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落帘栊 花落帘栊
关注数: 39 粉丝数: 90 发帖数: 2,240 关注贴吧数: 25
千秋诸葛我评说 纵观各史和诸位的发言后,想抛却一切感性的情绪,理智地剖析一下这个颇受争议的人。      诸葛亮在现代大多数人的眼中依然是个著名智者,在某些女孩子(年龄不等)心中是未来丈夫的不二人选,这在偶去诸葛亮吧的时候轻易地发现了,在数量不少的亮黑中是每天攻击的对象。      诸葛亮的生平及个人背景在这里我用不着废话,能在三国吧晃的人至少看过三国演义,也都相当了解,而能进这里的也必然是对诸葛亮其人有兴趣的。      诸葛亮的军事能力是大家普遍争议的话题.其实我个人认为,这个是不言而喻的。虽然在历史上诸葛亮在军事方面有个别不妥当甚至大失误的地方,但其军事地位在历史上一直无可厚非,很显然,他的军事能力还是相当出色的,否则在“枪杆子里出政权的”乱世里,他绝不会将一个织席卖履又毫无帝王气概的刘备辅佐成一国君主,关、张、赵几人自然功不可没,但若没有诸葛亮出谋划策,恐怕也难成气候。这个是有目共睹的。      再说更颇受争议的“出师”。诸葛亮能在那样的情况下出师,其实不失为明智之举,蜀在三国里本来就没有极好的实力,诸葛亮此举可以说是延缓了蜀亡的期限,刘禅是什么都指望不上的,这个不言而喻。说完全“无功而返”是不全面的,他至少收买了孟获那一方的人心,确保蜀在这边不会受敌。         请诸位想想,在司马懿领军的那段时期,诸葛亮没有遇到姜维之前,诸葛亮可真是“孤军奋战”。他一个人,既让蜀内部没有内乱,又要谋划外面的战事,从进化角度看,按当时人的体力,这绝对是件极度疲劳的事,不是轻易能做好的。司马懿况且还有两个儿子形影不离,心灵慰藉,而诸葛亮呢?妻子孩子都远在成都,重任在身,那份心理压力,可以想象。出于人性,诸位亮黑在黑亮的时候应该顾及一下这一点。至于他最后劳累病死,那更是他为报知遇之恩而做出的最大牺牲。战国策中有句“士为知己者死”,看也有很多人知道,说的正是此意。      当然诸葛亮也人无完人,他和刘备在实践“隆中对策”的第二步时显然犯了急于求成的大忌。加之而后街亭失守更是火上浇油,雪上加霜,诸葛亮纵有回天之术,也无济于事,只能眼睁睁看着蜀走向必然的灭亡。更何况就因为此人造成了鼎足三分的局面,给百姓带来了战乱。      关于诸葛亮的历史影响,那就更不需要说什么了,历代文人墨客在诗词中欣赏的对象。没什么好说的。有人说为什么诸葛亮并不是一个才能很强悍的人,却流芳百世,而打了胜仗的司马懿啊,司马炎等却名气没有他大。我想“不以成败论英雄”这句话是最好的解释,诸葛亮其人感恩图报,忠心不二,在音乐等方面又颇有造诣,虽然造就了乱世,但也促进了这一时期的民族融合,北方逃来的百姓迅速发展了南方的经济,在历史上可以说是将功补过吧,故此,成为一个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也不足为奇。综上所述,诸葛亮虽然可能在军事上不比司马懿强,但他以无限的人格和品德魅力在历史的大浪里永垂不朽。      百姓一向很青睐仁德的君主的,我想,这就是为什么蜀的大将诸如关羽、张飞、赵云等家喻户晓,而魏、吴的大将著名的,妇孺皆知的并没有几个的缘故吧,这和刘备那在当时感召了不少人才的仁德是息息相关的。      对于一些很花痴诸葛亮的人,我想说,欣赏要理智,毕竟他没有你们心目中的那么完美,他毕竟也是个有七情六欲的凡人,也犯过不少错。对于一些伶牙俐齿的亮黑,我也想说,历史从不会看错一个人的,大浪淘沙,历史从没美化过一个恶人,也没误判过一个值得后人欣赏尊敬的人,想著名的袁崇焕,一个连当时百姓都误解的人,经过历史的挑拣,他的冤情还不是为人所了解了?作为一个好史的人,应该相信并敬畏历史的公平公正。      观其大略,并深深被其美折服,才是学习、研究历史的最高境界。      诸位看官,首先真诚地感谢费眼观看,想说什么骂什么您请便。      谢谢。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