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带球 马克带球
关注数: 10 粉丝数: 135 发帖数: 1,090 关注贴吧数: 3
小娃子的命运走向柯山梦早已做了暗示,剩下的问题就是你看懂了多少 下面的正文是我今年3月份在b站创作的,基本涵盖了柯山梦对小娃子这个人物全方位的描写以及未来发展的可能性所做的伏笔,相信大家都没有很全面的审视过这个人物和在他身上的构思。 小娃子作为书中早期四小强之一,自从汪大善被裹挟成为厮养以后,小娃子的戏份就被弱化了。但是小娃子这个人物刻画的深入人心,必定不会长期平淡下去,相信肯定还是会很有戏。 小娃子由于哥哥在桐城被杀,和安庆营是死仇。按理来说是解不开的,那么正常来说小娃子的结局也是注定的。不过柯山梦毕竟不是普通作家,接下来我将施展抽丝剥茧之术,带你见你所未见,读你所未读。从书中所有的铺垫和现有的发展来看,小娃子的命运还是存在重大转折的可能性,并不一定走向毁灭。 首先书中第115章偷城中借被俘流寇之口说孩儿军最容易被洗脑,但是小娃子在桐城攻城作战的时候就显示出了沉着冷静的一面,并没有受张献忠先登当长家这张大饼的诱惑,而是从一开始就很有定力,显示出了远超其他孩儿军的智慧和独立思考能力。而这只是对小娃子思想的第一次刻画。虽然小娃子在流寇中耳濡目染平时也是滥杀无辜漠视生命,但是也曾有不顾生命危险和脚踝伤势冒险回头和曾老头一起拉牛车的举动,以及后来和曾老头之间建立的真情实感,这说明在小娃子内心深处人性未泯,只要条件恰当也是可以体现出来的。 然后就是气氛诡异的第307章冬夜,这一章里小娃子表达了对四处流窜归宿的迷茫,以及对杀人感到厌倦,还有对带银子跑路的曲掌盘子行为的思考,这个思考当然也包括了羡慕和向往,甚至这章结尾的暗示更是强烈,就是离开这个念头需要有个地方!328章捉生里更留着一个暗线,就是小娃子到底杀没杀汪大善的丈母娘,这个伏笔有关于小娃子的人性描写。 现在小娃子到安庆已经潜伏半年以上了,在安庆的平静生活有可能促进上面所说的铺垫形成巨大的转变,也就是说他的命运是存在巨大转折的可能。还记得这个解析开始提到的骑兵扩张吗,小娃子很可能就会被安排进去参兵,与杨光第产生交集,甚至再见曾老头都是可能的,那么也许会有更多的觉醒,和安庆营的血仇也有可能被化解。这么前瞻和细致的预测请你不要吃惊,这是基于书中已有情节和铺垫而做出的顺势推导,绝不是那种先射箭后画靶的胡乱猜测。至于会不会这么发展让我们一起期待精彩的后续。
初战的一些解读 千呼万唤终开打 好饭从来不怕晚 初战精彩又刺激 小杨火枪美名传 精彩刺激的战斗终于开始了,细节拉满扣人心弦,保持了军事方面一贯的高水准,而这还只是前哨战,后面的精彩妥妥的值得大家期待。文戏可以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不过军事描写的好坏真的很容易分辨,因为写的好看合理是一件很有难度的事情,这块柯山梦也不知道是怎么搞的竟然这么厉害,堪称恐怖如斯啊。 战斗过程是以安庆营突然袭击开始,最终俘虏了落水的包衣达成了基本目标,判断是个包衣是从穿着和语言得出的。整个战斗可以说打了个半斤八两,双方人数相近,伤亡相近,体现出的指挥和战斗技能也在一个水平线。清军那个穿最少两层甲的白甲一度展现出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作用,让俘虏3人小组一人受伤无法前进落入险境,好在关键时刻杨光第的火枪终于打中了白甲,才让整个形势转危为安。 杨光第的这一枪打响了安庆营单兵新式武器的首秀,虽然还是有操作繁琐耗时的问题,但是体现出的杀伤力相比弓箭icon有优势,新兵器在年轻人手里才能充分发挥。庞雨一直想的是大力发展燧发枪icon有现实困难,所以会不会做出一定妥协先发展火铳,值得大家关注。当然杨光第的军功章icon也有谭癞子的一小半,谭癞子还是懂配合的。其实谭癞子的心理素质很多时候被低估了。谭癞子几次的战斗经过都是慌的一匹,毕竟谭癞子不是士兵只是一个老百姓,但是慌归慌谭癞子的大脑从来没有宕机能一直保持思考,甚至还指挥游兵旗总射白甲脑袋,可惜虽然击中未能奏效。 丛林飞斧—全场一打五—江南时报头条拥有者—身体素质男—个人奇功英雄—出手必立功—神奇的陆战兵唐二栓又出现在战场了!立功那是必须的也是没有悬念的,关键时刻单手一把捞起包衣,将兵王的风采展现的淋漓尽致,什么叫百战神兵这就是了。旁边的余老二前文曾经说过是个除了炮兵谁都不服的主,但是面对安庆营上下无人不知的唐二栓估计也只有心服口服。 关于卢象升在本书中的命运,我在前面的解读里已经提过好几次了,结论就是和历史中一样。但是部分书友十分同情卢象升,觉得庞雨有可能救下卢象升,那我就最后一次泼泼冷水。这次咱们抛开书里对比反衬的暗示描写,只从理论数字来讨论可能性,从鲁桥镇到贾庄大概700多里,卢象升战败身死于12月12日,庞雨命令12月3日起每天前进60里,这中间只有10天时间最多只能走600里,这还是在既不休息调整,也不考虑途中遇到的高起潜和多尔衮的情况下,所以答案已经很明显了就是卢象升必死无疑。 庞雨的行军计划也必定会不断调整,因为前方情报会不断传回,庞雨只能不断调整自己的计划。从过徐州以后,庞雨就好比篮球场上的后卫,不断的做出试探步,还不停的急停急起,没办法毕竟实力不行,不能像内线似的直接低位单打就行了,只能不断的观察不断调整。至于接下来怎么打让大家一起拭目以待吧,反正必定精彩刺激。
本章关于谭癞子的一些解读 飘了,真的飘了,谭癞子真的飘了!从前的庞大人变成了现在的庞棍子,唐二栓也理所当然的变成了小唐。但是这个飘,飘的好,飘的真实,飘的符合人性,不飘不足以成为巨著。作为一个胸无大志的小人物,只靠一个点子就可以升官发财,扬名立万,飞黄腾达。如果谭癞子不飘那就不是配角谭癞子而是主角庞雨了。 手拿江南时报,想象中已经名扬大江和运河。怀揣400两巨款,就敢请月饷高达4两5的朋友喝酒。而且贴票都是9月份的,11月买的相当于立刻赚了2个月也就是1/6,比10%的利息还高。这400两银子相当于现代多少钱不容易换算,毕竟小农经济和信息化社会差异太大,但是书中周月如家,庞雨家这种一直做买卖的明末富裕地区的中产阶级家庭,家底也就是50两左右,还有天下名妓柳如是一次缠头叫价也才300两,通过这个简单直观的对比就知道400两绝对是一笔巨款了。所以谭癞子飘的合情合理,理所当然,如果换成我们也肯定飘,甚至比谭癞子还飘。 谭癞子已经可以充分体验什么是阶级差异了,那是翻身农奴把歌唱,老爷轮到我来当。报纸要揣在墩户身上,吃个鸡蛋也要墩户伺候,还好谭癞子的底色是善良的,也不会做出更过分的事了。当然谭癞子身上的变化也不只有飘,书中描写谭癞子用了深邃的眼神,根据我的记忆本书里很少用这样的形容,更何况用在谭癞子身上,这说明谭癞子身上有什么东西在觉醒!具体是什么,应该和接下来谭癞子会同远哨试验队到第一线去所做所见所闻有关。据此我认为未来谭癞子的走向绝不会是调到婆子营这么四平八稳。
从安庆营的外在战斗模式聊一聊 其实细心的书友能发现一个有趣的地方,那就是大家都喜欢看打仗,但是又很少有回顾的。展望预测怎么打的很多很多,但是一旦战斗结束就立刻热度没了。就如同生活中的我们欲望很多,但是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又有点不清楚。铁血残明作为一本巨著,战争描写毫无疑问是超一流的,其实很值得深入回味一下的,接下来我主要从战斗的外在表型形式来谈谈,首先是最基本的概括: 安庆营的几次战斗可以总结出一个比较明显的战斗模式:力量对比都是以少打多,但是极其重视情报收集,胜利关键都是充分利用了地利,临阵决机时候都很机智的欺敌从而为最终的胜利营造了条件。体现了安庆营极强的攻击性,情报能力,决断力,执行力。 首战北峡关,庞雨化身超级销售,充分把握了史可法的心理打动了对方才获得了出关作战的机会,在蝎子块所部远多于自己的情况下,充分利用了驿路狭窄兵力无法展开的地利,攻其一点不及其余,猛攻打溃当面之敌,再配合之前歪打正着埋伏的姚动山所部前后夹击,一举拿下安庆营首胜。北峡关后续舒城山口一战,本已被对方马兵压制,然后利用人墙遮蔽视线,然后由薄钰突施冷箭,突然一炮挽回了军心士气。 浦子口之战勇夺猛虎桥,从这个时期有一定条件做好情报收集工作,体现在情报收集的时间,范围,精度方面。刚下船没多久就下定决心突袭猛虎桥,这是战场决策方面。战斗中首先利用了对方心理,就是流寇马兵想拉开距离再围歼的心理,佯装中计实则是为了缩短被攻击的距离,然后利用驿路和猛虎桥的地理条件,直插猛虎桥然后就地利用狭窄桥头进行防御,再和后续跟进的步兵进行合作稳固防守,完成了对无法过桥的流寇马兵的关门打狗。当然在第一时间没有收集到银锭桥的情报,好在后续很快打了补丁,然后在银锭桥又是利用步兵掩护,很好的进行了欺敌掩护,突然开炮打死摇天动。 滁州之战,情报收集和决策成功是绝地求生的关键,虽然说陆战司的情报立了大功,但是实际战场总体态势远不是全息的,陆战司的情报只能算是50%的参考,依然有相当多的信息是模糊的。所以最后庞雨的决策依然是根据有限的条件进行了正确的决策。接下来依然是欺敌,也就是做出一副沿江而上去五里桥的姿态,实际上为了麻痹减缓曹操部队发起进攻,给自己渡河创造更多的时间和条件。然后就是欺敌成功,留下庄朝正带领一个局利用地理条件住渡口,给大部队创造从侧后攻击流寇大部队的条件。 车马河之战,陆战司再次拿到情报,庞雨在重重重压之下,百般纠结之中放出了豪言壮语:决不放弃胜利的机会。这个决策其实很简单,单纯按照军事实力对比来说不应该也不想打,但是庞雨还要考虑自己所处的政治,经济环境,而这两方面庞雨已经没有退路所以只能迎难而上,险中求胜。拿下二郎镇,再次充分利用了地利。直接控制了驿路咽喉,剩下的地点地形都不利于流寇精锐老营马兵发挥机动优势,所以最终只能被动的和安庆营在车马河进行决战。而在战斗关键时刻,书中“小庞雨”.“佐良玉”吴达财打起庞雨想用而没用上的左良玉大旗,再配合行军队伍拉长,这一套虚兵丝滑小连招直接击破闯塌天刘国能的心理防线,奇袭车马桥成功完成战场闭环,一举拿下奇功。不愧是庞雨模仿秀冠军,把地利和欺敌两点发挥的淋漓尽致,甚至决断过程也是一样参杂着各种阴差阳错的东西。 好了,通过以上的总结回顾我们大概能了解安庆营以往外在的战斗模式了,下面就是一点展望了,不能保证对只是从以往模式延伸到马上要开始的勤王战斗。有可能安庆营和清军的第一次碰撞在运河沿岸,大概可能是清军分兵读过运河之后和安庆骑兵遭遇,然后亲兵司后来赶到封闭渡口,之后和骑兵司进行围攻,清军分兵不敌又无法原路返回,只能沿运河向北撤退。当然后续战斗肯定不止一场,有可能在清军带着掠夺的财宝,人口,牲畜北返出口之前,安庆营都会持续参与,最终物质和舆论双丰收。
军事民主真法宝,集思广益效果好,达财癞子齐立功,安庆谭爷谁不晓 安庆营北上勤王第一次百总以上军官扩大会议暨后勤保障大会是一个和谐的大会,团结的大会,成功的大会,胜利的大会!本次会议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圆满的解决了当下以及未来一段时间的后勤粮草问题,为未来北上勤王作战行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做出了有力的保障。 正经的部分来了,这次谭癞子拿下首功了,喜提白银100两并官升一级。谭癞子提出的高价买粮其实并不复杂,之前庞雨也有过类似想法,关键的是用自己之前的生活经历指出了这么做的可行性和必然性,暗合了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谭癞子也由此第三度进入庞雨的视角,可以说前途一片光明。至于对于衙役的极尽贬低只能说无伤大雅,完全忘了顶头老板庞雨就是衙役出身其实不该,不过毕竟小人物的格局还做不到面面俱到。 吴达财也发挥作用了,这是我在可忧万全评论贴里就已经预见到的,预测他一是必然随军二是发挥作用。如果不是吴达财建议把参会人员扩大到漕帮,进而由庞雨再扩大到堡长,那估计还是得不到满意的结果。虽然没想到看不起的谭癞子能够把握住机会,结果成全了谭癞子。但是命运无常,吴达财也是由于当初侯先生刻意打压,王增禄的疏远不肯力争,姚动山建议留人守宿松县城这一系列阴差阳错的安排,帮他拿到了奇功,并成全了他的孤臣形象才得以一下连升三级当上副总文书官。 虽然说阮大铖和庞雨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互相利用,两个人的交往核心是为了利益,但是时间久了几分真情也是有的。庞雨有需要一个邀请,阮大铖也是7百里长途跋涉而来,沿途还有流寇的危险存在,这对于养尊处优胆小惜命的阮大铖来说绝不能只用利益来解释。虽未能彻底解决问题,200石粮食也是争取下来的成果。准备的张秉文介绍信基本没用但是也是一番心意,关键的还是关于勤王军事以外官场政治方面的点拨。 前文车马河大捷之后描写了阮大铖应该是又进一步的分析和了解了庞雨的相关一切,在365章《不缺》庞雨携大捷之势登门拜访阮大铖,阮大铖和管家对话提到庞雨云际寺舍命夺财,这在以前阮大铖出场是从来没说过或者想过的。所以作为最了解庞雨本人和庞雨集团实力的历史人物之一,我猜测阮大铖在不远的未来有可能从合作逐渐转变为投靠。毕竟早在292章《阉党》中阮大铖就评价过庞雨:这人不可以常理度之。
关于定计的一些看法 《定计》开头就是承接上一章《万全》,同时还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万全》中不仅没有万全之策,甚至连一个暂时的一致都没有达成。而《定计》中虽有言语交锋,但是战略战术安排的明明白白。正应了孙子兵法中的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可见双方的军事组织从领导到配合,从决策到执行差距有多大了。 历史中的岳托死在这次入寇,既然岳托死定了,那估计书中岳托需要换个死法了,换一个书友们喜闻乐见同时剧情需要的死法,具体怎么死大家可以先行展开想象。豪格也点出了这次辽镇兵马乃是拼凑,需要重点针对的还是卢象升所部。虽然清军战力有优势,但还是选择了一种经济适用的打法,首先吸引明军北上,然后声东击西,利用机动优势摆脱,南下四出掳掠,再寻机在机动中歼敌。说到这里我感觉这个局面对于明军已经很难了,就和解放战争后期国军的局面一样,从战略战术,组织度,军队战斗力,机动优势,后勤保障等各方面全方面被碾压。似乎也只有集中绝对优势兵力,争取以多打少重创消耗部分清军,靠不断的消耗争取削弱对方或者等待清庭内部生变这两条路。但是目前明军的实力明显不够,所以避免正面对决,尽量牵制减少破坏这个应对似乎整体问题不大。 回到庞雨这里,只剩12天粮食,徐州到凤阳大概400多里,塘马快点两天能到,但是朱大典派一个说话好使的文官赶到徐州估计也需要个10天8天的。庞雨不太可能干等着,我估计可能需要发挥主动性,来一个搂草打兔子,紫微星刚刚攻破一个县城往西走了,这不就是现成的血包嘛。庞雨可以通过打击紫微星也来一个因地就粮,还可以通过一次军事行动达成一个宣传自己的机会。
我对此次北上作战的联想 首先我这个更多的联想,并不是以往基于书中现实的合理推断。所以我多少出插上了一些想象的翅膀,大家看个热闹也可以自己发挥一下。 我想这一仗也许可以复制一下岳飞的郾城之战。这郾城之战我给大家简要介绍一下,岳飞面对南下的金军取得连续胜利,然后不断分兵。金兀术通过对情报的分析敏锐的发现了岳飞可能在郾城,于是果断率领1.5万精锐骑兵和后续10万步兵直扑郾城意图实施斩首行动,而此时岳飞兵力大概只有8000人,其中有“背嵬军”和游奕军”,背嵬军是重装精锐步兵,游奕军是骑兵。战役结果是3天内2次击败金兀术的拐子马,铁浮屠。上演了精彩的以少胜多,其中在战局关键时刻岳飞亲自出战,振奋士气夺得最后的胜利。 庞雨本次北上主力阵容就是亲兵司也是重装步兵和骑兵司,这和郾城之战的配置十分接近。根据战场态势可知,庞雨突然出现在北方战场,很有机会先以多打少收拾一部分清军分兵,一次两次都可能,那么后续可能引起清军一定程度的重视,汇集部分兵力试图报复或者消灭庞雨,而庞雨可能再次面对以少打多的局面,然后最终通过步骑炮的联合作战战胜清军,其中庞雨的临机决断,战场判断再次得以充分体现,并进而名满天下。 我这么设计,不知道大家觉得怎么样,最后我之前猜测此次作战吴达财也去了,并也可能在关键时刻提出了很好的建议。
铁血残明第417章《瓦房》之解析 这一章里出现的人物很少,主要是相声组合谭癞子蒋倌和杨光第母子。相声组合里谭癞子当仁不让是逗哏,蒋倌是捧哏。这个新锐组合的默契度和演出效果直逼老牌的庞雨庞丁组合,可惜刚磨合好就要由于北上勤王而要暂时停止演出。 从相声组合的对话里可以知道,谭堡长处理纠纷突出一个随心所欲,法无定法。不过还是有一条潜规则的,那就是是否“明事理”,如果有那就会得到照顾优待,而“明事理”的标准也很简单就是上过孝敬。从这里其实放大的看,其他屯堡应该也是大同小异的状态,堡长就是土皇帝,有着极大的权利而没有什么约束。而屯堡难民作为庞雨集团内部重要性靠后的部分,并没有一套严格的体系来运转,这也是庞雨缺少人才的必然结果,所以从这里也可以大胆猜测唐为民还是有很大可能加入的,然后负责这个民政方面。 许由原因为战功考核不佳被发配到墩堡,相信很多人觉得是吴达财做的,因为吴达财小心眼还记恨许由原。不过我觉得应该是侯先生做的,因为侯先生随军了所以考核应该是侯先生做主。而侯先生和吴达财已经势如水火了,许由原之前又积极靠拢吴达财,所以正好成为侯先生的打击目标,发配到吴达财呆过的墩堡也正好可以在文书队内部立威。 而吴达财这次很有可能随军北上,一是因为谢召发远在湖广庞雨中军缺乏得力的赞化,而吴达财本身就是一个能力出众的军官所以正好可以出谋划策。二是因为吴达财因为没有去湖广而失去了这次的考绩权,所以一定会争取随军而拿到下一次考绩权,而使功不如使过那么下次考绩的时候吴达财完全可以拯救一下许由原的职业生涯,进而完全收获一个铁杆心腹。
《预备》之我见 首先我有一个猜测:庞雨这次北上将会再次遭遇如夜袭云际司和桐城守城战两次夜战一样的需要亲自生死肉搏的惊险时刻。这和北侠官,浦子口,滁州,车马河几次大战有所不同,这几次大战在战场之中的庞雨可以用有惊无险来形容,虽也有全军覆没的危险但是没有急迫到庞雨需要亲自下场生死相搏的程度。 回到预备这章,这场的精髓必须是细腻的对话描写。杨学诗在和庞雨的谈话中,反应出学习能力不够主要表现在身在高位很久但是认字还是太少。反应出思维能力有限,体现在只能给出比较普通的回答,缺乏对事物的更全面深入和开创性的看法。比如这章讨论的几个问题和上一章关于霰弹炮的认识都是这样。 反观何仙涯的回答,不仅可以把握重点还可以有更深入全面的进一步分析,同时还不忘拍上一马屁,对话可以说是典范一样,深刻的体现了什么叫语言的艺术。更是体现了过去半年坐镇安庆大本营稳定后方总览全局历练的惊人成果。让庞雨听得十分舒爽,三弟都叫出来了可见一斑。庞雨一般工作状态可是一丝不苟的,这次属实是被何仙涯给说的太满意了。 所以两者就有了明显的对比,杨学诗就算和以前都是文盲的王增禄,吴达财,江帆,袁正等等其他人一比也都是比不过的,这些人体现出的学习能力和锻炼出的工作能力显然都比杨学诗表现出的强很多。所以我觉得安庆营真的需要加快高层新鲜血液的引入尤其是文化人方面的,谭阴阳和唐为民应该已经或者尽快加入进来了,否则随着进一步发展,人力资源方面的问题会更加严重,希望柯山梦可以照顾到这个方面的剧情。
小娃子的命运走向——小人物系列之N 论坛里已经很久没有关于小娃子的讨论了,作为早期四大小强之一近期比较黯淡,甚至没有汪大善和二蝗虫戏份重。但是我还是像讨论一下他,谁让咱比较念旧呢。 铁血涵盖了历史,经济,政治,军事,社会,人文,地域等元素,除了这些以外我还比较关心在时代大幕之下,小人物的命运起伏。其中作为书中的贯穿人物小娃子已经从小孩长成了青少年,他的命运最终会发展出什么结局其实还是很有悬念的。 目前作为谍探生活在安庆,而且相比以前的内应而言时间很长了,可以说比较安稳的融入了当地生活。不用说小娃子肯定会比较自己此时和在流寇里的生活,而且小娃子大概从崇祯9年开始就萌生了关于自身命运的思考,所以再有这段生活经历很难说有什么进一步的想法和改变。所以小娃子就一条道走到黑似乎并不是那么确定的结果。 小娃子固然有冷血杀人不眨眼的一面,但是也有对曾老头的真情流露。其中关于汪大善岳母是否刀下留人了,柯山梦在这里再次埋下伏笔,而且可以注意到小娃子在二郎镇的时候因为汪大善的鱼被人抢了,就表达过要对自己的饲养负责的话,从剧情来看汪大善和怀孕的媳妇能够一直活下来,小娃子确实已经尽力了,可见小娃子也是重合同守信用单位,也绝不是一个杀人不眨眼就能概括的。 那么小娃子最终的命运是存在变数的,一方面安庆营与他有杀兄之仇,对安庆营恨之入骨。一方面小娃子又和安庆营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包括曾老头也在安庆营这里也是个伏笔。又不是彻底泯灭人性,也有了自己对未来出路的思考,所以他的未来存在很大悬念,一条道走到黑被剿灭,或者拨乱反正融入安庆营,我觉得都是可能的,取决于柯山梦的安排,因为有足够的铺陈,发生哪一种结果都是有其合理性的,所以让我们一起拭目以待吧。
由《水训》到《大山》 本章又是典型的小人物配角的日常小品,这些小人物间的互动很生动有趣味,但是并不会直接推动剧情。于是我看到有不少书友又开始批评抱怨,我对这些表达一贯的态度是大可不必。 不妥的再次出场还是那么醒目,根据书中交代不妥已经成为军官,在车马河立了大功。有意思的是不妥当初在车马河第一次受伤以后面对大官郭奉友要求带伤作战的时候就敢硬顶,突出一个莽字。而且和吴达财争执的时候那是一点亏也不吃,突出一个有气当场就撒。而本章里作为一个不会水的山民,从地理位置和前后文可知,应该就是第130章《大山》里写过的山民,当时他们有仇必报袭击流寇,给扫荡完宿松准备往英山去的流寇造成了不小的杀伤,突出一个山民的特点就是彪悍记仇敢干,也正是不妥的性格特征。更有意思的是不妥在唐二栓他们面前说立大功,这完全是班门弄斧小巫见大巫了,唐二栓可是一打五生擒扫地王,夺得奇功的响当当的存在,当时柯山梦没安排鲁先锋说唐二栓,要不不妥这些人的反应应该很有意思。 最后关于本书怎么读,我还是觉得最适合的读法是榨汁机似的读法,不停的咂摸之后才能把大部分的精彩和精华尽收眼底,如此才能把海量的信息和所有前后呼应的梗脉全都弄清楚。本书值得你的反复咀嚼,最好不要攒多少章一起读,那样的读法只能看个皮毛,书里的精彩定然大部分落空,只能算暴殄天物了。
从《浮渡》简单聊两句 从这一章里可以知道奇兵营的骑兵有骑马渡水这一项技能。不少书友可能没有注意到一个对比,那就是流寇并没有这项技能。从猛虎桥和车马河的两次战斗都可以佐证,即使经验丰富的老寇也是如此。冯家店的明军也没有这个能力,至于其他明军和满清是不是有这项训练暂时不知,但是估计没有的可能性大。 加上奇兵营是一只职业军队,我认为奇兵营的训练水平应该是此时的天下第一。奇兵营有较强的战斗意志力,高于关宁明军应该也没问题,但是未必能高于清军。奇兵营的战斗经验这方面相比较清军和关宁明军还稍有欠缺。 之前有一段时间书友们曾经很热衷讨论庞雨手下有多少部队,其实是很难的,因为庞雨现在已经进入到了爆兵阶段。这完全区别于滁州大捷之后的那个阶段。柯山梦在这个阶段也不会给出明确的数字,所以大家只要知道这个状态就行了。 但是有一点很重要的我认为倒是可以讨论一下,那就是现在一个千总有多少门炮!我认为最少有24门炮!试着计算一下,以前一个司有一个直属炮兵旗队2门炮。现在千总有一个炮兵司,4个局最少有12个战斗旗队,那么就是12*2=24。大家也知道车马河8门炮集中使用的效果,那么24门炮将还将大大强化这种战场威力。所以庞雨的部队有点合成旅的意思。
由第一配角吴达财看人生无常 首先我认为吴达财堪称本书第一配角,谁赞成谁反对!模仿黑金里梁家辉的台词皮一下 先说一个跟这个话题有关又无关的观点,百总月饷应该是4两。以前大家普遍认为是5两,其实是不对的。从两方面可以得出结论。1.唐二栓在《三卷序》那章里报纸宣传上就是4两,而且通过前文知道唐二栓是百总级别士官。2.吴达财以前当百总开的是5两,这也是误解的来源,但是第181章《兵备》里,其实铺垫过旗总以上军官识字超过300字,一次性奖励10两同时每月多加一两。所以从两个方面证据来看百总月饷应为4两。这样也可以大概推断,副把总月饷4.5两,把总月饷5两。 回到正题,吴达财的人生无常在当百总那个阶段我就描述过,大家也都了解了。那么其实从百总到副千总这个阶段更是阴差阳错了,大家跟我一起品味一下。 首先是战功,吴达财能够升任副千总归根结底还是战功卓著,当机立断巧取车马河立下全营唯二的奇功。但是这个奇功也有偶然因素,因为赞化房原先计划宿松 不留部队,是姚动山出发之前建议庞雨留下一部分部队后的结果。如果不留下断后就正常参加正面战场战斗立功没问题,但奇功几乎不可能,如果没有奇功就算正常升迁也就是副把总或者把总,绝无可能升到副千总。 其次是提拔,吴达财能够一下子连升三级而且就任文书方这样的中枢要害部门的副手,还是有相当权力和独立性的副手。其实也是很大的意外,如果侯先生正常安排吴达财进武学当教官,或者王增禄力争帮助吴达财当上教官。庞雨也未必就会再做出人员调整了。 所以回头来看,姚动山,王增禄,侯先生都没有主观帮吴达财,但是客观上却阴差阳错的帮助吴达财升到现在的高位,这就是阴差阳错。我甚至预测吴达财将来还有机会领兵,大家一起拭目以待。吴达财第一配角稳稳的。
近期人物杂谈 贴吧里大布局大方向的讨论很多了,这个帖子咱们换个方向来来谈谈人物吧。我以前也发过很多关于人物讨论的帖子,因为铁血残明中的重要角色真的塑造的栩栩如生,会让读者不由自主的跟着他们的起伏变幻而感慨命运无常。所以这些有血有肉,有思维有感情有故事的人物自然而然就引人入胜了。所以我还是建议不少只读了一遍的书友们,多读几遍,众多人物极大的信息量,读一遍根本领略不了其中妙处。 德爷,可能是出场人物中间隔最长的一位了。德爷加入漕帮的信息我认为很可能会直达庞雨,因为德爷的履历尤其是当年击杀黄文鼎,这个是和当年的庞雨息息相关的。所以德爷即使初来乍到也可能很快受到重要,那么估计方向有两个。1.调到湖广。2.调到北京 崔永炟,关于这个人物前段时间不少书友陷入无意义的争吵。庞雨集团各现在种人员加一起有数万人,崔这样的小人物根本不可能在现阶段为庞雨所知。背景调查之类的在高速发展招兵买马阶段只能是走过场,所以也不可能阻止崔的加入,崔也必然又会再现一段小人物随着大洪流崛起的戏码,最可能的去处也是暗哨司,有一定可能派往湖广。 莫绮云和蒋寿,现在应该正在暗哨司司学枞阳那边学习呢,未来应该是派往北京作为高官显贵身边的暗线。一个胆大一个心细,肯定会发挥一定作用。 唐为民,应该离加入庞雨阵营不远了。大概时间是庞雨从湖广回到安庆再回桐城的时候。因为从前文可知熊文灿在安庆停留的时候虽然说要祭拜左光斗,但是应该最后没去。而《故旧》那章也表明了庞雨没回桐城,所以庞雨再回桐城的时候就应该是唐为民加入守备营的时候了,唐为民可能干什么?有可能是统一管理墩堡和分散在几个县的流民,甚至未来其他地区产生的流民。 谭阴阳,世外高人一般的存在。前一段时间听关牧差个村聊到谭阴阳,感觉很受启发,比我之前的理解更深一层。不过我还是老观点,谭阴阳肯定回加入庞雨阵营并发挥作用,时间也是在庞雨回桐城的时候。 最后我再分析下庞雨心狠不狠这方面。有不少书友都觉得庞雨心狠手辣,其实结合剧情和柯山梦的描写恰恰相反。与庞雨要干的事情相比,庞雨可以收是相当宽容了。如果没有必要或者有其他选择,庞雨并不是一个喜欢肉体消灭,杀人不眨眼的人。从争夺各码头来看,无论是安庆还是其他地方都是奔着先合作的态度,实在不行才出手。在《暖阁》里江帆吩咐把关押的人从安庆转移到枞阳,其中应该就有当初陈士辅的师爷,如果心狠这样的人早就可以灭口了,因为庞雨早就过了需要靠人质拿捏陈士辅的阶段,还留着一条命说白了就是不想滥杀无辜。 另外如果书友里有球迷的也可以关注我,如果你觉得我读《铁血残明》还算有那么点水平,那么关于篮球可能更在这个之上。gzh,douyin,b站都可以。
对于最新一章的解读——似曾相识必有回响 之前常说铁血残明里有很多草蛇灰线,隐喻暗示往往预示着一些变化,本章《年关》的结尾也预示着一个重大的改变,是什么我的看法在后面再说,先看看第160章《旧人》的结尾是什么样的。 《旧人》结尾: 灯笼的火光快要熄灭,屋中阴暗而静谧,庞雨把目光转向左侧,昏暗的光线映着庞雨变幻的眼神,焦国柞没喝的茶杯依然在哪里。火焰摇晃了两下终于熄灭,房间中仅有的光明消失,庞雨的身影淹没再一片黑暗之中。 本章《年关》结尾: 营门前的黄纸铁丝灯笼发出黄昏的光晕,标识禁止出入的长条状豹尾旗随风飘动,在灯笼前不停来回,让庞雨的脸忽明忽暗。 通过以上两段相信各位书友都能看出来通过对景中人的描写传递出了完全相同的阴暗诡异的气氛,这是本书唯二类似气氛中夹杂对庞雨表情的描写,这是创作手法的重现,那么很可能也预示要发生了类似的事情。 《旧人》中阮劲探听到了刘秀才逼着焦国柞把云际寺的事情说出来,条件是让焦继续住他已经抵押出去的大房子。而庞雨用郭奉友举例暗示焦应该明白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各位请注意到最后给焦泡的茶焦一口没喝,当然这里也有笨丫鬟忘了给庞雨泡茶的误会,不过这里已经暗示双方都有戒心了。如果说之前焦屡次走漏消息庞雨并未真王往心里去,那么庞雨第一次对焦动杀心就在这一章这一节这一刻,可谓是量变到质变的改变,当然焦还有挽回的机会可惜最终自己作死。 而《年关》里最后对庞雨的描写也应该对应了什么方面量变到质变的变化,那么这个方面我认为最大的可能就是对待流寇的关系的巨大变化。以前可以说庞雨对待流寇的态度就是不是你死就是我活,说白了就是往死里干,从来没有中间路线其他考虑。但是很可能从现在开始要考虑养寇自重了,谢召发的那句“那得看大人是为何来湖广”也是佐证。那在这个思路之下,我认为接下来有可能在熊文灿招抚条件的交易里,很有可能加入一些庞雨跟流寇的小交易,比如张献忠和刘国能把自己势力的部分甚至大部分银钱存到庞雨在湖广开设的银庄当中,熊文灿可以在里面抽成,庞雨也不再卖力追剿,三方共赢也符合招抚大策略。或者类似的各取所需的交易。 所以创作如此用心精彩的书,更新慢是很正常的,各位书友觉得不愿意等待你要先问问自己这书看明白了吗? 刚才我对《旧人》那章的分析你之前想到过吗,只看了一遍我的可以肯定只能看到个皮毛,看了三五遍才可能对本书有一定的头绪。近两年多我只读《铁血残明》这一本书,走马观花未必真的能看到那么多精彩,把真正值得读的书充分品味也可能体会到真正的精彩绝伦。
拜年贴顺便关于《汰换》的补充 首先祝柯山梦和各位书友在兔年里:兔飞猛进,前兔无量,扬眉兔气,大展宏兔! 每一章都有每一章的精彩,每个书友读过也会有自己的体会和滋味。我再稍微补充一下我的认识。 被打的文书官杨竹节作为一个文书中的老资格,其实应该并不是第一次出场,前文中第181章《兵备》有相关情节,提到王增禄跟胖鱼提出想跟侯先生学认字,胖鱼说候先生忙安排杨书办教王增禄,这也启发了胖鱼后续很快开办了识字班,所以再结合本章中的描述的:骄横狂妄,不服从考校镇抚官明令,更当面顶撞副总文书官。可以认为这个杨竹节就是前面出现过的教王增禄以及最初教识字班的杨书办。也可见柯山梦草蛇灰线伏脉千里,前后呼应之恐怖如斯。 再有侯先生和吴达财对话中提到的阴阳之论,这本是当初谭阴阳教给胖鱼的,那么在此时提出来,当然首先是对应两人的谈话,但是我觉得也是在为接下来谭阴阳的再次出场做铺垫了,请大家参看我之前的猜测。 回桐城胖鱼要进坑!肯定要有事发生!【铁血残明吧】_百度贴吧 https://tieba.baidu.com/p/8174664834?pid=146295893949&cid=0#146295893949 最后蒋国用打完板子一定要通知家里人,固然是按规定来的,但是让我想起前文里蒋国用被周县丞打完板子没人通知家属自己爬回去的,也是唏嘘有意思。
关于胖鱼真实历史水平的总结以及由此衍生的剧情走向探讨 常常有书友称胖鱼为历史小白,这个说法我是不同意的。而更准确的评价胖鱼的历史水平其实还是很重要的,因为不仅可以更客观的认识角色设计的定位,更有可能借助这个定位来判断预测柯山梦对未来情节发展的走向。接下来我先来抛砖引玉,期待大家的补充和讨论。 胖鱼的历史水平到底是什么水平,我认为结合剧情种种设定,应该是比绝大部分普通人更好的水平,当然这个水平也依然对明末并不了解多少,对南明更是几乎不了解的水平。但是国家九年义务教育就是这么安排历史课程的,那代表关于历史这个部分掌握到这个程度就可以了,所以虽然对明末并不了解多少,但是也绝不能称为小白。 胖鱼人物设定就是记忆力超强,头脑聪明,反应敏捷,学过经济史读的是财经类专业。看过李鸿章传记这类的杂书,读过金庸小说,所以胖鱼听过史可法的名字,我小学六年级读金庸鹿鼎记时候就是从这里记住史可法的。 由此我有几个看法,书里胖鱼把李自成作为风向标。但是胖鱼很可能还知道历史中的王承恩和洪承畴,王承恩跟随崇祯上吊这个不用多说,胖鱼如果需要肯定会重金收买王承恩的。而洪承畴叛降清朝这个民间影视作品和民间流传比较广,胖鱼很可能也是知道的,所以当洪承畴挂帅松锦大战开始的时候,胖鱼会立刻知道最终结果是明朝大失败,参战的明军精锐会损失殆尽,那么胖鱼就会顺势得出结论:明朝大势已去的时刻已经到了,李自成会做大做强再创辉煌,离明朝灭亡也不远了,那么在松锦大战开始的时候,胖鱼必然要大幅度扩军,甚至要避免参加松锦大战。以此来应对天下形势极具变化的态势。 但是因为胖鱼这个蝴蝶已经越来越强壮,扇动翅膀的影响越来越大,也有可能从现在崇祯10年10月到松锦大战开始前的崇祯13年的4月的两年半时间里改变一些什么。除了加强自身经济军事建设意外,那基本上只有到湖广帮助方孔炤剿匪和清军下一次入口劫掠两个方面。那么到底怎么样就看柯山梦怎么设计和安排的了。
与其等待不如深读——与书友们共勉 老实说等待的过程确实让人心焦,虽然我可能不像有些书友那样着急但是多少也是有这个感觉的。那么是什么让大家在如此情况下还愿意追更,毫无疑问就是本书的质量!给予再多溢美之词也不为过,我觉得绝对是一本巨著。是我多年来第一本反复揣摩和品味的书籍。 本书不是一部爽文,虽然有爽点但是是一部现实主义的力作,但是我觉得不少书友在以读爽文的方式来阅读本书。铁血残明除了文笔凝练,情节精妙以外在创作手法上常常草蛇灰线伏脉千里。而这些草蛇灰线常常隐藏在看似平平无奇叙述之中,直到水落石出的时候才会让人有恍然大悟的感觉。如果有书友没注意到这样的情况那就太可惜了,下面我举几个已经明确呼应的例子: 第一百六十章《旧人》里,庞丁说焦国柞不可靠,胖鱼回答总是有用的。后来大家知道了作用就是用来严肃军律。 第二百九十章《新编》里,第三司把总没提,谢召发提到了职位没提到是谁,都是在后面的剧情里逐渐表露的。 但是我要说的重点是各种还隐藏着的草蛇灰线: 第一百三十九章《守备》里,阮大铖提到安庆守备给胖鱼打开了一道大门,同时也说到了安庆守备管着安庆和九江两个卫所,我猜想丰店战役以后胖鱼很可能也要经略九江了。 庄朝正为什么能在强渡清流河的挺身而出主动断后?都知道那是真正九死一生以少敌多的绝命战斗,那么庄朝正的勇气有来自哪里呢?请大家参看我以前发过的相关文章。 我觉得埋得最深的线,第三百零八章《令信》.第三百零九章《专责》.第三百一十四章《退路》里信息量很大,明面上这几章里吴达财都是戏份很足的。但是伏笔之下戏份很重的还有一个人就是王增禄,先是《令信》里为了分散责任让大家一起讨论行军方向。然后《专责》里胖鱼召开军事会议,当时在场的高级军官除了杨学诗,蒋国用,侯先生,何仙涯,以外只有一个带兵主官庄朝正,而会议提到了史可法之前发过的军令除了第二司以外,还有给望江水营陆战司的,可见把总铁匠根本没有理会史可法的命令。《退路》里更提到了离桐城近的两个司日子不太顺,而桐城有什么,有史可法以及经常越过胖鱼的军令,而姚动山常驻桐城还可以说人在屋檐下,常驻潜山的王增禄也颇受干扰。这三章里已经有足够的伏笔表现了王增禄的摇摆不定,而到现在为止胖鱼阵营还没有出现一个脱离阵营的主要角色,在那个动荡环境下,朝廷的固有体制里实为不易,也很可能埋下了一个重要的变化,至于这个变化会不会出现大家可以和我一起拭目以待。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