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圣玉 东方圣玉
关注数: 12 粉丝数: 12 发帖数: 2,586 关注贴吧数: 11
【东方圣玉咏叹调】 原作者:欧 阳 一块五彩宝石,光华四射,从天而降,轰然一声巨响,平地崛起一座山峰…… 这就是神话“女娲补天”时,有一块五彩石落地,长出的山峰,后人称为“宝峰”。 神话是现实的折射,宝峰附近确实盛产一种五彩宝石,色分绿、红、黄、蓝、紫,通称“绿松石”,而以绿色最佳。据辞书《康熙字典》记载,女娲炼五彩石补天就在鄂西北的竹山县宝峰一带。古代诗人描写女娲的众多诗词,就有一首写道:“女娲去何年,犹传女娲迹。不见补天人,空余补天石。” 女娲在中国人心目中,是和炎黄的地位同等的。在上古神话中,女娲首先是造人,繁衍人类,说她是“人类之母”不为过份。当苍天出现了裂缝空洞,女娲又以伟大的母爱,炼石补天,造福子孙。因此后人便在女娲炼五彩石补天的绿松石产地,修建女娲庙,供奉女娲圣像,香火祭祀。 绿松石硬度与宝石类似,因此号称“东方绿宝石”。又因是女娲补天用的宝石,因此又称“东方圣玉”。全世界的绿松石出产不多,而中国为主要产地,集中在武当山系的郧县、郧西、竹山和白河,竹山宝峰附近的麻家渡罗家坡产量最大。由于绿松石颜色娇贵,因此自古以来,就被人们视为具有避邪免灾的“通灵宝玉”,被制成精美的花鸟、人物一类雕塑,项链、戒指一类首饰,还有玉坠、玉璧一类古玩,收藏于帝王皇室的皇宫王府或达官显贵的深宅大院。 一滴水见太阳,绿松石照见的是大千世界。据典籍记载,埃及国王在公元前五千年前就佩戴绿松石了,美国西部的印第安人在公元前,就把绿松石作为交易的媒介使用。我国在距今六千五百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出现了绿松石制品,殷商时期绿松石已经成为上流社会炫耀富贵的证物。到了战国时期,绿松石更是珍贵如国宝。一个歌颂人品如玉,坚贞不屈的“完璧归赵”故事,千古流传,家喻户晓。据传,这块“和氏璧”就是鄂西北的绿松石琢成的。和氏璧原先是一块玉璞,慧眼识宝的卞和,三次进献楚王,前两次被认为是石头,卞和因此背上欺骗楚王的罪名,惨遭砍掉双脚的刖刑,可是卞和并不气馁,带着伤残第三次抱着玉璞进献楚王,终于被认定为稀世珍宝,琢成了精美的玉璧,人称“和氏璧”。卞和抱玉,琴台知音,都出自三楚大地,是历史长河激起的两朵光彩照人的亮丽浪花。我有感于此,曾挥毫手书一联:“卞和三抱玉,琴台两知音。”算是对先贤的缅怀。 随着历史的进程,生产力的发展,绿松石制品越来越丰富,越来越精美。绿松石观音进了富贵人间的神龛,在香火袅绕中闪光;绿松石项链悬挂于贵妇人颈项,在欢声笑语中闪光;绿松石戒指戴于富翁手指,在弹冠相庆中闪光。晶莹闪亮的绿松石,这时虽然已经丧失了当年补天的功能,但是却成了富人手中的玩物而身价百倍。然而潮涨也有潮落时,曾几何时,绿松石制品被当成“四旧”,被扫进“封资修”黑屋。深埋地下的东方绿宝石,重现光辉,已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改革开放之后的事了。女娲炼石补天的罗家坡,人们深挖洞,广采石,成吨的绿松石源源不断从地下开采出来,经过打磨加工,销往全国各地,出口全球各国。绿松石光照罗家坡,贫穷的山村爆富了,率先奔入小康。 物质的富裕,不等于精神的富裕。富裕了的村民,反而精神贫困,争吵闹事,邻里不和,游手好闲,赌博成风。精神的滑坡终于酿造了一起人间悲剧。有家一奶同胞的弟兄俩,为了争夺绿松石,就匕首相见,哥哥亲手杀死了弟弟,血溅亲情。报社记者写出了一篇振聋发聩之作《腰缠万贯的精神贫困村》,发表在《人民日报》上。当地县委县政府痛定思痛,效法女娲补天,在全县开展了“十星级”文明评比活动,终使富裕了的山村,踩着物质文明的台阶,蹬上了精神文明的高峰。 新世纪以来,绿松石的前景一直看好,绿松石制品畅销全国,走俏世界。绿松石文化研究也悄然兴起。人们佩戴绿松石项链、戒指,摆放绿松石观音、仕女,镌刻绿松石朱文、白文印章,遂成时尚。然而,人们在使用绿松石制品的时候,是否想到绿松石那深邃的文化?一些人佩戴绿松石制品,彻夜打着麻将,通宵泡着酒吧,消磨时光的时候,是否想到绿松石那圣洁的品格?东方圣玉应当成为试金石,测试着每一个人,校正着每一个人。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