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草苍茫 缇萦流水
关注数: 101 粉丝数: 5,949 发帖数: 1,485 关注贴吧数: 82
《红楼梦》部分对联欣赏 读联提境界, 妙语悟人生。昔有“开谈不读《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的说法,作为中国人,红楼梦不可不读,每个人都可以在书中找到自己的影子。现摘录几幅对联,与君共享! 1、   假作真时真亦假   无为有处有还无   此联在书出两次出现,分别在第一回《甄干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和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中,是在警幻仙子的“太虚幻境”处。   2、   玉在柜中求善价   钗于奁内待时飞   第一回《甄干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中,甄士隐中秋夜邀贾雨村饮酒,雨村在葫芦寺中思及平生抱负,苦未逢时,乃对天长叹高吟一联。   3.   身后有馀忘缩手   眼前无路想回头   第二回《贾夫人仙逝扬州城,冷子兴演说荣国府》中,贾雨村在林如海处做西宾(教黛玉读书),偶至效外信步,在智通寺门旁见此“破联”。   4、   座上珠玑昭日月   堂前黼黻(fufu分别读作第三、第二声)焕烟霞   第三回《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荣国府“荣禧堂”联,并注明是“同乡世教弟勋袭东安郡王穆莳手书。”   5、   世事洞明皆学问   人情练达即文章   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题于宁国府秦可卿上房内。   6、   嫩寒锁梦因春冷   芳气袭人是酒香   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宁国府秦可卿卧房内联。   7、   厚地高天,堪叹古今情不尽   痴男怨女,可怜风月债难偿   横批“孽海情天”   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太虚幻境宫门之联。最让人英雄气短,荡气回肠!   8、   幽微灵秀地   无可奈何天”   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太虚幻境内之联。   9、   绕堤柳借三篙翠   隔岸花分一脉香   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贾宝玉机敏动诸宾》,大观园刚刚完工,贾政带领众幕僚并宝玉游园时所作的对联:   10、   宝鼎茶闲烟尚绿,   幽窗棋罢指犹凉。   宝玉为沁芳亭桥作的联   11、   新涨绿添浣葛处,   好云香护采芹人。   宝玉为有凤来仪(此为宝玉取的名,后被元春改名潇湘馆)作的联   12、   麝兰芳霭斜阳院,   杜若香飘明月洲。   宝玉为“杏林在望”(宝玉取的名,也曾想过用“稻香村”,后元春改名“浣葛山庄”,最终因黛玉代宝玉作的诗句中有: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最终命名“稻香村”)作的联   13、   三径香风飘玉蕙,   一庭明白照金兰。   某二公(贾政的幕僚,未知其姓名)为“蘅芷清芬”(宝玉命名,后元春赐名蘅芜苑)作的联   14、   吟成豆蔻才犹艳,   睡足酴醿梦也香。   宝玉为“蘅芜苑”题的联   15、   金门玉户神仙府,   桂殿兰宫妃子家。   元春(贵妃)游大观园,正殿气象非凡,作者(曹雪芹)有感而发   16、   天地启宏慈,赤子苍头同感戴;   古今垂旷典,九洲万国被恩荣。   横批(匾额):顾恩思义   第十八回《林黛玉误剪香囊袋,贾元春归省庆元宵》,此联为元春为大观园正殿题赐的联。   17、   花魂点点无情绪,   鸟梦痴痴何处惊。   第二十六回《蘅芜苑设言传密语,潇湘馆春困发幽情》,因薛蟠欲寻宝玉,便冒贾政假传宝玉,约出园去一日方归。黛玉担心,便夜探怡红院,恰巧宝钗在此,闹气的小丫头又不给黛玉开门,黛玉就多了心,在门外悲悲戚戚呜咽起来。   18、   花影不离身左右,   鸟声只在耳东西。   第二十八回《蒋玉菡情赠茜香罗,薛宝钗羞笼红麝串》,黛玉与宝玉闹别扭,便独自葬花,悲悲切切吟出一段词,宝玉闻之心中难过,便于山坡上大放悲声。   19、   芙蓉影破归兰桨,   菱藕香深泻竹桥。   第三十八回《林潇湘魁夺菊花诗,薛蘅芜讽和螃蟹咏》,挂于藕香榭柱上。   20、   烟霞闲骨格;   泉石野生涯。   第四十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金鸳鸯三宣牙牌令》,秋爽斋探春房中西墙上当中挂着一大幅米襄阳的《烟雨图》,左右两边便是颜鲁公的墨迹。   21、   肝脑涂地,兆姓赖保育之恩;   功名贯天,百代仰蒸尝之盛。   第五十三回《宁国府除夕祭宗祠,荣国府元宵开夜宴》中,悬挂于贾氏宗祠的联,悬挂于贾氏宗祠正门的联,为前翰林掌院王希献所书。   22、   勋业有光昭日月,   功名无间及儿孙。   悬挂于贾氏宗祠抱厦前的联,是御笔(哪一位啊?)   23、   已后儿孙承福德, 至今黎庶念荣宁。   悬挂于贾氏宗祠正殿前的联,也是御笔   24、   花到正开蜂喋闹, 月逢十足海天宽。”   第八十五回《贾存周报升郎中任,薛文起复惹放流刑》,贾政报升时。   25、   绿窗明月在; 青史古人空。   26、   亭亭玉树临风立, 冉冉香莲带露开。   赞黛玉   27、   瘦影正临春水照; 卿须怜我我怜卿。   第八十九回 《人亡物在公子填词,蛇影杯弓颦卿绝粒》   28、   香魂一缕随风散, 愁绪三更入梦遥!   第九十八回 《苦绛珠魂归离恨天,病神瑛泪洒相思地》   29、   假作真来真胜假, 无原有是有非无。   第百十六回《得通灵幻境悟仙缘,送慈柩故乡全孝道》之“真如福地”联。   30、   过去未来,莫谓智贤能打破; 前因后果,须知亲近不相逢。   第百十六回《得通灵幻境悟仙缘,送慈柩故乡全孝道》之“福善祸淫”联。   31、   喜笑悲哀都是假, 贪求思慕总因痴。”   第百十六回《得通灵幻境悟仙缘,送慈柩故乡全孝道》之“引觉情痴”联。   32、   内典语中无佛性, 金丹法外有仙舟。   第百十八回《记微嫌舅兄欺弱女,惊谜语妻妾谏痴人》之宝玉自吟。
传世铜香炉底款概览 图文知识 1、琴书侣。即吴邦佐,是宣德铸炉时的工部吏臣。后来自行开铸仿宣,落款有八字款、十六字款,亦有题为“琴书侣”三字款。 2、宣德五年吴邦佐造。在这里没有称为臣,且是宣德五年,应是他私人铸造的,其实御制的宣炉是在宣德三年,以后年份均是私铸; 3、宣德五年高氏监制; 4、宣德年且闲主人监制; 5、玉堂清玩。“玉堂”相传为严东楼的字号,严东楼是严嵩之子所建; 6、大明宣德年仲师记; 7、树德堂; 8、品竹斋; 9、宝鼎; 10、赏心; 11、清玩; 12、王旭; 13、杲竹山房; 14、乾清宫造(不是御制,或为宫中之人私铸); 15、琴诗侣。此款少见,后仿的琴书侣多见; 16、正德年制; 17、松月侣; 18、杏朴斋清正主人; 19、戊辰米山堂制; 20、儆吾斋; 21、珍赏; 22、玉堂珍玩; 23、月友琴居; 24、飞云阁; 25、登月; 26、永存珍玩; 27、大明宣德五年监督工部官臣吴邦佐造; 28、大明宣德六年工部尚书臣呈邦佐监造; 29、工部员外臣李澄德监造; 30、大明宣德五年监督工部官宦吴邦任造;吴邦佐误为吴邦任,这是清初一仿作款; 31、宝云居; 32、内用; 33、其旋; 34、阳春有脚; 35、大清乾隆元年恭制; 36、巴格仿宣; 37、太极含元; 38、大明正德年制(正德年没有御制,此款是官制,还是年份款不详); 39、佃袅金猊弄水沉; 40、明丁菊月闇生制; 41、康熙辛亥庚生氏。炉腹内底部施念峰制; 42、康熙六十年制; 43、明善堂冰玉主人制; 44、大清乾隆年制; 45有琴居用; 46、大明李大观制; 47、万历乙卯洪羽仪监制; 48、诸葛亮铸亮铸。诸葛亮称为孔明,孔就是大,孔明也就是大明的意思,而“铸”与“朱”的音相近,亮就是名字,最后一个“铸”字,就是铸炉的意思,所以这几个字是暗示“大明朱亮铸”的款名; 49、崇祯庚辰瑞图制于庆云斋中; 50、少年一段风流事,尽在瑶琴不语中。王旭; 51、大明宣德四年,内神宫太监掌监事臣阮安督造; 52、物元清玩; 53、宝月居; 54、冰释; 55、芰霞珍玩; 56、宣德五年君赐谨身阁大学士陈山; 57、大清康熙年制; 58、弘亭; 59、水云居; 60、子孙用之; 61、子孙永保; 62、乾隆年制; 63、永世之宝; 64、镇宅大吉; 65、昌龙; 66、琴书清玩。炉颈上落款; 67、云间胡文明制; 68、胡文明制; 69、红云山房; 70、崇祯八年制; 71、大明崇祯年制; 72、内坛郊社。这是宫中道场旃坛所用的东西,应不属私款炉; 73、荣秦记; 74、大明隆庆年制; 75、藏云; 76、啸园; 77、孟嘉家藏; 78、豕情家藏亘鼎; 79、万年永宝; 80、御玩; 81、家藏珍宝; 82、门癸氏; 83、陈赢家宝; 85、神仙居; 86、嘉靖; 87、崇祯; 88、花市敷制; 89、永世宝; 90、玉堂石叟; 91、牧元清玩; 92、兰嵨自藏; 93、星闻轩制; 94、飞云所作; 95、文明; 96、施口古制; 97、崇祯辛末年制; 98、吴兴庐次洲制; 99、印铸局制; 100、为君寿; 101、飞云居; 102、大明李弘光制; 103、飞居; 104、万寿宫用第捌号 ;105、大清宣统年制; 106、大明成化年制; 107、宣统年制; 108、壬午冬子俊制; 109、石叟珍藏; 110、石叟; 111、宣德贰年周羲叚修篁主人制; 112、允锡家藏; 113、云谷; ………………   2003年11月26日中国嘉德(北京)的俪松居长物——王世襄、袁荃猷珍宝拍卖专场内有私款炉15个,款名有:湛氏之炉,李曲江制、玉堂清玩、在公家藏、深柳书堂、莫臣氏、奕文氏、弟子刘起龙造、完初家藏、孟博氏道光丁末秋定府行恒堂造、崇祯壬午冬月青来监造、大清康熙年制燕台施氏精造、大清顺治辛丑邺中比丘超格虔供佛、奕出流芳。   铜炉体积太大不一定就好,因为用于庙宇神堂的大型铜炉往往制作粗糙,但用于文房的铜炉,由于文人专门订造,所以用料精,工艺好,大多是品位高的精、逸、妙、佳品,甚至是极品。而私款铜炉大部分属于官宦世家或富贵人家的文房用具、府内祭器,是专门铸造,所以属孤品,后有喜欢其传世的款名,亦有后记,但不会批量生产,所以形制好、、铜质精、皮色佳、款字优的私款炉,其文物价值、艺术品位和市场价值极高。2003年11月26日北京·中国嘉德王世襄、袁荃猷珍藏专场拍卖中,21个铜炉(其中15个是私款炉)拍出了一千多万的天价,其中一个拍出182.6万(包佣金),可见高品位的私款炉其文物、艺术、市场的价值可观。   国人在室内焚香自战国时代已开始,但专为焚香而设计的炉具却迟至汉代才出现。汉代的香炉中最著名的是“博山炉”,多用青铜铸成,偶有陶器成品出现。薰炉上有孔使香气发散,这熏香除秽的观念和炉器的形制,都是受了神仙方士等流行思想的影响。到了魏晋玄风盛行后,士人们开始讲究姿仪,“薰衣剃面”成了士族优雅风仪的体现,于是香薰的样式更趋多样化,多由青磁烧制。唐时佛教大盛,香具的形制自然更加繁多。质地有铜制品、绞胎器甚至金银,到了明清,用铜制造的薰炉,更是出现不少。
《白鹿原》创作背景 创作经历陈忠实出生在西安东郊白鹿原下的蒋村,年少时就在这片黄土地上挖野菜、拾柴火。白鹿原的春夏秋冬、草木荣枯,陈忠实都再熟悉不过了。陈忠实了解白鹿原昨天的办法,一方面是走访那些上了年纪的老人,从他们的记忆中去找寻家族历史记忆的残片。另一方面,他仔细查阅有关白鹿原的县志。尤其是当他看到二十多卷的县志,竟然有四五个卷本是有关“贞妇烈女”时,感到既惊讶又费解。那些记述着某村某某氏的简短介绍,昭示着贞节的崇高和沉重。县志里往往是某女十五六岁出嫁,隔一二年生子,不幸丧夫,抚养孩子成人,侍奉公婆,守节守志,直到终了,族人亲友感念其高风亮节,送烫金大匾牌悬挂于门首。这些布满了几个卷本密密麻麻的贞节女人们,用她们活泼的生命,坚守着道德规章里专门给她们设置的“志”和“节”的条律,经历过漫长残酷的煎熬,才换取了在县志上几厘米长的位置,这让陈忠实产生了逆反式的怨念。田小娥的形象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在陈忠实脑海中浮现出来的。从1988年开始,陈忠实把妻子和长辈安置在城里,只身来到乡下的祖屋,潜心写作。四年的艰苦写作,每天陈忠实都要经受着各种人物在脑海中的较量,纠结的心情让陈忠实额头上的皱纹如同黄土高原上的沟壑一般深刻。1992年3月25日,近50万字的《白鹿原》终于画上了句号。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