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办?只有鲨! qazdrfvhujmlpq
关注数: 69 粉丝数: 442 发帖数: 668 关注贴吧数: 43
没有神药,别把卖药的当医生。 2013年杀青,2022年定档,辗转近10年,讲述历史人物张仲景的电视剧《医圣》在河南卫视播出。这部剧是由仲景宛西制药和深圳大宅门影业联合摄制,医药品牌“手笔浓厚”,并且播出时由该药企旗下的仲景牌六味地黄丸独家冠名。 医药品牌爱砸钱做广告不是秘密,在建立用户“信任感”的基础目标上,营销是换取巨额利润的法宝,曾经鼎鼎有名的三株口服液,在创立两年内就靠铺天盖地的广告,在90年代带来了80亿营业额。 ---------------- 当年的保健品纸媒广告有些相似的套路,除了大版面的广告画面之外,还会有证明疗效的“软文”附上,在财新天下周刊的报道中,同期名为5050神功元气袋的保健品在知名媒体上刊登的文章中除了描述产品的功效外,还会附上患者来信。 信中称:“我75岁的老母亲...病情加重...准备料理后事...猛然想起505神功元气袋...没想到...饭量日增。”就是此种堪称起死回生的神奇功效,搭载着纸媒的公信力,在信息不发达时期获取老百姓的信任感。 为了加深此种信任感,与纸媒广告同期流行的方式,还有品牌聘请“老中医”下乡义诊,尤其是在农村地区,让“医生”判定全村人都有病,解决办法就是喝保健品,以看病的旗号来进行广告推销。 这个套路听起来是不是很耳熟,就是之后流行起来的电视广告的模式之一。 ------------------ 不过疯狂没有持续太久,1996年,湖南农民陈伯顺受三株口服液广告影响,在喝了八瓶该产品后,患上了“三株药物高蛋白质过敏症”,全身溃烂而死。此时才揭开了三株口服液其实是不合格制品的面纱,年入80亿的保健品帝国就此倒塌。 同年,《保健食品管理办法》就开始实施,保健品不再自称“神药”,但也找到了更具效果的渠道——电视。 在受监管力度更小的地面频道,以养生节目来包装的医药广告几乎充斥屏幕,都是寻找一位看起来慈眉善目的中老年演员,由他们来扮演一位专业的医生,对某些疾病进行诊断,为了某种药品的推广而不得不“违背祖宗的决定”。最典型的医生形象恐怕就是刘洪斌,常年带着一副眼镜,打上的职称从祖传老中医到北大专家倒在蒙医传人,俨然高级专家的样子,而推荐的药品则包含了“蒙药心脑方”“药王风痛方”“老院长祛斑方”等等。 -------------- 细数早期医药广告在视频网站作品中植入的典型案例,一定会有乐视网的身影。先是在平台独播的《甄嬛传》中植入了东阿阿胶,又在大爆剧《太子妃升职记》众捧红了伟哥金戈。 其后医药品牌在影视剧中的植入进入全面开花阶段,三九、快克、达喜、东阿阿胶、鸿茅药酒等各类品牌押注不同剧集,其中典型代表就是三九。 从2015年到现在,三九几乎承包了卫视和视频网站播出的热门剧集,无论是现代剧《何以笙箫默》、《夏至未至》,还是古装剧《青云志》《庆余年》都可以看到999感冒灵的身影。而综艺植入其实还要早于剧集植入,早在2013年就冠名了大热综艺《爸爸去哪儿》。 ------------ 以上信息均来自网络
保健的药品,醜陋的药企 脑白金 “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这句广告词曾经红遍全国,深入人心。近来,脑白金从营销模式上不断创新,瞄准内容营销合作,尝试植入都市情感剧《凡人的品格》。 剧中角色都是脑白金的忠实粉丝,无论是走亲访友、看望病人,还是自己使用,时刻搭配脑白金,凸出品牌特性——用脑白金,让你再年轻一次。播出期间官微软文配合,让脑白金带你一起看剧。 东阿阿胶 早在2001年,东阿阿胶就开始植入,合作电视剧《大宅门》。剧中对阿胶的历史真实再还原,并且邀请“白二奶”斯琴高娃与“七爷”陈宝国联合营销,获得巨大成功,让东阿捕捉到商机,开始关注影视剧植入。 2012年起,东阿阿胶瞄准大女主题材,合作《甄嬛传》、《女医明妃传》、《红高粱》等品质大剧,突出品牌的匠心精神。 2017年,东阿继《甄嬛传》之后,再次搭档孙俪植入《那年花开月正圆》,植入通过台词口播,强调“宫廷御用”的女性滋补产品。说是贡品阿胶,太后都常用。 我国药品广告审查发布标准中明确规定,非处方药广告应当显著标明“请按药品说明书或在药师指导下购买和使用”。记者调查发现,一些药企却“另辟蹊径”,走影视剧植入的道路,绕过这一规定,打“擦边球”。 2016年起,某品牌药酒多次出现在热播影视剧里。剧中人物吃饭时,餐桌上常常摆着几瓶,无论男女老少,端着酒杯一饮而尽。 但事实上,这一品牌药酒是国药准字甲类非处方药,其药品说明书明确标有“儿童、孕妇禁用,阴虚阳亢者、肝肾功能不全及酒精过敏者禁服”的使用禁忌。 电视剧《云巅之上》中,某品牌胃药是男女主角感情的催化剂,“你的胃暖暖的,我的心也暖暖的”;《甄嬛传》《那年花开月正圆》中,某品牌滋补药品是宫廷御用。 作为非处方药,二者通过的非处方药广告审查批文中都明确提示“请按药品说明书或在药师指导下购买和使用”,或“禁忌、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详见说明书”。 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有数十部剧目有药品广告植入,涉及多个药品品牌。在这些影视剧中,投放植入广告的药品相关禁忌均未显著标明,可能对有相应禁忌症的患者产生误导。 记者调查还发现,为了拿到药企“金主”更多广告投放,有的制片机构甚至会为药企“度身定制”新剧情、新台词。 一位经验丰富的制片人透露,市场看好的大剧,600万元的药品广告投放价格,回报一般为3-4个剧情、4-8分钟总出镜时长。如果遇到多个药品竞争一部热剧,价格会更高。 “但即便价格不断攀升,药企仍然买账,毕竟植入广告隐蔽性高、渗透性强,投中了热播大剧,还有可能带动股票大涨、提升公司市值、促进销量提升。 以上信息均来自网络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