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号♂大宝
春哥·杨
北京燃烧冰滑板店非资深编辑、《暗黑破坏神2》非资深玩家、中医学非资深学生。
关注数: 36
粉丝数: 368
发帖数: 5,117
关注贴吧数: 24
《珠宝匠之偏向的》 这就是人生吗?爱了爱了……
来自怪物的嘲讽:TMD
转贴:【大宝说】滑行的艺术:如何根据自身的需求选择合适的主要用... 【大宝说】滑行的艺术:如何根据自身的需求选择合适的主要用来享受滑行的板子_哔哩哔哩 (゜-゜)つロ 干杯~-bilibili转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s%3A%2F%2Fwww.bilibili.com%2Fvideo%2FBV11t4y1y7CF%2F%3Fshare_medium%3Dweb%26share_source%3Dbaidu%26bbid%3D6588B116-CA63-4369-BAEF-93F7BDD3C28453926infoc%26ts%3D1588056710320&urlrefer=f7edf65bb97fb09ca246fa2a3fa7128d
一年多了总感觉板子变涩了……拆开一看——这特喵能转得动还有鬼 一年多了总感觉板子变涩了…… 拆开一看—— 这特喵能转得动还有鬼了……
《极限青春》第九期:我的青春在哪里
岁月滑板16 与其说Neil Blender是个滑手, 倒不如说他是一个艺术家。 86年的坦佩滑板赛上, 他可以用双腿夹着板子翻滚, 也可以若无其事地跑到一边涂鸦—— 这昭示着他的与众不同。 他的风格非常随意, 随意到让你觉得有些敷衍; 他更是最像毕加索的滑板艺术家, 从他的板画作品中就能看得出。
【速降】长板速降基础知识科普 一楼求个精呀谁帮忙艾特一下菜头呀? 最近看到几个想要入坑速降的小伙伴,于是就写了这篇帖子。本帖旨在为想要入坑速降的小伙伴提供基本的知识储备及装备选择和指导,如果有错误的地方,还请各位玩家不吝赐教,感谢大家。
《极限青春》第七期:川美的妹儿长得好乖哟!《极限青春》第七期
岁月滑板(好像是15了?) 你可能在很多老视频里看到过一个滑板品牌叫作“G&S”,尤其是在70年代,它全名是G&S Surfboards & Skateboards。电影《狗镇之主》中重现的77年的比赛中Stacy Peralta就是首字母命名。G&S在冲浪制造产业中十分有名,在滑板诞生的过程中也在滑板界有过一席之地,现在G&S滑板恐怕只能见于老片子里了——虽然现在也有卖。2016年元旦,创始人Larry Gordon逝世,现在该品牌由Eric和Debbie兄妹二人运营。 图:电影《狗镇之主》中两大巨头G&S与FreeFormer同框。
安华里四区9号楼四楼主卧3000元/月出租
《极限青春》第六期:抉择!个性与团队,规则与请求
极限青春第五期:梦开始的地方
岁月滑板15 玩滑板的大致都会看过或听过“OG”或者“O.G.”的表述。 1991年,著名Rapper Ice-T发布了第四章专辑《O.G. Original Gangster》, 图为Ice-T和部分同名歌歌词。 现代人也有把Original简称为OG的。 在滑板里,OG包含如下一个或多个含义: 1.元老级别的(玩得久且有巨大影响力的),一般指人或形容人; 2.复古的,Old School的,一般指物件; 3.经典的,沿用很久的。 OG是很有感情的一个词。
岁月滑板#14 你知道这个Logo吗? 它应该是传奇品牌Powell-Peralta最具代表性的标签了。 1983年,Powell的传奇艺术家Vernon Courtlandt Johnson创作了它, 从一开始的贴纸,到后期的T恤、板面等, 你几乎可以在任何Powell的产品上看到它。 它拥有自己的名字“The Ripper”, 翻译成“撕裂者”比较合适,“开膛者”也行。 AMD的高端CPU“线程撕裂者”即Thread Ripper, “开膛手杰克”即Jack The Ripper(JTR)。
“This is the best day of my life!” 1999年,6月27日,X-GamesU池赛上, 经历11次失败的尝试, Tony Hawk终于完成了史上第一个900之后如是说
《极限青春》第四期:景区滑板,明目张胆
岁月滑板13 对于老一辈的滑手们, “411”这个数字对他们可是有很重要意义的。 它全名“411 Video Magazine”, 简称“411VM”或者“411”, 是由Josh Friedberg和Steve Douglas于93年创办的影像杂志, 拟每年发布4期, 介质从最开始的录像带到后来的CD, 对中国初代滑手产生过比较大的影响。 2005年,它发布了最后的第67期, 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岁月滑板12 《追寻滑板神》是我最喜欢的滑板片了, 毫无疑问地, 我也曾多次在文章中提到它, 甚至还翻译了它的20周年纪念视频av40892916。 它是Powell Peralta于1987年发布的片子, 是第一部有剧情的滑板片——其实我更喜欢叫它“寻陈记”。 该片成就了Animal Chin这个标签, 也成功推广了这个字体—— 如果你有注意到Bones轴承的包装, 那你一定不会对这个字体陌生。 那时候的Bones Brigade正是如日中天的时候。
《极限青春》第三期:那个男人,他又回来了 没错,我说的就是MC! 第二期刚说完,没想到啊没想到,他又回来了!当然不是说不合适,只是每个滑手都有自己的性格和喜好,那种主持风格并不适用于所有滑手,不是说所有滑手都喜欢MC——我个人其实就不太喜欢就是了。当然这也不是说他的回归不好……还是那句话,至少我们看到了节目组的用心。 本期的内容延伸到了室外。无论从任务书的形式,还是游戏的风格——可能是错觉吧——我总能看见美国著名滑板节目《公路之王》的影子:穿睡衣、公主抱、剪光头、吞披萨,这些有点“整人”的设定真的是有点熟悉。提这一点,不是说批评,而是想说,《极限青春》毕竟是国内首档滑板综艺,既然国外有前辈成功经验可以借鉴,何乐而不为?况且节目组并不是完全“照搬”,而是对其进行了“中国化”——这里没有让滑手吃喝些奇怪的东西已经很不错了,况且还有自己的探索与创新,甚至稍微鼓励一下也未尝不可。在挑战的设置上,有些环节还是非常有挑战性的,比如Bank近距离腾空过四立、双人叉腰Backside Boardslide等。 本期节目的亮点在于节目后半段,滑手们展示了自己硬桥硬马真功夫:卢俊彦的Nollie Kickflip、高峰的15阶,以及多位滑手在1/4弧面上的各种Kickflip、360 flip等。张子扬最后的Fakie 360 flip虽然没有成,但是仍然值得我们的掌声。《极限青春》很重要的一个特点是,并不是每次挑战都成功,并不是加了慢动作等处理,结果就一定是积极的。我们可以看到徐兆尝试了一次15阶选择放弃,也看到高峰最终的成功——真的有必要捧一个踩一个吗?没必要吧?我想说的,都在第二期回顾里了。 众所周知,综艺节目也是有导演的,虽然有些情节可能会显得有些突兀,但那样能够保证节目更加好看、有趣。本期节目中,高群翔的“嚣张”和后来的“放弃”的对比、谢汶凯对于王一博态度的逐渐好转——能看得出来,节目组希望不滑板的人了解滑板,了解滑板人,同时也希望滑手能够更坦然地接受和鼓励“圈儿外”的人来了解这项运动——三位领队的“考试成绩”似乎也在向大家声明:滑板有挑战,用心就能做到。 “小鸡”王国华在这个节目中,至少是这三期,出镜率一直是非常高的,尤其是在本期节目中,他作为后期重点突出的滑手,充分展示了一个滑手在一个Team中应有的、成熟又不失个性的表现。似乎大乱的屡试不成已经预示着他的离开了,离开之前,他又用一个完美的大乱给自己画上一个精彩的句点,叫人不禁要鼓起掌来。领队王珞丹在淘汰小鸡的时候表现得也非常让人放心,没有呼天抢地,规则就是规则,小鸡的离去是大家都不愿意看到的,但是没办法,她是要做决定的那个人,她的发言同样让人信服。相信很多滑手都从未经历过比赛,更不用说在比赛时候的团队协作场景。《极限青春》带给滑手的,除了大家都熟悉的,恐怕还有“团队精神”,如果你是一个滑手,不妨试着想一下自己在一个Team里可能承受怎样的压力。 还有一点,就是节目组设定规则中对于女滑手的一系列大量的“关照”,是不是有点“歧视”——我觉得这个就属于完全多虑了,男女生理和心理特点注定了男性在滑板上于女性有优势,不然也不至于一提到女滑手就想到“稀有”,不是吗?我觉得这个设定完全没问题。 说一下几个点吧,有好有坏,一并放在这里了: 恭喜潘家杰喜提“大落王”称号(狗头保命)。 节目组对于动作的命名、字幕控制似乎特别不均匀。细致如西瓜弧面上的FS/BS 180 Ollie,如Ollie Manual;粗心如大招Nollie Kickflip——为什么这个动作会让大家欢呼,并没有突出“反脚”这个概念,况且还是倒滑。 节目组播出了高峰对于正确摔跤姿势的示范和阐述,这是值得肯定的。 卢宏成向大家“示范”了滑手发脾气:踩断板,我记得黑柴在《滑板日记》中也有表现,其实这么做的一般都是职业滑手——他们都有免费的板可以换的,所以是有资本的,普通的滑手们恐怕也不太轻易舍得那么做。 王一博在SMP碗池边上有一句“看上去蛮简单的”,这个我觉得其实节目组有点失误:那么大的碗池Drop in可是很恐怖的,没经过训练站旁边都会有点头晕目眩,我觉得在王一博的话后面加上一个第一视角的大碗池边上的特写,配以头晕目眩的滤镜就会好很多。 小鸡ThrasherT恤前贴了“佛跳墙/八宝粥”纸条,刚好把Logo贴了,这个我觉得很有趣,倒是不必深度解读什么。 似乎就只有这些了,有需要再补充。
岁月滑板11 之前我们介绍了3个支架的板子, 这次是4个的。 我首次见到这个设计还是在电影《回到未来》中, 注意看图二的支架。 电影里那是在1955年, 那时候滑板上还有箱子结构, 更像是滑板车。 而图一,是70年代的产物, 肯定是75年以后。 因为它的支架是Tracker支架, 它是历史上首次为滑板专门生产支架的公司(75年), 顺带一提, 它现在还活着哟!
岁月滑板11 我目前看到的最早的中国滑板影像记录, 是在1988年Powell出品的第四部片子《Public Domain》中, 之前我也很多次提到它。 在其中有15秒的中国滑板片段, 图中的这个男人, 可能也就成为中国历史上首个 被拍视频的滑手——不如我们就叫他普适(Push)怎么样, 我需要他的电话,有的提供一下谢谢。 注意他远处的“出口”标示牌还有滑旱冰的男人。
岁月滑板10 滑板在美国的发展, 离不开一个大的历史背景, 那就是越南战争。 这场长达20年的战争, 不但消耗了美国大量的财力, 使得经济一度停滞不前, 而且消耗大量的年轻人, 严重激化了社会矛盾, 种族、贫富问题全都暴露出来。 在这种社会环境下, 美国文化出现了繁荣, 表现在音乐、电影等各个方面。 滑板? 没人敢说它不受影响吧? 虽然目前我还拿不出什么证据……
关于《极限青春》第二期
你好,我是新手,我能够/可以/适合滑板吗?
岁月滑板09 滑板动作简易命名规则: 四脚位+转向+动作名称, 这里主要区别FS/BS。 有道具(栏杆、台、Coping等): 面向道具的一切动作为FS,反之亦然; 平地上,人板分别描述。 人:动作发起时,面向滑行方向,为FS,反之亦然; 板:动作发起时,脸朝向侧的板边朝向滑行方向,为FS,反之亦然。 上述规则在Fakie脚位时恰好相反。 这个设定如此诡异, 恐怕就和前面提到的Cab有关。 众所周知,Cab是Fakie Bs 360 Ollie, 但是看图,是不是应该是FS? 由于那时还没有街式, 弧面上完成时, 我们的目标方向是要折返回U池, 而不是飞向天空, 滑手转身的时候背对着弧面, 那是我们的目标方向, 所以是BS,而非FS, 这个情况延续至今。 那为什么不与时俱进? 因为它是以Caballero的名字命名的! 大概是这个原因, 导致了上述Fakie脚位的特殊规则。 视频里,Caballero并没有强调是FS/BS, 所以现在一般会在Cab前加FS/BS, 并非特指当时的BS/现在的FS了。 但是! Cab一定是指Fakie脚位, 请不要在前面加Nollie。 如果是反脚倒滑完成的, 请说Nollie 360 Ollie, 别用Cab, 原因同前: 只因他是Steve Caballero, 那个世纪传奇。
岁月滑板08 1980年, 15岁的传奇滑手Steve Caballero首次完成碗池里的Fakie 360, 因为是在空中的(Aerial)动作, 所以大家把Caballero和Aerial结合成Caballerial来命名动作, 简称Cab。 现在它被用来特指板身同转的Fakie 360 Ollie系列动作, 你经常会听见Full Cab或者Half Cab, 说的就是它。 但出于对传奇滑手的尊重, 滑手们在这个动作上开始逐渐有了分歧, 甚至可能引发了一个更大的怪现象, 这一切,都得从Fakie脚位分析开始……
岁月滑板07 360 Heelflip,中文跟儿大乱,又名Laser Flip; Laser,激光。 1997年,Alien Workshop(AWS)发布了《Timecode》, 6分02秒Mike Hayes做360 Heel的时候, BGM恰好出现了激光的声音, 故别名Laser Flip。
Acid Drop/Boom Drop/Caveman(ABC组合) Acid Drop:即不pop从一个平面滑行降落到另一个平面; Boom Drop:即手持滑板从一个平面落到另一个平面 ——当然落地时滑板在脚下了; Caveman:如果你手持滑板跳到另一个道具上,那么就是Caveman了。 上述叫法仅供参考, 总之就是一种跨平面的基础动作。 昨天《极限青春》里的动作起始动作非常Drop in, 但有没有固定名字就不知道了, 总感觉这个in怪怪的, 如果是我,我可能叫它Drop Off…… 有没有人知道名字,欢迎指教~
1979年,一个叫做Steve Alba的滑手加入Santa Cruz, 同年,有了他的签名款:Salba Bevel, 它的诞生标志着滑板脚窝的产生。 它的产生是为了符合垂面滑板的要求, 直到后来Christian Hosoi出了自己的Hammerhead滑板(前面提到过), 如此“肥胖”的滑板才成为历史。 同年,还有一个叫Bones Brigade的队伍出现了
(伪)岁月滑板 今天说点不一样的,推荐一部片子吧。 你相信,滑板能抵抗抑郁症吗? 泰国就拍了这么一部片子,豆瓣评分9.3分。 无论是从精神内容上,还是从演员的生动诠释角度来看, 《滑魂》都是一部非常值得看的片子。 小编年前就看完了, 再次提起它是因为图二……我真的好担心呀……
看到这块板子,你能想到哪个滑手?(不看签名)Christian Hosoi,用板形作为象征的男人!绰号“Christ(基督)”,代表性动作图三Christ Air,图四Rocket Air。80年代前半段,他和Tony Hawk的大战至今为老滑手们津津乐道。
极限青春
King of Downhill Slide Sergio Yuppie,来自巴西,Downhill Slide之王,1990-2011年,21年间但凡参加比赛必然冠军。 他有一句话我特别喜欢:Tricks deserve applause,but style deserves respect! 他也用实力诠释了什么叫作Style: 图一可不是摔了……图二是由他冠名的Sergio Slide,又叫Layback。 虎父无犬子,他的三个儿子全都是优秀的Downhill Slide滑手。 如果当你看到一个叫Yuppie的年轻人玩Slide特别6, 他可能有一个开了Gua的爹。
Natas Kaupas,街式滑板先驱领军代表人物, 他是第一个能不用caveman上墙的滑手, 而且被Craig Stecyk送上了1984年《Thrasher》封面; 1986年比赛,他首次尝试Boardslide下扶手, 虽然没成功,但是引发不小轰动; 之后他和Gonz(冈萨雷斯)一同推广街式滑板, 对当下滑板现状有深刻的影响; 他是第一个把Mullen的Kickflip应用到街头的人, 那是1987年或者更早一些; 1989年,消防栓上留下了他的Natas Spin, 他可能是唯一一个因为名字被制裁的滑手, Natas反过来写正好是Satan(撒旦), 要知道美国盛行基督教……
60年代的手摸地转弯, 严格意义来讲不能算Slide,那时候的Bert Slide还多在Bank上进行,直到70年代有一天,速度快了点,轮子在惯性下滑出了一丢丢……咦,新世界大门好像打开了…… 然后在1977年或者稍晚一些,著名的Signal Hill Speed Run之后,来自当时Santa Cruz滑板的Cliff Coleman,结合了76年刚出现的滑块手套,改良了这个动作,让板可以呲更远…… 接下来的故事我就不说了。 嘿嘿嘿嘿。Cliff Coleman也被人称作是“Slide教父”,玩速降的人入门必然听到的就是他的名字。
#岁月滑板# 今天本来想写一位滑手的,但是看见大家的留言,还是把他放在明天吧,给三个线索大家猜猜他是谁:墙,消防栓,扶手。继续昨天的。60年代的手摸地转弯, 严格意义来讲不能算Slide,直到70年代有一天,轮子在惯性下滑出了一丢丢……然后在1977年或者稍晚一些,来自Santa Cruz滑板的Cliff Coleman,结合了76年刚出现的滑块手套,改良了这个动作,让板可以呲更远, 接下来的故事我就不说了。
看过《狗镇》的人应该不会对这张图片陌生, Jay Adams正在做著名的动作:Bert Slide。 这个动作源于著名冲浪手Larry Bertlemann, 模仿的是切浪(Carving)的动作。 这个动作其实Slide的幅度很小,用裸手扶地即可。 在电影里,这个动作还没有被命名为Bert Slide, 主持人给出的是它的原名: Frontside 180 Power Slide。
Tommy Guerrero是白骨队一员老将了, 也是Real的老板, 1985年首次出现在影片《Future Primitive》中, 而且是开篇。 Tommy以其非常风格化的动作, 极大地将滑板推上街头。 Love and Respect。
隔壁吧看见的,乐死我了…… 这让我一度怀疑“Landyachtz”最后到底是不是s……
《狗镇之主》的部分彩蛋: 扮演Skip Engblom的演员是希斯莱杰; 75年那场著名的比赛的赞助商; Stacy Peralta本人及他的扮演者; 75年比赛中的Russ Howell(非本人),代表性大胡子白发; 75年比赛中的Ty Page(非本人),前些天刚说过的; 这个多放了,懒得删; Jay Adams本人; Tony Alva本人; Skip Engblom本人; 这个镜头是致敬87年《追寻滑板神》,有一模一样的取景; 可怜的Lance Mountain; 都认识吧……
Frank Nasworthy与Polyurethane~~~ 聚氨酯(Polyurethane,PU),是滑板产业必不可少的工业材料之一,尤其是在轮子和PU方面。它在70年代初被试图应用于轮滑产品上,但是似乎轮滑玩家们更喜欢自己的轮子,将它拒之门外,刚好一个叫Frank Nasworthy的人去朋友爸爸的工厂,一看,诶我去,这是好东西嘿,他们不要我要啊!于是就把这种材料应用到了滑板上,创立了品牌Cadillac,并于1973年正式生产聚氨酯轮子,对滑板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Respect。 金属轮子好理解,之后的“Clay(黏土)”轮我就有点蒙圈了——后来我看狗镇,再一琢磨,奥,这是一种土制品,让我理解的话,就有点像电线杆上那些绕线器一样……不过不是瓷的而已。
不是不想更,是更不动,大家都来帮帮忙吧。 如果你发现哪个品牌没有并且你使用过,请麻烦一下发下感受,没有图都行。 更不动了。
温泉山
Landyachtz的ATV系列中的“V”是哪个词儿啊? 如题。
【Bob Burnquist】天空才是我的舞台。
【Bob Burnquist】天空才是我的舞台
【Flamingo】嘛呢! 这个套板700多。就……没啥。
【有点意思】为什么Impossible叫Impossible? 教课书级别的Impossible,真的好看啊!by Rodney Mullen。
【翻译】滑板教父Rodney Mullen(维基百科) 每个滑板人心目中都有自己崇拜的人吧?有人觉得西风之子们最牛,因为他们是滑板的最元老人物;有人觉得弗兰克·纳沃西斯最重要,因为他用聚氨酯代替了金属轮;当然也有可能是丹尼·威,因为他真的能用滑板飞翔……那我最崇拜的人就是教父Rodney Mullen啦!他,应该就是那个最富创造力的人了。
刹车,小坡(滑稽)。
兔子的一次失败的津燕加失败的NC。
中国长板品牌和产品列举及板面、价格参考。 希望各位吧友在对应品牌楼下写下自己的使用感受或者板子的特殊之处,比如软弹、耐造、脚窝等详细体验; 为了保持完整,请尽量不要插楼‘ 图片来自网络,希望别侵权; 产品价格肯定存在不全和不准确的问题,如有补充,欢迎直接建楼补充; 板子排名有的分先后有的不分先后; 文明冷静发言,请勿冷嘲热讽; 要是能加精就好了。
我蹬了两三下绕到左边楼的后方再续航同等距离也没问题,时间太短。
分享贴子 分享贴子
……
水一帖,14个啦! 竟然还是满变
今天两件~13/20 梅格之歌的教训之后接着是暴风尖塔——p叔给力。 顺带问一句,P叔不会给降格SA吧?
今早出货全记录 一楼致谢大神@shuwenbc
一大早
我去!!!!!!!!!! 听说有人会主动把2楼让出来给某人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