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无知
般若无知
关注数: 23
粉丝数: 893
发帖数: 4,837
关注贴吧数: 20
广东理科考生10万名,请问有啥推荐 各位大神,感谢推荐啊:男考生,物理,总分518分,省排名10.9万名,想学工商管理、环境设计、计算机,请问有啥推荐?
妖猫传—浮世绘下面的照妖镜 看了两遍《妖猫传》,第一遍是被惊艳,没想到陈凯歌可以这样拍电影,极度精致却又让不让人觉得繁文缛节,甚至引人入胜。第二遍是追细节,总有些意犹未尽的遗憾,想着在电影院看得更清晰点,更能理清电影想表达韵味。 论语云:“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看完两遍,夜不能寐,辗转反侧。陈凯歌到底想表达什么?从电影的层面看,他想表达是一种爱情?白居易的《长恨歌》写得是唐玄宗和杨玉环的爱情,电影也始终围绕着“世人”眼里的爱情贯穿。或者人生吧,从内在来看,陈凯歌想表达一种更深层次的思考,所谓的无上密也无非是对人生的看法,看山不是山也。 女人是祸水,千百年我们一直把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女人当成原罪。而电影的核心,是杨玉环,围绕着不同男人的爱,她走上了悲剧的舞台。而单单谈起爱情,《妖猫传》各层男人显示出来的种种,无非是对爱情、对女人的态度。 最高层次的爱永远是两情相悦。这样的爱可以荡尽门户之间的不平等,可以藐视世间所有的歧视,也可以扫除一切不信任的阴霾,在这里,才能感受到人世间爱情的真谛。原来我们以为,唐玄宗和杨玉环的爱情,是超越世俗的,就算他不是皇帝,她也会爱他,他甚至会为她抛弃所有一切,包括帝位、生死。然而美好的童话始终是童话,而童话却是用来骗人的,唐玄宗甚至不惜做一个局,想告诉世人,自己和杨玉环的爱是超越人世间的浮华的,甚至为了杨玉环相思成灾,但却是一个妖艳美丽的肥皂泡,被妖猫刺的支离破碎。 爱,有时候是一厢情愿,不管对方是否爱你,犹如飞蛾扑火一样,完全不顾的自己的生死,愿意为所爱的人奉献一切,甚至于把这种爱转换成对他人的一种恨。白龙对杨玉环的爱,就是一种不计得失,疯狂的爱。身份巨大的迥异,一个是万人景仰的贵妃,一个是到处流浪的艺人,但就因为相同的身世、一句话,就让白龙彻底沦陷。缺爱的孩子啊,遇到光环笼罩的杨玉环,一句在杨玉环看来是不经意的一句话,就让她走火入魔了。为了她,他可以被打折一条腿;为了她,他可以把蛊毒引到自己身上;为了她,心中充满了仇恨大开杀戒。表面是真爱,实际却是一种竭斯底里,把爱当成了一根救命稻草,认为自己对她的爱就拥有了全世界。 爱,有时候是一种疯狂的占有,甚至是社会地位的交换。这种爱,不是爱,是一种肉欲的占有,甚至于一种身份的象征。杨玉环是大唐的荣耀,在安禄山看来,得到她不仅是得到了杨玉环的肉体,更重要的是得到了大唐江山,安禄山对杨玉环,无非是此。电影里有个镜头非常震撼,唐玄宗玄宗击鼓,安禄山舞刀,一切停息时,安禄山颤抖着伸开双手,满目狰狞地望着杨玉环,那种疯狂的欲望,那种来自于心底的占有,让杨玉环也感到害怕,那时候她甚至明白了自己悲惨的宿命。 爱,更多的时候是一种默默的关注。你爱她,她不爱你,或者不能爱你。你只是在一瞬间,甚至一段时间难以承受,但是过了就过了,未来也会找到生活的寄托,心中偶尔也会泛起曾经的浪花,但不足于影响你世俗的生活。电影中的丹龙、阿布就是如此,丹龙和白龙一样爱杨玉环,但是他会顾忌种种,不会像白龙一样奋不顾身,他有自己。而阿布,深深爱恋着杨玉环,但是当杨玉环去世后,他虽然依然挂念着她,但物是人非事事休,也就罢了。 在爱情的路上,人世间的种种,你是哪种? 但如果只把妖猫传看成爱情电影,则是小看了陈凯歌的控制欲,他想表达的是更深层次的人生,在这种繁华下种种态度。无上密是什么?看透与看不透是什么?在最后的结尾,都有了。唐玄宗是否真爱,这都不重要,这时候已经看山不是山、坐看云起时了,对与不对又有什么重要呢?强烈的禅宗意味,对待人生也不过如此,王国维的人生最高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也无非如此。 很可惜的是这部电影的票房并不好,曲高和寡?只能说陈凯歌还沉浸在自己美学的概念里,他不懂观众,他老是想用自己的心血做一盘毛血旺,没想到观众是一群不吃辣的广东人。这是运,也是命吧,希望陈凯歌能参透。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