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770 施德楼770
关注数: 25 粉丝数: 191 发帖数: 1,278 关注贴吧数: 29
红环t1 和t2那些事儿, 玩了那么多年红环,不想再像以前那样过分爱憎分明了,简单谈一下 红环两款很热门的笔:t1与t2,十几年前很较真,会去研究各时期各字各版本之间的具体差异,或许连厂家都没想到他们一些简单的改版我们这些玩家会如此较真,其实也无所谓有没有钻牛角尖的价值,钻研自己喜欢的不就是一种价值吗,不过玩久了反倒豁然很多,不想再去推敲笔夹倒角、橡皮颜色、字体粗细等等等,拥有得多了,跳出之前的视野反而看开了不少。以前写博文很较真,现在反而想简单一点,给新玩笔的朋友们一些绵薄的参考意见,希望有用。 这两款客观说都非常优秀。 首先说t1,无论写的 t0.5也好,tikky special 也好,ts也好,f 也好,s也好,第一代红环这种造型的姑且统称为t1,T1大致生产与70年代后末期,直到1996年左右停产(我用的左右一词,因为我作为玩家没有资格界定具体的年代,说不定 有一个短暂过度时期 t1和t2都在产呢)。个人觉得 t1是个非常优秀的工业设计品,无论造型、手感,还是材质 都堪称杰作。我自己留了21只白色t1 ,准备压箱底,太完美了,我的日用笔。 然后说t2,t2非常尴尬,它停产与大约2007年,对t3我就不太发表意见了,各有所爱,t2应该说是t系列最后的德产制图铅笔,也非常优秀,除了橡皮笔握那款写感弱了一些(笔尖的吻合度不足),t2在这个小几十元的价位内 目前看来名副其实,当年同级别的 施德楼775和惠百家tk fine页涨到了四十多,当年不受待见的t2 现在慢慢重回人们视野,而且t2的储量远没我们之前想象那么大。T2亏在哪里,亏在造型,其实细心观察会发现t2和t1一样粗,但是由于笔头和笔帽以及笔握波浪的弧度等因素,t1纤细了不少,这也造成了 由于纤细而带来的手感优越,而t2 则显得略微笨拙,十年前我个人是看不上t2的,它没有任何优势,但是时至今天反观其他绝版铅笔突然发现 t2真是良心,或许因为我玩了不少白色 t2更有感触,塑料的质感比较浑厚 远比很多同价位铅笔来得良心,这样看来,t2还真是不错的笔,但是有个很尖锐的矛盾点,那就是t1 和t2 不同时代,很难正面交锋,只能说,在现在t1价格上扬 而t2价格依然低迷的情况下,尤其适合配来当工作室常用笔,但绝不是鸡肋,而是属于“实在掉了不会太心疼,而拿在手里页不会low”的铅笔。 简单想到啥说啥而已 。
今年,香奈儿五号100岁了 2021年,刚好是香奈儿五号的100岁生日,在这个时尚潮流瞬息万变的当代,或许没人会关注到一款传世老香的醇厚与沧桑。甲之蜜糖,乙之砒霜,一句“好像花露水”引来各方争辩,喜欢它的人看不懂别人为何无法欣赏它的优雅,而不喜欢它的人则读不出别人眼里的醇厚究竟为何物。香水不仅是时尚的产物,也是化学的艺术,是嗅觉的艺术,游离于心,却能欣然触及,在我眼里,香奈儿五号是无可厚非的最喜欢的几款香水之一。突然想到前些年Chanel请布拉德皮特作五号代言人,我心里在想,难道真的是以男人给女人买香水的角度来考虑的吗?不觉得,因为五号其实也很适合男生用,至少我作为一个不修边幅的大老爷们就蛮喜欢用五号(的parfum版),它其实是一款男女皆可的味道,并没有明显的性别符号。因为在香奈儿五号里,完全找不到“妩媚”“柔美”“娇小”等关键词,相反,它无比凌冽高冷,寒光内敛。看多了网络美文,对各种有关香味意境描述的辞藻也变得麻木不仁,我可以去臆测一幅自己从未感知的画面被杜撰出来是何种状态,但没法去一本正经得闻着味道就火速在本子上写下它究竟有那些原料,玫瑰?鸢尾?香根草?麝香?到底什么是麝香,麝香和硝基麝香有何区别?还有玫瑰,你凭什么说你闻到的是五月玫瑰不是墨红玫瑰?电影《香水-一个谋杀犯的故事》看入境了吧,真把自己当达斯丁霍夫曼了。估计还真没几个人能真正辨知原料。有句玩笑话,脚臭很容易闻得出来,因为都差不多一个味儿,而香味却很难被准确描述和定义其来源,因为它太丰富,至少我玩了将近二十年香水 ,自问没有这个能力去分辨里面具体成分,不然我干嘛不当鼻子(调香师),而是当一个香奈儿香水收藏者。或许对于一些很明显的成分,比如玫瑰、檀香、橡树苔、柑橘,我能肯定其存在的事实性,其他东西还真的的难说,前不久朋友形容阿蒂仙的冥府之路是裹尸布的味道,我好想问,你确定闻过裹尸布吗?想当年大一的时候几个同学聚会,一位男生很优雅地教我们如何晃动酒杯不损伤红酒的质地如何观察里面红酒渣的生命,心里好想笑,我忘了告诉他,这瓶红酒其实是我掏钱买的,38元一瓶,只是拿来大家聚餐凑个热闹,你确定能从里面品出红宝石般的葡萄和波尔多的阳光?当然只是个玩笑,香奈儿五号显然不会如此廉价,只是回忆道那件事心里抿嘴一笑,不知那位男生今天有没有打喷嚏,我想我今天也没有办法从原料的角度切入来写这篇文章,因为那超出了我作为一个玩家的能力范畴。扯远了,扯远了,回归正题,有没有发现一件事,香奈儿做香水很有底线,或许是独立经营的原因,一直坚守着高品质的精心制作,即使面对近二十年来各种网红香水、小众香水的兴起,依然不动如山,泰然自若,你们咋宣传是你们的事,我只做我眼里之最好。即使是那一堆粉绿粉红各色各样的磨砂邂逅,也不会跌入廉价质感的嗅觉深渊。当然,作为一个五号的粉丝,心里也必然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人家会问,你咋不用xxxx啊?我就用xxxx,独显品味,你咋只知道香奈儿五号啊?不好意思,或许我对时尚并不敏感,相反我对嗅觉和绘画更敏感,你可以很欣赏当代艺术,但你没法否认古典美学,香奈儿五号就是一款游离于时光间隙内的传世佳酿。我不是只知道五号,也并非只肯定五号,当然更不是只用五号,我是想说,五号太美,我根本没法反驳。五号有各种版本,原版的,衍生版的,限量版的......简直就像一本教科书,或者说像一个课题,没法阐述清楚,曾经朋友告诉我如何分辨哪些是1960-1970年期间生产的哪些是1980-1990年期间生产的,打住,打住,哥们,你凭啥说每十年就换一个版本,你有这个能力界定一瓶五号到底是1950年还是1951年生产的?Vintage香奈儿香水大部分没批号啊,仅把各种海报相互结合就能获得具体信息?难,顶多只能推测它大概属于哪个时间阶段,而且不排除新老标签同时生产的可能性,研究着玩玩可以,太较真就没必要了,容易误导读者,官方视频上可没有说是1970年啊,1970年和1970年代差异可大了去。而且断代的原则以保险为准,宁晚勿早,比如当一个被肯定为1960年代-1980年代期间生产的五号,在不确定具体生产日期的时候,只能保险地说他诞生于80年代或者更早,不能说是60年代。就像一个明清时期的古董花瓶,不能撇开清朝而说成是明朝的,一个道理。就正如我自己去年在贴吧写了一片文章,叫做《如何界定香奈儿古董香精的年代》,我想,自己真的是钻进去了,对一些细节吹毛求疵不弄清楚不罢休,现在看来,执着过头了,可能里面也有写得不准确的东西,开心就好,以后发现失误再去改过来。第一次闻到五号是在当年读大一的时候,花了98元买了一瓶1.5ml的迷你Prafum,当时,1.5ml的P和4ml的EDP一个价,纠结之下我选择了P,也不知作为一个靠父母给生活费来过日子的大学生当年拿来的勇气在同样的价格下放弃了多出来的拿2.5ml容量而选择了这个精致的小瓶,它实在是太小了,我从没见过这么小瓶的香水,它是香水吗?都舍不得拆开用,但是还是打开了瓶塞,那一瞬间突然觉得好美妙,浓郁厚重的气味一下充斥了鼻腔,当年对香调和历史还不了解,只是很直接地觉得,好好闻,好有气场。我很庆幸闻到的第一瓶n5是Parfum版的,而并非EDP、EDT和EDC,这成为了 n5在我心里留下完美印象的第一个气味坐标,如果我闻到的是edp版,或许就被那股皂感吓走了,当然edp以及其他版本也非常不错,以后有机会再慢慢聊它们。 除开衍生版和限量版,单独以五号命名的香水现在还可以买到的版本有四个:Parfum香精版,EDP淡香精版、EDT淡香水版、EDC古龙水版(80年代停产但能买到)。 个人觉得 把parfum 翻译为香精是不太合适的,但香友们说应该翻译为纯香水版,但感觉也是不太合适的,因为 并非parfum用的所有原料全是纯天然,Guerlain的Mitsouko就说明了这一点,但若一定要提到区别,可能真的在原料的品质和价值上,就像土鸡汤和快餐炸鸡腿的区别?很难说谁就一定好吃谁一定难吃,但鸡肉品质和用餐场合的差异摆在这里。没有用过Parfum版的五号,还真的不能说自己用过香奈儿五号,因为这个版本是最美妙的。 常见的容量有7ml、14ml、28ml(现在新版修订成了7.5ml、15ml、30ml的标法,而实际容量一样,只是因为英制美制盎司的毫升数值不同导致的标发不同,不然,请问7ml和7.5ml有何差异意义?),当然还有各种喷瓶装和小拧盖装,以及早期较少见的长条形瓶装(通常被称为化学试剂瓶装)。我最喜欢用的是80年代及其以前的parfum版,之前说过,作为香水玩家,我没这个专业能力挥一挥手帕就在纸上写出它的原料表,也不想去营造一个虚无缥缈的空中花园,我只能用“冷、纯、厚、远”几个字以及简单最直白的四句话去描述它。 一、冷——五号很冷,它不是一款燥热型的香水,但很神奇,在秋冬季节闻到它就觉得很舒服,照理说冬天闻冷香不明智,但神奇的是五号相反,冷是内核,暖是表象,试一下在在这个寒冬,滴两滴在手腕然后蹭到耳后,散发出来的那种曼妙的凌冽,不是每款香水都有这个意境。 二、纯——作为一款天然原料和复合原料结合的香水,它很抽象,我知道肯定用了很多优质的玫瑰,但我一时半会儿还闻不出来,因为玫瑰已被碾碎,和其他原料一起重生重构,形成了五号的核心构架,这不就是百年前香奈儿女士和恩尼斯鲍在创造它时的本意吗?不想让女人闻起来像一束鲜花。不过很可惜,百年以后,越来越多的香水不仅让女人闻起来像一树鲜花,还像一坨重奶油蛋糕,而且还加了很多焦糖和鸡蛋。 三、厚——它不轻飘,无论是玫瑰的抽象性还是檀香的厚重感都用得恰到好处,轻浮是大忌,无论哪种调性,不厚重的气味通常容易和厨卫香薰用品联系在一起。 远——如果说厚代表着层次,那么远则代表着空间,闻到五号不会觉得是一团粘稠的气体包裹着自己,它通透明澈。原本想写一长篇,但写着写着发现对于这样一款100年历史的香水,越写越觉得语言是不够的,干脆不写了。或许有人把五号的成功归结于梦露的那句“我睡觉什么也不穿,只滴几滴香奈儿五号”,广告能引领意识的潮流,但觉不可能一款香水足足经典了一百年,因为它真的很完美。待会我再去买一瓶,然后在瓶底刻个2021,香奈儿五号一百年。
提到这款笔心里五味俱全,若说最爱前三,可能轮不到它,若要带出去写生,我想估计也不会首选它,因为玩了多年铅笔,比它优秀的不在少数,T1,老775.老770.老773,pg5........若这样算 ,t2在我心里进不了前五,但如果让我搬到火星上去住,只能带上五支笔,那我想我一定会给T2流出一个席位,复杂而曼妙的情结,就是T2,一款不得不拥有的自动铅笔。 玩久了笔,也没有闲心再像十年前,年轻时初入笔坛样去细研每个细节的区别、年代和出处,然后和笔友们争得面红耳赤。无论1996年承接末代T1也好,2006年引出T3也罢,T2就是T2,各种颜色,各花各眼。 当年我把T2当成送给自己手绘班学员的礼品笔,起初是为了在这个能接受的价格区间内让孩儿们也感受一下优质铅笔的感觉,但随后性价比显然慢慢褪色或者失去了初衷,T2成了一个符号,经典,耐看。我估计大多数笔友和我一样,蛮感周老师一直以来以一己之力压制T2的价格,使其在20-40元之间徘徊,能轻松被随时爱上铅笔的朋友拥有,真好,(除开特别特别稀少的版本,比如白色 t2 的0.9,当年我花了100元才拥有了它,但是这纯属凑队形,没任何参考意义,倘若让我再买第二只,no,再也不会买这个价格的T2)。T2绝版且库存越来越少这是事实,但也希望一直能温柔的价格呈现,但愿别突然哪天一夜暴涨,一夜暴涨的案例不在少数,就不一一罗列。一款好笔仅仅掌握在少数人手里真的不太好玩,同道中人都能分享才是真正的大快乐。正如我自己手里还留有2只酷喜乐5617,想开了有什么意义,确实也没太大意义,没有几个人有5617,除了压箱底偶尔秀朋友圈,得不到任何真正的开心。 以前我很喜欢拿T2和T1做对比,然后通过各种资料各种渠道去研究三福收购红环前后风格的差异,最后发现无论怎么研究 也只是自娱自乐寻开心,因为我始终不是品牌当事人,而是个玩家。T1很多地方是比T2帅,毋庸置疑,但那天兄弟伙一句话点醒了我:“不是T2不优秀,而是T1太优秀。”它们本就是两个时空的东西,比来比去也没有任何结果,因为铅笔始终是萝卜白菜各有所爱。现在想想的确是这样,当年很多和T2一个段位的铅笔现在平均一只比T2贵了十几块,想想还蛮神奇,到底是什么因素导致了红环的曾经经典现在没有成为人们热捧的对象。其实这样也好,万一真被一扫就是上百只,那别人真的还没发玩了。 或许在我眼里,T2的地位不仅是源自自身品质的过硬,而是源自我自己的年龄,我们80后这代人读大学的时候,商店的红环铅笔已经不是t1当道的时代了,出现得最多的是T2,而且是猪肝色的T2,标价还不便宜呢,28块9一只,记得很清楚,(朋友说猪肝色就是我当年这样叫出来的,哈哈,人家本来叫酒红色),我记得商店里最常见的就是这四款笔:施德楼带橡胶笔握的775,樱花12X系列(当年还没有马卡龙色,只有几个很老沉的色,黑,猪肝,很黑的墨绿,黄,很黑的深蓝),辉柏嘉971X系列。其实潜意识里我最早接触到的红环其实是T2,再后来爱上玩笔才知道,哦,原来还有T1和600,然后是其他更罕见的玩意儿。T2其实是个记忆片段,所幸的是,这个片段并未消失,我经常对朋友说,T2不错,收几只把,开心就好,不要逼自己队形控,因为你永远收集不完整,挑两三只,三四只喜欢的颜色 摆着好看,偶尔用用,就很开心了,这,就是T2.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