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鸣东楚♋ liming12345sun
hello
关注数: 3 粉丝数: 281 发帖数: 7,474 关注贴吧数: 22
小池镇项目建设 黄梅:以“保姆式”服务,全速推进汇尚钻石数字化生产线项目建设 11月3日,位于湖北省黄梅县小池镇的汇尚钻石数字化生产线项目施工现场机器轰鸣、一派繁忙。自10月30日施工单位正式进场后,基础开挖作业已全面铺开,标志着这一总投资10亿元的重点产业项目,正式迈入全速建设阶段。 摄影/胡泽 图为项目现场航拍 该项目核心聚焦培育钻石及金刚石单晶的研发与规模化生产。其产品可广泛应用于光电元件加工、新能源、电子半导体、钻探开采等战略新兴领域,计划引进400台(套)数字自动化六面顶压机生产线,以尖端数字化技术重构全生产流程,达产后将形成每年8亿克拉金刚石单晶的产能。 黄梅县小池滨江新区管委会副主任程细龙表示,作为我县光通信材料产业的关键配套,该项目既能满足市场对高品质超硬材料的需求,也将为我县光通信材料产业升级提供重要材料支撑,推动特色产业集群“延链补链强链”,实现超硬材料产业数字化转型。 为保障项目高效推进,小池镇政府秉持“服务企业零距离”理念,组建施工服务专班入驻现场,以“保姆式”服务全程跟踪协调。专班一方面提前对接企业需求,协调环保、发改、住建等部门开辟审批绿色通道,仅用15天便完成能评、环评等关键审批;另一方面快速推进施工便道换填、电力接入等基础工程,确保施工单位“进场即开工”。据了解,后续,专班还将通过“每周调度”紧盯施工进度、优先保障用地用能等要素供给、提前对接投产手续办理,推动项目实现“建成即投产、投产即达效”。 “政府的高效服务让我们干劲十足。”该项目负责人张阳表示,下一步将锚定建设节点,严控工程质量与施工安全,全力加快建设进度。 据悉,该项目建成后,不仅将成为黄梅规模最大的超硬材料及制品产业基地,更将构建“光电+超硬材料”协同发展生态,助力黄梅产业转型升级。(胡泽)
甬黄合作 点“络”成金 灵润黄梅 2025年11月1日 17:02 湖北 近日,黄梅县蔡山镇梅苑村丝瓜络基地里,丝瓜藤蔓爬满田间,长达一米半左右的丝瓜从枝蔓上垂下,肥硕结实,长势喜人。农户们正忙着采摘成熟的丝瓜。这些看似普通的丝瓜,却串联起一条从种植、加工到远销海外的完整产业链,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金络络”。 这一切,源于一场跨越千里的“山海之约”。 楚商归乡,丝瓜园里结出“金果” “我们种的丝瓜,不再是菜市场里几块钱一斤的‘土货’,而是做成沐浴球、鞋垫、家纺,一套能卖到120元!”梅苑村丝瓜种植户梅治国笑着说。 变化的起点,源于一位楚商的归来。 盛江兵,宁波黄梅商会会长,常年在外打拼,却始终心系家乡。在甬黄对口合作机制推动下,他多次返乡考察,最终推动丝瓜络产业园项目落户梅苑村。 “过去黄梅的丝瓜多是自产自销,附加值低。我们引入宁波的‘甬优Y型’丝瓜品种和先进种植技术,丝瓜络亩产从50公斤提高到150公斤左右,增产达2倍。”盛江兵说。 种植只是第一步。产业园计划投入3亿元,建设清洗烘干、压铸成型、自动缝纫、精细化提炼、全自动包装等深加工生产线,把丝瓜络加工成清洁、沐浴、家纺用品以及工业滤材等高附加值产品。过去每公斤8元的丝瓜,如今经过精深加工,价值可以翻几十倍。 从“土特产”到“国际货”,丝瓜络闯出大市场。“我们通过‘甬助黄’电商平台、宁波商超专柜,把丝瓜络产品卖到全国,还借助宁波的港口和商会渠道,出口到日韩、欧盟。”盛江兵介绍。  一颗小丝瓜,从田间走向国际,背后是甬黄两地“市场+资源”的精准对接。 黄梅县拥有丰富的土地和劳动力,宁波则具备技术、资金和外贸渠道。两地合作,不仅让丝瓜络“走出去”,更让农民“富起来”。 “我在产业园打工,一个月能挣3000多块,年底还有土地流转租金。”梅苑村村民陈小珍说。截至目前,丝瓜络产业园已流转土地近1000亩,未来计划扩展至2万亩,预计年利润达4500万元,带动近600名农户增收。 “海味”饲料养出“黄梅龙虾”新品质 在黄梅县小池镇的万亩虾塘,一场“山海合作”也在悄然进行。 “这是我们第一次用宁波的东海鱼饲料喂虾,龙虾长得快、体质好,市场价格也上去了。”黄冈市黄梅县关湖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周家平抓起一只活力十足的小龙虾,满意地说。 实验结果证明,东海鱼饲料饲养的龙虾口感更好,肉质更Q弹,对水环境更友好。 黄梅县拥有35万亩稻虾连作基地和9.7万亩池塘,小龙虾产量大,但对优质饲料需求迫切。而宁波象山县石浦港,正是东海鱼饲料加工的优势产区。 通过甬黄工作队的精准对接,宁波象山港渔业发展有限公司与黄梅养殖户达成合作,每日供应110吨东海鱼饲料。企业还计划在小池镇建设冷冻厂房、展示中心和科技服务机构,打造集研发、销售、服务于一体的饲料产业节点。 “这不仅降低了我们的养殖成本,还提升了龙虾品质,实现了产业链上游的延伸。”黄梅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丝瓜络产业的“从无到有”、小龙虾养殖的“提质增效”,是甬黄农业合作的一个缩影。 在第二批宁波对口合作黄冈工作队队长孙列看来,这种合作不是简单的“输血”,而是“造血式”的体系共建。  “我们推动楚商回归,带回了项目、技术和市场;通过平台搭建、政策引导,实现两地资源互补、产业联动。”宁波在黄挂职干部舒展表示。 据了解,甬黄两地已形成“党建引领、政府推动、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合作机制,构建起“四轮驱动”的工作体系,确保项目高效落地。 截至目前,甬黄合作已推动30多个产业项目落地黄冈,协议投资额超50亿元,涵盖农业加工、智能制造、文旅融合等多个领域。 “丝瓜络和龙虾饲料两个项目,虽然领域不同,但都体现了一二三产融合、资源跨区域配置的合作思路。”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国家区域协调发展和革命老区振兴战略背景下,甬黄合作不仅是两地的事,更肩负着为全国对口合作探索路径的使命。 2022年,国家发改委印发《革命老区重点城市对口合作工作方案》,明确宁波与黄冈结对合作至2030年。 从东海之滨到大别山区,甬黄两地的携手,正书写着区域协调发展的生动实践。而这,也正是中国乡村振兴战略在基层落地生根的鲜活注脚。
攻坚四季度 冲刺全年红丨龙感湖管理区在黄冈市“楚商回乡”金秋招商活动中斩获佳绩 共签约3个重大项目 协议总投资63亿元 0月28日,以“助力支点 企聚黄冈”为主题的黄冈市“楚商回乡”暨金秋招商活动在黄州举行。此次项目签约活动中,龙感湖管理区斩获佳绩,共签约纺织后整理产业园、湖北农发万亩智慧农场、湖北联投纺织供应链及专业园区提档升级等3个重大项目,协议总投资63亿元。 在签约环节,於春明代表管理区党工委、管委会与相关企业代表进行了集中签约。共有龙感湖现代智慧农场项目,湖北省联投龙感湖纺织供应链及纺织专业园区建设三个项目集中签约,管理区招商局等负责人等参加了此次活动。 此次项目的成功签约充分体现了龙感湖良好的投资环境和营商环境,对于助力龙感湖打造“三区一基地”具有重要意义,必将为管理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管理区历来高度重视招商引资工作,始终秉持“项目为王、企业家老大”的发展理念,围绕现代农业、现代纺织、现代能源三大主导产业,不断优化产业布局、投资环境、产业链条,积极开展主导产业招商、产业链招商、供应链招商、以商招商,以招商引资为牵引,推动项目建设提质提速提效,以项目之“进”,支撑发展之“稳”,筑牢高质量发展之“基”。
蔡山镇:稻浪千重“丰”景好 灵润黄梅 2025年10月16日 19:52 湖北 金秋时节,黄梅县蔡山镇万亩水稻陆续成熟,广袤田野上稻浪翻滚,满目金黄。连日来,当地农户抢抓晴好天气,全力投入秋收作业,田间地头机械轰鸣、人影忙碌,构成一幅动人的丰收画卷。  近日,在梅济堤村种粮大户王学乔的28亩稻田里,大型收割机正开足马力来回穿梭。机械驶过,稻秆整齐切割、稻粒尽数归仓,不到半天时间,整片稻田便收割完毕。“往年请十几个劳力起早贪黑干三四天,如今机收服务半天完成,每亩70元,既省时又省力!”望着金灿灿的稻谷,王学乔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秋收期间,蔡山镇农技中心主任戴立红带领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围绕秸秆还田、农机作业与维护等环节开展指导,助力农户科学收割。该镇每日出动收割机、运输车百余台,高标准推进秋收进度,同步实施秋整地、秸秆综合利用等后续工作,实现“收、整、用”无缝衔接,最大限度减少田间损失,提升土地效能。 据统计,蔡山镇今年中稻(含一季晚)种植面积达5.2万亩,目前已收获约2万亩。田宝、段塘等总支收获进度达30%–40%,其余总支已收获约50%,预计剩余部分一周内可全部收割完成。  近年来,蔡山镇坚决扛稳粮食安全责任,全面落实“稳面积、提单产”关键举措,持续激发农户种粮积极性,稳步提升粮食综合产能。蔡山镇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坚持“收整结合、同步推进”,在完成秋收扫尾的同时,迅速转入秋整地等环节,做到收获一块、整地一块,有效保护提升耕地质量,为明年粮食生产打下坚实基础,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贡献积极力量。
武穴10万吨菜籽油加工项目 武穴这个位置要建10万吨菜籽及食用油精深加工项目,目标营收1000000000元! 广济天下 2025年10月17日 07:04 湖北 武穴市10万吨菜籽及食用油精深加工项目坐落于武穴市石佛寺农产品加工园,由农水集团委托武穴市农业特色产品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内容主要包括生产车间及其配套的原料仓和成品仓、冷链仓储、灌装车间、办公楼及生活附属用房等,用地面积约156.56亩,建设期预计为9个月。 油菜是武穴市传统优势作物和特色支柱产业,被誉为“油菜之乡”,先后被农业部授予“全国双低油菜生产大市”,被省政府命名为“油菜大县”,2020年被列为全国首个油菜产业技术体系“一县一业”科技示范县。近年来,武穴市始终坚持把油菜作为现代农业的“第一产业”,把双低菜籽油产业链作为优先发展的“第一链条”,在做大龙头、做活特色、做强科创、做优业态等方面持续发力,以油菜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推动全市现代农业全面高质量发展,为武穴“冲刺全国百强县市、打造循环经济千亿园区、建设现代化港口城市”提供坚实支撑。然而,武穴市油菜产业发展仍面临加工短板,为此,市政府提出“武穴市10万吨菜籽及食用油精深加工项目”,围绕优质基地、油脂加工、品牌销售、交易集散四大环节,推动武穴成为全国菜籽油交易集散地和高端菜籽油加工地,助力湖北油菜产业价值提升,保障国家油料安全。项目实施有利于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增强品牌影响力,促进产业融合发展,推动乡村振兴,并助力武穴市打造全国菜籽油交易枢纽,带动相关产业协同发展。该项目战略价值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产业升级,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全市油菜种植面积扩大,推广“双低油菜”优质品种,提升菜籽收购价,带动农民增收;二是就业带动,项目建成后将创造120个岗位,在技能培训中心培养专业人才;三是经济拉动,达产后年加工油菜籽10万吨,年产食用油3万吨,预计年缴税收1000万元以上,带动仓储、物流、包装等配套产业产值超3亿元。 项目规划分三阶段发展:短期(3年)聚焦品牌建设,推出"武穴小榨原香"系列产品,通过电商等渠道覆盖华中市场;中期(5年)建设省级技术中心,开发DHA营养强化油、化妆品级茶籽油等20款深加工产品;长期(10年)打造"从田间到餐桌"全产业链,拓展生物柴油、植物蛋白等衍生业务,目标营收突破10亿元。项目建成后将成为长江经济带农产品加工的标杆工程,为武穴打造“中国油菜产业名城”奠定坚实基础。
广济方言切韵 @ 江:“江海、九江、浔阳记云乌江、沔江。亦姓,出陈留,本颛顼玄孙百益之后,爵封於江陵,为楚所灭,后以国为氏。” “古双切”。(gu+sang=gang)“刚”音。 @齐:徂兮切。”(cu+xi=ci)“脆”音。 @皆:“说文作皆俱词也”。 “古諧切”。“諧”在《广韵》中为“户亥切”。 (gu+hai=gai)“该”音。 @先:“先后也。 苏荐切”。(su+jian=sian) @萧:“蒿也。又姓。 苏彫切”。(su+diao=siao) @教:“效也。 古孝切”。(gu+xiao=gao)“告”音。(广济方言:教书gao fv先生sian sen) @咸:“皆也、同也、悉也”。“胡谗切”(hu+can=han)“含”音。(广济方言此字韵尾脱落成“ha”,班上同学咸ha来了。)(p153) @䒦: “草浮水貌。 匹凡切”(pi+fan=pan)“判”音。(广济方言:木块在水面上䒦着pan de)(p155) @菶:“草盛貌”。 “弁孔切”(bian+kong=beng)“蹦”音。(广济方言:那个事儿他he说得fve de花儿一菶beng)(p159) @讲:“告也,论也”。“古项切”(gu+hang=gang)“港”音。(广济方言:不懂的地方先生讲gang给de你en听)(p161) @许:“许可也,与也。又姓。 虚吕切”(fv+lv=fv)(p173) @蟹:“水虫,…… “胡买切”(hu+mai=hai)“海”音。(p182) @减:“减耗也。 “古斩切”(gu+zan=gan)“敢”音。(广济方言:那碗饭减gan落一半)(p229)。(又:“加”读“ga”,给我加ga一点儿饭。) @济:“渡也,定也,止也。 子礼切”(zi+li=zi)“最”音。(p268) @妻:“以女妻人”。(在古代,结发夫人为妻。”《礼记》“妻,与夫齐者”,(明确“妻”为与丈夫地位平等的配偶”。 “七兮切”(cui+xi=ci)“崔”音。(p270) @大:“小大也。说文曰:天大地大人亦大,故大像人形。” “徒盖切”(du+gai=dai)(“徒”在上古音中属于鱼部,声母为定,韵部为鱼)(广济方言:“大小”称作“dai si”)(p280) @界:“境也 古拜切”(gu+bai=gai)“蓋”音。 (p285) @戒:“慎也,警也。古拜切“”(gu+bai=gai)“蓋”音。(p285) @届:“至也”。(届时:到那时)“古拜切”(gu+bai=gai)“蓋”音。(p285) @诫:“言警也。(劝诫) 古拜切”(gu+bai=gai)“蓋”音。(p285) @间:“厕也,隔也。 古苋切”(gu+han=gan)“敢”音。(广济方言:第三间gan房)(p312) @线:“细丝,线缕也。 私箭切”(si+zian=sian)(p316) @笑:“欣也,喜也。 私妙切”(si+miao=siao)(p321) @陷:“入地隫(坟)也。 户暗切”(hu+an=han)“喊”音(p361) @腳:“脚也,以其坐时脚在后也。”(古人坐姿是屁股坐在自己的小腿上) “居勺切”(ju+suo=juo或“jio”) @药:“说文云治病草。 以灼切”(yi+zuo=yio或“io”) @日:《说文》:“实也。太阳之精不亏。从囗一。象形。”人质切。 (yin+zi=yi)(“囗”象形,“一”读音。“日”也是形声结构的字。) @稼:《说文》:“禾之秀实为稼。……一曰:稼,家事也。一曰:在野曰稼。古讶切”(gu+ŋa=ga)(一说,种植五谷叫稼;又一说,野外的农作物叫稼。)(广济方言:“种庄稼zong zang ga”)。 @容:《说文》:“盛也。从宀谷。余封切”(yu+feng=yong). @窖:《说文》:“地藏也。(地下储藏物品的洞穴)古孝切”(gu+xiao=gao),音“告”。 @詈:《说文》:“骂也。从网,从言。网罪人。”力智切。(li+zi=li) (用网罗罪人般的语言骂人、折磨人。 @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天地生物中最可宝贵的东西)“如邻切”(古代没有卷舌音R)(yu+lin=yin)。 @ 监:“临下也。”(居上视下---监视)古言云:“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古衔切”(gu+han=gan)如广济方言:细伢玩性大dai,我要监gan着de他he把作业做完。 @ 弞:“笑不坏颜曰弞。”(微笑而又不改变面容称弞)“式页切”(si+ye=se) @ 项:“颈后也。”“胡讲切”(hu+gang=hang)如广济方言:你en有几项hang事还冇做? @ 加:“语相加也。”“古牙切”(gu+ea=ga)。如广济方言:我想加ga一点儿饭。
从贫困户到致富带头人!商权在“蔗”里“酿”出甜头 灵润黄梅 2025年10月14日 20:04 湖北   10月13日,黄梅县黄梅镇程白马村的甘蔗林在阳光下泛起金波。伴随着清脆的“咔嚓”声,蔗农商权手起刀落,一根根粗壮的甘蔗应声倒下。“今年亩产预计突破8000斤!”这位42岁的汉子直起腰板,抹去额角的汗珠,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眼前这位种植能手,数年前还是建档立卡贫困户。2016年,商权一家六口深陷困境:双亲常年卧病,两个孩子求学,全家仅靠几亩薄田维持生计。“那时一亩地最多赚几百元,遇到天灾连本钱都难收回。”回忆往昔,他仍感唏嘘。 转机出现在2024年。村“两委”联合驻村工作队入户走访时,了解到商权早年在广西学过甘蔗种植技术。“程白马村土壤肥沃、交通便利,加上商权有技术肯吃苦,正是产业带头人的好苗子!”村干部当即量身定制帮扶方案:从村集体产业资金中协调2万元购置优质蔗种,帮助他赴外地观摩学习。  这次考察让商权豁然开朗。回村后,他立即试种2亩甘蔗,将全部心血倾注田间。从破晓到月升,除草培土、精心管护,他常念叨:“决不能辜负村里的期望!”辛勤耕耘终得回报,当年甘蔗净收入达5万元,这也点燃了全家的希望。 2025年,商权将承包地全部改种甘蔗,更搭上“数字快车”。他在抖音平台展示自然生长的甘蔗:“不打农药、不催熟,甜到心里!”质朴的短视频引发关注,订单纷至沓来,3亩甘蔗产值突破10万元。 自己富了不算富——这是商权常挂嘴边的话。他把蔗田变成“田间课堂”,无偿传授选种、施肥、防虫技术。村民商良伟在他的悉心指导下,2亩甘蔗净收3万余元:“比外出打工强,还能照顾老小!”  如今,程白马村甘蔗种植规模已扩至50余亩,路旁的甘蔗摊顾客盈门。该村党支部书记商松林表示,商权的“甜蜜事业”是产业扶贫的生动实践。村里将持续培育特色产业,让更多“商权”脱颖而出,把共富路越走越宽。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