如果有一天,没有氧气了,全部都是二氧化碳。我想,可能大多数人不能适应,就缺氧而死。而有一部分人为了生存下来,努力克服无氧下的不舒服,身体各部分功能慢慢演变成适应二氧化碳环境的功能。这就会有另一种意义上的人类“诞生”。 我们可以从细小方面来看:长颈鹿以前是短脖子的,但后来为了生存下来、能吃到更多食物,就演变成今天的长脖子,还有为了供血给高高在上的脑而演变成的特大心脏。如果有一天,没有很高的树木了,只剩下1米高的树木能吃,我想长颈鹿中的一部分为了生存下来,也不得不低头吃这些。过了很多很多年后,又变成了“短颈鹿”。△科家们一直都认为水是生命之源,也一直通过寻找有水源的星球去苦苦地寻找外星生物。但是或许有些外星生物的生命活动并不需要水,而且它们星球的生物环境与地球也截然相反:既没有水与大气,也没有像地球一样的强大引力等。对于地球生物来说,那简直是比地狱还要糟糕的地方,但对于它们,那就是天堂。因为它们早就进化出了与那样的环境结合得天衣无缝的一套身体设备了。】 (参考百度知道) 这些进化历史上的事例多不胜数。如果从一开始我们是靠二氧化碳生存,那我们可能会觉得,氧气多么不重要,重要的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必须的!其实,必须与不必须是相对的。从需要的一方来看,某件物品肯定是一定要的,不可缺的;但从不必须的一方来看,这件物品有没有都无所谓,就算不要也不会怎么样。 太多反驳某星有无外星生命体的观点总是这些:没有氧气;没有水;温度太低(高);辐射高;没有有机物;没有可以吃的食物……这些都是以地球为参照来定义的,我们可以想想,在其他星球上,那些所谓及特殊的环境,像是高温、低温、缺氧、高压等只是对人类来说特殊,可是这恰恰是那些不为人类所知的生命生存所必须了。 一些特殊环境有生命的实例。 科学家在深海的火山口等极端特殊的环境中,发现了古细菌。 冷泉: 还是在几百米的海底,有这样一些地方,温度不足4℃,液态的甲烷(天然气)形成海底的“湖泊”,就是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湖泊”中,一个截然不同的生态系统却建立了:微生物生活在贝类,蠕虫等生物体内以还原甲烷为他们的生存提供能量,并且抵抗甲烷的毒性;贝类,蠕虫等则为微生物提供庇护的场所以及迁移更新的环境。正是他们的互相合作,为极端环境下的生存提供了可能。
2036年不必杞人忧天 专家称“阿波菲斯”无危险 阿波菲斯”和地球轨道相交 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季江徽告诉记者,小行星是指太阳系内与行星一样环绕太阳运动,但体积和质量比行星小得多的天体。因为都是绕太阳运行,所以小行星与地球运行的轨道是相交的。这颗名为“阿波菲斯”的小行星是2004年由美国天文学家率先发现的。它直径超过270米,超过两个足球场大小。 正因为轨道是相交的,就有了相撞的担心。根据测算,小行星的爆炸威力与其体积成正比,直径每增10倍,爆炸威力就会增加1000倍。一般直径超过140米的小行星,就能对地球造成较大的威胁,更不用说比两个足球场还大的“阿波菲斯”。一旦撞上地球,可能是巨大灾难。 “最近距离”在2029年4月13日出现 季江徽说,完整观测“阿波菲斯”围绕太阳运转一周,至少需要8年。目前,科学家还只能通过观测来计算它的运行,并根据观测数据的不断更新,修正它的运行轨道。 据计算,“阿波菲斯”接下来数十年中第一次与地球“擦肩而过”将发生在2013年1月9日。届时,它与地球的距离约1500万公里。接下来,如果它的运行轨道不发生偏差,就将在2029年4月13日迎来它与地球的“史上最近距离”——3.5万公里。 “这差不多是地球同步卫星的高度,是地月距离的1/10。”季江徽说,如此接近的距离是非常危险的,如果受外力影响而偏离轨道,撞上地球的可能性极大。 天文史上,撞击造成重大灾难概率低 此次,俄罗斯专家也注意到了2029年的这次“擦肩而过”。他们认为这次“擦肩而过”时,“阿波菲斯”运行轨道将受到地球引力的影响发生偏离,进而在下一个“擦肩而过“的时刻,也就是2036年撞上地球。 “我并不认为会撞上来。”季江徽向记者介绍,此前美国宇航局也分析,“阿波菲斯”在2036年撞击地球几率仅为二十五万分之一。他还告诉记者,天文史上,近地小行星与地球相撞的事件时有发生,但造成重大灾难的概率非常低。而且随着天文学界对小行星的运行规律越来越了解,在不久的将来,人类完全有可能通过科学手段来干预小行星撞地球的发生,例如发射飞行器、运用激光改变小行星运行轨道等,而这些目前都已进入实验阶段。
关于宇宙灭亡与人类(智能生命)结局的猜想 无论宇宙是开放形态或者封闭形态,最终也会灭亡的。个人更倾向于封闭型态,宇宙始终被引力束缚。 二 人类(智能生命)要想在若干亿年后宇宙灭亡时生存下来所必备条件: 1 人类必须要掌握时空穿梭的奥秘。 论据:我们假设宇宙当中的时空是一段一段连续组合起来的,在一个时间段内,空间中的分子发生的一些变化。如果我们有能力把这些发生的变化还原到上一个时间段内,岂不是就完成了时光倒流(包括我们本身),这里有人会问:把所有事物都倒流回去了,那还不是要重新原样发生一遍,那还要时光倒流有什么意义。其实不是的,根据现在的量子物理学的不确定性,相同事物在相同条件下是会产生不同结果的,类似于机选彩票。那我们为什么一定要掌握时空穿梭呢,个人猜想可能是为了争取时间,修正人类发展史上曾经走过的一些弯路。因为宇宙的灭亡是有个时间限制的,最好的抢时间方法就是时空穿梭。另外时空穿梭不等于创造新历史或者新宇宙,这一点要搞清楚,因为不管你怎么穿梭,都还在这个宇宙的时空束缚之下。 2 人类必须要进化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论据:就好像进化论里面说的一样,陆地脊椎动物是由海洋微生物发展出来的,当时的一大难题就是海洋生物要面对太阳辐射伤害。结果在进化的过程中有的生物灭绝了,有的生物成功晋级,谁能适应太阳光谁就能进化。那么在未来的生物进化中,我们所面临的难题是什么呢,是核辐射,宇宙辐射。按照现在的世界格局形式,如果长时间没有来自地球外部的威胁,人类不可能会持久和平,核灾难迟早会来,如果若干年后地球乃至地球附近到处都是核子辐射,那人类势必会经过一个生命体进化的大难关,就像当初海洋生物一样,基因优先选择,强者生存。估计到那时人类可能已经突破了现在的碳水化合物结构,或许会真正引来外星人的关注。有了外星人,那星球大战也就无法避免了(有竞争就有战争)。星球大战中宇宙辐射又是一大难题,那么同上原理,人类进化终究会突破宇宙辐射的束缚,达到一个全新的高度。个人猜想那时的人类已经是一种能量体的形态,因为在宇宙中最不受束缚的大概就是能量体了吧。 有人会问怎么不提科技在进化中起到的作用,其实科技只是人类进化中的一个辅助工具而已,就好像游戏外挂一样,能加速自己升级。 三 人类(智能生命)最终结局。 结局1:人类最终掌握超级强大的能力,撕破空间裂口,向更高纬度的空间逃逸。 结局2:人类最终掌握超级强大的能力,蜕变成另一种生命形态,融合于这个宇宙之中,并引导下一个宇宙的诞生。 个人更倾向于结局2。否则,我们怎么来的?这一古老问题永远不得解答
“我”到底是什么呢?怎么理解? 在此发表自己的一点看法,欢迎有兴趣的朋友与我讨论一下。 也可以把自己的看法留下。 思考一下“我”是什么吧,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我活着,我存在着,可我是什么呢?“我”就是个自我意识,每一个人,每一个“我”都是一个自我意识,而这自我意识又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东西呢? 我认为真正的“我”的存在,其实就是相对于我们记得的那些东西,所有的记忆库里的东西。通过所有记忆的东西,我们从中找到了定位,“我”这么一个自我意识,这么一个“我”的位置。就像一个婴儿,相对他的记忆存的还较少,我们可以说他对自身的定位,对自身的认识就不会那么清晰了。 “我思故我在”,不记得哪位有名的哲人说过,这样说也算合适的。其实归根结底就是我们的记忆。前面说过思考,思考本身就出自于记忆,就是我们记忆库里储存的一些东西在作对比。 更准确的应该说“我有记忆故我在”。当我们有一天早上醒来,一睁开眼睛,一个自我的意识就马上涌了出来,我们自己都难察觉的到。这会儿产生了什么呢?很多很多,我是在自己的家里,自己的房间,我有个什么样的家庭,有个什么样的妻子,什么样的孩子,我有辆什么样的车,我在公司有个什么样的职位,今天还有些什么工作要做,等一下有个什么样的会要开。 我们的记忆库就是从婴儿开始,一点一点的累积起来的,从而产生“我”这么一个自我意识。早晨的醒来却是一瞬间产生的自我意识,从熟睡中,或也可以说从不存在中。这一瞬间只是打开了那个用了很长时间累积起来的记忆库。“我”其实就是那一堆的记忆。 试想一下,我们没有记忆库里那些记忆,一醒来会是什么样子的。一打开窗户就会有惊讶等着你,看见太阳,呀!这是个什么东西啊,这么亮这么热,因为记忆库里没有它的资料,没存有对它的记忆。其实真这样的话,那我们连那个窗户也打不开了,不知道要怎样打开呀。事实上甚至连有窗户这么个东西存在都不知道,更不用说能知道它是个能被打开的东西了。你以为我们能打开一个窗户靠得是什么呢?因为我们脑海里存着,就几种开法,存有那个信息,看到那个栓子,记得栓子只要往后一拨就可以开了,就可以达到我们想要的,让窗户让开,让阳光进来。 这里再讲一段来证实下吧,这都是我的亲身经历。一天我在剪指甲,很久没剪了,好长了,剪啊剪。新买的一个指甲剪,很大很锋利,挺不错的。指甲哗啦哗啦往下掉,突然一块大的掉垃圾篮外面去了,我捡起来准备往里扔。可这时候我突然想到一个事情,这片指甲原本不是属于我身体的一部分吗?现在却成了垃圾了。可“我”这一自我意识还在啊,“我”还是“我”啊。很显然它与“我”没有太大的关系。那如果切下一根手指头呢?手指头与我分离后,它可以被狗吃掉,可以腐烂掉,转发成大自然其它物质。可这个“我”还在,毫无影响。再想想,如果是砍下一条腿呢?切下只耳朵呢?就算是我们的心脏,如果用一个装置代替心脏的功能,这时候我们可以看见自己的心脏。然而“我”还在,“我”还是“我”。我发现这些都只不过是“我”的一些零件,配件。仅仅是属于“我”的一些东西而已,跟一些别的也是属于“我”的东西一样。想象一下,它们可以属于“我”,可以是“我”的一部分,但它绝不能代替“我”,也绝不会就是“我”。而这“我”到底隐藏在哪里呢? 也许这时有人说了,脑袋啊,大脑啊。可能大多数人都是这样觉得的,可我认为还不太精确。确实,大脑就是“我”的藏身处,毋庸置疑,大脑管着我们身体的每一个部位,手指碰到的,脚底踩到的,都可以通过我们的神经系统传递给大脑“我”,大脑“我”再做出相应的反应,发出相应的指令。 可你想一下一个植物人或脑瘫的病人,全身瘫痪,完全无法指挥肢体的运动,可他的意识还可以在啊。对于他们,那个“我”的意识又到底藏在哪里了呢?
量子平行世界:宇宙之外还存在着另一个宇宙 据国外媒体报道,在宇宙之外的一个宇宙中,有一个星系与银河系具有非常显著的相似之处,在这个星系的一条旋臂上,存在着一个恒星系统,这个系统中只有一颗恒星,这颗恒星也与我们的太阳非常相似,再将镜头放大,在这颗恒星周围存在着八大行星,其中第三颗行星与我们的地球非常相似,这颗行星上同样也存在着高等直立智慧生物,其中有一个生物和您非常相似,过着同样的生活,更重要的是,此时此刻,他与您一样,也正在阅读这篇文章正文第一段的最后一行。感到极其不可思议是吧?而事实上,根据平行宇宙理论,在某个宇宙中,就存在着无数个星系,几乎和我们的宇宙完全一模一样,看上去就像是我们自己一样,在那个宇宙中,也存在着你和你的亲人,还有同样的生活方式,但是有一点必须说明:虽然在两个宇宙中你们是非常非常的相似,几乎相似到划上等号,这种相似度有且只能用来描述过去发生的事件,也就是说,直到这一刻,你们可以说是绝对相同的。 这些平行世界的存在,那不是无聊的炒作。比如泡沫宇宙理论、量子力学的多世界解释以及埃弗雷特多世界理论(Everett MWI),量子力学的多世界解释则认为宇宙是不断分叉的。所有的这些理论推演都需要基于一些基本的解释。当我们的宇宙诞生于137亿年前的时候,开始不断地加速膨胀,在宇宙中第一缕光线发出之后,就在宇宙空间中传播开来,而宇宙最深处的光线还未到达到地球上,目前我们探测到最深的宇宙空间仅仅是在130亿光年左右,也就是在宇宙诞生后的7亿年左右,而在这7亿年内发生的事件,还没有直接的观测数据。由于这些来自宇宙遥远空间的光线还未到达地球上,使之超出了我们的对宇宙观测的视野。 然而,我们对宇宙的了解的程度而言,来自宇宙大爆炸遗留下来的辐射证实:宇宙曾经历过一个转瞬即逝的超高速扩张阶段,科学家将这个阶段称为“暴涨宇宙”模型。简单的说,就是宇宙在极其短的时刻(远小于1秒),将其体积瞬间扩大,就像吹气球一样。而如果膨胀的速率稍微改变一点儿,那我们的宇宙就不会是现在这样了。 因此,我们的现在观测到的宇宙空间,更贴切的说法是类似一个泡沫,在宇宙之外还存在的无数个泡沫,也就是说,存在无数个宇宙。所有的宇宙有着同样的或者说类似的机制进行各种限制,每个宇宙都经历了一次大爆炸,他们都是在大爆炸中诞生,并且存在着相同的物理定律。但是,并不是说所有的宇宙都能“存活”下来,只要将大爆炸的“参数”进行细微的调整,各种宇宙就会出现不同的情况了。比如,将我们这个宇宙的膨胀速率调低,这个初始条件下的宇宙就不可能演化至今,通俗地说,如果没有一个精确的膨胀速率,这个宇宙不是无限制的膨胀下去,就是早就坍缩没有了,所以,重点是“恰到好处”,只要稍微有一点儿的偏差,轻则不会演化出星系和恒星,重则无法存在下去。 尽管如此,要找到与我们非常相似的宇宙应该说是几乎不可能的,只能说在概率学上,它是存在的,我们对这个“似曾相识”的宇宙的观测,仅仅体现于概率数字上。而通过量子力学,我们会发现宇宙其实很神奇,这个理论会告诉我们一个完全不同且超越想象的故事。首先,将宇宙空间放大,我们会发现宇宙看上去像是由颗粒组成的,整个宇宙空间类似西洋象棋盘。在瞬间发生的大爆炸后,产生了无数个宇宙,就像同时出现了无数个泡沫,但是只有在少数地方,初始条件是精确的,这个精确性体现在这些宇宙能演化出星系等物质。 在这些无数个泡沫宇宙中,每个泡沫初始条件都是不同的,都存在着细微的差别,以此类推,最终我们会发现有一个泡沫和我们非常相似,这种概率性的事件就有点儿像:给一只猴子26个英文字母还有无限的时间,它总有一天能拼出一本莎士比亚全集。同理,既然存在着无数个宇宙,那我们的历史同样也有无数种不同的版本,也就是说、:在某个泡沫宇宙中,某个我们这个世界熟知的历史事件并不存在,他们那个世界绝大部分却与我们相似,但就是唯独缺少了那个在我们世界中人人皆知的历史事件。从这一点出发,不仅存在着无数版本的过去,也存在着无数版本的将来。
关于时空 宇宙的一些想法,天马行空。 1 空间是物质信息的载体,曾经发生的事物,随着该空间以光速离我们远去。即将发生的事以光速靠近我们。 2 假设我们的动态宇宙是由N多个静态宇宙的物质信息连贯起来的,该宇宙的物质由最小粒子组成。 3 平行宇宙就像树杈一样,我们沿着其中一条一直往前走,自然看不到其他树杈上的风景。 4 当我们以超光速沿着宇宙物质信息的发生轨迹,向后运动,我们就能看到曾经发生的事情,反之亦然。 5 当我们将时间机器停留在2分钟以前的静态宇宙,就会发现我正要准备打字,而此时我跳出时间机器,阻止自己打字,你们就看不到这篇帖子。即产生了平行宇宙。 6 我没打字的平行宇宙的物质,由时光旅行者打破该静态宇宙的信息平衡,而得来。即打破了原来的静态信息宇宙。瞬间将信息还原为物质 7 我原来的宇宙正常发展,直至宇宙毁灭。但是时间机器扰乱了该宇宙的物质,物质重新守恒。 8 时间机器需要超大能量,而且太强悍了,就像现在的核武器,非特别重大事故不会使用。 9 时光旅行者没出现在现代的原因,一,因为我们还未发明时间机器,非重大事故不能出现,否则引起严重骚乱。 二 时间机器不能随便使用,有严格管制。三 我们现在发生的历史对后代是有益的,没必要让时空旅行者扰乱该段历史。 10 宇宙外面可能存在非超光速不能到达的绝对真空,承载物质信息的空间以迷你黑洞的形式存在(霍金他们正在证明),并逃逸到本宇宙属性无法企及的真空地带。因为这些信息都是处于静止状态,所以时间对其无意义。 11 本宇宙以光速扩张,迷你黑洞以超光速逃逸,所以正常情况下本宇宙永远也无法企及。 11 任何事物(或组成的事物)相对于该时刻的自己是绝对静止的,该时刻的静止信息据说储存于弦内。 12 物质由最小粒子组成,时间也应该由最小单位组成,没有无限小的物质,也没有无限短的时间。动态宇宙由物质的最小粒子和其运动组成。最小粒子及其最小的运动单位,组成了该宇宙的静态切面。
关于黑洞的完美理论 关于黑洞的完美理论 对于黑洞的一些基本介绍,我就不说了。直接说重点吧。 根据相对论,在黑洞的中心可能是奇点。奇点被公认为体积为0,所以无限重,时空曲率无限大。那么我就有个问题了,密度等于体积除以质量。0除以任何数都是0,那黑洞的密度就为0了,又怎么会有强大的引力呢?这显然不符合事实。但也许是强大的引力将实粒子变成了虚粒子,这也是有可能的。但0除以任何数都是0。如果它们具有奇点,那所有黑洞的引力都应该是一样的,他们的事件世界也是相同的,可这也不符合事实,银河系里有很多黑洞,为什么说中心的是大黑洞?那其他的也应该一样大啊。 因此,黑洞中心不可能是奇点,只能是一个直径非常小的球体。 也有人推论。在黑洞中有虫洞,将黑洞与白洞相连,黑洞吸进去的物质经过虫洞由白洞喷出来。在量子中是允许一个地方的密度为负,只要用其他地方的密度补上,总体为正即可。这表明白洞是可能存在的。但也有许多问题,首先。白洞与黑洞直间的虫洞是怎么形成的?如果白洞真的存在,就一定会有大量辐射,是极其容易被观测的,可现在从来没有发现任何白洞。 所以,白洞是不可能的。 接下来,我来阐述我的观点。 黑洞的中心只能是一个球体,只是直径很小,能无限的接近0,但不可能为0.被吸进去的物质不可能通过虫洞到白洞。由于黑洞强大的引力,使光也无法逃脱,这样,视界里的光会越来越多,当到一定的程度时,就会发生爆炸,黑洞也许就在这爆炸中消失。这正好符合霍金的推测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