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远🌊 青鸢小兵
法律、教育咨询、房地产
关注数: 112 粉丝数: 295 发帖数: 11,426 关注贴吧数: 21
《关于在潍坊沿海建设高端钢焦一体工业园的建议》回复 农工党潍坊市委员会:   您提出的关于在潍坊北部沿海地区规划建设高端钢铁及焦化工业园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目前,我市钢铁行业有潍坊特钢集团有限公司、山东鲁丽钢铁有限公司、山东寿光巨能特钢有限公司3家企业,2019年上交税金13.3亿元,职工12726人。焦化行业有潍坊华奥焦化有限公司、潍坊振兴焦化有限公司、山东万山集团有限公司、山东雷奥新能源有限公司4家企业,上交税金4.1亿元,职工3058人。上述这7家企业均是当地骨干龙头企业,在经济发展、财税收入、就业等方面作出了较大贡献,承担发电、区域居民供暖等民生工程。   一、北部沿海建设钢铁焦化一体化产业园区重要性和必要性   在我市北部沿海建设一个钢焦有机结合、产业上下贯通、高端化发展的大型联合体,符合我市发展实际,符合“六稳”要求。   一是我市北部沿海区域适合钢焦企业发展。我市北部沿海具有良好承接条件,符合国家向沿海地区布局钢铁产能、实施钢焦一体化发展的整体策略。该区域交通运输便利,便于大宗原材燃料的转运,潍坊港是国家一类开发口岸,港口吞吐量达5485万吨。北部沿海拥有近900平方公里工矿用地,可直接开发利用,环境容量压力相对较小。   二是我市装备制造业发展需要钢焦企业支撑。我市钢铁行业与装备制造业发展融为一体。我市装备制造业发达,经济规模2061亿元,特钢需求市场潜力巨大。钢铁行业不断向机械加工延伸产业链,并逐步融为一体。鲁丽钢铁,投资35亿元建设300万吨无缝钢管加工项目,智能化控制,产品节能40%以上,年新增主营业务收入200亿元。   三是我市钢焦企业都经过转型升级,链式发展。我市钢铁企业,90%以上产品属于优质特钢工业用材。中国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专家认定我市3家钢铁企业,均为特钢生产企业,特钢综合评价名列全国特钢企业前20强。   四是钢焦一体化发展符合循环经济要求。3家钢铁企业整合后,可建设3200立方的高炉、260吨的转炉,装备通过升级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每吨成本可下降200元。我市钢焦企业集中布局,产能匹配,实现钢焦联产化发展,呈现多赢局面。   二、建设钢铁焦化一体化产业园区需要解决的制约因素   实施钢铁焦化一体化发展,必然带来钢焦企业搬迁重组、产业链迁移、职工安置、社会民生工程重新布局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涉及面广,主要有:   1.全省钢铁焦化行业整体布局因素。在我市北部沿海建设钢铁焦化一体化产业园区不符合全省钢铁焦化行业整体布局。【全省钢铁行业优化布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方案中,明确2025年前我市钢铁产能原则上全部退出。焦化行业,2020年4月底前,我市压减备案产能120万吨,淘汰炭化室高度小于5.5米焦炉及热回收焦炉。目前,全省尚未公布焦化产能布局规划,我市减后的余量250万吨产能面临全省搬迁整合。】   2.产业链因素。我市钢焦企业链式发展,是我市工业发展优势,也是影响搬迁整合中的重大制约因素。钢焦企业异地搬迁,涉及到整个产业链的搬迁,基本上属于拆旧新建,搬迁新建成本剧增。   3.资金要素。经初步测算,若我市钢铁企业、焦化企业及相关产业链企业,向北部沿海整合优化,土地、设备投入及规划建设搬迁费用,约需要资金400亿元左右,这些资金的筹措有巨大难度,企业自筹会背负沉重的债务,对生产经营形成巨大压力。   4.土体资源因素。据测算,搬迁项目需要土地约1万亩。钢铁焦化实现集中整合发展,目前我市有二个地点可供选择,一是滨海开发区,二是昌邑市下营镇。两地均没有现成的规模达1万亩的工业用地区块。   5.水资源因素。按照吨钢需要2吨水、吨焦需要1.5吨水的比例,钢焦一体化园区年需要水约1835万吨。需主要通过引黄济青干渠调取黄河水、长江水来解决,或利用企业生产余热淡化海水来补充,但成本偏高。   6.民生保障因素。钢铁焦化企业不仅承担着城市燃气或园区企业供气任务,还承担着对周边居民的供暖任务。搬迁后,热源需另寻其他途径。   7.金融风险因素。据统计,潍坊特钢银行贷款37亿元,对外担保10.8亿元,外欠客户、供应商货款28.4亿元;振兴焦化银行贷款17亿元。若搬迁企业,或引发一系列信贷风险问题。   8.职工安置因素。我市钢铁焦化企业共有15784名职工,搬迁后,原公司安置职工难,新公司招工难两重问题同时存在。   同时,我们还邀请国家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有关专家,对我市北部建设钢焦一体化园区进行论证。专家指出,钢铁企业,我国没有搬迁成功的先例,国外很少有搬迁成功的先例。   三、几点建议   一是争取省委省政府同意。省委省政府同意我市在潍坊北部沿海地区规划建设高端钢铁及煤焦工业园,是此项工作关键和前提,我们将积极向省里汇报,客观反映我市诉求,取得省委省政府认可和支持。   二是搞好整合优化的前期谋划工作。从了解情况看,3家钢铁和4家焦化企业整合重组的意愿不强,钢焦企业整合涉及5个县市区和众多利益主体。待条件成熟后,可启动市发改委牵头,工信等部门配合,对此项工作进行全面谋划。   三是统筹各方领导力量,共同研究解决相关问题。高端钢铁和焦化产业园建设,是我市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重大布局,需要高端决策和强有力领导,建议市里成立由市领导牵头的专班,进行统筹谋划、科学研究、精准决策,共同推进全市钢焦企业整合落地。
关于胶州校区近期官方新闻稿的解读 (1)以往的宣传稿,涉及驻青高校的,一般排序是青大、青科,此次青科开头,说明定位是科技创新服务社会,产学研服务融入青岛。青科是驻青高校在这一方面的领头军、典范和表率。 (2)委婉的提出诸多科技成果并没有在青岛地区转化,推动更多科研成果在青岛诞生,在青岛转化落地、开花结果。 (3)存在的问题是两方面的,一方面驻青高校没有足够聚焦青岛产业需求。另一方面青岛市忽视了与驻青高校的交流,没有为驻青高校提供优质的环境和服务。外来的和尚没念好经,自己的和尚和自己越来越离心,青岛大庙的木槌敲不响新旧动能转换的冲锋号。 (4)要全面摸清青岛各区市和学校的情况,努力实现互利共赢、协同发展,这几年光打擂,全面引进高校,开花结果的少,财政也不是无底洞,得考虑收尾了,要敲敲驻青本土高校的鼓,别得罪本土知识人。青岛的高教建设要转入落地阶段,再这么折腾法,干再多的成就挽不回青岛本地的名声。 (5)学校要为城市服务,通过资源统筹、优势互补、成果共享,促进更多科研成果在本地转化,政府没钱,你们要多靠产学研赚钱,屁股一定要做青岛。青科大去淄博,青大跑威海,你俩隔三差五 还去烟台、潍坊、济南、日照,难道青岛不够你们发展吗?我们现在要支持你们了,给不给钱另说,政府对你们往外跑持保留意见。 (6)关于青岛大学。要支持你胶州校区建设和医学学科发展,最近几年确实不怎么重点支持你,也没给你提出解决办法,毕竟你也不是省重大项目,但是现在政府打算要买马骨,做个示范,以往确实很敷衍你,但也有你自身种种不对的地方,现在双方要搞点务实合作的方案,推动你在胶州落地,不然上合的房地产难搞,以前耽误了,现在快点搞,以前没人重视你,我现在出面了,你要给面子,以前的责任不提,大家一起努力。 (7)关于青岛科技大学,你不要觉得我们只是要求你科技成果留在青岛,身心留在青岛,不要总是怪你在崂山,四方局限,不要觉得我们忽视你不给你支持,对了,我可不知道省市共建青科大的事情哦。青岛自贸区多大的舞台啊,难道不够你发展,你应该多在黄岛那边投资源,要加大力度搞。至于具体的支持,你们没有提出明确的要求,我们没法答复。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