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空狂路☜ 黑暗创始大天使
本人动漫爱好者是也。
关注数: 135 粉丝数: 318 发帖数: 30,322 关注贴吧数: 25
权威杂志宣布中国团队再破量子通信科研难关   东方网5月6日消息:人们常说同卵双胞胎之间有神奇的相互感应。而在微观世界,一种真实存在的现象更为神奇,有共同来源的两个微观粒子间具有“纠缠关系”,无论相距多远,只要一个粒子状态发生变化,另一个立即产生相应变化。这种量子纠缠就是量子通信技术的基础。   量子纠缠特性赋予了量子通信许多突出优点:其独特的加密方式使密钥具有不可复制性和绝对安全性,一旦有人窃取密钥,整个通信信息会“自毁”并告知使用者;量子通信可消除线路时延,实现最快通信;这一技术还可保证大容量、远距离传输等等。   且不说效率高、容量大这些优点,单凭其“绝对安全性”,量子通信技术就足以让人们梦寐以求。由于其中蕴含的巨大战略意义和经济价值,量子通信技术在近二十年来逐渐成为国际科技竞争中的一大热点。中国科学家近年来在这一领域屡有不俗表现,已连续破解难题。   日前,新一期英国《自然·光子学》杂志长文刊登新成果,宣告中国团队再破一道量子通信科研难关。   这篇论文介绍了潘建伟团队在量子通信地面验证方面的新突破。全球量子网络的建立离不开远距离两点间的量子密钥分发,基于低轨道卫星的量子密钥分发是目前最为可行的方案,但仍需克服传输损耗、量子信道效率、背景噪音等问题。   潘建伟团队自主研发出高精度跟瞄、同步和高信噪比、低误码率单光子探测等关键技术,并利用旋转平台和热气球等设备模拟出卫星与地面之间的信道,成功验证了星地之间建立安全量子信道的可行性,从而为全球化量子网络的建立奠定了技术基础。   这早已不是中国科研团队首次取得量子通信领域的重要突破。   2004年,潘建伟领导的科研小组首次实现五光子纠缠和终端开放的量子态隐形传输,《自然》杂志称其为“量子纠错和分布式量子信息处理所需关键技术”。   2012年,他们与新华社合作建设的“金融信息量子通信验证网”开通,在世界上首次将量子通信技术应用于金融信息安全传输。   同年,潘建伟等人与德国科研人员合作,在全球首次实验实现具有高读出效率、长存储寿命的高性能量子存储器,在量子通信研究中迈出重要一步。   《自然》曾评论:在量子通信领域,中国用了不到十年时间,由一个不起眼的国家发展成为现在的世界劲旅;中国将先于欧洲和北美发射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建立首个全球量子通信网络。
陕西神木发现我国史前最大城址 距今约4300年史书中无对应记录 陕西神木发现我国史前最大城址,史书中尚未找到针对性的文字记载。因发掘工作浩大,可能耗时十数年或数十年。这座硕大无比的史前古城正在改写中国上古史及中华文明的起源。   神木县位于黄河中游、长城沿线;境内丘陵密布,沟壑纵横;草滩绵延,沙梁翻滚;是一块荒凉贫瘠的土地,历史上多次发生过战争,狼烟四起,只有饥民逃荒,不见富户荣归故里。 因此,尽管它是陕西省最大的县,总面积7706平方公里,但却人烟稀少。   直到二十多年前勘探人员在这里找到了世界级的“神府-东胜”煤田,滚滚煤海才让神木人过上了富裕生活。   要说这里有一座我国史前时期最大的古城,似乎像是一个笑话。   不过,若是你来到黄河支流秃尾河及其支流洞川沟交汇处的山梁顶部实地,看到已经清理发掘出的一个面朝东方、居高临下、位置险要、占地2500平方米的城门遗址,大概就要扭转看法了。   2011年由省、市、县三家文博机构组成联合考古队,对石峁遗址进行了区域系统调查,发现了一处规模宏大的石砌城址。   2012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正式对石峁遗址进行了重点发掘及复查,并确认了石峁城址由“皇城台”、内城、外城组成。   内城墙体残长2千米,面积约235万平方米;外城墙体残长2.84千米,面积约420万平方米。其规模远大于年代相近的浙江良渚遗址(300多万平方米)和山西陶寺遗址(270万平方米),是目前所知我国规模最大的新石器晚期城址。   “华夏第一门”   发掘工作从2012年5月至11月。主持发掘的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院长助理孙周勇说,为了弄清楚石峁城址到底建于何年代,考古队当年重点发掘东门。   这是我国迄今考古发掘的最早石城门,其结构异常复杂。发掘显示:它主要由“外瓮城”、两座包石夯土墩台、曲尺形“内瓮城”“门塾”等部分组成,这些设施以宽约9米的“『”形门道连接,总面积约2500平方米。   东门遗址属于整座城的地势最高处。石墙墙体宽约2.5米,保存最好处高出龙山晚期地面4米。整个外城的东南角与其相连,地势开阔,位置险要,堪称整个古城的枢纽地带。曾在考古现场考察过的四川省考古研究院院长高大伦认为,从总体上讲,石峁古城打破了中国夯土筑城的传统认知,其东门遗址无疑是目前考古发掘所见最早的石城门,其功能和结构的复杂性尚有待探讨,其在黄河文明史、甚至人类文明史上的意义都是难以估量的,在中华文化史上的地位堪称“华夏第一门”。   48个人头骨   此次考古发掘,首次考古发现7件玉器,其中完整的6件,主要是玉铲、玉璜等,最长的玉铲有18厘米长。   不过,这些玉器出土的地点都十分奇特——在城墙里。石峁考古队队员邵晶此前听当地老乡讲,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大批玉器流散出来,出土的地点是就石头墙里面。“我们当时还有些怀疑。后来发掘证实老乡说的是对的,我们这些玉器出土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在倾斜的石墙里面,第二种就是在倒塌的石墙堆积里面。”
首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