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你吉祥和顺 祝你吉祥和顺
我的心很肮脏,但、我会努力打扫它,使它重回圣洁!
关注数: 111 粉丝数: 270 发帖数: 9,089 关注贴吧数: 3
20190112 每年移动50千米!南北磁极“不规律”漂移 每年移动50千米!南北磁极“不规律”漂移,磁场逆转已经开始? ------------中国气象爱好者------------ 地球有一个全球性的磁场,这使得其可以免受太阳风粒子的影响,一些生物也因为地球磁场而产生了对应的习性。当然,地球磁场也并非一成不变的——据外媒报道称,科学家们已经发现地球的磁场正在发生变化,但原因未知。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称,研究人员表示,地球北极的磁极正在从加拿大向西伯利亚“滑行”。这个现象引发了科学界的关注,使得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员不得不更新它们的地球磁场模型。该模型的最新版本于2015年问世,预计将使用到2020年。但最近的发现显示,地球磁场变化如此之快,以至于这个模型不得不需要修复。英国地质调查局的Ciaran Beggan近日接受采访时表示,地球磁极现在每年移动大约50千米,但奇怪的是它在1900年到1980年之间没有太大的变化,而在过去的近40年里却加速变化,这让一些研究者感到困惑。事实上,按照此前的研究,地球磁极每隔几十万年极性翻转,最终变成了如今的模样,但近年来地球磁极的漂移看上去似乎很怪异。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和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NOAA)国家环境信息中心的地磁学家Arnaud Chulliat表示,人类的地球磁场模型错误一直在增加。因为北磁极正向着俄罗斯加速漂移;相反,南极磁极漂移非常缓慢,速度仅为北磁极漂移速度的五分之一即每年不到10公里,并且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变化并不大。 在通过卫星追踪和分析后,来自英国利兹大学的地磁学家Phil Livermore指出,北磁极的位置似乎受到了两个大尺寸磁场的影响,一个位于加拿大之下,一个位于西伯利亚之下,而从目前的情况看,西伯利亚的磁场正在占据主导,因此这导致了磁极正在朝着俄罗斯漂移。 尽管科学家们近年来已经预测到了地球的磁场正在加速“翻转”的事件,但现在发现的磁极异常变化可能对于地球磁场产生更难以预料的变化,这样的事件也可能会产生灾难性的后果——比如对地球电网造成破坏,并使地球表面的生命暴露在更危险的太阳高能粒子下。虽然以前认为这些逆转发生在数十万年的间隔,但最近的一项研究指出,当前的磁北极变化可能是一次“逆转”的早期阶段,并使得磁场翻转可能在几个世纪内发生。
20180424 少林方丈到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调研 原来是为了它 少林方丈到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调研 原来是为了它 月24日是中国航天日,在各方纷纷庆祝中国航天“生快”时,网上有些奇怪的东西也引起了我们的好奇…… 众所周知,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是中国航天运载火箭的主要研制和生产企业,长征二号、长征三号以及新一代长征五号、长征七号等运载火箭都是它家的产品。照片上的少林寺方丈释永信大和尚“调研”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这是在唱哪出?和尚跟火箭会有什么关系?甚至有脑洞大开的网友猜测,会不会是中国运载火箭需要大和尚开光作法? 《环球时报》记者24日确认,少林寺方丈一行近日到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调研一事是真的,不过跟“给火箭开光”之类的猜测毫无关系。据《环球时报》记者了解,原来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利用航天技术研制出一套先进的古籍保护系统,这对于拥有大量古籍而苦于保存困难的少林寺而言无疑极有吸引力。 此前曾有公开报道介绍过少林寺面临的窘境: “少林寺藏经阁所存古籍材质多为竹纸式棉纸,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大都有所毁损,缺页、虫蛀等现象非常严重。在落实宗教政策以前,由于没有专人保护,这些古籍随意堆放在一起,任由其发霉变质,残损非常严重。落实宗教政策以后,少林寺开始积极收集各类残存经藏,由于相关专业人才和条件的缺失,也只得暂时装入箱柜做临时性保护。少林寺地处少室山深处,夏天多雨潮湿,冬天寒冷干燥,仅气候条件来说对于古籍的保护就十分不利;作为世界著名旅游景区,少林寺游客量较大,这也给保护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而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的相关技术正好可以解除少林寺的困扰。据介绍,这套古籍保护系统的正式名称叫“古籍整体战备库系统”,它由古籍保护箱、多功能仪、全国古籍保护监控平台和数字化配气系统和多功能箱架组成。其中,保护箱作为系统的主要组成,既为古籍文物提供密闭的贮存空间,具备防水、防火、防虫等特点,又要便于战时运输。 负责保护箱设计的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战术武器事业部结构室主任范新中表示,保护箱是融合了许多航天高科技于一身的“百宝箱”。保护箱的设计中用到了火箭气动加热防隔热结构设计、火箭整流罩蜂窝夹层结构设计和飞行器舱体复合材料结构设计等航天技术。 结构室设计师单亦姣说:“我们要考虑的因素很多,防火、防水、防虫都是最基础的要求。”在遇到火灾时,保护箱的防热隔热材料能保证保护箱在1小时的时间里,内部温度保持在60摄氏度以内。箱体采用的整流罩蜂窝夹层结构设计,不仅能抗摔抗压,即便掉进水里也不会沉没。 每一个保护箱都有两扇对开的门和一个特殊的“门锁”,保护箱要做到防水绝尘,因此对箱体密封性的要求特别高。负责门锁设计的雷豹解释说,每个保护箱内部都比外部高0.1个大气压,门锁采用飞行器上动作类结构设计,每扇门上承载着500公斤的力,因此,可以100%防水隔尘。同时,为了防止有机物分解产生物质对古籍文物发生侵蚀,所有的箱体内部材料都要先进行净化,工艺非常复杂。 所以情况非常清楚了,不是中国火箭需要大和尚“开光作法”,而是中国火箭技术可以用来保护少林寺古籍,共同确保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不受损害。
20180403 普京遇近20年最屈辱时刻 西方提供一记又一记耳光 普京遇近20年最屈辱时刻 西方提供一记又一记耳光 2018年04月03日 07:35 环球网 原标题:过去这半个月,是普京近20年来最屈辱的时刻! 考验普京的时候到了!(一) 对普京来说,过去半个月,是执政近20年来最屈辱的时刻。 刚刚再次当选俄罗斯总统,本是他迈向巅峰最喜悦的时候,收到的应该是各国的贺电和祝福,但万万没想到的是,西方邻居提供的却是一记又一记耳光。 从英国开始,各种谩骂指责最后通牒之后,是一个又一个国家开始驱逐俄罗斯外交官。 英国,驱逐23名俄罗斯外交官; 乌克兰,驱逐了13名俄外交官; 德国、加拿大、波兰和法国各驱逐了4名; 立陶宛和捷克各驱逐了3名; 澳大利亚、阿尔巴尼亚、丹麦、西班牙、意大利和荷兰各驱逐了2名; 匈牙利、拉脱维亚、马其顿、挪威、罗马尼亚、芬兰、克罗地亚、瑞典和爱沙尼亚各驱逐1名。 然后,则是美国,一下子驱逐60名俄罗斯外交官,并关闭俄罗斯驻西雅图总领馆。要知道,在冷战最激烈的时候,当时最强硬的美国总统里根,也只驱逐过55名俄罗斯外交官。 但现在,美国不过是为了替英国人出头,就一下子驱逐了60名俄罗斯外交官,还关闭了俄罗斯驻西雅图总领馆。 整个加起来,西方驱逐了有约200名俄罗斯外交官。 这种对俄罗斯侮辱性的驱逐,是前所未有的行为。 美国《纽约时报》就认为,目前的这种较量,导致克里姆林宫与西方间的紧张关系达到数十年来的最高点。 也就是说,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和西方的关系,还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糟糕。 俄罗斯外交官很悲催,上演了被驱赶大逃亡。但驱逐普京的人,打的无疑是普京的脸。(二) 强悍如普京,岂能咽下这口恶气? 虽然说好汉难敌四脚,英雄也怕人多,但普京就是喜欢斗狠,正在一国群挑众多西方国家。 3月30日,俄外交部一口气召见了23个国家的驻俄外交使团领导,向他们递交了抗议照会。 这些国家是:澳大利亚、阿尔巴尼亚、德国、丹麦、爱尔兰、西班牙、意大利、加拿大、拉脱维亚、立陶宛、马其顿、摩尔多瓦、荷兰、挪威、波兰、罗马尼亚、乌克兰、芬兰、法国、克罗地亚、捷克、瑞典和爱沙尼亚…… 主题就一句话:来而不往非礼也,你们驱逐了我们的人,你们也做好滚蛋的准备。 这个名单里,没有美国。因为对于美国,普京早就发飙了,同样驱逐60名外交官,并关闭美国驻圣彼得堡总领馆。 西雅图在美国很重要,但还远远没有圣彼得堡在俄罗斯重要。既然玩横的,北极熊从来不怕山姆大叔。 整个总领馆要关闭。所以,这两天,美国外交官正在打包离开,并降下圣彼得堡总领馆的星条旗,归来可能得有一段时间了。这个名单里也没有英国。 对于英国,除了英俄此前已经互相驱逐了23名外交官外。俄罗斯更是加重惩罚筹码,刚刚又宣布再驱逐50多名英国外交官,要求英国驻俄外交官人数,降低到俄驻英的水平。 英国你不是驱逐俄罗斯23名外交官吗?我们驱逐23+50名,看谁比谁更狠。 真是越斗越激烈,越斗越精彩,普京似乎已经忍不可忍,开始发飙了。(三) 这次危机,起因是俄罗斯双面间谍斯克里帕尔和女儿,在英国遭到神经毒气攻击。 根据英国的说法,所用毒剂为“诺维乔克”,系“军用级别”毒剂,由苏联在“冷战”临近结束时研制。因此,攻击应该就是俄罗斯特工发动。 虽然普京已公开否认,认为在总统大选和俄罗斯世界杯前,俄罗斯如果发动这种攻击,完全是一派胡言。但西方不为所动,仍然对俄罗斯外交官撒气。 俄罗斯也展开舆论战。根据最新的消息,俄外交官一下子就向英国法国抛出了14个问题,暗示事件就是英国捏造的,而且,神经毒剂很可能就是英国研发的。 这14个问题是: 1、为什么剥夺俄罗斯对两个在英国领土受伤的俄罗斯公民(斯克里帕尔及其女儿尤利娅)的领事探视权? 2、对受害者用了什么特殊的解药,以何种方式注射?这些解药是如何被事件现场的医生所拥有的? 3、法国参与俄罗斯公民受伤事件调查的技术合作的理由是什么? 4、英国是否通知禁止化学武器组织法国参与了索尔兹伯里事件调查? 5、法国与这起涉及两个俄罗斯公民在英国的事件有什么关系? 6、英国法律的哪些规则允许外国参与内部调查? 7、哪些证据被交给了法国进行研究以便调查? 8、在对斯克里帕尔及其女儿尤利娅进行生物采样时,法国专家是否在场? 9、是否由法国专家对斯克里帕尔及其女儿尤利娅的生物采样进行研究,如果是,在哪些特定的实验室? 10、英国是否拥有法国进行调查的材料? 11、法国调查结果是否提交给了禁止化学武器组织技术秘书处? 12、索尔兹伯里所用物质所谓“俄罗斯原产地”是基于什么特性得出的? 13、英国有被英国代表称为“Novichok”的神经毒剂的样本吗? 14、是否有和“Novichok”同类型的化学毒剂或类似物的样品在英国研发? 问题包含各个细节,也可以看出俄罗斯心中的愤懑。当然,对英国来说,可能更感觉俄罗斯的狡诈,现在还在贼喊捉贼。 斗争还在继续.................
20180310 日新燃岳火山“熄火”后再喷发 烈焰冲天现火山雷 日新燃岳火山“熄火”后再喷发 烈焰冲天现火山雷 2018年03月10日 09:26 人民日报海外版-海外网 原标题:日本新燃岳“熄火”后再喷发 烈焰冲天惊现火山雷日本新燃岳火山再次喷发,出现罕见“火山雷”(图来自日本NHK新闻) 海外网3月10日电 位于日本宫崎县与鹿儿岛县交界处的新燃岳火山,近期发生多次喷发。当地时间10日凌晨2时左右,新燃岳又再次喷发,威力也显著增强,烟尘高度达4500米,还被观察到罕见的“火山雷”现象。日本气象厅发布3级警戒。此前,新燃岳被确认“停止喷发”。 据日本NHK新闻报道,从3月1日开始,新燃岳持续出现火山活动,今天(10日)又发生较大规模的喷发,烟尘高度达到4500米,并出现了空气振动的现象。值得一提的是,新燃岳喷发时还被观察到“火山雷”现象。据了解,火山雷是山喷发时砂粒在空气中剧烈碰撞而发生带电现象。10日凌晨4点左右,距离火山口1.8公里处被发现有大颗火山喷发碎石,岩浆流向火山口的西北方。 报道指出,日本气象厅将警戒范围从原本的火山口方圆3公里扩大至4公里,警戒级别维持在3级。日本气象厅呼吁民众注意空气振动导致的玻璃破裂以及火山碎石飞落。 位于日本鹿儿岛县和宫崎县交界的新燃岳火山从3月6日下午开始爆炸性喷发,喷出的浓烟最高达3000米。这是新燃岳7年来首次爆发性喷发,上一次则发生在2011年1月。 据此前报道,当地时间3月8日清晨,新燃岳火山口不再有烟雾喷出,曾被确认停止喷发。日本教授高桥学甚至认为,2019年前发生大地震的可能性非常大。
20180209 撒哈拉沙漠小镇时隔一月再次降雪 撒哈拉沙漠小镇时隔一月再次降雪引欢喜环球网 百家号02-0808:06 【环球网综合报道】据英国《每日邮报》2月6日报道,近日,处于撒哈拉沙漠的阿尔及利亚西北部小镇艾因塞弗拉再次迎来降雪,这是今年撒哈拉沙漠的第二次降雪,当地人对此十分震惊,同时也抓紧机会享受这次雪景。 据悉,继2016年12月撒哈拉沙漠打破37年来没有降雪的魔咒以来,艾因塞弗拉在此后每年都有降雪,且不少于四次。该小镇最初降雪还是在1979年,当时的一场暴风雪只持续了半小时。2016年,有“沙漠之门”之称的该小镇在圣诞节后迎来一次大雪,导致交通瘫痪。接着,2017年两次发生降雪,今年1月又罕见降雪。 从相关照片可以看出,对于最近这次降雪,当地居民的心情十分激动,孩子们在“雪丘”上玩得不亦乐乎,还有人在和雪景合照,纪念这一罕见的时刻。(实习编译:任倩倩 审稿:朱盈库)据英国《每日邮报》2月6日报道,近日,处于撒哈拉沙漠的阿尔及利亚西北部小镇艾因塞弗拉再次迎来降雪,这是今年撒哈拉沙漠的第二次降雪,当地人对此十分震惊,同时也抓紧机会享受这次雪景。据悉,继2016年12月撒哈拉沙漠打破37年来没有降雪的魔咒以来,艾因塞弗拉在此后每年都有降雪,且不少于四次。该小镇最初降雪还是在1979年,当时的一场暴风雪只持续了半小时。2016年,有“沙漠之门”之称的该小镇在圣诞节后迎来一次大雪,导致交通瘫痪。接着,2017年两次发生降雪,今年1月又罕见降雪。从相关照片可以看出,对于最近这次降雪,当地居民的心情十分激动,孩子们在“雪丘”上玩得不亦乐乎,还有人在和雪景合照,纪念这一罕见的时刻。据英国《每日邮报》2月6日报道,近日,处于撒哈拉沙漠的阿尔及利亚西北部小镇艾因塞弗拉再次迎来降雪,这是今年撒哈拉沙漠的第二次降雪,当地人对此十分震惊,同时也抓紧机会享受这次雪景。据悉,继2016年12月撒哈拉沙漠打破37年来没有降雪的魔咒以来,艾因塞弗拉在此后每年都有降雪,且不少于四次。该小镇最初降雪还是在1979年,当时的一场暴风雪只持续了半小时。2016年,有“沙漠之门”之称的该小镇在圣诞节后迎来一次大雪,导致交通瘫痪。接着,2017年两次发生降雪,今年1月又罕见降雪。从相关照片可以看出,对于最近这次降雪,当地居民的心情十分激动,孩子们在“雪丘”上玩得不亦乐乎,还有人在和雪景合照,纪念这一罕见的时刻。
20180119 英国通过退欧法案 英国通过退欧法案 2018年01月19日 17:21 新华社 包括法国总统马克龙、欧洲理事会主席图斯克、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在内的欧洲重量级政治家近日接连表态,欢迎英国留在欧盟。 但就在17日,英国议会下院三读通过《退出欧盟法案》。 分析人士认为,“脱欧”势必会对英国和欧盟造成巨大损失,但逆转可能不大,各方应集中精力“减损”。 欧盟“大佬”接连抛出橄榄枝 马克龙18日在访问英国期间表示,他欢迎英国首相特雷莎·梅为让英国留在欧盟单一市场而采取的行动。1月18日,英国首相特雷莎·梅率领内阁大臣与到访法国总统马克龙及代表团会谈。新华社/法新 在马克龙之前,容克17日说,虽然英国启动了“脱欧”程序,但只要愿意,可以走程序重新加入欧盟。 图斯克16日的表态更为“炙热”。他说,欧盟对英国“心依旧敞开”。 一方面,欧洲的重量级人物表态希望英国留下,另一方面,英国议会下院17日晚以324票支持、295票反对的投票结果通过《退出欧盟法案》。 这一法案将现有欧盟法律转换为英国国内法,月底将在上院表决,通过后经女王批准将成为法律,为“脱欧”铺路。 专家:开弓没有回头箭 分析人士认为,英国退出欧盟不仅对英国是巨大的损失,对欧盟和其他欧洲国家也不是好事。 脱欧对英国会带来一系列冲击。马克龙18日就警告,若按当前方案“脱欧”,英国金融行业将无法享受单一市场带来的便利,伦敦的金融中心地位必然受到冲击。1月18日,访问英国的法国总统马克龙和英国首相特雷莎·梅出席活动。新华社/法新 中国社科院欧洲研究所研究员李靖堃说,英国“脱欧”将使欧洲整体经济实力和财政能力受到严重削弱,严重削弱欧洲在防务与安全领域的自主能力,打击外部对于欧洲一体化的信心。 尤其在防务方面,欧洲国家面临的反恐等安全形势仍很严峻,而英国在军事及情报方面能力突出。欧盟打算以防务联盟为突破口推进一体化深入发展,刚刚达成了防务联盟协议,更希望英国留下。 不过,“开弓没有回头箭”,李靖堃认为英国“脱欧”进程逆转的可能性不大。 公投结果代表民意,英国政治家不太可能冒险推翻公投结果;英国议会已经通过立法确认“脱欧”结果,特别是下院刚刚通过的《退出欧盟法案》。尽管有观点认为上院立场还存在未知数,但上院无权推翻下院所通过的法案,只有延迟权。而且,对于上院的意见,下院有权不采纳。 专心“减损”才是正事 英国“脱欧”的确对欧洲一体化造成严重冲击,无怪欧洲政治家隔三差五就要高呼“归来”。但英国既没有加入申根区,也不是欧元区成员,与欧盟切割带来的痛感会比其他成员国要小。 既然英国“脱欧”已难回头,双方就应集中精力“减损”,尽量减少“脱欧”对欧洲、对英国的繁荣稳定造成的负面影响。 新闻背景 2016年6月,英国举行全民公投,52%的投票者选择脱离欧盟,结果震惊世界。 2017年3月29日,英国正式向欧盟递交“脱欧”信函,成为首个寻求退出欧盟的成员国。根据欧盟法律,双方需要在两年内(2019年3月29日之前)完成“脱欧”谈判。 2017年12月,除英国外的欧盟27国领导人在欧盟峰会上宣布,英国“脱欧”第一阶段谈判取得“足够进展”,谈判将进入第二阶段,聚焦英国“脱欧过渡期”以及英欧未来关系。
20180116 军事层面消息 当年在朝鲜跟中国开战的17国 现在又聚在了一起 原标题:当年在朝鲜跟中国开战的17国,刚又聚在一起…… 由美国、加拿大共同召集举办的“朝鲜半岛安全稳定外长会议”于当地时间星期一开始在温哥华举行。美加邀请的参会国划线范围有些奇怪,它们很多不是今天半岛局势的主要攸关方,而是上世纪50年代朝鲜战争期间在“联合国军”旗帜下跟随美国向半岛出兵的那些国家。那是个早被遗忘的国家圈子,华盛顿却突然又表现出想要让它复活的样子。▲“朝鲜半岛安全稳定外长会议” 因为会议冠上了“半岛安全稳定”的名头,人们不好在外交层面向它迎头浇冷水,不过由于中俄朝三国未被邀请与会,国际舆论中几乎没有看好本次会议将会取得有效成果的声音,各种分析大多在猜测,美国搞这么一个会议的目的究竟是什么。▲路透社报道截图:“中国缺席讨论如何对朝鲜施压的加拿大会议” 美加两国是在去年12月19日美国国务卿蒂勒森访问加拿大时突然宣布将召开这次会议的。华盛顿在半岛局势高度紧张的时候绕开就朝核问题经常打交道的“内圈国家”,把已经忘了自己六十几年前曾陪美国出兵半岛的“外围国家”聚到一起,显然不是为了一起反思那场战争的教训,而是“想了更多”。▲参会国家名单 首先,华盛顿想向平壤施压,传递“我真的在准备动武”的信号。这些国家当年曾出兵半岛为美国军队壮威,别管派出的军队是多是少,它们都算参与了朝鲜战争。今天重新坐到一起,那些国家很可能没那个意思,但华盛顿可以对平壤说:它们随时准备跟随美军重回半岛。 美国一直受到中俄促其与朝鲜开启谈判的压力,它要证明自己对朝鲜开展极限施压“是正确的”,也需要在安理会之外拉一个朋友圈,让其他国家为它的半岛政策站台。受邀开会的国家有些是美国的传统盟友,如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也有埃塞俄比亚、哥伦比亚等对朝鲜半岛问题举哪只手应该都不在乎的不相关国家。这是个美国容易把控的外围圈子。 安理会对美国来说太难调控了,华盛顿试图通过这次温哥华会议突出自己解决朝核问题的“领导作用”,削弱中俄的影响力。这次开会的也有二十来个国家,华盛顿可以宣称这些国家“代表了国际社会”,从而增加自己对朝极端强硬路线的合法性。其实美国下力气攒这个会议,最后的效果很可能“假大空”。有关半岛问题的国际决定只有在联合国框架下达成的,才是合法且有效的。美对朝极限施压,没人能拦得住它。但如果最终搞出战争,甚至使用了核武器,那么无论做什么样的解释,以及之前得到过什么声援,华盛顿都脱不了责。 美国召集这个会要给谁看呢?给平壤看,它现在软硬不吃。给中俄看,中俄更加重视安理会和联合国。给联合国看,联合国根本就没派代表参加这次会议。 特朗普政府最有可能还是想把这个会开给美国国内看。华盛顿目前的半岛政策是近几届政府中最强硬的,美朝尖锐对立达到高潮。这孕育了大量风险,13日夏威夷误发导弹来袭警报引起严重虚惊。华盛顿现在需要日韩以外的更多国家公开为它的对朝政策点赞。 朝韩借冬奥会契机戏剧性缓和关系,多少有点放了美加召集会议所需紧张环境的鸽子,带来了某种尴尬。更重要的是,这次会议的名分、目标都恍恍惚惚的,它的参加者名单、会议议程很长时间里缺少权威版本。这样的会议一般会“跟着感觉走”,召集者多说话,其他参会者打起精神来多鼓鼓掌就够了。
20171122 太阳系迎来首位星际访客 运行轨迹异常刁钻 央视网消息:从抬头仰望星空,到利用航天器开展探索,浩瀚的宇宙,让人类的好奇心得到充分释放的同时,也不断拓展着人类认知的疆界。上个月,科学家们通过天文望远镜发现,一个神秘物体正迅速从太阳系中掠过。经过数周的观察,20号,科学家们正式认定,这位不同寻常的来客是第一位来自太阳系外的“星际访客”。瘦长的外形,暗红的颜色,这就是美国宇航局模拟出的“星际访客”真容。科学家表示,这颗小行星直径约400米,长度可能达到直径的约10倍,这一“长度直径比”超过太阳系内已知的任何小行星或彗星。从目前收集到数据判断,它是一颗致密小行星,主要由岩石组成,可能也含有金属,但不含水或冰。而它表面的红色可能由数亿年的宇宙射线辐射导致。上个月,美国夏威夷大学天文学研究所运营的“泛星计划”1号望远镜较早观测到这颗小行星,将它命名为A/2017 U1。一般来说,太阳系内的行星和小行星都是按椭圆轨迹绕太阳运行,但它的运行轨道异常刁钻,从而引发科学家注意。 它先是以几乎垂直于太阳系各行星轨道平面的角度,以每秒25.5公里的高速向太阳系靠近。随后,在水星轨道范围内穿过太阳系行星轨道平面。再然后,本逐渐远离太阳系的它突然急转弯,掉头向上,穿回太阳系行星轨道平面之上。不仅如此,随着它每7.3小时自转一周,亮度也经历了最大相差10倍的变化。太阳系内已知小行星或彗星的亮度变化幅度都没有如此巨大。 科学家表示,目前,这颗小行星距离地球约2亿公里,正以相对太阳每秒38.3万公里的速度飞行,预计将在2018年5月穿过木星轨道,2019年1月穿出土星轨道,朝着飞马座方向前进,最终将远离太阳系而去。
20171120 地球自转减缓 2018年强震恐大增 地球自转减缓 2018年强震恐大增 美国科学家警告说,由于地球自转速度减缓,明年全球出现破坏性强震的概率大增,可能达到一年20起,尤其是在人口密集的热带地区。 据英国《卫报》报导,在上个月的美国地质学会(Ge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年会中,科罗拉多大学教授毕尔汉(Roger Bilham)与蒙大拿大学教授班迪克(Rebecca Bendick)发表研究论文说,地球自转与地震活动有高度关联,也与大量地底能量的释放有关。 尽管明年地球自转速度减缓的幅度不大──每天仅减少1毫秒,但却可透过原子钟量测出来,而且可能引发强烈的地震活动。 在这项研究中,这两名科学家研究1900年以来规模7以上的强震。数据显示,有5个时期的强震明显多于其它时期。在这些时期中,每年发生25至30起强震,而其余时期每年平均仅发生15场强震。 他们试图寻找强震较多时期与其它因素的关联。结果发现,在地球自转速度稍微减缓之后,会出现强震次数增加的时期。而在过去150年内,地球已数度出现自转减缓的时期,这些时期的长度约为5年,在地球自转减缓时期结束后,强震次数就会增加。 毕尔汉说:“这很明确。地球给了我们5年的强震预警期。”而4年多前地球自转已开始减速,这使得这种关联性格外重要。 他表示,可以推估明年就会进入强震大增的时期。今年迄今仅有几起强震,但自2018年起,可能每年都会有20起强震。尽管很难预测这些地震会发生在何处,但他们发现,地球自转速度减缓后发生的强震,最常发生在赤道附近。世界上有大约10亿人口住在热带地区。 至于地球自转速度减缓为何与地震有关,科学家尚不清楚,但他们推测说,可能是地球核心运转的轻微变化所致。
首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