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恭宜山 于恭宜山
关注数: 8 粉丝数: 0 发帖数: 123 关注贴吧数: 2
原来望里本来是属宜山管,后才归钱库管 今望里镇大部及繁枝一小部分古称荪湖,历史悠久。春秋时为东越瓯人地,战国时先属越,后属楚,秦时隶属闽中郡,汉代至晋大康前,先后属闽越国、东海王辖地。唐时属亲仁乡,历宋、元、明、清未变。民国初属江南区亲仁乡二十五都。民国19年改村里为乡镇,现望里镇辖地有荪湖和马鞍二乡治(鲤鱼山港为界,南为荪湖乡,北为马鞍乡).民国29年(1940年),荪湖、马鞍两乡合并为一,以境内巍峨的望洲山和秀丽的鲤鱼港务取首字定为"望鲤",寓"屏南山观鲤跃之情趣",后简化为望里。 解放初期,现望里镇辖区分望里、合作两乡,初属宜山区,后属钱库区。1956年撤销合作乡并入望里,后随钱库区的撤销与恢复,归属也几经变动。1958年称望里管理区,1961年成立望里人民公社,1984年建立乡政府,1988年改为建制镇沿用至今。 望里镇是革命老区镇,有光辉的历史篇章。早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望里人民就投身革命。1927年在望里东社成立了江南第一个农民协会--环川农民协会(现址属新安乡)。在张培农、吴信直、叶廷鹏、郑海啸、林辉山、陈阜等革命老同志的领导下,成立四个地下党支部,有98名党员,122名游击队员,分布在望里20个村,开展轰轰烈烈的革命斗争。曾参加攻打宜山、藻溪、石塘等战斗,可歌可泣。有20多位烈士为革命献出生命,有许多"红点户"为革命作出贡献。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