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湿热 你湿热
关注数: 34 粉丝数: 288 发帖数: 10,840 关注贴吧数: 35
大别山的人来自江西,都创立了苏区 今大别山人非大别山人也,多半迁徙自江西。根据族谱记载分析,大多是在元末明初由江西迁来。 除去迁入时间和原籍不详外,有明确记载自明朝来自瓦屑坝或九江、江右、饶州、余干、金溪、鄱阳占90%以上。六百余年过去了,瓦屑坝移民的子孙已经植根在江淮大地,成为大别山区的人。 瓦夔今属莲湖乡,离鄱阳县城鄱阳镇(即当年饶州府辖地)不过一二十里,处于鄱江三角洲,离鄱阳湖的汊湖大莲子不过十来里,周围湖泊密布,水路通畅。根据历史地理学家的研究,在宋代鄱阳县城已逼近鄱阳湖,而鄱阳湖南部在元明时期正经历一个扩展期,到了清代才逐渐因泥沙淤积而有所缩小。 当年的瓦屑坝是一个频临鄱阳湖,靠近鄱江的聚落和水运码头。瓦屑坝的“坝”应该是鄱阳湖边的一条坝,真正起着护岸作用的坝,聚落因坝而得名。时过境迁,由于泥沙淤积,鄱阳湖逐渐远离瓦屑坝。坝因不再有存在的意义而湮灭,瓦屑坝这个聚落名称也改称瓦屑(夔)。 遥想当年,饶州府属各县的外迁人口沿昌江、乐安河(婺水)及其众多的支流顺流而下,途径饶州府城后,在鄱阳湖的瓦屑坝集中,然后登舟北上,到达湖口,多数人就近在安庆府属各县和黄州府属各县定居,或顺长江而下,迁入其他省份。 虽然瓦屑坝只是一个移民的集中出发地,对绝大多数移民来说,这不是他们真正的故乡,但当年的移民多数没有文化,没有资产,更不可能有文字记录,当他们历尽艰辛在他乡定居后,留给后代的记忆只是他们的出发地—瓦屑坝。 有些人甚至没有来得及给子孙留下任何故乡的信息,他们后裔就与周围的移民后裔一样,以瓦屑坝为故乡了。 在这声势浩大移民中,移民的具体流向,史书未作详细记载,地方志也只是三言两语。 以致数百年来,移民后裔无法准确说出及找到自己的“根”在何处,而家谱的记载,则成为人们研究移民流向的一个重要依据,写清其先祖及后人的来龙去脉,表明该姓祖先的始迁祖地,即所谓“根”。 在今天,这些江西移民的后代形成了大家庭,形成了中华民族的移民文化认同的根祖。 当然,在走访调研中,当地族谱提到移民点还有一个地方,江西筷子巷。 前面讲到,瓦屑坝移民原居住地分布在江西饶州(鄱阳)九江两府各县。在广大移民后裔记忆中,筷子巷比瓦屑坝似乎更有影响力。 这又是怎么回事?很多古代的地名都与当地产业有关,如鄱阳县筷子巷就因竹器行业集中一地而得名。这就是江西筷子巷名称由来,作为古代移民集中地筷子巷究竟是江西省哪个地方呢? 《河南省,民俗志》载:“江西迁来的移民中,明末清初迁来的占绝大多数。其中,许多来自江西省乐平县瓦西坝筷子巷.....”江西省乐平县是否有筷子巷不得而知。但乐平县人外迁必然要走鄱阳县,穿过鄱阳县城内筷子巷到瓦屑坝乘船才是合理的路径。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