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天如🌞 -
关注数: 135 粉丝数: 76 发帖数: 6,936 关注贴吧数: 137
明朝起义频率是清朝两倍以上 “一个王朝的初期,农民起义竟如此频繁,地域如此广泛,这在历代封建王朝中也是少见的。”——明史学者南炳文 拿上升期对比上升期,取朱家父子五十多年和康熙六十年对比。 洪武三年,泉州起义 洪武四年,阳山起义 洪武五年,潮州起义 洪武六年,罗田起义 洪武七年,儋州起义 洪武八年,桂平瑶民起义 洪武九年,八寨起义 洪武十年,古田起义 洪武十一年,吴勉起义 洪武十二年,潮州起义、眉县起义 洪武十四年,广州衢州处州温州起义 洪武十五年,铲平王起义 洪武十六年,永新、龙泉起义 洪武十八年,吴奤儿起义 洪武二十年,惠州起义 洪武二十二年,赣州起义 洪武二十五年,徽州起义 洪武二十八年,更吾莲花大藤起义 洪武二十九年,田九成起义 洪武三十一年,古州林宽起义 远迈汉唐的朱元璋大概1.5年一次 永乐元年,江西永新起义 永乐二年,忻城起义 永乐三年,浔州桂州柳州起义 永乐四年,河南南阳起义 永乐七年,李法良起义 永乐十年,广西莫彦恭起义 永乐十一年,武冈起义、婆洞起义、贵州普亮起义 永乐十二年,吴者泥起义 永乐十三年,四川戎县起义 永乐十四年,山西广灵起义 永乐十五年,汀州、沙县、嘉兴起义 永乐十六年,昌平、靖州 永乐十八年,唐赛儿起义 永乐十九年,韦万皇起义 永乐二十一年,柳州起义 永乐二十二年,浙江长兴起义 永乐“大帝”几乎做到1年1次,比他老子还猛。 对比一下康熙,哪怕把一些地头蛇野心家搞事情也算进去 康熙三年,贵州水西土司安坤反清 康熙四年,云南土司王耀祖反清;贵州郎岱土司陇安藩反清; 康熙五年,云南土司禄昌贤反清 康熙八年,贵州凯里土司阿戎反清 康熙十二年,杨起隆北京起事 康熙十三年,王辅臣叛清;湖北麻城农民起义; 康熙十四年,蒙古布尔尼反清 康熙十六年,朱统锠反清;江西杨玉泰起义 康熙十九年,杨起隆陕西起事 康熙二十七年,夏逢龙起事; 康熙三十九年,四川藏民反清 康熙四十一年,湖南苗民反清;广东连州瑶民反清 康熙四十四年,昆明李天极、朱六非起事 康熙四十六年,贵州苗民黄柱汉起义 康熙四十七年,浙江天地会张念一起义 康熙四十九年,福建陈五显起义 康熙六十年,台湾朱一贵起义 清朝的盛世再注水,也明显比大冥钞的盛世有活路
扒一扒薯粉“汉独已强亡”的含金量 民兵制度的破坏,形式上是在后汉光武之时的。建武六年,罢郡国都尉官。七年,罢轻车骑士、材官、楼船。自此各郡国遂无所谓兵备了(后来有些紧要的去处,亦复置都尉。又有因乱事临时设立的。然不是经常、普遍的制度)。而外强中弱之机,亦于此时开始。——《中国通史 兵制》 郡国材官、骑士等之罢,刘秀在诏书里说明的理由是中央军队已够强众,用不着他们,这显然不是真正的理由。在征兵制度之下,为国家的安全计,精强的兵士是岂会嫌多的?刘秀的变革无非以强干弱枝,预防反侧罢了。——《中国史纲》 东汉时如算赋、口赋的人口税,更赋以及徭役等项,则仍照西汉旧例,变动很少。——《中国经济史》 东汉从大魔导师开始就骚操作不断,说得难听点,他这样搞东汉后期郡守形同自立完全是活该,沿用该制的晋朝五胡乱华中央军抵抗不了异族,地方只能靠胡人打胡人刘秀也得背一下锅。最骚的是居然还亲自教他的下属舔上官——————————帝以睢阳令任延为武威太守,帝亲见,戒之曰:“善事上官,无失名誉。”延对曰:“臣闻忠臣不和,和臣不忠。履正奉公,臣子之节;上下雷同,非陛下之福。善事上官,臣不敢奉诏。 司马炎和他一比,都显得无比有节操 还有批汉粉皮的蜀粉最喜欢用三十税一黑曹魏,他没想到东汉***都要收更赋,没钱交更赋(代役金)就要服徭役,先不说税,东汉***服徭役真的活得下来? 以庸而言,汉制每丁每岁更役30天,唐则只20天,汉之三分之二而已。且汉代每丁尚须担任正卒卫士一年,又有戍边三天。唐代因实行府兵制,农民不需卫戍,故比汉代负担更轻。——《中国经济史》 三十税一皮也都被扒光了 汉⽒减轻⽥租,三⼗⽽税⼀,〔常有更赋,罢癃咸出〕,⽽豪民侵陵,分⽥劫假,厥名三⼗,实⼗税五也。 这么重的税用来干嘛呢? ———————————————————————— 天下未定,士多不修检操,居县者不盈数月,辄致丰积;奋在职四年,力行清洁,为众人所笑,以为身处脂膏不能自润。及从融入朝,诸守、令财货连毂,弥竟川泽;唯奋无资,单车就路,帝以是赏之。 建武十四年,会稽大疫,死者万数,意独身自隐亲,经给医药,所部多蒙全济 反正就是没钱救灾,开国都不管老百姓,顺带一提,会稽大灾的这一年刘秀在大兴土木。 一部分是给他的各级官员中饱私囊,刘秀时代不贪污的官要被笑话,后来桓帝看明白了,干脆躺平卖官充实国库。 另一部分就更耻辱了 ———————————————————— 〔单于岁尽辄遣使奉奏〕,送侍子入朝,中郎将从事一人将领诣阙。汉遣谒者送前侍子还单于庭,交会道路。元正朝贺,拜祠陵庙毕,汉乃遣单于使,令谒者将送,赐彩缯千匹,锦四端,金十斤,太宫御食酱及橙、橘、龙眼、荔支;赐单于母及诸阏氏、单于子及左右贤王、左右谷蠡王、骨都侯有功善有,缯彩合万匹。〔岁以为常。〕 建武二十六年(50年)秋,刘秀授南单于比黄金质玺绶,另赐衣裳、冠带、车马、黄金、锦绣、缯布等财物珍宝。又从河东郡转输粮食2.5万多斛,牛羊3.6万头赈济南匈奴部众。 于是鲜卑大人皆来归附,并诣辽东受赏赐,青、徐二州给钱岁二亿七千万为常。 后汉书记载东汉每年给匈奴纳贡;“且汉故事,供给南单于,费直岁一亿九十馀万,西域岁七千四百八十万” ---------------------------- 这是最冤种的,惠到汉朝后期,东汉灵帝中平六年(公元189年),南匈奴单于庭迁至河东郡平阳县(山西临汾也是卫青老家)“领户三万四千,口二十三万七千三百,胜兵五万一千。” ———————————————————— 不惠也不行,东汉外战外交也是一拖答辩。 二十七年,北单于遂遣使诣武威求和亲,天子召公卿廷议,不决。〔皇太子言曰:“南单于新附,北虏惧于见伐,故倾耳而听,争欲归义耳。今未能出兵,而反交通北虏,臣恐南单于将有二心,〕北虏降者且不复来矣。”帝然之,告武威太守勿受其使。 因为怕南匈奴不爽北匈奴亲都不敢答应,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毕竟惠还有一个宋朝和它卧龙凤雏一下。 那不和亲,打服外族也不是不行,刘彻曹操都甚至司马炎都是这样干的,但是刘秀就不行。 世祖曰:"卿兵少,如何?"光曰:"可募发奔命,〔出攻傍县,若不降者,恣听掠之。〕人贪财物,则兵可招而致也。"世祖从之。 曹操起兵第一桶金是摸金校尉,比较缺德,拿死人钱,刘秀起兵第一桶金是画大饼,贷款允许抢劫(而且还兑现了),拿活人救命钱。不知道蜀粉汉粉怎么辩证看待卑鄙的曹阉和高尚的光武帝。 上谷功曹寇恂、门下掾闵业说况曰:“邯郸拔起,难可信向。大司马(刘秀),刘伯升母弟,尊贤下士,可以归之 寇恂的门客认为刘秀最大的优点是“刘演弟弟”,简直是古代版“我的区长父亲”。 刘秀甚至剿匪都剿不利索,“贼数挑战,光武坚营自守”铜马这种农民起义军能打得刘秀自闭,送钱送女人喊乌丸突骑一起上才拿下。 旦日,建、茂出兵围汉。汉选四部精兵黄头吴河等,及乌桓突骑三千余人,齐鼓而进。建军大溃,反还城。汉长驱追击,争门并入,大破之。 到统一以后汉军更丢人 光武初,乌桓与匈奴连兵为寇,代郡以东尤被其害。居止近塞,朝发穹庐,暮至城郭,五郡民庶,家受其辜,至于郡县损坏,百姓流亡。二十二年,匈奴国乱,乌桓乘弱击破之,匈奴转北徙数千里,漠南地空,帝乃以币帛赂乌桓。——打不过乌桓。 十三年,遂寇河东,州郡不能禁。于是渐徙幽、并边人于常山关、居庸关已东,匈奴左部遂复转居塞内。朝廷患之,增缘边兵郡数千人,大筑亭候,修烽火——打不过匈奴。 羌戎之患,自三代尚矣。汉世方之匈奴,颇为衰寡,而中兴以后,边难渐大——后来居然打不过羌。 永寿二年九年夏,遂分骑数万人入缘边九郡,并杀掠吏人。于是复遣张奂击之,鲜卑乃出塞去。朝廷积患之而不能制,遂遣使持印绶封檀石槐为王,欲与和亲。檀石槐不肯受,而寇抄滋...半年内汉朝就被劫了三十多次【秋,夏育上言:“鲜卑寇边,自春以来,三十馀发】——————当然鲜卑就更不行了。 —————————————————————————————— 到了曹操懂事的的时候 ,东汉是什么鬼样子呢? 灵帝末,羌胡大扰,定襄、云中、五原、朔方、上郡等五郡并流徙分散。建安十八年,省入冀州。二十年,始集塞下荒地立新兴郡,后又分上党立乐平郡。魏黄初元年,复置并州,自陉岭以北并弃之,至晋因而不改——并州没了一大块 羌既转盛,而二千石、令、长多内郡人,并无守战意,皆争上徙郡县以避寇难。朝廷从之,遂移陇西徙襄武,安定徙美阳,北地徙池阳,上郡徙衙——凉州没了一大块 如果不是曹操平乌丸,夏侯渊定凉州,曹真破羌胡复西域,司马炎镇压突发树机能,以扩张强权的成色看,等不到刘渊怕是异族就席卷中原了。
明朝连治世也百姓也吃不饱饭 一生经历嘉靖、隆庆、万历三朝,曾在陕西、山西、山东及朝庭为官二十余年而熟稔民情的明代著名郑治家、思想家吕坤,对万历九年、十年西北的连续旱災与饥荒情形做了较为详细的记录: 想那万历九年、十年,连年天旱,说起那个光景,人人流泪。平凉、固原城外掘万人大坑三五十处,处处都满。有一富家女子,父母都饿死了,头插草标,上街自卖,被一个外来男子调戏一言,却又羞惭,两头撞死。有一大家少婦,见她丈夫饥饿将死,将浑身衣服卖尽,只留遮身小衣,又将头发剪了,沿街叫卖,通没人买。其夫饿死,官差人拉在万人坑中,这少婦叫唤一声,投入坑里。时当六月,满坑臭烂,韩王念他节义,将妆花纱衣一套要救他出来。他说我夫身已饿死,我何忍在世间吃饱饭,昼夜哭,三日而死。同州朝邑一带拖男领女几万人,半是不贯辛苦婦人,又兼儿女连累,困饿无力,宿在一个庙中,哄得儿女睡着,五更里抛撇偷去,有醒了赶着啼哭的,都着带子捆在树上,也有将䓯药药死了的,恸哭流泪。岂是狠心?也是没奈何如此。又有一男子,将他妻卖钱一百文,离别时,夫妻回头相看,恸哭难分,一齐投在河中淹死。万历十四年,邯郸路上有一婦人,带三个小儿女,路上带累,走步难前,其夫劝妻舍弃孩儿,婦人恸哭不忍。其夫赌气儿先走了数十里,又心上不忍,回来一看,这妇人与三个孩儿吊死在树。其夫恸哭几声,也自吊死。又有一男子,同一无目老姆与一婦人,抱个十数月孩儿同行。老姆饥饿不堪,这男子先到前村乞食供母,这婦人口中还吃着沙土,仰卧而死。老姆叫呼不应,摸着儿婦,知是死了,也就吊死道旁。这男子回来,见他姆亲吊死,又见那孩儿看看将死,还斜靠着死娘身上吮奶,也就撞头身死。西安府城外有大村,千余家居住,一时都要逃走,那知府慌忙亲来劝留,说道:“我就放赈济。”这百姓满街跪下诉说:“多费爷爷好心,念我饥寒。就是每家与了三二斗谷子,能吃几日,怎么捱到熟头?趁我走的动时,还闸挣到那丰收地面,且救性命。”大家叩头,哭声动天。那知府也恸哭,放他散了。走到北直、河南,处处都是饥荒,那大家少婦那受的这饥饿奔走,都穿着纱段衣服死在路上。当此之时,慈母顾不了娇儿,孝子救不得亲父,眼睁睁饿死沟中路上。狗吃狼食,没人收尸。 ——《吕坤全集》,中华书局,2008,第954、955页。 这还是张居正改革后正处在晚明最颠峰时的万历九年十年时的灾荒呢,居然在平凉固原就有埋饿死災民的万人大坑三五十处了。
永乐“盛世”的含水量高得离谱 说朱元璋“洪武之治”是个治世也就算了,勉勉强强,朱棣的盛世的哪吹起来的? 靖难之役打了三年,“淮以北鞠为茂草”,用他自己的话说 “数年用兵,军民皆困”上台以后想恢复生产,结果“及其复业,田地荒芜,庐舍荡然,农具种子皆无所出” “北平、山东、河南累年经兵,缺耕牛” “官吏需索百出,(百姓)终岁不免饥寒”。 他的好大儿经过山东“民男女皆衣百结不掩体,灶釜倾仆不治”,不得不叹曰:“民饥且死,尚及征税耶?!” 把山东完蛋,已经很离谱,更魔幻的是,首都百姓也要靠树吃树。顺天府尹李庸向“好圣孙”明宣宗上奏:“所属州县,旧有枣桑,近年砍伐殆尽”,宣宗叹道“桑枣,生民衣食之计”。连北京都是这样子,天下岂堪想像? 而且他比他老子开支大太多了。五征漠北、六下西洋、攻略安南、迁都北京、滥发宝钞、修前无古人的报恩巨寺,连年剧役兴作,连年不能有结果。 这些事干得还不怎么样,北征“凡五出塞,士卒饥冻,馈运不继,死亡十二三”; 下西洋“三保下西洋,费钱粮数十万,军民死且万计,纵得奇宝而回,于国家何益?此特一弊政”;安南功败垂成的一个原因也是因为他花钱太多,好圣孙弃土是为了“岁省军兴巨万” 留给他儿孙的官场也烂得要死。“郡邑官鲜得人,吏肆为奸,征收不时,科敛无度,假公营私,弊不胜记,以致吾民衣食不给,转迁逃亡,凡百应输,年年逋欠;国家仓廪,月计不足,尔惟行移文书,以应故事,民之休戚,藐不在心” 还有丢人到家的缩边,除了东汉从开国就弃守西域,没有其他大一统王朝两代就开始领土缩水了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