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距最大🌊🌳
xmicromax8
如鱼得水,风生水起
关注数: 796
粉丝数: 453
发帖数: 6,291
关注贴吧数: 12
11条鹦鹉鱼,长大了吗?
平价玩三串筒滤,希望尾筒,可有反硝化作用。
早晨! 最开心看刭鱼健健康康!
一缸让人心旷神怡的***鱼!
我是它们财神,希望它们长大也替我当招财!
四面百方等着我做王!
开餐了
我念牠可能吃了fing頭丸 我念牠可能吃了fing頭丸
摇头又尾摆
若你最近鹦鹉鱼,似病非病或死得不明不白,不防看看! 若你最近鹦鹉鱼,似病非病或死得不明不白,不防看看!
鹦鹉鱼~无形杀手 鱼缸内无形杀手~氨NH3。 鱼的鳃中的氨,尿液,鱼便,腐烂的食物是水族箱中氨的生成源。 它在水族箱中以两种形式存在, NH4+铵(无毒)及NH3氨(剧毒)。 NH3(氨)是一种有剧毒的气体。 NH4+(铵)是一种无毒的盐,它是氨的电离形式。 NH3和NH4+一起通常被称为总氨氮。 在正常情况下,水族箱内的水中都会含有NH3(氨)和NH4(铵)。 铵NH4+(无毒) <一> 氨NH3(剧毒) 是可互相转化的,受制酸或碱性水所催化,越碱性,NH3催化出越多,PH低於7,NH3几乎不存在。 图表显示了在同等NH4+含量下,pH值催化出多少NH3的含量。
鹦鹉鱼肠道添加益生菌 鹦鹉鱼消化不良,肠道发炎,常有发生,人类添加益人菌,我的親身经验有绝对的功效,但鱼跟人体有著一些並不相同,能否配合便得先更了解益生菌的生存条件及魚的肠道是否能收留此菌。 益生菌是厌氧菌,活躍温度30-40度。 鱼是冷血的,体温随水温變動,即水温28度,魚体温28度,所以要把水温定在30度才可達標。鱼腸道当然也是缺氧的,能配合益生菌的存活条件。 即是要益生菌在鱼肠内有30度,所以若你不喜欢把水温定在30度以上,我勸你别浪费了。 益生菌是厌氧菌的,若你鱼缸能养鱼,水中必有一定程度溶氧量,若把益生菌直接倒入水中,怕鹦鹉鱼未喝入肠道,益生菌已中氧毒死了。 就算鱼極速吸入,幸存有一些活的进肠,以我缸140升水计,放入5亳升益生菌,只有0.036%在鱼缸水中,浪費又無效。 所以泡在飼料内是我考虑了的最好添加方法。只要鱼即時把飼料吞入肚,到達缺氧的肚内,体温30度以上,估计便可顺利了。
一字咀,红白鹦鹉,那該叫红白金鋼? 一字咀,红白鹦鹉,那該叫红白金鋼?
新成员,红白金钢?
分享贴子 分享贴子
水质详解之——溶氧 水中溶氧量的多少是鉴定水质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志,它直接影响着鱼只的健康生长状况。鱼只通过鱼鳃呼吸水中的氧气,以维持呼吸和代谢,一旦溶氧量不足,就极易影响鱼只的正常生理活动,严重时甚至会威胁鱼只的生命。同时,有害物质会在低溶氧量的水中急剧增加,引发鱼只疾病。 溶氧,又称「溶解氧」,指溶解于水中的氧气。任何气体溶于水中的饱和度称为该气体的溶解度,也就是单位体积内的水最多能溶解的气体量。溶解氧在水族饲养中指水族箱内的含氧量。 空气中的氧气和水面接触后溶于水中,会受到多方面的影响而变化。通常情况下,水中溶解氧的含量与空气中氧的分压、水的温度都有密切关系。 自然情况下,空气中的含氧量变动不大,水温是影响其变化的主要因素,水温越低,水中溶解氧的含量越高,反之亦然。此外,水中的其它溶质也会影响溶氧量的溶解度,例如:当水中的含盐量增加时,溶氧量就会降低。因此,只有让耗氧量和增氧量保持平衡,才能保证水体的含氧量基本恒定不变。 有饲养经验的鱼友都知道,在停电或雷雨天气的时候要特别注意鱼缸的溶氧量,因为气体的溶解度是根据压强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当温度一定时,气体会随着压强的增大而增大,即压强越大、气体的浓度相应也越高,自然溶解量也就会增多。每当雷雨天气,我们总能感觉到闷热,这是因为雷雨地区的气压低、温度高。因此,鱼缸的溶解度小,溶氧量也就变少,所以在雷雨天气要特别注意打氧。 在鱼缸中,耗氧机制一般包括两种:一种是鱼只呼吸,另一种是有机物的分解。如果是草缸,植物和藻类的呼吸也是氧气消耗的一个途径。 空气气压低、温度升高、盐度增加、鱼只密度增加、食物投喂量增大等众多原因都有可能导致水中的溶氧量不足。而溶氧量低,会对鱼只造成极大的威胁:呼吸困难甚至是致命都是极有可能发生的情况。同时,水中的低溶氧量还会增加水中有害物质的含量。众所周知,硝化细菌是典型的好氧一族,分解有机物的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氧气,一旦水中氧气不足,很多有机物就无法得到分解,轻则水体混浊,重则导致消化系统因缺氧无法正常运行,从而使水中有害物质大量滋生。 检测水中溶氧量的方法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仪器测试,另一种是仔细观察。仪器测试就是运用目前市场上专业的检测溶氧量的试剂或电子仪器进行测试,饲主可以根据自己的使用及实际情况进行购买;仔细观察则是通过观察鱼只的表现来判断水中溶氧量的大致情况。 一般情况下,午夜或黎明是水中溶氧量最低的时候,当溶氧量低于5mg/L的时候,鱼儿就会出现呼吸急促、浮头、张口呼吸、分散在鱼缸四周或集聚在出水源头等表现,其实单靠浮程度就能判断缺氧的严重与否;当鱼儿轻微浮头、身体倾斜度不大时,拍手等动作会使其惊觉并产生回避反应,这多半只是轻微的缺氧;而严重缺氧的鱼只则会一直呆在水体上方,身子倾斜甚至成垂直状,并将嘴露在水面外大口呼吸空气,即使是看到拍手等动作也不做任何反应。此时,水中含氧量极低,如不及时使用增氧泵等增氧方式进行抢救,鱼只必定会有生命危险。 除此之外,长期处于低氧状态,对鱼只的鳃部有很大的伤害,当浮头已经解决不了供氧需求时,跳缸等危险动作就会接踵而至。 增大溶氧量的实质就是增加水体和空气的接触,从而通从而通过流水完成气体交换。在没有水流的情况下,水体上方的溶氧非常充足,但由于没有水流的引导,下方水体的溶氧量自然会很低。 有数据资料显示,水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是空气中的70多倍,而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则是水中的20―30倍。只有通过气体交换才能将空气中的氧气带入水中,同时释放出二氧化碳。 自然情况下,水面表层Icm处溶氧量最为丰富,越接近底部,溶氧量越呈现下降趋势,缸底部溶氧和表层溶氧相差数十倍。当发现水中溶氧不足的时候,首先应减少或停止喂食,这样可以减少水中有机物的含量,以降低氧气的损耗。 除了这些间接性的减少耗氧,还有什么更直接的方法能够增加水中的溶氧量呢? (1)非封闭式的过滤系统 如侧滤、底滤、上滤等,其过滤槽都可以接触到空气,通过循环从出水口让过滤好的水流入缸,这就是增加溶氧的过程。如果缸内的饲养密度过大,可以外加一个气泵进行打氧,在有条件且需要的情况下,外加一个滴流过滤,即使不加气泵,溶氧量也是绝对足够的。 (2)封闭式的过滤系统 采用滤桶这种过滤系统方式养鱼,桶内的水与空气的接触必定有限,同时过滤也是封闭式的,因此只有通过增加气泵进行溶氧量的提升。 (3)换水未必能增加溶氧量 换水前必困水。困水时,水被静止在困水容器中,经过一定的时间之后,水温会比刚从水管流出来时高。温度高,溶氧就会变低,因此在困水的过程中,挥发的不只是氯气,还有一部分是水中的氧气。而鱼缸中的水在正常情况下,溶氧量必定比刚困过的水的溶氧量要高。所以,换水并不一定能解决溶氧缺失的问题,打氧才是关键。 (4)溶氧量和环境的关系 停电时,为了减少耗氧,首先要停止喂食。如果是在冬天,以鱼只能承受的最低温度为底线,不必着急采用其他方式进行迅速升温;相反,如果是夏天停电,要采用一定的方法将水温降低。因此,家里最好能准备一个小型的氧泵,这样就能轻松面对临长时间停电的危机了。 (5)滤材和溶氧量的关系 增加多孔滤材,有利于硝化细菌的培养,因为加大了的过水面积可增加水中溶氧量。 (6)规律操作减少鱼缸容氧量消耗 定时定量喂食、少食多餐,以减少二氧化碳和有害物质的产生;及时处理 缸底食物残渣及粪便、定期换水,可直接减少氨、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 进而降低对溶解氧的消耗。 (7)减少鱼缸耗氧的根本办法 当以上办法都无法解决溶氧问题时,忍痛割爱、降低饲养的密度。
大家研究一下 大家研究一下
鹦鹉鱼本喜好弱酸水,但又听说在弱碱水,更易起头,也留意到X X财神鱼场使用珊瑚沙作部份滤材(提升PH),谁对谁错?大家能分享经验吗?
新手养水基本知识 【水族知识】如何建设鱼缸生态循环过滤系统 那么怎样才能养好水呢? 什么是「好」水?直观判断法:水清澈透明、无色、无味,有晶莹睇透的感觉,水中基本无悬浮微粒或只有极少量的。 怎样养出「好」水? 1、养水的基本原理是什么?养水的核心思想是建造一个微生物系统,把主要有害物质分解成无害物质; 2、主要的有害物质是什么?鱼的粪便和食物残渣; 3、主要的微生物系统是什么? 喜欢氧气的细菌,负责把粪便和食物残渣等有机物分解成氨,把氨分解成亚硝酸盐,最后转成硝酸盐。完成上面的几个步骤后,鱼的粪便和食物残渣在24小时内被分解干净,水中的有毒物质(主要是氨和亚硝酸盐) 4、怎样操作呢? . 居住的地方:细菌要有家才能大规模繁殖,过滤器是它们最主要的家,房子越多越好,好的房子是生物环,细菌屋等等。假如养鱼的水总共有100升的话,那么你需要有1升的玻璃环。多点更好,虽然浪费了,但是有个储备能够应急。房子要提早建好,等待细菌们的入住。 呼吸的氧气:这些喜欢氧气的细菌对氧气的消耗量是巨大的,甚至比缸里的鱼还厉害,因此,一个有效的充氧手段是不可以少的,可以用气泵、水流溅落等多种方法解决。假如有了大量住房后水仍然很混,那么是增加氧气的时候了。 足够的食物:只要缸里有鱼,细菌们就会有食物,增加食物就能够促进细菌们的繁殖,但是太少了细菌们吃不饱,太多了又会撑坏了,所以增加的速度很关键,这个我们后面讲。另外我们要用一块过滤棉来把大块的食物打碎以便细菌们开吃。滤绵在过滤槽前面,占据滤槽10%的空间就够了。一定的水流:水流给定居的细菌们带来氧气和食物,水流大了就把细菌们的家冲走了,水流小了,带来的氧气和食物又不够。对于100升水的缸,你应该有600升/小时以上流量的泵,以及一套水循环管道,并且制造良好的水流以便把粪便和食物残渣带给细菌们。合适的温度:鱼和细菌们在24-28度之间是可以很好的生长和繁殖的(鹦鹉鱼28度以上更好)。如果水比较冷,一个加热棒就可以解决了。一般100升的缸有个100瓦到150瓦的加热棒就很合适了。 稳定的水质:由于细菌们基本上住在水里,他们喜欢比较稳定的水质,一旦水质剧烈变化,它们就要搬家了。在水流经的滤槽里放置少量的活性炭或者麦饭石,大概占据滤槽的10%的空间就足够了。 培养的方法:首先,应该给咱们的装了100升已经晒好的水的鱼缸来个大扫除,把过滤器、过滤棉、玻璃环、活性炭(或麦饭石)、水、泵、加热棒等等东西通通按照设计放到缸里或滤槽里合适的位置用高锰酸钾消毒,给20克高锰酸钾就可以了,这时的浓度是1/5000;浸泡半个小时后就全部干干净净啦(也可以用这个浓度的高锰酸钾液擦洗鱼缸并浸泡其他器材)。 然后,把鱼缸和所有器材冲洗干净换水。接着在鱼缸里灌入晒好的水(推荐方法),或者用自来水灌满并等待一天。这时,就可以请细菌们入住了。把从鱼店里买来的干粉硝化菌10克或液体硝化菌15毫升倒进缸里。 这样,咱们就完成了「播种」的过程;这个时候的鱼缸通常是一片雾蒙蒙的,这是菌种在飘荡,没关系,几天内就会清澈的;下面,当然是给细菌们找食物啦。既然咱们的缸里有100升的水,那么就放养4条3-4厘米长的小鱼吧!它们是先锋,所以必须是身强力壮、不怕死的小家伙,进入鱼缸之前要用1/5000的高锰酸钾水浸泡10分钟消毒,避免带着病菌进入鱼缸;之后,正常的饲养它们几个,每天喂两次,每次的食物必须在1到2分钟内吃完。然后咱们就等待吧。假如水质在第二天浑浊了,就适当换点水,然后适当减少喂食。就这样等待3天;第4天,假如水质变的清澈无比(有时侯第2天就水清了,但还是要等待到第4天再操作),那么水就快养好啦!这时要继续测试一下微生物过滤系统的应变能力。 只要把喂食量增加一倍就可以了。一直等待3天;期间稍有浑浊要仔细观察,只要没有腥臭味散发出来就不必换水;第7天,假如水质仍然清澈无比,这时我们可以把比较娇贵的鱼请进鱼缸了。先换点水,然后少放几条,少量喂食,观察几天,再继续放另外一批;就这样我们以后每个星期1-2次给鱼缸换1/5或1/4的水,配合每天定时、定量、定点的喂食,就可以获得长期稳定的「好」水了!但是,这样的「好」水里仍然有些潜在的「半有害物质」硝酸盐的存在,假如它们积聚过多就会危害鱼们,因此必须要通过定时换水,来稀释它们,维持「好」水的稳定。
吃早餐(但今天已第三餐了)
养鹦鹉鱼一个月了,留个纪录!70cm背滤+筒滤,
首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