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肥料 农资肥料
关注数: 213 粉丝数: 28 发帖数: 1,077 关注贴吧数: 249
二、磷酸二氢钾的使用方法 磷酸二氢钾使用方法多样,有喷施、冲施灌根、蘸根移栽、浸种拌种、基施。不同作物使用适期也不尽相同。 磷酸二氢钾使用时间、方法与推荐浓度 注:①以上使用浓度针对的是高纯度、氯含量不超标的磷酸二氢钾。②因地域不同,气候不同,作物不同,具体使用量要根据作物具体情况而定。③研究表明,适当超量使用磷酸二氢钾能起到提质增产的作用。 小麦 ● 每亩用磷酸二氢钾100~200克,每5公斤种子兑水(水温20~25℃)500~600克拌种。 ● 在返青前期、拨节前期、孕穗前期,扬花前期、灌浆前期,每亩每次施用200克,兑75~150倍水份溶解后喷施。 ● 在抽穗开花期,每亩可用磷酸二氢钾300克进行根外追肥。 ● 冬小麦寒潮来临前喷施磷酸二氢钾能抗寒防冻;生育后期喷施磷酸二氢钾溶液,不仅可以补充磷钾养份,而且对抗干热风也有一定的作用。 水稻 ● 在分蘖期、拔节期、孕穗期各喷洒一次磷酸二氢钾,用量为每次每亩100~200克兑水15公斤,可延长水稻剑叶的寿命,促进光合产物向种子的运输,进一步提高粒重,实现高产。 ●灌浆期多次喷施可增强水稻抗逆抗害能力,大幅减少病害发生。 玉米 ● 定苗后,拔节期各喷磷酸二氢钾一次,亩用量200克兑水15公斤。 ● 在开花后喷施磷酸二氢钾溶液进行叶面喷施,可以起到保根、保叶的作用,提高结实率和饱果率。 ● 表现为少倒伏、少病害、穗大、顶满粒饱,一般能增产35%以上。 花生 ● 在花期前,开花下针期、结荚期喷施二次磷酸二氢钾,用量为每亩每次100~200克,兑水15公斤/每亩喷施。 ● 也可在开花下针期、结荚期结合浇水冲施磷酸二氢钾,每亩每次用400克左右。 ● 表现为少病害,秧茁壮,结实早,果实多且饱满,增幅能达到40%以上。 大豆 ● 在苗期、初花期、盛花期各喷一次磷酸二氢钾,用量为每亩100~200克,兑水15公斤。 ● 在鼓籽期结合浇水冲施一次磷酸二氢钾,用量为3公斤/亩。 ● 表现为结荚多,少病害,少倒伏,籽粒饱,增幅大。 ● 在鼓粒期如发现营养不良所致的早衰现象,也可用0.3%的磷酸二氢钾溶液进行叶面喷施补救。 大蒜 ● 入冬前,每亩可用磷酸二氢钾100g兑水15公斤叶面喷施。 ● 返青后每亩可用磷酸二氢钾200g兑水15公斤喷施,抽薹后,每亩冲施3公斤左右磷酸二氢钾水溶液。 ● 表现为苗全苗壮,叶片宽厚,蒜薹粗,蒜头大,散瓣少,质优,病害少,成熟早。 葱 ● 育苗期,可用50g磷酸二氢钾兑水15kg叶面喷施。 ● 移栽后至收获前,每亩可用200g兑水15公斤叶面喷施,也可在膨大期冲施一次,每亩用量3公斤左右。 ● 表现为葱白多,葱心实,病害少,品质高,增幅大。 油菜 ● 苗前期、苗后期分别喷磷酸二氢钾一次,每亩每次用50~100克兑水15公斤。 ● 薹期、花期、成熟阶段,各喷施一次磷酸二氢钾,每亩每次200克兑水15公斤。 ● 表现为苗壮籽饱,少病害,增幅大。 红薯、土豆 ● 分枝结薯期、茎叶生长期、膨大期分别喷一次磷酸二氢钾,每亩每次用100克兑水15公斤。 ● 也可冲施,每亩每次至少3公斤。 棉花 ● 苗期、现蕾、开花期各喷一次,每亩每次100~200克兑水15公斤,花铃期至封顶前,每十天喷一次。 ● 表现为杆状、结果早、稠、大,抗早衰、棉花纤维长且韧性好。 ● 8月中旬至9月上旬,可用磷酸二氢钾进行根外追肥,促使棉铃尽早开裂吐絮。 黄瓜、番茄、豆角、茄子等蔬菜 ● 定植到花前期喷施二次磷酸二氢钾,每亩每次用量50~100克兑水15公斤。 ● 坐果后每7天喷施一次,每亩每次用200克兑水15公斤。 ● 表现为叶绿,色鲜,病害少,可达到无公害蔬菜标准。 黄瓜:在结瓜盛期可用0.3~0.5%的磷酸二氢钾水溶液进行叶面喷施。 番茄:在由缺磷引起叶片小、结果番茄:在由缺磷引起叶片小、结果迟、植株后期呈现卷叶、缺钾引起的果形不正、成熟不一、色不均匀、植株易感灰霉病时可用0.2~0.3%的磷酸二氢钾溶液喷施进行补救。 胡萝卜、白萝卜 ● 定植后喷施二次磷酸二氢钾每亩每次用50~100克兑水15公斤。 ● 进入膨大期,每亩次100~200克兑水15公斤。 ● 也可在浇水时随水均匀冲施,每亩3公斤为宜。 ● 表现为茎叶壮,果大体匀,病害少,崩裂少。 葡萄 ● 在新梢生长期、花前、花期、花后期膨果期分别喷施磷酸二氢钾,亩用量为100~200克兑水15公斤。 ● 在采收前一个月喷施,可提高葡萄果实的含糖量,葡萄个大无斑,颜色新鲜,口感好,存放时间长
昆虫基础知识昆虫身体结构与功能 昆虫的成虫身体分为头、胸、腹三个部分: 头部都有一个用以进食的口器、一对触角、一对复眼;昆虫的口器很重要,不同类目的昆虫有不同的口器,我们会在后面分别细说。 胸部是昆虫的运动中心,分为前胸、中胸和后胸3节,每节各有一对足;前胸的后背通常有前胸背板加固,中胸和后胸则各有一对翅,即前翅和后翅;有的昆虫后胸翅退化为平衡棒,起平衡作用。 腹部是生殖与营养代谢中心,包含生殖器官及大部分内脏;腹部没有足或翅,但也分节,节数不等,通常应该为11节,但也因演化减少为8节、7节或4节。 足:昆虫都是胸足(足长在前胸上),腹足是蜗牛、螺等软体动物而不是昆虫的特征,但鳞翅目幼虫的腹部具有可以用于行走的附肢,也被称为腹足。昆虫的足分为基节、转节、腿节、胫节和跗节和爪,足常常会根据其生活习性与捕食的需要发生特化,譬如蜜蜂中的采蜜蜂与工蜂、蚂蚁中的工蚁和兵蚁,都会在足上发生特异性改变,使它们更便于采蜜、筑巢或战斗。翅膀:昆虫通过翅膀实现迁飞,到处繁育后代,也播散虫害。虫害能够播散到多远的距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昆虫的翅膀即飞翔能力;但许多昆虫有候鸟的习性,能够随南北向的气流实现远距离飞行,将虫害从长江流域一直向北扩散到东北、西北地区。翅膀的质地可以分为膜质和革质,膜质薄而透明,翅脉明显可见,如蜜蜂、蜻蜓和蝉;革质比膜翅稍厚,有弹性,半透明,翅脉仍可见,如蝗虫和蟋蟀。 触觉与嗅觉:昆虫头上的触角不仅给它们提供触觉,还提供嗅觉,有的还有听觉;触角上有许多感觉器和嗅觉器,与感觉神经末梢相连,并直接通达中枢神经,所以昆虫非常灵敏,既能感触物体、感觉气流,又能嗅到各种气味,包括异性远距离发出的性激素。 触觉与嗅觉之于昆虫是远比视觉和听觉重要得多的感觉,昆虫靠气流的扰动逃避临近的天敌和危险,靠闻到植物的气味才能决定飞到哪儿采食花蜜和产卵,或者爬行到哪儿取食;它们也能根据嗅觉来识别同类和天敌。 视觉:昆虫的视觉器官有复眼与单眼,复眼是昆虫的主要视觉器官,由几十只到超过一万只小眼组成,每只小眼会独立成像,总体合成一副网格样的全像,大多数昆虫头上还有2-3个单眼,单眼仅能感觉光的强弱而看不到物像(即感知不到物体的形状),是一种比较简单的光感受器,单眼的作用并非成像,而是通过光来调节昆虫自身的作息节律。昆虫的可见光谱与人类不太一样,通常它们能看见人类看不见的紫外线,却不一定能看见人类可见光中的红光。成虫的单眼如果长在头的两侧,那就是两边各1个;如果是长在头的前背部,往往是排成三角形的3个;幼虫在头的两侧可以各有1-6个单眼,如蚕就有12个单眼。听觉器官:昆虫没有耳朵,但能听到声音,它们接收声音的器官并不一定长在头上,而是长在身上不同的位置: 蝗虫的听觉器官长在腹部第一节的左右两边,每边一只,外表是半月形的裂口;蚊子的“耳朵”生在头部的两根触角上,每根触角的第二节里藏着一只收听声音的器官;蟋蟀的“耳朵”则生在一对前脚的小腿上;而飞蛾的"耳朵”有的生在胸部,有的生在腹部;因为跟人一样左右两边都有一个听觉器官,所以它们能够感知声音的远近和方向(摘自十八子金名的科普文章)。昆虫的听觉能力很特殊,对声音的节律有超过人类的分辨力,它们还能听见人耳所听不到的振动频率很低的次声或振动频率很高的超声。发声器官:大部分昆虫没有发声器官,因而不发声,或者靠振动翅膀或摩擦体外的足与身体发声,但蝉(知了)在腹部有发声器,通过胸腔共鸣扩音后,就能发出异常响亮的叫声。 随着现代种系发生学、分子生物学和DNA测序技术的发展,一些昆虫的分类科目处在较大的调整中,如原同翅目昆虫已经整体并入半翅目下。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