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着的臣臣 执着的臣臣
疲惫
关注数: 42 粉丝数: 41 发帖数: 795 关注贴吧数: 49
方形构图之人像(转) 近期正方形构图的照片大为流行,有些人是因为迷恋Polaroid拍立得,或想要模拟6X6哈苏,当然也有许多人是因为近来流行1:1的影像,所以也想要换换口味,拍出不一样的感觉。不过四平八稳的正方形构图,运用在人像摄影时,应该要怎么拍才会好看呢?就让人像教室带你一起研究怎么快速上手吧。 透视正方形构图的基本原理 想要拍好正方形构图,非得要理解基本原理,才能拍出好照片。由于我们惯于观看长方形的照片,加上相机本身感光元件就是长方形,所以我们会很直觉的认定正方形是裁切左右两边来达成,思考上会觉得有许多限制与障碍。但如果是想像成1:1 是把画面高度拉高,反而会有种天地变宽阔的思维。与我们目前常见的3:2 或4:3 的影像比例不同,正方形的高与宽相等,所以不论影像为何,边框在视觉上就已经是非常稳定的状态,所以刚开始想要尝试拍摄正方形构图时,我们都会建议玩家尽可能去注意影像中的水平线、垂直线是否都能抓稳,因为只要有一点歪斜,就很容易让画面显得不稳定。等到逐渐能掌握影像中,各元素之间的均衡时,再进一步尝试其他构图方式。 ▲将主体放在中央,并注意水平与垂直线,画面自然就能获得稳定。 ▲拍摄1:1 正方形时,可透过巧妙安排画面各元素,来获取影像的均衡。 追求最大尺寸的影像 不论是数位单眼相机(DSLR)还是消费型相机(DC),想要拍摄正方形的影像时,都是透过裁切影像来达成(*注),若想要获得较大影像尺寸,方便后续后制、放相等用途时,最好利用长方形的短边做为正方形的基准,将预先想要裁掉的部分,落在长方形延伸的空间,如此就能以获取最大影像尺寸的前提,做较准确的构图。 注: 目前许多消费型相机都有内建不同比例的影像长宽比,透过事前设定,可以直接预览构图并拍摄该比例的照片,某方面来说,会比数位单眼相机还要方便于准确构图。 正方形构图实作解说 不论正方形与一般长方形的影像画幅,构图重点几乎都在追求画面的平衡,但正方形毕竟不是我们常见的比例,加上如果我们是运用数位单眼相机拍摄时,并没有正方形的方框可供我们参考,所以实际拍摄上还是有些许不同。以下我们针对常用的中央、三分、对称、斜对角构图方式,分别说明拍摄时需要注意的重点。 ▲拍摄全身、半身时,可横幅拍摄用来确认上下想要保留的空间。特写镜头时,利用直幅拍摄时的短边,确认Model 放在方形构图的中央,以及顶端保留的空间。 中央构图实战技巧 将Model 放在正中央的中央点构图,可说是学习1:1 构图的第一步,再透过画面中的垂直、水平线条,我们就能够很简单的拍出四平八稳的影像。以全身照来说,建议头顶与脚底,都保留一些空间,画面才不会显得太过于拥挤,半身或胸线以上的特写,则只需要注意头顶以上的保留空间。由于我们使用的数位相机大多采用3:2 或4:3 比例,所以想要将主题置中拍摄时,建议利用短边来确认裁切后保留的空间,例如采用横幅拍摄,短边为照片的高,用来确认影像中主题的比例,就不会出现裁切时,空间保留不足的问题。 ▲利用场景中的其他元素(橱窗)平衡左右画面,就能让影像获得平衡。 对称构图实战技巧 另一种方形构图中我们常会使用的方法就是「对称」,尤其是具有倒影的场景,更是推荐玩家可以采用一分为二的方式处理。当然,并不是所有的环境都有完美的对称,不过平时我们还是可以找到许多同样概念的场景,例如门口、小巷两排行道树木、两扇窗户的中央⋯⋯等,都能作为稳定画面的元素。 三分构图实战技巧 三分构图同样也能运用在正方形构图上,但实际运用上,却容易因为左右比重不等,让画面显得有些失衡。若要避免这样的问题发生,大致可运用两种方式来平衡画面,其一就是将Model 摆在三分线偏中心,加上场景的既有线条指向目标形成动线(例如序列、光线等) ,自然能将目光聚焦在主题上;另一种方式就是利用对称方式来处理,将放置Model 的另一侧空间,安排对称或互动的物件,就能平衡画面。实拍时这类作品时,我们会建议最好采用直幅方式构图,利用长方形画面的短边,来确认裁切后的正方形,才不会在后续裁切时,因为没有掌握好画面空间,不慎裁切到想要表现的主体。 ▲除了水面、镜面能产生完美对称,利用对称式的背景元素也能产生秩序性的效果。 斜对角构图实战技巧 当背景相当单纯,或者缺乏明显的垂直与水平线时,若单拍主题会显得有些无趣,这时候我们可以试着打破四四方方的成规,利用斜线让影像多一点俏皮的动感。拍摄时Model该占画面多大的比例,以及是否要在头顶留下空间,会影响画面是否会感觉太挤,原则上越接近特写的状况下,头顶到角落的空间可以小一些,若接近半身或全身,则建议空间保留大一些。 ▲若无元素平衡画面,利用场景中的线条引导视线也是一种不错的方法。 ▲当画面中没有明显的水平或垂直线时,可以将主体摆为45 度角,撑住方形画面的斜对角。 更多构图的实战建议 前面所述建议,都较接近我们习惯运用的长方形构图方式。但事实上只要能让整体画面稳定并突显主题,就能打破构图成规,让观赏者感受更活泼多变的感官享受,例如将强调稳定性的三角构图放在正方形框架内,又或者刻意带点歪斜来加强画面中的不安定感,都能用来暗示影像情绪的方式,读者不妨在同一场景中,多拍不同比例照片,并且尝试用同一张照片做不同区块的裁切,相信能产生更有趣的作品。 ▲墙壁与木板门形成左右两个色块,将画面一分为二,所以Model 虽然没有很规矩的放在中间,但影像不至于失去太多的平衡。 ▲让墙上的字体与人物形成T字型,也能撑住画面,维持一定的稳定。 ▲让Model 的动作形成三角形,也可让画面产生稳定感。 1:1 快速裁切小技巧 若读者有机会运用不同的修图软体,会发现绝大多数的后制软体,都有相同的快捷键与运作习惯。例如想要裁出正方形的影像比例,除了直接设定裁切比例的数值,也可以持续按压shift 键,同时拉动裁切工具,此时拉出来的裁切框就会是1:1。拉完框线后,若想要微调水平或垂直线,只要将滑鼠移到框线外的四个角落,稍微旋转调整即可。
自己DIY冲洗胶片 暗袋、显影罐、温度计、量杯(500ml,1000ml)、显影液、定影液、不透光的储液瓶(1000ml)、剪刀、引片器(可选)、吊片夹。基本就是这些了,入门以后可精益求精。祝你愉快! 这是我在网上找到的一篇材料你看看对你有帮助否? 暗室:任何一间能遮挡住光线的房间都可以用作暗房,如自己的卧室、储藏室或洗澡间等。窗户可用黑布或其他物品遮挡起来。晚上工作也是不错的选择,但要注意月光、大街上的车灯或其他光线,避免不必要的损失。房间内应该有电源,有一个桌子用来摆放大机,一个桌子或工作台放冲洗用的盘子,没有的话盘子放在地上也可以。水源并不是必不可少的,化学**可以在暗室外配置好,照片定影完先集中在盛有水的盘子里,然后拿到水洗方便的地方进行水洗。在家里要注意一点,化学**总会有些味道,因此要常开窗通风换气,工作完后要收拾干净。一句话,暗室没有什么特别要求,也不需要大的空间,重要的是善于安排和利用。   暗室器材:我们把冲洗胶片和放大照片用的器材列在一起,必须配备的有:显影罐、卷片盘、放大机、放大镜头、温度计、量杯、存储容器、盘子、夹子、安全灯。为了更方便的工作,你也许还需要下列物品:剪刀、漏斗、定时器、放大调焦器、吹尘器、胶片夹、底片袋、暗袋、相纸裁刀等。国内常见的显影罐有两种:不锈钢显影罐和塑料显影罐。推荐大家使用不锈钢显影罐,你可购买能放下120卷片盘的那种,这样即能用于35mm胶片(可同时冲洗2卷),又能用于120胶片。与塑料显影罐相比,不锈钢显影罐比较耐用且容易清洗,它的构造使药液流动比较容易。你可能刚开始会觉得卷片盘不太好使,多用几次就会熟练的。塑料显影罐有两个类型,一类是使用塑料胶带,另一类是使用导槽片盘。塑料胶带型的比较便宜,易于使用。导槽片盘型常见品牌是英国百得信,价格高,质量好。 放大机是比较重要的一件设备,但在国内挑选的余地并不大。常见的有斜桥式和立柱式两种,购买时要注意检查是否平稳,结实,操作是否灵活。放大机镜头作用跟照相机镜头相像,在放大设备中是非常关键的部件,它直接影响着照片的成像质量。其中50mm放大机镜头适用于35mm胶片,80mm镜头适用于120胶片。量杯可用玻璃的或塑料的,1000ml的比较适宜。如果你找不到合适的容器来盛放药液,你可以用大的空塑料可乐瓶,即节约又好用。安全灯可以用15瓦左右的红色或琥珀色灯泡。有个暗袋也很有必要,这样冲胶卷时在明室就可进行。   冲洗用化学**:现在的冲洗**大多以可直接配制的药粉或浓缩药液的形式出售。配药时要注意不同**的先后次序,一般配显影液时先完全溶解小袋药粉,再加入大袋药粉溶解。存储药液的瓶子要干净,避免使用金属容器。要记得把每个瓶子都贴上标签,以避免**之间产生混淆,最好是标明**名字的同时也写上配药日期,这样你就知道哪瓶是新配的,哪瓶是将要过期的。   构建暗室的事项大约就是这些,如果你认为这些很简单的话,那就赶快行动吧!后面还有更多具有挑战性和创造性的工作等着我们去做,从学习冲卷、放大到懂得鉴别底片、遮挡加光,每一步你都能体会到摄影给你带来的成功和乐趣。来源:人民摄影 在家中设个暗房还是很简单的,只要有一个带水龙头的小房间,就OK了!当然最好也是没窗户的,要不还的花钱买厚厚的窗帘(红色朝外,黑色朝内)。 此外,你还要购买:显影罐、卷片盘、放大镜头、温度计、量杯、存储容器、夹子、安全灯。或许你还需要:剪刀、漏斗、定时器、放大调焦器、吹尘器、胶片夹、底片袋、暗袋、相纸裁刀等。 如果资金富裕的话,就买个好点的放大器(价格不便宜),如果钱有点紧,去摄影城买个二手的,应该是个不错的主意。不用管样子好不好,关键是要看放大器的镜头。另外准备好相纸,还要买三个医院里用的大瓷盆(分别乘显影液、定影液和清水)。 还有,最好在房间里拉一根绳子,弄一些夹子(用来夹底片用的)。有这些,就OK了! 设备: 暗袋 胶卷引片器 剪刀 明室冲印罐 水槽 温度计(最好两支) 量杯、量筒(至少1000ml、100ml各一) 漏斗 搅拌棒(筷子就行) 防氧化瓶(可以用可乐瓶或矿泉水瓶代替,用完药之把瓶子挤扁,使药水上升到瓶口,没有空气就可以) 以上差不多2、3百块钱能搞定,主要取决于你用哪种档次的冲印罐,普通国产的几十块钱,贵的几百块钱的也有。 有条件可以再买个恒温水浴槽,不过一般家里自己洗,控制好时间,没太多讲究。 如果自己买药粉来配(不是买的现成的套药),还需要电子称。 至于花个上百块钱买个专用的水刮器、几个专用的夹子之类的,完全是浪费钱。药水: 黑白套药: 显影液、停显液、定影液、去海波液,量不大的话建议买分装的,一般几十块钱到100来块钱的都有。常用的显影液有D76和HC110,不说哪个好或不好,题主可以自己尝试不同的效果。 Kodak C41套药(彩色负片): 量不大的话建议买分装的,一般几十块钱到300块钱(非分装的)都有,没有分装的大约能冲300卷的样子。 Kodak E6套药(彩色正片): 一般家用冲不了几卷反转片,E6又麻烦,瓶瓶罐罐太多,建议还是拿外头冲吧。扫描仪: 家用的话透扫就好。底扫太贵而且只能扫底片,透扫家用还能做其他用。 EPSON V300:800多,价格便宜,扫黑白完全能接受,3.2D光密度扫彩色也还过得去,LOMO足够。只能扫135。 CANON 9000F:2000出头,能扫135/120。 EPSON V500:3K出头,效果不错。 EPSON 4990:4K多,效果公认不错。 也有二手的美能达之类的底扫,2-3k。 2、3千元的国产底扫像清华紫光之类的,说实话没觉得比透扫好多少。要是对效果要求很高的话,不如店扫或做电分。店扫一卷大概10-20块钱,电分一张5块钱(每个地方价格都可能不同)。没必要自己扫。
下雨了,出不去门,做些反思 最近在本吧各级领导老将的指导下 个人觉得大家的创作和学习热情空前高涨 作为高涨分子之一的我亦中毒颇深 但最近看了新人的照片包括自己 也都有些共性问题 整体来说 同志们的水平是“构图>曝光>用光>思考” 我也是其中一个 不说别人说自己吧 我觉得死板程序化的构图在效果上最引人注目 最省力且显好 但凡喜欢照相的人稍加研究甚至不加研究仅凭感觉就可以处理的让外行羡慕不已 在这样的基础上 我照了很多狗片(虽然没有牛头,但是至少机身不错) 发现遇到了一些初级瓶颈 比如说曝光和用光 首先曝光问题主要体现在 不少人和我一样开始的时候是手持拍摄 这样很难感受到长时间曝光的境界 焦点的清晰度细节的饱和度等几乎都相当低 解决的方法 到目前为止我只能想到杜绝偷懒 坚持抗着架子出去而已 其次说用光 主要问题有两个 一是技术 二是意识 就技术而言 几乎没有几个新手能够充分利用好自然光摄影 这个对高手也是考验 而用其他光源补光时又出现了对光源和光源效果认识不足的情况 实际是不知道怎么点光 也不知道什么光打出来什么效果 当然求效果的时候也绝对想不起来需要什么光 这是知识和实践储备问题 只能多学、多看、多照 顺便说一句 本人对后期不是很感冒觉得对新手来说那会是降低摄影要求的事 就意识而言 其实也是技术的升华 现成的各种资料中也都直述了不少用光与思想之间的因果关系 如什么光体现生机、活跃、希望...什么光体现主体沉重、沧桑、悲怆等等 在有了用光技术的基础上找到适合的拍摄客体并对客体本身的性质有一定的感知才能实现相应的效果 当然 客观的说 大家出去照相 都是心情愉快的 很难看见一个什么东西就去想它的历史和未来之类的 可是不想这些就很难抓住被摄客体的灵魂 也就使照片永远看不出思想 没有味道 我觉得如果具备条件的前提下 出去拍摄前还是应该对要去寻找的客体加深一下理解也许会得到些启发 ...... 下雨了不能出去照相 所以在这感慨下 算是自我反省 ......
简单祭奠 其实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只不过当我认识到自己的幼稚的时候总会有点兴奋和失落当我用不同的态度面对同一件事情的时候我发现自己的思想发生了变化曾经变成可怕而又可笑的回忆为了这纯真的回忆现在也许可以做一个简单祭奠.....................................................当我不再去拼搏的时候我知道自己有两种不一样的心理活动在作祟其一我看到了拼搏的结果之后放弃了其二我认识到努力方向的偏差于是选择了其他的道路具体来说就是对事情的态度发生了一个不大不小的转变造成这种转变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也许有生活中的点滴和事业上的积累这里显然不是搞事业的所在谁会在乎你是不是有颗事业心或者具备什么样的能力呢每个人都生活在地面上也都吃着粮食也都现实着所以问题出现了作为我这样的一个没有现实利益的人可以说是这个世界上除了上学最没用的东西了可是貌似我也得吃粮食一天没有它们我也会饿我的粮食从何而来呢这连我自己都不知道.............................................................当你失去的时候你会想什么我会想不要再失去更多当你失去全部的时候你会想什么我会想找个地方抢回来还可能抢回的全部也许你不知道我现在需要什么因为你没有我这样的经历这也没什么毕竟不是说经历不好的事情能够给你的未来带来什么积极的影响至少世界上还有我这么个人拥有着比较的环境拥有着对抗的能力但却没有了最后的斗志因为当你发现曾经的梦想都逐一破灭、现在所不得不做的事情就是苟且活着的时候也许狗屁生活已经没有意义了然而我就是这样的一个在这个毫无意义的狗屁生活中游离的孤魂野鬼周围的人看不到我的存在事实上他们也并不乐于看到我的存在因为我的存在无法给他们带来更多他们需要的东西于是我就只好继续这么漂浮着如空气般漂浮着................................................................我不憎恨造成这个结果的任何一个人或者任何一个环节因为他们也不过是欲望的奴隶我也许还很幼稚幼稚的敢于做这样的一个简单祭奠祭奠我曾经更为天真并貌似幸福的花样年华!...................................................................
杂谈~~~~和纹身一样让我热血沸腾的摇滚 我喜欢纹身艺术,同时喜欢摇滚,特别是重金属摇滚,大家背着漂亮的纹身一起来摇滚吧!下面对新金属摇滚做一番介绍,大家记得顶哦~~~~~~~什麽是新金属?新金属其实是一个十分笼统的名词,按照我个人的理解是新金属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新金属包含了九十年代兴起的几乎所有的新派重型音乐形式,包括Metalcore、Rap-Metal、Industrial-Metal等等;而狭义的新金属指的仅仅是说唱金属。由於这种广义和狭义的分辨不清,导致很多和说唱毫无关联的乐队被一些不了解新金属的朋友误认为是说唱金属。Nu-Metal,从权威媒介的解释上来看,本意是指暴怒金属,与传统重金属相比多了乐团成员灌输音乐其中的愤怒、狂暴元素在里面,而团员们借以表达这种思想的媒介又各不相同,借助core、Rap、Industrial等等。以至于这种类型的音乐夹杂的音乐元素、风格过于丰富,所以直到现在新金属也并没有成为一种独立的音乐风格。至于大多数朋友所持有的将新金属定义为说唱金属的观点是一种误区。这也许是因那些名气相对而言较大的新金属乐团很多都将他们的音乐渗透以说唱所致吧。一. 音乐广义上的新金属无疑是个庞大的家族,要阐述清楚其发展过程几乎是不可能的。我按照自己的理解将新金属分为几个派系来简单的回顾一下其发展过程,做个大体的盘点。其实这几种派别之间的界限也是模糊的,许多乐队横跨了好几种门类,只能做大体的分类了。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