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天車地
老茶说
关注数: 41
粉丝数: 87
发帖数: 1,635
关注贴吧数: 17
不明白是舔到极致还是高级黑?
开汤:八十年代下关无飞青饼(泡饼) 第一次开汤80年代的茶,还是下关的,对于这种年份之前接触得较少,所以没有这款茶的详细信息,这茶来自一个行内茶商分享,在这里表示感谢。至于此茶的品质,一切归于品饮后再作评论。 综合茶评: 开汤前,基于这款茶是80年代的,或多或少有点期待,人就这样,会一个事物有先入为主的判断。这款80年代的下关生茶,唯一有优势就是它的年份了,茶汤滋味不仅仅是单一,水路也略粗,回甘生津度方面也一般,香气方面,就是年份带来的陈韵,仓储还是可以,但是就没其他的明显的汤香了。并且涩感很明显,也没甜度去支撑。这茶是否真正是八十年代先不论,但这茶后面也不会有什么明显的变化,基本定型。 验证了一个铁律,用料不好的低端茶,存放100年还是低端茶,仅岁月是不会让一款茶提升品质。收藏茶宁愿少出手,也要藏精品,当然自己也要有识别精品的能力,提高自己的品饮能力,不能随便听别人瞎忽悠。
晚茶一般比较随性,喝点偏甜香或者有年份的 两个人,放足量,其实挺撑的,加上这茶也耐泡,储备水都用光了,滋味还是挺好,倒掉可惜了。
晚茶随性泡,喝一泡没那么重口的。 太耐泡了,储备水都用光了,还是挺有滋味。
2006年岁月Z味布朗珍藏青砖 综合茶评: 仓储为典型的广东干仓,香气很正,无杂味。虽然是砖茶,但压得不算很紧,撬撬起来也不难。从汤色基本符合广东干仓的转化速度。茶汤力度与甜度适中,涩感明显一些,饱满度与回甘也是中规中矩,前段茶汤略带烟香,不算强。风格有点像福今入门级的中期茶。总体愉悦感还行,应该用料级别不会太高,只能算是一款不错的中期口粮茶。
开汤: 2019年老曼峨头春拼霸卡囡(NO.12) 主料是老曼峨,拼了部分霸卡囡,都是2019年的头春,昆明的朋友送的,剩小半饼。 200CC紫砂壶,投茶10克。 前面三泡冲击力很强,回甘很猛,苦感停留时间适中,这也符合老曼峨的特点。汤感比较饱满,有轻涩感。第四泡开始,开始有甜韵,真的苦中有甜,汤香蜜香,轻兰香。 工艺方面有些美中不足,就是压得不够紧,当然比起石磨饼要紧一些,有部分掉边,这款茶假如压得再紧一些,后期转化我相信会更好。
开汤:福今2021班章九号青饼(NO.11) 福今出的班章很多,福今这款以班章名头的新茶,班章九号青,是一款烟香茶,2010年以后,福今出的烟香茶其实并不多。 器皿:150cc白瓷盖碗 投茶量:10克 用水:农夫山泉 干茶:轻烟香 润茶:12秒左右出汤。叶底烟香加上浓蜜香。 第1道:10秒左右出汤。中等的烟香,略带点糊味,感觉不够高级的香气。茶汤入口能感受到较强苦度,轻微涩,鲜爽度与甜度一般。 第2道:10秒左右出汤。涩感明显增强,加上较高的苦度,并且还有烟香,第一感觉挺有冲击力的。回甘适中。 第3道:10秒左右出汤。大体与第二道感受一致,仔细回味,茶汤的滋味还是缺少点甜度,不够饱满。 第4道:12秒左右出汤。苦度已经下降,还是较高的涩感。汤的甜度感觉稍好一些,也许是苦度低了甜度就凸显出来的缘故。其他方面没有太突出的感受。 第5道:15秒左右出汤。这道最大的感受就是涩,程度已经超过开始时的苦,还好有一定的甜度,支撑一下,另外茶汤的烟香保持的可以。 第6道:15秒左右出汤。滋味总体都开始下降,茶味虽有所变淡,但还没显水味,这个不错。 第7道:20秒左右出汤。开始显水味,但喝着感受还不错。 第八道:30秒左右出汤。茶汤基本没什么变化。试茶结束。 综合茶评: 班章九号青,是拼入了一定比例黄片的,拼入黄片,不知道是否为了增加这个茶的甜度还是其他的考虑,但实际甜度并不突出。前段有较好冲击力,标配得起班章的名头,中段也能保持不错的力度,并逐渐转甜,茶汤的饱满度只能算中规中矩,特别甜度与鲜度整体没有标配得起其苦与涩。回甘与生津不算突出,喉韵没有感受道什么润度。基于有一定内质,还需观察后期的转化情况。
福今出的班章很多,福今这款以班章名头的新茶,班章九号青,是一款烟香茶,2010年以后,福今出的烟香茶其实并不多。 器皿:150cc白瓷盖碗 投茶量:10克 用水:农夫山泉 干茶:轻烟香 润茶:12秒左右出汤。叶底烟香加上浓蜜香。 第1道:10秒左右出汤。中等的烟香,略带点糊味,感觉不够高级的香气。茶汤入口能感受到较强苦度,轻微涩,鲜爽度与甜度一般。 第2道:10秒左右出汤。涩感明显增强,加上较高的苦度,并且还有烟香,第一感觉挺有冲击力的。回甘适中。 第3道:10秒左右出汤。大体与第二道感受一致,仔细回味,茶汤的滋味还是缺少点甜度,不够饱满。 第4道:12秒左右出汤。苦度已经下降,还是较高的涩感。汤的甜度感觉稍好一些,也许是苦度低了甜度就凸显出来的缘故。其他方面没有太突出的感受。 第5道:15秒左右出汤。这道最大的感受就是涩,程度已经超过开始时的苦,还好有一定的甜度,支撑一下,另外茶汤的烟香保持的可以。 第6道:15秒左右出汤。滋味总体都开始下降,茶味虽有所变淡,但还没显水味,这个不错。 第7道:20秒左右出汤。开始显水味,但喝着感受还不错。 第八道:30秒左右出汤。茶汤基本没什么变化。试茶结束。 综合茶评: 班章九号青,是拼入了一定比例黄片的,拼入黄片,不知道是否为了增加这个茶的甜度还是其他的考虑,但实际甜度并不突出。前段有较好冲击力,标配得起班章的名头,中段也能保持不错的力度,并逐渐转甜,茶汤的饱满度只能算中规中矩,特别甜度与鲜度整体没有标配得起其苦与涩。回甘与生津不算突出,喉韵没有感受道什么润度。基于有一定内质,还需观察后期的转化情况。
开汤:斗记2015年金斗(第十场) 润茶:10秒左右出汤。挂杯香好,叶底显成熟蜜香,仓储很好。 第1泡:8秒左右出汤。茶汤有一定的甜度,香气也还可以,轻涩感,无明显苦感。厚度一般,相对茶汤感觉有点单一,滋味不够丰富。回甘适中。 第2泡:8秒左右出汤。除了涩感有所提升,其他没多大变化。 第3泡:8秒左右出汤。涩感更明显,茶汤的厚度也有所提升,但还是感觉有点单一。 第4泡:10秒左右出汤。基本与前一泡一致。 第5泡:12秒左右出汤。茶汤有点往下走的感觉,甜度保持的还行。 第6泡:20秒左右出汤。略显水味,甜度还行。 第7泡:30秒左右出汤。出明显水味。试茶结束。 综合茶评: 2015金斗香气与甜度表现得可以,回甘生津方面中规中矩,力度一般,并且滋味相对比较单一,有些较明显的涩感,化的时间适中,总体汤质不够扎实。官方介绍是班章拼易武,先不论这样的拼配思路是否合理,从品饮体验没有感受到班章茶的风味,倒是更偏向易武茶风味,但已经经过6年的转化,正常这个陈期的易武茶,是有一定劲度的,但有实际表现有所偏离,有点迷茫了。
开汤:斗记2015年金斗(NO.10) 润茶:10秒左右出汤。挂杯香好,叶底显成熟蜜香,仓储很好。 第1泡:8秒左右出汤。茶汤有一定的甜度,香气也还可以,轻涩感,无明显苦感。厚度一般,相对茶汤感觉有点单一,滋味不够丰富。回甘适中。 第2泡:8秒左右出汤。除了涩感有所提升,其他没多大变化。 第3泡:8秒左右出汤。涩感更明显,茶汤的厚度也有所提升,但还是感觉有点单一。 第4泡:10秒左右出汤。基本与前一泡一致。 第5泡:12秒左右出汤。茶汤有点往下走的感觉,甜度保持的还行。 第6泡:20秒左右出汤。略显水味,甜度还行。 第7泡:30秒左右出汤。出明显水味。试茶结束。 综合茶评: 2015金斗香气与甜度表现得可以,回甘生津方面中规中矩,力度一般,并且滋味相对比较单一,有些较明显的涩感,化的时间适中,总体汤质不够扎实。官方介绍是班章拼易武,先不论这样的拼配思路是否合理,从品饮体验没有感受到班章茶的风味,倒是更偏向易武茶风味,但已经经过6年的转化,正常这个陈期的易武茶,是有一定劲度的,但有实际表现有所偏离,有点迷茫了。
开汤雨林2015年的老班章,有点失望 人家送的老班,感觉欠了大人情了。 器皿:130cc白瓷盖碗 投茶:8克 用水:农夫山泉 润茶:约10秒出汤,飘出来的香气很舒服,香气扑鼻。 第1泡:约7-8秒出汤。茶汤苦劲足,基本有涩感,甜度不太明显,茶汤滋味很单一,可以说有点空,这个反差有点大。 第2泡:约7-8秒出汤。茶汤第一感觉还是苦,与第一泡相差无几。 第3.4.5泡:9秒左右出汤。苦度有所降低,还是无涩感,甜度略有提升。汤感,滋味还是空与单一。 第六道:12秒左右出汤。这时感觉茶汤已经出水味,已经开始走下坡。接下来没有欲望试下去。 总体评价: 茶饼的外观真的挺能唬人,叶条粗壮,白毫很多。香气挺好。但茶汤滋味单一,厚度不足,用空来形容不为过,空有苦度没有甜度支撑,这个不是我记忆中老班章的味道。
开汤:雨林2015年老班章 人家送的老班,感觉欠了大人情了。 器皿:130cc白瓷盖碗 投茶:8克 用水:农夫山泉 润茶:约10秒出汤,飘出来的香气很舒服,香气扑鼻。 第1泡:约7-8秒出汤。茶汤苦劲足,基本有涩感,甜度不太明显,茶汤滋味很单一,可以说有点空,这个反差有点大。 第2泡:约7-8秒出汤。茶汤第一感觉还是苦,与第一泡相差无几。 第3.4.5泡:9秒左右出汤。苦度有所降低,还是无涩感,甜度略有提升。汤感,滋味还是空与单一。 第六道:12秒左右出汤。这时感觉茶汤已经出水味,已经开始走下坡。接下来没有欲望试下去。 总体评价: 茶饼的外观真的挺能唬人,叶条粗壮,白毫很多。香气挺好。但茶汤滋味单一,厚度不足,用空来形容不为过,空有苦度没有甜度支撑,这个不是我记忆中老班章的味道。
陈升号2019易武基地纯料,喝不到易武茶的韵味 刚刚收到陈升号2019年易武大树,迫不及待开汤。 器皿:130cc白瓷盖碗 投茶量:8.5克 用水:农夫山泉(万绿湖) 干茶:轻蜜兰香 润茶:12秒左右出汤。轻蜜兰香,挂杯香一般 第一道:10秒左右出汤。茶汤有点寡淡。饮后一直有苦底停留,其他没什么值得回味的。 第二道:10秒左右出汤。茶汤还是显单薄,香气也一般,甜度略有提升,涩感也明显了。留存度野一般。 第三道:10秒左右出汤。基本与第二道体验一致。 第四道:15秒左右出汤。茶汤饱满度略有提升,但还是显的寡。愉悦感真的不太好,试茶结束。 综合茶评: 2019易武总体的体验就是滋味寡淡,并且香气也体验不到易武茶的花蜜香,茶汤也体验不到蜜韵,不知道陈升号如何定位易武茶的,对比自身老班章行业口碑,以及布朗拼配茶广泛认可,易武茶有点失色啊。
开汤:陈升号2019易武基地纯料 刚刚收到陈升号2019年易武大树,迫不及待开汤。 器皿:130cc白瓷盖碗 投茶量:8.5克 用水:农夫山泉(万绿湖) 干茶:轻蜜兰香 润茶:12秒左右出汤。轻蜜兰香,挂杯香一般 第一道:10秒左右出汤。茶汤有点寡淡。饮后一直有苦底停留,其他没什么值得回味的。 第二道:10秒左右出汤。茶汤还是显单薄,香气也一般,甜度略有提升,涩感也明显了。留存度野一般。 第三道:10秒左右出汤。基本与第二道体验一致。 第四道:15秒左右出汤。茶汤饱满度略有提升,但还是显的寡。愉悦感真的不太好,试茶结束。 综合茶评: 2019易武总体的体验就是滋味寡淡,并且香气也体验不到易武茶的花蜜香,茶汤也体验不到蜜韵,不知道陈升号如何定位易武茶的,对比自身老班章行业口碑,以及布朗拼配茶广泛认可,易武茶有点失色啊。
困惑!市场价一片上万的茶是这个味,开汤302精品景迈生态圆茶有 这款茶,在中期茶市场交易,也算是款明星茶,目前交易价大概在7500一片左右。不是行内人,也许会被这个茶的名称或者绵纸迷惑,其实这个茶行内人共识是这并不是真的景迈茶,传言跟大益03年生态乔木是同一批原料,是为了节省加工费,部分拿去兴海加工了,这是一款正儿八经的勐海风味中期茶。 器皿:150cc白瓷盖碗 投茶量:10克 用水:纯净水 干茶:明显的烟香 润茶:12秒左右。茶底浓烈的烟香 第一道:8秒左右出汤,烟香溶于汤,挺浓郁,略显陈香。苦劲足,有涩感,茶汤甜度一般,饱满度不算突出。 第二道:8秒左右出汤。甜度略有提升,其他基本与第一道一致。 第三道:10秒左右出汤。苦度还是挺明显,涩感有所提升,烟香保持得挺好,总体力度不错,就是茶汤的饱满度还是一般,就是滋味不够丰富,饮后愉悦感体现不出这个茶的身价。 第四道:10秒左右出汤。总体没有什么变化。 不巧有急事要外出,没有继续试下去。 综合茶评: 302景迈精品,有较强的苦劲,体现出的烟香也挺浓烈,但茶汤的饱满度一般,滋味不够丰富,甜度的表现也是一般。苦涩感强烈,必须要有甜度及鲜爽度,才是一款有品质的茶。
润家也出碎银子,有点跌眼镜
2014年普洱大崩,始于大益马饼,开汤小马饼 2014年,对于普洱茶行业,可谓是血雨腥风的一年,这一年正好是马年,大益分别推出大马(800克),小马(357克)两种规格的马年生肖茶,2014年的行业大崩盘,导火索便是始于厂家做了大量马饼老鼠仓,后面因马饼的价格不断攀升,外围货倒灌芳村市场,导致当年全方位的大崩。 言归正传,烧水开汤 器皿:130CC白瓷盖碗 投茶量:8克 用水:农夫山泉 干茶:轻蜜香,山楂香 润茶:10秒左右出汤。梅子香,蜜香 第1道:8秒左右出汤。茶汤力度还行,汤感略粗,甜度一般,轻涩感。 第2道:8秒左右出汤。茶汤苦度更明显,中等涩感,甜度适中,出梅子韵。 第3道:10秒左右出汤。甜度略🈶️提升,其他基本与前一泡一致。 第4道:12秒左右出汤。苦度略有下降,涩感越发明显,并且停留时间较长,水路还是不够细腻。 第5,6道:15秒左右出汤。苦与涩都有所下降,涩感会更为明显一些。甜度还行。显轻微水味。 第7道:20秒左右出汤。茶汤出明显的水味,甜度还行,有点蜜韵,涩感也明显。其他没太多的体验变化。 第8道:30秒左右出汤。茶汤就是甜中带涩,没有更多的变化了,试茶结束。 综合茶评: 小马饼总体力度还过得去,就是涩感停留的时间有点长,可能会让一些茶友不适应,甜度也是中规中矩。最近试了一些大益茶,出梅子韵的几率挺大,也许用料等级有限,总体汤感都略粗,内容不够丰富。
开汤小马饼,2014年大益崩盘的导火索 2014年,对于普洱茶行业,可谓是血雨腥风的一年,这一年正好是马年,大益分别推出大马(800克),小马(357克)两种规格的马年生肖茶,2014年的行业大崩盘,导火索便是始于厂家做了大量马饼老鼠仓,后面因马饼的价格不断攀升,外围货倒灌芳村市场,导致当年全方位的大崩。 言归正传,烧水开汤 器皿:130CC白瓷盖碗 投茶量:8克 用水:农夫山泉 干茶:轻蜜香,山楂香 润茶:10秒左右出汤。梅子香,蜜香 第1道:8秒左右出汤。茶汤力度还行,汤感略粗,甜度一般,轻涩感。 第2道:8秒左右出汤。茶汤苦度更明显,中等涩感,甜度适中,出梅子韵。 第3道:10秒左右出汤。甜度略🈶️提升,其他基本与前一泡一致。 第4道:12秒左右出汤。苦度略有下降,涩感越发明显,并且停留时间较长,水路还是不够细腻。 第5,6道:15秒左右出汤。苦与涩都有所下降,涩感会更为明显一些。甜度还行。显轻微水味。 第7道:20秒左右出汤。茶汤出明显的水味,甜度还行,有点蜜韵,涩感也明显。其他没太多的体验变化。 第8道:30秒左右出汤。茶汤就是甜中带涩,没有更多的变化了,试茶结束。 综合茶评: 小马饼总体力度还过得去,就是涩感停留的时间有点长,可能会让一些茶友不适应,甜度也是中规中矩。最近试了一些大益茶,出梅子韵的几率挺大,也许用料等级有限,总体汤感都略粗,内容不够丰富。
大益炒作市场进入寒冬,品春秋大义,瞎聊当前金融茶的现状 自“抢劫号”暴雷事件发生以来,造成了极大社会负面影响,政府也发出来对于这类民间金融炒作行为进行监管的文件,据说大姨厂是被金融监管部门约谈。这个把月,按照市场大益玩家的说法,就是行情进入了寒冬,不仅仅跌价,成交也非常困难。 据小道消息,今年大姨吴大老板不敢有什么动作的了,指望大姨赏口饭吃的商家,建议还是业务更多元化一点,拓展更广的途径,比如提高消耗客户的业务占比。另外行外的炒家,最近还是暂时持观望态度,捂紧钱包为好。 入秋了,试试这款一时风头无两的熟茶春秋大义。在炒作市场,熟茶有着天然的弱势,并且炒家不会胡乱找个茶就来炒作,必须要有高品质,才能长期维持在一个较高价水平。 器皿:150CC白瓷盖碗 投茶量:10克 用水:过滤纯净水 润茶:12秒左右出汤。挂杯香很好,蜜香中带有焦糖香。 第一泡:10秒左右出汤。茶汤通透度挺好,应该是有了几年陈期的老料,中度发酵,带一点堆味,饱满度一般,力度也一般,甜度还行。 第二泡:10秒左右出汤。茶汤厚度有所提升,但还是没有达到所谓的“米汤感”这个程度,挺顺口,缺点力度。 第三泡:10秒左右出汤。总体汤感挺稳定,就是这个定位的熟茶没什么惊喜。 第四泡:12秒左右出汤。基本与上一泡保持一致。 第五泡:15秒左右出汤。滋味开始往下走了。 第六泡:20秒左右出汤。开始显轻水味。 第七泡:30秒左右出汤。水味明显,甜度可以。 综合茶评: 春秋大义是一款中等偏上发酵度的熟茶,有着较好的焦糖香与蜜甜香,并且有着稳定的甜度与醇化度,普遍喝着还是挺顺口,应该是用了不少老料。茶汤厚度一般,滋味也不够丰富,并且没什么劲度,就是没有什么能让人有记忆的点,对于这样的市场定位的一款熟茶,品质有点标配不起,说句马后炮的话,市场价也难怪一路往下。
复刻大益05年金色韵象?开汤下关2012金色印象 2012年下关金色印象这款茶还是有点来头,芳村传奇普洱茶商,英红茶行老板姚天来在下关茶厂的定制的一款茶。行内有这个说法,这款茶与05年勐海茶厂金色韵象是同一年份,同一配方,至于真相,有待考证。 据下关渠道商介绍,2012年金色韵象同一批料分别出了357克的饼茶与250克的方砖。 接下来要开汤的是饼茶。 器皿:130cc白瓷盖碗 投茶量:8克 用水:农夫山泉 干茶:明显的烟香,轻微的蜜香 润茶:12秒左右出汤。挂杯与叶底烟香明显,蜜想一般,香气很纯正,无杂味。 第1道:8秒左右出汤。茶汤有明显的烟香,浓强度适中,厚度一般,甜度一般,涩感不明显。 第2道:8秒左右出汤。苦度上来了,还是明显的烟香,出现微涩,甜度还是一般。总体茶汤的厚度还是中规中矩。 第3道:8秒左右出汤。茶汤厚度明显提升,涩感也更明显,烟香与茶汤的融合度挺好,这个烟香与传统下关烟有所不同,真有点勐海茶厂的韵味。另外茶汤也带点微酸,难道这是梅子韵?有待考证。 第4道:8秒左右出汤,基本与第三道差不多。 第5道:8秒左右出汤。这一道茶汤入口很舒服,虽然层次感单一了一些, 第6,7道:15秒左右出汤。浓强度有所下降,汤质明显单薄,但是甜度挺好,有轻涩。愉悦感还是不错。 第8道:30秒左右出汤。最大的感觉就是带烟香的甜汤,带些涩。进入尾水阶段。 综合评价: 2012下关金色印象饼茶,茶汤拥有不错的甜度,层次感总体还是比较单一,中段茶汤有微酸,浓强度适中,烟香能融于汤,回甘生津度中规中矩。从汤色、叶底及汤感表现,传言是用2005年的老料压制,基本符合。笔者还没有机会拿大益05金色韵象做过对比,但对比大益801秋香青饼,从品饮的角度考虑,综合价格与品质,个人认为2012下关金色印象茶更有竞争力。
开汤:2021今大福班章茶王青饼 适逢朋友分享,这次试试今大福万元级的2021班章茶王,今年广州秋季茶博会的今大福重头戏。 器皿:130cc白瓷盖碗 用水:过滤纯净水 投茶量:9克 干茶:花香,无烟香 润茶:15秒左右出汤,挂杯香不算出彩。 第1泡:10秒左右出汤。茶汤厚度一般,苦劲足,无烟香,这个体验有点差异,一是作为他们家的高端茶无烟香,二是汤感比起心理预期低不少。估计压的较紧,润茶时间不充分。 第2泡:15秒左右出汤。茶汤厚度上来了,苦劲足,挺饱满的。汤香中规中矩,回甘不算猛,喉韵还行。 第3泡:12秒左右出汤。保持前面一泡表现。 第4泡:12秒左右出汤。苦度略有降低,甜度开始体现出来,但不算明显。 第5~6泡:15秒左右出汤。茶汤到达一个最好的均衡点,苦与甜适中,汤香其实一般,回甘与生津都不算突出,适中吧。 第7泡:15秒左右出汤。已经略略显点水味了。 第8泡:30秒左右出汤。小闷一泡,茶汤没有明显还能持续的迹象,反而水味更明显一些。试茶结束。 综合茶评: 前段茶汤饱满扎实,并且猛烈,喉韵也表现不错,中等涩感易化;汤香与甜度不太出彩,这个有点遗憾;到了中段,均衡度还行,水路细腻,回甘与生津方面只能算中等;到了后段,没有喝到茶汤的冰糖甜,甜度有是有,只能是中规中矩。万元级的茶,有点不太耐打,跟喝前的预期低不少。
大益孔雀系列作为当今普洱茶收藏的顶流,品801布朗孔雀 当前的普洱茶收藏界,大益的白菜系列与孔雀系列,已经是中老期普洱茶的顶流了,价格当然也是非常顶。也许大多是因为金融市场的推动,无论怎么吐嘈金融茶的万恶,但在这个特定圈子,确实也是已经形成了趋势,成了稳定的基本盘。这次试试这款中生代的孔雀,801布朗孔雀。
顺了一泡,沐浴更衣泡起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