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颖姬芝 爱颖姬芝
今生挚爱—于文华
关注数: 52 粉丝数: 131 发帖数: 4,045 关注贴吧数: 6
【于文华老师】于文华千里“寻根”创作团队深入福建采风 于文华千里“寻根”《国学唱歌集》创作团队深入福建采风 在大家心目中,以《纤夫的爱》一曲成名的歌唱家于文华,其演唱的歌曲都是“哥哥妹妹”之类爱情小民歌。殊不知,近年来,文华君的歌唱道路开始向古典诗词歌曲拓展,由厦门绍南文化投资的“国学唱歌集——于文华独唱古诗词歌曲辑”即将出版。但不论多么大牌的歌唱家,要唱好古典诗词,吟诵都是不可或缺的基本功。传统诗词吟诵都使用方言,在我国八大方言语系中,闽南方言最接近唐宋时期的“普通话”,用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的话说(大意)“如果李白再世,他可以跟闽南人对话”。 由此可见,闽南方言诗词吟诵在该学科的研究与传承中的重要性。 我对诗词吟诵和诗词歌曲的学习、研究始于2002年,至今已10年。10年来,我一直通过各种渠道寻找闽南方言吟诵的线索。2010年秋,在厦门明发商业广场,我闲逛到陈同山先生的汉风堂,闲聊中说到吟诵,他随口吟了一首杜牧的七绝《赤壁》,我顿感豁然开朗,真是“众里寻他千百度,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啊,这不正是我找寻多年而未果的“正宗、高水平”的闽南方言诗词吟诵么! 这里有必要解释一下儿,什么是“正宗、高水平”的诗词吟诵呢? 所谓“正宗”——指吟诵者在“儿时”从自己家族内部以“口耳相传”的方式习得的“家学”,在此后的人生历程中,吟诵者没有脱离其吟诵所属的方音语言环境,其“母语”没有发生变异。正宗的吟诵必须具备“童子功”、“口耳相传”、“家学”、“母语没有变异”这四个基本条件。陈同山祖父是前清举人,他在福建晋江长大,小时候从母亲那里学习了一些吟诵,至今一直生活在闽南地区,方言没有大的变异,他的情况符合这四个条件,他的吟诵是“正宗”的。 所谓“高水平”——指吟诵者不但具备良好的旧学功底(其吟诵与诗词的平仄声律相吻合),而且具备良好的音乐素养(音准好,不跑调)。 与我前些年收集到的音频、视频资料一样,目前吟诵研究者和爱好者们听到、看到的诗词吟诵,由于吟诵者语言背景、学习背景和音乐素养的原因,绝大部分都因为平仄不合、音准不好而显得面目狰狞,令人“浑身起皮疙瘩”,这种吟诵的研究价值和传承价值都不大。 2010年中秋节前夕,被誉为“古典诗词歌曲演唱第一人”的著名歌唱家姜嘉锵来厦门,我向姜先生介绍陈同山,听了陈老师的吟诵,他也赞不绝口。同年10月,赴浙江参加中华诗词学会年会后,姜嘉锵给我发来短信:“国文,我在中华诗词学会年会上听了很多来自全国各地诗人的吟诵,总体感觉,还是你们厦门陈同山的吟诵最有声色”。2012年4月初,我在北京见到姜先生,他再次称赞陈同山的吟诵,希望我们大家“好好儿推一推”。 周应之兄是中国文化的忠诚守望者,也是于文华“国学唱歌集”的第一推手。我们之间多次谈到陈同山的吟诵,受应之的影响,2012年6月初,于文华与国学唱歌集的作曲家伍林发等专程赴厦门向陈同山学习吟诵……文/国文
【于文华老师】于文华潜心打造《国学唱歌集》 展娴雅柔润古典气 近日,著名歌唱家于文华与作曲家伍林发、词作家林秀美、贺磊等人组成《国学唱歌集》创作采风团,先后来到福建厦门筼筜书院和泉州南音剧团进行音乐采风,为近期正在筹备的《国学唱歌集》第二部《诗经 风雅颂》、第三部《楚辞》等专辑做足功课。 在厦门筼筜书院,于文华非常认真地聆听了正在申报文化遗产的陈同山老先生的闽南方言的吟诵,陈老先生的吟诵有板有眼,抑扬顿挫,将这一古老的形式演绎得丝丝入扣,引人陶醉。离开书院后,又来到了泉州南音剧团,参观了泉州南音音乐艺术馆,观摩中国古典音乐的活化石,并观看了南音剧团的精彩演出,剧团表演者的演出形式多样,用二弦、琵琶、唢呐、拍板等多种乐器合奏出令人心醉神驰的美妙音乐。于文华对南音剧团的表演赞不绝口,还亲自唱起了《国学唱歌集——中国节日之记忆》中一段含有南音韵味的歌曲。 众所周知,闽南方言在保存古汉语的特点方面,在中国汉语诸方言中是十分显著的,尤其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更是如此。例如在语言方面,闽南方言与古音平仄大体吻合,所以,闽南话又被称作古汉语的“活化石”。而以闽南方言演唱的南音,曲调典雅柔美,唱腔婉转悠扬,既有宫廷音乐气质,又有浓烈的乡土气息,富有长久不衰的音乐魅力。它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乐种之一,保存着极其丰富的古代音乐文化遗韵,被誉为“中国音乐的活化石”,“中国民族音乐的根”,“一部活的音乐历史”,深受人民喜爱。 于文华表示,到闽南地区进行音乐采风,是慕名而来,因为目前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国学唱歌集》的创作演唱工作,而闽南方言与南音对这些古典作品的演绎有着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因此早在2010年创作第一部《中国节日之记忆》的时候,就在网上收集大量的南音资料,作曲家伍林发在创作《端午》、《腊八》等作品时,就糅合了许多南音的元素。于文华表示,《国学唱歌集——中国节日之记忆》已经全部完成录制不久就能面市;正在筹备的是《诗经》、《楚辞》的创作工作,这次闽南之行采风活动对整体创作将起到莫大地帮助。文/鹤类
【于文华老师】百位选手穿汉服答题 于文华“开心学国学首秀新歌 于文华古典装饰 2012年6月9日晚22:00,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继续播出的《开心辞典》特别节目“开心学国学”,届时观众将看到100位穿着汉服的选手来集体答题的壮观场面。著名歌唱家于文华,把她新创作的国学系列歌曲,以及她的首次汉服秀,都献给了这场节目。 百款汉服争奇斗艳 大师作品亮相国学 由于汉服大多是手工制作的,所以本期100位选手的汉服都是各具特色,缤纷夺目。两位主持人一出场,就被眼前的壮丽景象给震惊了!在感叹之余,也动心想要制作一身汉服。现场有一位来自南京的选手,在当地是穿汉服的第一人,他自己也经营着一家汉服工坊。小尼在和他聊天的过程中才发现,原来做一身汉服的成本也不是很昂贵。便宜的几百块钱就能搞定。还有一位选手自己动手制作的汉服,手工绘制了仿马王堆出土文物的式样,让大家叹为观止。 著名歌唱家于文华新近创作了一系列国学歌曲,在现场为大家献上了一首《七夕》。特别惹眼的是她身上穿的一套华丽的汉服,上面有著名书法家都本基先生亲笔写的《兰亭序》。这套衣服本是要参加国际时装周的,但她将自己的T台处女秀献给了“开心学国学”,绝对值得大家一看! 红楼迷现场背诵《红楼梦》 遇周岭感慨万分 汉服爱好者大多对古典文学都很痴迷,现场就不乏各路高手。一位来自人民大学的女孩据称对《红楼梦》倒背如流。小尼现场拿出一本《红楼梦》要为难选手,结果却被折服,对该选手佩服的五体投地。而现场点评嘉宾周岭老师是87版《红楼梦》的编剧,和这位选手可谓是“情投意合”。 小丫在现场也是对这位选手感慨万分,她一再邀请这位选手下次还来参加《开心辞典》的录制。到底在现场小尼是怎么为难这位选手的?是什么样的回答让两位主持人都这么感叹?一切都在2012年6月9日播出的节目中为您一一揭晓!
首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