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灵静儿 清灵静儿
创作这个事儿就是心里想着A,写出来的是B,最终的结果变成了C。
关注数: 38 粉丝数: 254 发帖数: 3,050 关注贴吧数: 10
【康宜情结】【原创】《沉香记》(修订版)   从没想过《淮盐记》后我会再次提笔,尤其是关于康风二人的文章。记得当年第一次看康四,先是激动后是郁闷,一直轻松愉快的喜剧竟然发展成了悲剧,风儿的冷,康熙的伤,总让我难以释怀。而后的这几年,自己也经历了许多,渐渐地也能理解一些事态情由。此次动笔,一是发现十多年来康熙的形象竟深入骨髓,二是觉得康微虽然终局了但康风的这段情也该有个交代。于是本着我对康微的理解,本着我对人物的把握,开始新的一轮五味沉浮。   好的,请配上康微的伴乐,沉下心,慢慢听我道来。                       第一章 中秋盛宴   星月轮转,紫气东来,皇城内处处张灯结彩喜迎中秋,数不清的绫罗尺素、看不尽的珍奇斗巧、吃不遍的玉盘珍羞,尽显繁华富丽。   来往的宫人们各司其职,填茶送水,掌灯执扇,一切井然有序、周密妥当。总领太监不时叮嘱道:“都笑着点儿,看着喜庆!”   茶房里,三德子忽地蹦进来直嚷道:“法印呐!快瞅瞅去!宫里可好久没这么热闹了!你说是不是,三德子我从没这么乐过。呵呵,这瞅着万岁爷开心,咱做奴才的也开心哪。”   法印道:“万岁爷当真开心了?”   三德子道:“那还有假!咱从青衣镇回来有些日子了吧,我看万岁爷那股伤心劲儿已经过去了!哎呦,时辰到了,我呀该去迎百官了。”   宫门外,百官列队而入。   一位臣子跑得气喘嘘嘘,追上另一位朝臣,焦急道:“俞大人,你还是要执意面奏圣上?”   俞青白道:“何兄,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呀。我官居不过五品,一年难得见圣上一面。错过了今晚的中秋宴,怕再没机会喽。”   何昊道:“上折子不是更好么?你何苦要在大喜的日子唱反调呢。”   俞青白道:“哼,上折子能递到皇上跟前吗?何兄,你我为同科进士,当年你的浩然之气可是比我还盛啊。”   何昊一急,压低了声音道:“你怎么不明白呢!此次国宴耗资巨大,奢华气派众所周知!你非要在这当口说国库空虚,这不是当众打皇上脸吗?”   三德子清了清嗓子,高声道:“吉时已到,百官入宴!”   百官落座后不久便山呼万岁,只见康熙一身皇冕朝服巍巍而来,在龙椅上坐定后笑道:“今日中秋佳节,诸位爱卿不必拘礼,趁着这太平盛世,且容我们君臣同乐!”   百官齐呼:“大清千秋盛世,吾皇万寿无疆!”   康熙颔首微笑,向三德子示意了个眼神,三德子便退到侧席向着苏麻喇姑及众嫔妃道:“老祖儿、各位娘娘,万岁让主子们不必沉闷、好生尽兴欢度良宵!”   众嫔妃顿时活跃起来,人人面带喜色,你一言我一语好不热闹。只林风儿坐在下首默默无语。三德子见状道:“宜主子您怎么坐在这儿啊!您是贵妃奴才在前面给您留着位子呢!”   林风儿淡笑道:“不碍的。这里清静,不闹腾。”   三德子听了这话忙瞅了小桃红一眼,小桃红眨眨眼一脸的无奈。这边康熙已酒过三巡,三德子悄悄回禀了康熙,满怀期待却听康熙只说了句:“就由她去吧。”   但见觥箸交错、笙歌艳舞,一派祥和喜气,唯有俞青白心神不宁屡次望向康熙欲开口进言,无奈康熙一直与近臣们谈笑风生,始终不得良机。   明月初升后,宫人们立刻燃放起爆竹花彩,霎时一团璀璨夺目的烟火伴随着鸣声在浩空中绽放,引得文臣武将纷纷叫好。康熙笑道:“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诸位爱卿,朕此时偶得一对,不知各位可有兴致和上一联?”   户部窦中良笑道:“皇上精通诗赋,出的对子也是精妙无比,只是这下臣等又得搜肠刮肚了。”   群臣纷纷应和。   康熙摇头笑道:“诸位爱卿过谦了。朕今日的对子倒是不奇,只借用太白的一句诗,‘飞流直下三千尺’。”   殿阁大学士巴勒达善忙笑道:“妙极妙极!以诗圣咏瀑佳句为对,喻今日烟火流光实在是对中一绝!”   翰林院仇方笑道:“圣上灵机一动,我等却要翻遍全唐诗才能对得上了。”   康熙笑道:“诸位爱卿不必拘泥于典故,只要工整达意便可。想好了,写在纸笺上呈上来,今日不论文武不论官阶朕可都要见识一下爱卿们的才华。”   三德子和法印向群臣们送上纸笔,但见人人兴致勃勃地苦思良对。俞青白却是不假思索,提笔便书。一时间,百官纷纷写成。康熙捻起一只纸条,吟道:“青云不落九重天。呵呵,何爱卿意气风发不减当年啊!赏。”   何昊得了头彩喜上眉梢,笑道:“谢主隆恩!微臣卖弄了。”   三德子忙将备好的一支金身玉管的毛笔送上,众人歆羡不已,但都知此句一语双关,既表明了臣子的青云之志,又暗喻清庭一统天下经久不衰,中得头彩当之无愧。   只听康熙又吟道:“卧龙长吟万万年。”话音刚落,便有人喝彩道:“卧龙长吟万万年,吾皇万岁万万岁!”一时百官叩首再次山呼万岁,当真是呼声雷动、响彻九天。   康熙大笑道:“窦爱卿还是这么会说话,难为你用了这般心思,真是把俗话都说成良言了!赏黄金百两。”   窦中良忙叩首谢恩,浑身上下洋洋喜气,好不得意。他这句对子文词工整不说,更是化腐朽为神奇,将一向不喜阿谀奉承的康熙也惹得龙颜大悦,百官不由得心悦诚服。   只法印悄悄嘀咕:“万岁爷今天是怎么了?知道是俗话还赏了百两黄金!”   三德子白眼道:“就你多事!难得万岁爷高兴你可不要大煞风景!”   康熙含笑捻起了下一张纸条,只见上面赫然写道:国库仅余七百万。这一看犹如晴天霹雳,生生将康熙劈为前后两人,刚才还是眉开眼笑,这刻已是冷面如霜。   但见康熙拍案而起,厉声道:“俞青白,你所言可属实?”   俞青白肃然答道:“微臣所言绝无虚假!”   顿时,满座皆惊不知发生了何事,刚有性直的臣子开口欲问,被康熙严辞憋了回去:“夜宴到此为止,俞青白你随朕来!”   惊变突发,百官都被骇住不知所措,唯有何昊连连摇头叹气。嫔妃们更是惊得花容失色,连苏麻蝲蛄也是呆了半晌。唯有林风儿不由得站起望着康熙的去向面带忧色。   众人慢慢散了,窦中良吩咐亲信胡攸道:“去看看这个俞青白近来都上了些什么折子。”   胡攸道:“就一道上奏国库空虚的折子,刚好是属下过的手就给压下了。”   窦中良:“压得好。这么执拗的官我倒要看看有怎样的三头六臂。”
【原创】《淮盐记》 前 言 很想写一部关于微服私访的文章,但不知从何写起。一直感怀于康微经典带来的感动,从心底涌出为苍生一呼的渴望,这是我写《淮盐记》的缘由。关于康宜二人的情,我想将自己的理解融入其中,什么是爱,它不仅仅是每日的卿卿我我,不仅仅是永世的海誓山盟,我认为康宜之间应该有着更为深厚的情谊,它经得起世事考验,经得起时间的磨练。 (一) 初春时分,扬州城已是柳色青青,繁华的街市人来人往,车水马龙。 雅兴酒楼原是两淮大盐商成孟尧创办,平日尽集天南海北的显贵。今日扬州官商在此会聚,更显热闹。 新任两淮盐政莫彦坐在上席,向扬州知府裘仕达、盐商成孟尧及盐帮各头领傲然的望了一眼:“本官初来乍到,对盐政不甚了解,还望在座各位多多相助!” 裘仕达一笑谦让着,成孟尧却面无表情,只心底冷笑一声。 “都知道你们规矩多,但盐政事关我朝国库恒昌,不可疏漏!” 众人心里明白,莫彦将盐政说得如此重要,无非是抬高自己地位,来一个下马威。 只是他没有料到成孟尧竟不把他当作人物,他原想让扬州官员和盐商孝敬巨额银两的意图被成孟尧看做是痴心妄想。 一场接风宴不欢而散。 “哗”一束含雪梅花突现在宜妃面前,映在她吃惊的脸颊上,微微抬头看见康熙柔和的目光闪着微笑。 宜妃笑如春风,接过梅花温柔地说道:“晚膳用过了吗?” “还没。”康熙答道。 宜妃挽起他的胳膊:“一起用吧。小桃红,添副碗筷来。” 三德子、小桃红张罗着。 宜妃笑问道:“万岁爷,还合您口味吧?” “嗯,”康熙调皮地笑道,“没你做的好吃。” “那您可得等一会儿了。”宜妃要去亲手做,被康熙拉住:“朕只是说说而已。你整天为后宫的事忙里忙外,已经够操劳了,现在又去做菜多累呀。” 宜妃心里暖暖的:“不累!是臣妾该做的。再者说了,也没您累呀。” 康熙笑道:“嗯,好好好,都闲不到哪儿去!” 雪后梅花更显精神了,这个时节江南已经杨柳嫩绿、芳菲淡红,而北国却才是冰雪初融。 康熙和宜妃漫步在梅林中,呼吸着新鲜空气,倍觉心旷神怡。 轻轻握住她的手放到自己手中搓着,毕竟这还不是春天。 康熙问道:“你的那本文集写的怎样了?” 宜妃笑道:“快写好了,有些地方还要仔细斟酌一下,我又不是什么大才,只是自己玩儿而已。” 康熙笑道:“快别谦虚了!你写好后朕可要先拜读拜读。” “哪有那么好啊。”宜妃笑着。 “写好后,朕命人印刻出来,四海传阅。” “我可怕人笑话。”宜妃用梅花上的雪揉了一个雪团,悄悄放在康熙肩上,康熙没注意,一走动衣襟上沾满了雪屑。 康熙佯装生气,向宜妃追去,两人笑着追闹在静莹的天地里。 厅堂上的烛光摇曳着,又一只花瓶砸碎了。 莫彦来回走动,气得发疯:“谁不知道这淮盐里有着多大的积弊!两淮盐政每年少也收缴二十多万两,多时大五十万两!是这笔巨款养肥了这帮官商!” “他成孟尧若没有盐政官点头,能得这么大利头?现在却给本官这么点东西算什么!” 一小厮偷偷趴在门上看莫彦的脸色,却不防一只茶碗扔过来差点打中额头。 “看什么看!小心你的头!”莫彦索贿不成,把心一横,叫道:“来呀,取笔墨来!本官让你们这群奸商贪官全完蛋!” 莫彦一气之下,连夜写了封密折,上书奏报盐务弊情。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