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exy123 jiexy123
关注数: 18 粉丝数: 20 发帖数: 1,137 关注贴吧数: 1
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 人人生而平等 (zt) 独立宣言,再也不该错下去的中文翻译 (虽然来到美国十四年了,但我看到的亦不过是管中窥豹而已。据美国一位大法官讲,美国成功的基础就在宗教,教育和法律。而前两点,恰恰被国人严重忽视,所以,我不免会多记录几笔,且请原谅在先) 《独立宣言》是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人权文件之一。但在流行的《独立宣言》的中译本中,《独立宣言》中最重要的一句话却译得大错特错,这样的错误再也不应该继续下去了。 英文中的这一段话是: We hold these truths to be self-evident, that 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 that they are endowed by their Creator with certain unalienable Rights, that among these are Life, Liberty, and the pursuit of Happiness. 在流行的翻译中,它被翻译为:“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 的:人人生而平等,他们都从他们的"造物主"那边被赋予了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关键在这一句:“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 把“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翻译成“人人生而平等”,显然是错了,并且是不应该发生的错误。 现在,有人出来纠正这个错误了,张玉明将其翻译为“所有的人是受造而平等的”(见《传扬》杂志2005年二月号),任东来将它翻译为“造物者创造了平等的个人”,(这是我在《法律史学术网》上查到的。)据李道揆在《美国研究》2001年第2期上介绍,关于《独立宣言》,近三十年来,中文有五个译本。 不知道那一位有心人能够找到这五个译本,看看它们对这一句话都是如何翻译的。 为什么在这样一句很普通的英文上,会翻译得如此离谱呢?是不是某种无神论的世界观在作怪? 很显然,美国的先祖很清楚,人并不是生而平等的,无论是从长相的美丑,身体的强弱,天资的聪明与愚笨,还是家庭的贫富,人都不是生而平等的。但是,无论这一切如何不同,人受造而平等,造物主所创造的个人是平等的。 这就牵涉到了三个观念: 第一,造物主。《独立宣言》承认有一位造物主,所有的人都是被他所创造的,人是一个受造者。 第二,人之平等就在于,人的生命中内在地包含了人之为人所不可剥夺的自由,价值和尊严,这一切不以外在的任何条件而转移。连批评基督教的美国独立斗士潘恩都引证了这样的一段话来论证这个观点:“上帝说,我们要照着我们的形象,按着我们的样式造人。上帝就照着自己的形象造人,乃是照着他的形象造男造女”(见《圣经》第一篇《创世记》)。 第三,这样的自由,价值和尊严由于是被上帝所赋予给每一个人的,因此,任何政府和个人都没有权利剥夺人的自由,践踏人的尊严。 由此才可以理解,紧接着上面那句话,《独立宣言》立即宣称:“为了保障这些权 利,人们才在他们之间建立政府,而政府之正当权力,则来自被统治者的同意。任何形式的政府,只要破坏上述目的,人民就有权利改变或废除它,并建立新政府; 新政府赖以奠基的原则,得以组织权力的方式,都要最大可能地增进民众的安全和幸福。” 由此才可以理解,为什么以无神论立国的国家,统治者敢于肆无忌惮地践踏人权。道理很简单,因为他们不相信神,也不怕神。 “所有的人是受造而平等的”。人们可以不赞成《独立宣言》中宣扬的这个观念,但你却不能把它说成“人人生而平等”。哪是明显的伪造,说谎。
一道终身受益的测试题 给大家来一个测试。这个测试倒不是测出谁是最强,它仅仅是一个测试,一个让人终身受益的测试。有些同学应该看过,之前偶也看过,但是再一次看的时候,依然选择了前一次的选择,你呢?如果你是第二次看,你的选择是什么呢? 在一个狂风暴雨的晚上,你开着自己心爱的车,经过一个车站,忽然看到有三个人正在焦急的等公共汽车: 一个是快要临死的老人,他需要马上去医院;一个是医生,他曾救过你的命,你做梦都想报答他;还有一个女人/男人,她/他是你做梦都想嫁/娶的人,也许错过就没有了。 但你的车只能在坐下一个人,你会如何选择? 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一个对你性格的测试,因为每一个回答都有他自己的原因: 老人快要死了,你首先应该先救他;你也想让那个医生上车,因为他救过你,这是个好机会报答他;还有就是你的梦中情人,错过了这个机会,你可能永远不能遇到一个让你这么心动的人了。 在200个应征者中,只有一个人被雇佣了,他并没有解释他的理由,他只是说了以下的话: “给医生车钥匙,让他带着老人去医院,而我则留下来陪我的梦中情人一起等公车!” 该文作者说,他认识的人都认为这个回答是最好的,但没有一个人(包括作者在内)一开始就想到。 是否是因为我们从未想过要放弃我们手中已经拥有的东西(车钥匙)而错失了一些东西呢?有时候,我们如果能放弃一些我们的固执,狭隘,和一些优势的话,可能得到的会更多! ps:医生自己会开车。该文章转自“心理学”吧。 以马内利,人性和智慧真是人生的礼物。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