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风 小风
关注数: 768 粉丝数: 235 发帖数: 132,623 关注贴吧数: 11
【ALF】泰国虎庙黑幕起底:一座巨大的“虎肉罐头厂” 图片来源:网络 最近两天,泰国官方“强拆”旅游胜地老虎庙的新闻,登上了全球媒体的首页。5月30日,由于虎庙涉嫌虐待和走私老虎,泰国官方野生动物保护部门开始搜查寺庙,并将庙里的一部分老虎“解救”出来。 6月1日,官方人员在虎庙里找到了40具老虎幼崽的尸体,以及部分冷冻封存的老虎身体器官。一名参与行动的官员说,已死幼虎对“虎庙”有一定价值,虎骨及老虎身体的某些部位会被拿来制作成药品,在黑市上出售。 皇帝的新衣,就此穿帮。一个被伪装成“萌宠乐园”的“老虎妓院”, 终于敲响了自己的丧钟。虎庙成长史:可疑的人造童话 说起这个萌萌的老虎庙,就算你没去过,也一定看过他们的照片。 这个庙,外头通常叫它“泰国虎庙”,正式名称则叫做帕朗塔布寺,由于地处泰国北碧府,因此简称“北碧虎庙”。这座神奇的寺庙,常年养着上百头大小老虎,老虎们在镜头前和喵星人一样温柔乖巧,整天和寺里的僧众黏在一起,挠痒打滚,舔脸撒娇,那造型真是萌你一脸,别提有多治愈了。 花上个几十美元,可以和大喵们亲切合影,甚至骑在大喵背上拍几张人虎情未了的“伏虎照”。 如果喜欢小的,还可以叫出更可爱的“小老虎”们出来坐台,可以抱着拍照,也可以像遛狗一样遛小老虎,或者其他什么你想得出来的玩法都行。 至于出台费……应该叫“为老虎捐献的善款”,也不贵,1000块人民币可以做完全套了。 如此有特色的旅游项目,自然深受游客欢迎。在网上也一直是治愈系鸡汤公众号截图撰文的最爱,什么“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佛法无边感化众生”之类的奇闻层出不穷,乍一看有图有爱,唬人得不行。老虎哪儿来的呢?这是一个相当感人而又离奇的故事。 根据僧人们提供的“官方正史”记载,1999年2月,寺庙收养了第一只幼年雌虎。当时小老虎在偷猎者的魔掌中命悬一线,寺庙僧人“千辛万苦寻到林中”,将“侥幸逃脱偷猎者魔爪”而奄奄一息的幼虎抱回,很可惜,这只小虎很快伤重不治。 不久之后,两只刚出生几个星期的小老虎又碰巧被“送进”寺庙。过了几个月,村民又送来了几只小老虎。这突然之间,庙里来了四公四母八只小老虎,比例和时机都是如此恰到好处——你要非说是冥冥之中缘分到了,那我也只好信。 之后的8年里,虎庙里的“虎丁”基数一直在缓慢增长。到2007年,老虎庙的老虎为18头。但到了2010年,庙里的老虎突然急剧增加到70多头。到2016年,这一数量又翻了一番,暴增到147头。 慈悲的出家人与兽中之王同处一寺,虔诚的宗教信仰与保护野生动物的理念相辅相成,这等高大上的节奏,让虎庙很快吸引了众多媒体的关注,泰国电视台播放了相关的专题片,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的电视台纷纷慕名而来。《动物星球》还制作了金奖电视节目《虎庙的岁月》;美国《时代》周刊评出的2006年亚洲之最中,虎庙被列为“和平共处的最佳课堂”。多年来,虎庙究竟从老虎身上赚到了多少“养虎善款”,至今不得而知。我们只知道虎庙变得越来越火,有自己的网站,印刷报纸,开广播电台,在当地成为了当之无愧的文化品牌。 名利双收之下,寺庙与老虎之间的关系,是否还能用“收留”这个温情脉脉的字眼? 这仅仅是第一个问题。 温柔的老虎:药物还是感化? 庙里的老虎为什么那么温柔? 去过虎庙的人大都有同感:庙里的老虎精神不是很好,看起来睡眼惺忪,全然没有传说中的威风。有的游客照完相后,问旁边的僧人说:“你们不是给老虎打了镇静剂吧?”僧人解释说,这些老虎是他们从小养大的,已经习惯了和人生活在一起。每天都有人来照相,它们也见怪不怪了。至于老虎看起来懒洋洋的——那是因为人家在炎热的白天喜欢睡觉。如果还想深究,师傅们会告诉你:这庙里的老虎从小照“禁止暴力”的风格养大,小老虎的好斗行为会受到惩罚,例如往它们身上喷水什么的。假如有一头味道鲜美的牛或羊从旁边经过,僧侣们会蒙上老虎的眼睛。 天长日久,爱的感化,暮鼓晨钟,佛的熏陶,凡此等等,终于养出了一批和谐友爱,温文尔雅的模范老虎——所以说,佛法无边渡众生,人间自有真情在,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并不是一个神话啊…… 听到这样的说辞,许多人会相信。也有些人会觉得,谁信谁傻B。几头老虎,或许可以放下屠刀;但147只老虎都能用教育的方式驯化……要说世上真有这等好事,连许多泰国人也表示呵呵。今年早些时候,虎庙曾一度发生老虎袭击僧人的新闻,泰国网友许多留言都是这样的: “大师,今天小沙弥忘了往饭里加麻药了吧?” 消失的老虎:最后一根坍塌的稻草 说起来,用老虎赚点门票,不是什么问题;给老虎磕点药,也算不上罪大恶极。反正一堆老虎在庙里歇着,闲着也是闲着,促进一下当地旅游业,无伤大雅。 然而,老虎数量的神秘减少,成为了压倒虎庙的最后一根稻草。2009年,英国人沃顿在亚洲各国旅行时在老虎庙工作了一段时间,一只名叫“伊萨拉”的雌性老虎突然有一天消失了。6个月后,伊萨拉回来了,不过变成了一头雄虎。 沃顿的部分工作是每隔几小时为虎仔喂食。有一天晚上,他看到一头老虎生下一窝幼崽。第二天早上,那些幼崽都已消失不见。沃顿询问那些虎仔都去哪了,一个泰国员工告诉他说,“没有啊,哪有什么虎仔。”沃顿坚持说自己看见虎仔了,那人就悄悄的告诉他说,“那些虎仔都被运到了老挝的一个老虎农场。” 对于这一段描述,美国记者的结论是:僧人们的做法就是“弄走一些老虎,然后找来它们的替代品,或者更改其它老虎的名字来掩盖”,并通过这种方式,表面看起来没有任何老虎“消失”。 对此,老虎庙的住持拒绝接受采访,从头到尾只是一句话:“我们的老虎还在这里,都在老虎庙里”老虎都去哪儿了呢? 外国记者给出的答案是,被走私掉了。 在泰国,按照法律是要给濒危老虎体内植入微芯片,以确定老虎数量和行踪的。而在去年,一名虎庙兽医在辞去工作后,并将3枚芯片上交给了泰国警方。这一新闻,当时引发轩然大波,虎庙近几年“倒卖走私”庙中老虎的传闻被翻出箱底。 同年4月,泰国政府清点老虎庙,确认至少有3头老虎不知所踪,同时发现13头没有被注入芯片的老虎,同时还在冷柜中找到一头死老虎。 而根据澳大利亚动保组织Cee4life的调查,从1999到2015年期间,老虎庙共进出281头老虎,和当前的147头老虎之间相差134,因为圈养的老虎通常能活16到22年,这么多老虎不翼而飞,很难只用死亡解释。为什么要走私老虎呢?这个问题作为中国人应该不难理解。 在东亚某几个拥有“进补”概念的国家,虎骨、虎皮、甚至老虎的胡须,都是黑市上炙手可热的名贵商品。总有一些傻子,相信老虎身上的东西具有某种神奇的药用价值。于是捕猎和饲养老虎,成为了一项暗中进行的生意。上面这种东西,是在越南查获的“冷冻幼虎”,没错,就是活生生冷冻的老虎幼崽,用来当药材吃的。 图片中,可看到四只非常小的虎宝宝,它们被冷冻,以便购买者制成“虎胶”。虎胶是一种由老虎的血肉、皮毛和骨头熬制而成的胶物,人们认为虎胶能“补气益血,强健筋骨”,有非常良好的“药用价值”。 在虎庙中被发现的老虎幼崽尸体,与此相当类似。从各地捕获的老虎,如果要走私中国,必须有一个不显眼的“中转站”。在拥有147头老虎的虎庙,多了一两头,少了一两头,常人难以察觉。因此这虎庙,实际演变成了一个东南亚地区老虎走私的绝佳“中转站”。 除了做物流,虎庙也在“做生产”。 老虎不是老鼠,发情少,口味挑,自然状态下繁衍数量其实不多。而为了加快繁殖速度,庙里新生的小虎被从其母亲那拿走,这样一来,雌虎很快就会再次发情,经过16周的妊娠期,它们就能生育。通过这种方式,雌虎每年可至少生育2窝幼崽,而在野外,它们每两年才能生育一窝。 小老虎是最可爱的,也是最摇钱的。多生几头,皆大欢喜,即便小老虎因为离开虎虎妈妈而不幸过早夭折,小小的尸体也是无价的宝藏。既如此,何乐不为呢?
【ALF】当X光遇上摄影,科学家用尸体拍出了不可思议的中国风 提到X光你会想到什么?地铁和机场里各种繁琐的安检,还是在医院检查身体时可怕的辐射?你是否想过,除了这些诡异的黑白画面,X光还能玩出什么花样?荷兰物理学家阿里·凡特·里尔特(Arie van't Riet)在一次为朋友用X光机拍摄一幅绘画作品的时候,突发奇想,把这项“性冷淡”的技术变为制造艺术的工具。 他开始拍摄大自然中的动植物,并在后期处理中为这些平淡的黑白影像上色,让画面更具生气。最初,里尔特的拍摄对象是一束的郁金香。用X光拍出来的只是一张黑白底片,里尔特把它扫描到电脑里,然后在Photoshop中上色。看到照片的人告诉他,这就是艺术,“所以我就这么成了艺术家”,里尔特不乏幽默地说道。2007年,他开始尝试拍摄更大的自然场景。包括花草树叶,还有昆虫和小型鸟兽。灌木丛中的蜥蜴散步的野鸡一对中国大闸蟹 在谈到画面中这些动物时,里尔特严肃地说道:“这些动物都是早已死亡的,让活着的动物暴露在X光照射的危险之中是不道德的。”养爬行动物的朋友会提供死掉的蜥蜴,他家的猫会抓来老鼠或鼹鼠,鱼和昆虫则来自市场。他有时也会在路边捡回车被撞死的动物尸体,也有朋友借给他猴子的标本……但这种情况下,它们的内在结构都已经遭到破坏了。在树林中穿梭的猴子 里尔特的构图和灵感都来自大自然,他所拍摄的大多都是普通的景象:蝴蝶围绕鲜花、鱼儿在水中游、鸟儿立在枝头……当然,用X光技术来进行艺术探索并不是里尔特的独创。在他之前,英国摄影师尼克·维西(Nick Veasey)早就以这种方式来拍摄了。里尔特也非常欣赏维西拍摄的飞机和摩托车。
【ALF】马云曾千里去寻她,她是中国最年轻漂亮的富豪 她曾在麦肯锡、Ikanos、UT和KPCB等顶尖公司工作并担任要职。看到这份辉煌的履历,如果你想象中的她是个饱经沧桑的女子,很遗憾地告诉你:错了,她年轻漂亮。让马云千里追寻的她,到底是有着什么样的经历? 中国最美女富豪,身价过百亿,马云曾千里寻她,李颖。祖籍广东梅县,由于父母工作的缘故,她从小在深圳长大,一直到初中二年级。那时候,李颖的父母已经先于她移居美国,但年少的她对陌生的环境有些许抗拒,尤其是换一个国度生活, 所以与父母达成协议: 如果到美国之后能初中跳一级,就去。 也许她从小就懂得要求自己应得的东西,她在美国只上了半年初中,然后是高中,大学。进入大学之前,李颖收到很多学校的offer,包括麻省理工学院、耶鲁大学和斯坦福大学等。她在前面两个大学之间犹豫不决,最后才选择了麻省理工学院:“我希望大学的时候学习理科,打好基础,如果继续深造的话,再考虑去耶鲁或哈佛这样的学校学习文科。”这听起来似乎很轻松。当别人在玩的时候,她都在写作业。 李颖一直有一个关于创业的梦想。 “我很想找到志同道合的几个人,组成dream team,自己创业。” 她以20岁的年龄进入麦肯锡,周围是一群五六十岁的老头。 “所以我买了很多黑色、深蓝色的衣服,希望自己看起来越老越好,至少要30岁。” 她在麦肯锡公司的硅谷分公司担任管理咨询顾问。 马云看重的正是她各方面的资源。 “事实证明,很多事情还是不能操之过急,积累、沉淀,在合适的机会做适合的事情。” 她认为有意义的事情是做自己喜欢的工作,和自己喜欢和敬佩的人一起共事,“那是无价的”。在投资界,她的偶像是巴菲特,还有她在KPCB的老板John Doerr。
首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