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勘探2004
地震勘探2004
关注数: 30
粉丝数: 83
发帖数: 6,997
关注贴吧数: 1
再环关数 据说有两万多关
【地震勘探2004】我有一个秘密 我有一个秘密,憋在心里已经好多年了,一直没有对别人说过。大家都知道,要保守一个秘密很难。秘密就像关在笼子中的猛兽,在我身体里上蹿下跳,却又无法出来,所以,这些年我生活很痛苦。这个秘密还不能跟别人说,因为一说出来我的后半生可能将要彻底改变。我曾经尝试着想找人说出来,后来想想算了,因为就算是我告诉你,也没有人相信。
【地震勘探2004】股海浮沉悲喜录
【地震勘探2004】目标-科威特
【地震勘探2004】目标-塔吉克斯坦
【转贴】中国散打 VS 泰拳,以及其它门派一流高手交战记录 散打又称"散手",是20世纪70年代根据现代搏击与摔跤所创的一门格斗技,国外称之为"中国式自由踢打格斗术",而中国国内的一些传统武术家则轻蔑地称散打为"拳击加个腿"。 在中国的军队中,普通的兵种要练习军体拳或擒拿,而特战队则需要练习散打实战。 散打并非中国武术(两者关系就如同极真空手与传统空手道),20世纪70年代,香港就引进了日式踢拳和泰拳,当时泰拳和踢拳已处于成熟阶段,于是1979年散打诞生了。虽然官方称之为“武术散打”,但实际上它是踢拳和泰拳的变体。80年代初,中国国家体委在北京体院和武汉体院开始试点开展散手运动。 80年和81年由梅惠志的带领下在北京搞试点,摆擂挑战民间武术高手。当时民间参赛的人数有上百人,其中有八卦掌、心意拳、太极拳、大成拳、通背拳等拳种,但进入半决赛的选手清一色是散打运动员。民间武术家们在散打运动员面前不堪一击,比赛打得很沉闷。赛后民间武术家们十分不服气,说拳套限制了他们的发挥。后来北京市体的摔跤教练李保茹安排民间武术高手与体校的小队员进行徒手交流,比赛前特别嘱咐小队员不许用重拳和砸头的摔法,结果民间武术家仍不堪一击,最后不了了之。85和86年,散打运动员参加了河南少林杯,87年参加了武当山擂台赛,结果同样是轻易横扫了传统武术。 下面罗列一下近10多年来中国散打与泰拳以及其他门派一线高手正式对抗的胜负记录。90年代末搞过几届中国散打 Vs 美国拳击的对抗赛,中国胜多负少,但美国出战都是三流的无名拳击手,这里说的主要是中外名将之间的较量(尤其是KO和被KO的)。 中国散打 Vs 泰拳 1、2001年9月23日,地点:中国广州 第一届中国散打Vs职业泰拳对抗赛,中国散打主场对抗泰拳,散打5:2胜泰拳,中国赢的5场都是以点数获胜,而输的2场均是被KO。泰方出场阵容,除去战胜于大伟的帖怕利之外,并没有很著名的人物,不像后面几届有BUG存在,甚至不如先前的中泰军警对抗试点,潜伏着播求这样的人。这次比赛后,中方队员也因保守的打法惹来争议。 中泰第一次交战结果 中国5:2泰国,泰国KO中国2人,中国KO泰国0人 徐丁 被KO 赵波 点数胜 刘泽东 点数胜 王战利(女) 点数胜 于大伟 被KO 胡涛 点数胜 柳海龙 点数胜 2、2001年12月5日,地点:泰国曼谷 第二届中泰对抗赛在曼谷举办,这天是泰王的生日,因此泰拳顶级高手们悉数出山,泰方选手分别是波卫、阿拉猜、育狄差,弄塔坎和坤勒,除去弄塔坎之外,其余4位在泰国乃至全球都是数得上号的人物。结果散打以1:4惨败,散打王苑玉宝和王进峰均被对手KO,国内65公斤级第一高手格日勒图也以点数败给泰拳传奇人物育狄差。这样惨痛的成绩在当时震惊了国内武坛。 育狄差·西佑通(Yoddecha Sityodtong),可能是中泰对抗中实力最变态的泰拳手,连续四届泰王杯冠军的头衔不是谁都能拿到的,而“草原雄鹰”格日勒图(Gerelt)的表现也是可圈可点,与如此强大的对手展开正面对攻,这在中泰对抗中实为罕见。 这届比赛特别出彩的中方选手是王三侦,这位来自河南的“绝地武士”在国内的成绩并不突出,但是这次中国客场1:4泰国,他是唯一赢的。王三侦也曾练习过泰拳,在场上使用的打法也更类似于泰拳,比赛时气势咄咄逼人,采取硬碰硬战术全场压制泰方选手,他也是开创泰式散打雏形的第一人。 中泰第二次交战结果 中国1:4泰国,泰国KO中国2人,中国KO泰国0人 周勇金 点数负 王进峰 被KO 格日乐图 点数负 王三侦 点数胜 苑玉宝 被KO [精彩回放]泰拳手阿他猜KO王进峰
【地震勘探2004】2014年大港油田贴吧年终总结 尊敬的大港油田贴吧众多吧主以及广大吧友: 时间荏苒,岁月如歌(好屌的开头),伴随着时光的步伐,依依惜别了任务繁重累得跟狗一样,却没有多少收成的2014年,我们又满怀希望,满怀热情的即将迎来不知未来是否更加光明灿烂2015年。我们盼望着,盼望着。 跟往年一样,2014年没有大的改观,依旧是蛋疼的一年,坑爹的一年,杯具的一年,吐槽的一年。首先还是带着大家回顾一下既闹心又伤心的国内外重大事件,然后再总结油田贴吧。
【地震勘探2004】目标-尼日利亚
中秋到了,写首诗给大家,祝中秋快乐 今天中秋节,我却匆匆赶回涿州,心有戚戚然。恰好这边也有朋友从家归来,晚上相约小酌,共度中秋。两个男人的中秋,能否迸发出夺目的基情? 【七律】祝中秋 翩然而去醉宁酊,爱恨情仇几时清?脉脉难逢如意酒,迟迟未归故人情。 小园花香依旧在,幽径佳人映台庭。欲寄惆怅明月夜,黯然神伤又思卿。 【鹧鸪天】贺中秋 光阴似箭又一年,今夕明月为谁圆?随歌而和拨琴弦,吾却念卿骨瘦颜。 人孤单,月如盘,清风徐来影斑斓。举杯问月何时聚?捎去祝福魂梦间。
以后别问我的工资了 这个问题,如果我的回答是2000,我不爽;我回答20000,你不爽。双方都不爽的事情,干嘛要问。
夏日感怀——抒情诗 有人说我不会写诗,其实是我不愿意写。那些所谓的诗,只要我愿意,一天可以写出好多。这次我凭借我的才华,发明一种诗,还没有名字,暂且称之为地震体。 何必这么热,热得直出汗。 汗水哗哗流,流成一条河。 为了便于大家加深对诗词的理解,有一些必要的说明。细心的人会发现此诗的每一句最后一个字恰恰是下一句的开头,首尾呼应,形成一个闭合的圆圈。不仅体现出作者独具匠心的构思,更能体现在文字方面的深厚功底。语言直白,效法白居易,上至80岁老人,下至3岁孩童,只要会说中国话,无论是否识字,皆可明白。作者抛弃了现在文坛上的华丽奢靡之风,以清新朴实的文字赢得广大读者,实属难能可贵。
吸毒 张国立好惨, 儿子老吸毒。 上次就被抓, 这次又被抓。 【诗评】好诗,简洁明了,通俗易懂。开篇点出人物背景。一个“好惨”深刻表现出诗作者忧天悯人的善良情愫。并为次句埋下伏笔。为什么好惨?是因为儿子总是吸毒。人生三大悲痛:幼时丧夫、中年丧妻、晚年丧子。国立先生今已年近六旬。有子若此,虽未命丧亦是心丧也!国立驰骋银屏数十载,颇有贤名,甚是珍惜羽毛,此事传出,对先生的打击可想而知。也恰恰反证了首句“好惨”二字。三四句一气呵成,显示了作者非凡的诗词驾驭能力和超越俗流的想象力。以最平实无奇的语言,淡然间倾诉了事件的因由。“又被抓”,正是与二句“老吸毒”相呼应。其意思有三重,一、描述事件,二、宛然以国立先生的角度来慨叹此事对作为父亲的他深重的伤害。三、两个被抓又点醒了还在沉迷毒品的人们,法网恢恢疏而不漏,如不觉醒,难逃厄运。通篇读来,短短二十字,字字平实确有字字珠玑。作者悲天悯人的情怀,深刻清醒的点拨,如临其境的感悟,和发自内心的规劝融为一体,妙在天成。仅此一诗,篇压盛唐,当不为过誉!恨吾辈才疏学浅,不能明其一二,深自汗颜也!
如果我号召周末贴吧聚会烧烤,有人响应不? 测试一下。
《地震日记》——争取每天和吧友们谈点感悟 一楼卖关子。
目标-尼日尔
夏日福利图——牛仔美臀 二楼发图。
太奇怪了,我竟然排名第一了
混贴吧这么久,终于有个女人向我表白了 周一是个好日子,要不是开会,我早就回复了。看完深情表白后,心潮澎湃,老泪纵横,鼻涕横流。哦,对不起,太鸡冻了,我得拿张纸擦擦。 人家女人都开口了,我要是不表表态,那就太不爷们。不过这个女人的名字我要保密。感动之余,首先我要批评你,高调秀恩爱不好,贴吧鱼龙混杂,尤其是诸如@喃喃丝鱼 @小楼东风0123 之流,不仅眼红,而且还冷嘲热讽。讽刺我没有关系,我内心足够强大,就怕伤害了你。以后给我发发私信,短信、飞信和微信,都比这个强。我在贴吧知名度较高,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暗恋一个人很痛苦,不说出来会憋出内伤,也就理解你了。
手画ID献真情 You know bees always follow those the most beautiful flowers.人红是非多,我一直崇尚低调做人,因为低调我可以跟大家没有距离。我怕有一天我红了,你们离我越来越远,越来越远。我极力想阻止这样的事情发生,可是这样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先写一个“红人”送给自己,然后第一个手画ID应该送给谁呢?让我们拭目以待。。。。
元宵节自语 @栀子兮天堂 栀树林中觅倩影, 子时难眠尤思卿。 天涯海角无觅处, 堂前飞燕传我情。 我欲高歌酒一瓶, 喜看新颜念旧景。 欢颜隐作苦中语。 你我从此各自行。
越夜越美丽——黑暗中的精灵 2月9日,大年初十,东莞,飘着冬雨。 湿冷空气仍然笼罩着整个城市,街头失去了往日的繁华喧嚣,来来往往的人群也少了很多。总之一种不祥的气氛与过年有些格格不入。 上午9点多钟,Aimee还躺在多人出租屋里,有几个姐妹回家过年,没有回来。 这情形多少让Aimee秀美的脸庞带有几分伤感,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 Aimee来自西南偏远省份的一个小镇,父母早已离世,只有姐弟两人相依为命。 所以Aimee不喜欢过年,过年对她来说更多的是一种煎熬。
一场大雾带来的争吵 昨天,也就是11号,油田一场大雾给我带来无尽的烦恼。在我印象中,昨天的那场大雾可能自2013年以来最晚浓厚的。本来跟朋友约好一起玩耍,结果被告之雾大而取消。心中有些不爽,人算不如天算,便在百无聊赖中度过一个上午。老婆问我中午吃点什么,我说要不去吃北区拉面吧。结果就是这个提议,让我非常后悔。
再见了2013 今天的起床是2013年的最后一次起床,今天的刷牙是2013年的最后一次刷牙,今天的洗脸是2013年的最后一次洗脸,今天的早餐是2013年的最后一顿早餐,今天的午餐是2013年的最后一顿午餐,今天的晚餐是2013的最后一顿晚餐,今天的睡觉是2013年的最后一次睡觉。这也是我2013年发的最后一贴。
我的正能量头像 我相信正能量的强大光辉可以刺穿雾霾,亮瞎双眼。
问各位吧友一个哲学问题? 我有一事不明,为什么女的大庭广众穿比基尼都可以,但是一点风把裙子吹起来露裤衩却那么紧张?到底怕什么呢?
你们信不信,今天我竟然遇到了英国凯特王妃 现场直播。。。。。。。 直到现在回想起这一幕,感觉特别不真实,心里十分兴奋,难以入睡,我自己都不敢相信我能在英国偶遇英国凯特王妃。而且还拍到了王妃的照片,简直太不可思议了。关注新闻的朋友大概都知道7月22日英国威廉王子与妻子凯特王妃的第一个宝宝诞生,王妃在伦敦时间23日晚上出院。我记得就在王妃生产前几天,老婆还在微信上跟我开玩笑,没准能见到王妃的孩子。当然老婆没说见到王妃,但是如果能见到刚出生的宝宝,那么就一定可以见到王妃。我当时笑了笑,觉得老婆太八卦。王妃跟我来英国有个鸟关系呀,没想到老婆的话竟然成为现实,我真的看见了王妃。写道这里,似乎感觉今天下午发生的那一幕仍然不真实。 边写边更新。。。。。(有图有真相,请耐心等待)
英国流水账 出国那么多年,一直都是在第三世界转悠,不是中东就是非洲。虽然在那些国家面对当地人心理上有着居高临下的感觉,但终究认为是些老少边穷的地方,偶尔体验一下异国风情还可以,长时间工作实在无趣。我认识的很多人,都以这或那样的原因去过英法美、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国。说心里话,我也认同去过欧美国家才算真正出国,或许很多人并不接受这个观点,甚至会横加指责,我并不介意,因为我也曾经这么想过,我能理解。每次在吃饭或聊天是听到朋友轻飘飘地说出一句:兄弟我那年在美国的时候……各种羡慕嫉妒恨便会涌上心头。说不想去是假,只是这样的机会对于我来说实在过于渺茫。直到今年,我终于也有机会因公到英国出差,满足我了的虚荣心,也实现了我的梦想。以后我也可以在吃饭或聊天的时候很装逼地说上那么一句:兄弟我当年在英国的时候……
我想杀一个人 我一定要杀了她,这个念头绝对不是一时兴起,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我要杀的那个人就是我老婆,原因很简单,因为她变心了。 大家可以评评理,工作忙就可以不接我电话吗?辅导孩子就可以随便挂我电话吗? 当然,这些都是小事,我是男人,不会跟一个女人计较什么。 工作忙可以,辅导孩子也可以,这些理由我都可以姑且接受。
洗浴中心如何洗澡? 一些朋友对于洗浴文化不太熟悉,还有一些屌丝朋友站在金碧辉煌的洗浴中心前有些不知所措。我今天就教教你们如何洗澡。 首先,兜里带足1000元红票就可以了。进大厅,领手牌和毛巾,换拖鞋,然后进入男宾更衣室。根据手牌上面的号码,找到自己的箱子。注意,手牌是带磁性的,在对应的箱子上轻轻的一叩,然后离开,门就打开了。以前我见过一个村炮,拿着手牌咣咣往箱子上面杵,手牌砸个细碎,让人家保安一顿胖揍给打出去了。
夜半QQ声 楔子 我小的时候在农村长大,跟着爷爷奶奶生活。大家都知道农村人比较迷信,别看他们没有文化,但是讲起鬼故事,任何一个农村人都可以称之为大师。语言活灵活现,用词精准,伴随着夸张的表情和一些肢体动作,相当地引人入胜。让我们这些半大孩子听得津津有味却又不寒而栗。想听又怕听,就是这么矛盾。 农村的夜只有昆虫的鸣叫,或者晚风吹拂树叶的沙沙声,城里人或许会觉得这样的景色很美,但是作为一个在农村长大的孩子,如果一个人在这样的环境就会感到不寒而栗。因为鬼都是在夜晚才出现,而我的胆子又偏小,每当夜幕降临,都是一个人猫在家里。除非有很多人结伴而行,才敢在夜间出门。 未完待续。。。。。。
这个冬天太冷,就发冷笑话 1、男子因女友一次交通意外,曾大量输血给女友。 后俩人闹翻,男友硬要讨回血债。 女友气愤之下扯出一块卫生巾砸在他脸上! 女友怒吼道:“这是首付,以后会每个月按揭还你!!”
询问:油田一中的问题 特别是油田一中高二的情况,每个班级的人数有多少,哪个班级的老师更负责,教育质量怎么样?有知道的朋友吗,可以说说吗?
我的神呀! 今年的“学雷锋”活动来得比往年更早些,3月5日还没有到,网络、电视等媒体就展开了声势浩大的宣传活动。雷锋连队、学雷锋标兵、好人好事层出不穷。雷锋当年的同事、朋友对雷锋事迹也是百讲不厌,学习雷锋活动搞了几十年,雷锋叔叔已经没有任何隐私可言。小到童年曾经说过话,大到工作参军做过的事,都是媒体津津乐道的话题。让我感到困惑的是无论发生在雷锋叔叔上面的任何事情都可以跟崇高挂上钩,都是某种精神的体现。 雷锋叔叔在我们这个时代已经被塑造成了一个高大全、形象无限崇高的、几乎和神一般完美的人物。我知道神是拿来膜拜的,不是拿来学习的。在崇尚无神论的国度,让我们这样的芸芸众生该如何学习?学习雷锋几十年,我们的社会道德水准却在不断下降。不得不让我们思考,是不是我们在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是雷锋精神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做了好事不求任何回报。但是在现实社会是否真的能够将这种精神发扬光大呢?有一个故事,孔子学生子贡在外地碰到一位老乡已经沦为奴隶,于是他用钱把他赎回鲁国。当时鲁国有一项政策,赎金可以报销。但是子贡为了将这种崇高精神发扬到底,拒绝了鲁国的补偿。对于这件事,孔子却不这么看。子贡为了成就他的崇高,鲁国也对这种行为也大加赞扬,但是这种示范直接后果就是被赎回的鲁国人却越来越少。相反孔子的另外一个学生子路救人后,他接受了被救者的一头牛,他欣然接受了。这样的事情放到现在很可能会遭到“道德模范”的指责,但是孔子却对此大加赞赏。并断言,今后鲁国救人之分必将风行。 所以我说,不吃草的牛挤不出奶,不求回报的少数雷锋也无力改变目前的现状。看看欧美的诚信记录、拾金可分成的法律法规,你也许会笑话人家没有拾金不昧的精神,但你却不得不面对人家高归还率的拾金结果。我们要的是切实的结果,而不是华丽的口号。孰是孰非,自有定论。不看广告,看疗效。正是由于观念的不同,导致了没有雷锋的欧美,人与人也能和谐相处,助人为乐同样随处可见。 我从网络曾看到过质疑雷锋事迹的文章,说雷锋在节日帮助农民拾大粪,两天拾了600斤。结果就有好事者专门做了一个计算,按照常理来说一天300斤的任务无论如何也是无法完成。还有就是说雷锋在服兵役2年期间,做了数不清的好事,于是就又有人问,一个军人每天都花大量的时间练兵,怎么会有那么多时间出去做好事。在网络盛行的今天,真相总有大白的一天。榜样的有效期越来越短,不能不让人们反省树榜样做法的本身。在塑造一个完美无缺的道德榜样的过程中,往往存在一定的拔高现象,至少要回避那些不利于成为高尚形象的内容,而作为一个人,整体上是难以满足这个要求的。其实我更希望一个榜样也能像我们一样有些小缺点、小毛病。毕竟人无完人,这样才更真实、更可爱、更贴近百姓,更容易学习。 其实中国老百姓都已经是活雷锋了,因为他们已经为我国的地产业、医疗业、教育行业、石油行业、商业付出了太多额外的奉献。好事我也做过,但并不是为了实现个人崇高,也不是为了发扬雷锋精神。纯粹就是为了实现内心的安宁,有的时候就是可怜对方、同情对方,甚至还有满足个人的虚荣心这样的私欲。但是我绝对不会把我大量的业余时间和精力都花在学雷锋、做好事上面。因为我能力和金钱有限,做好事也有成本。我能自食其力,不成为社会的累赘,不让其他人为**心,就是我做的最大好事。 三月来了,雷锋你好!三月走了,雷锋再见!
我的父亲 父亲是中国很平凡很普通的典型代表,一生都想发财,可到老还是没有什么钱。其实父亲还是有发财的机会,父亲在职的时候就是他们单位负责技术的,虽然没有级别,但也算是说话有点分量的。有一次领导安排父亲去干一个类似于现在销售的岗位,用现在的话说有油水可捞。那时我记得我还是小学,父亲回来有些得意跟母亲说起这事,但是遭到了母亲的坚决反对,父亲也就没有坚持。后来母亲曾跟我又说起过这事,她说你爸的性格不适合干这个,人太老实,又太财迷,容易被人算计,早晚要吃牢饭。一家人钱少点,能够平平安安的比什么都好。 父亲对于吃穿都不讲究,其实我们父辈对于生活的要求都不是太高,主要原因还是家庭生活条件所致,后来生活条件逐渐好了,但是这种朴素的方式却一直保留了下来。这点我特别理解父亲,就算是我现在出国,挣了一些钱,买几件衣服的钱还是有的,家人叫我去商场给自己添置衣服的时候,看着标签上面的价格,又有些犹豫了,开始心疼钱,因为我知道这些钱是怎么挣来的,是我出国一天一天熬出来的,老百姓挣点钱不容易呀。想想自己还有那么多衣服,还是算了吧。对父亲而言,随着岁数的增长,用他的话说,以后需要用钱的地方会越来越多。我跟妹妹都劝父母,这么大岁数了,该吃就吃,该穿就穿,存那么多钱干嘛?父亲总是说,现在我们省一点,以后你们的负担就会轻一点。他这么说让我心里有些不舒服,可是我也能体会到父亲的苦心,他不想给子女添过多的麻烦。 由于我从小在四川跟爷爷奶奶生活,是上了小学才回到油田的。由于爷爷奶奶对我比较娇生惯养,上学了连最基本的穿衣服、系鞋带等等都不会,学习成绩也不好,为此没有少挨父亲的打。小时候我很记恨父亲这样的粗暴教育方式,但是现在我并不怪他。因为那个时候中国的教育方式基本上都是这样。那时的父母都信奉“黄金棍下出好人”、“棍棒底下出孝子”和“不打不骂不成才”这样的准则,我没有理由对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那时的父亲在我的印象是严厉而且粗暴,认为他根本不爱我。现在长大了我也能理解了,每个人表达爱的方式不同,关心爱护是一种爱,批评责骂同样也是爱。 父亲跟我的交流比较少,至少跟母亲相比要少得多,他很少会主动过来跟你说话。有的时候我回家,吃完饭后在客厅跟母亲聊天,父亲就躲在自己屋里看电视。母亲这个时候常常会悄悄对我说,去把你爸喊来一起聊聊。当我或者妹妹去请父亲的时候,他这才乐呵呵的过来,很愉快地跟大家一起闲聊。母亲跟我说过,你爸现在跟个孩子一样,你不去请他,他还会生气。每次聊天人虽然在看电视,但是耳朵却在偷听咱们说话。我听后笑了笑,想想也是这么回事,一个可爱的老头。 父亲说话的方式干脆而简洁,没有过多的话语。记得又一次我回国,父母让我先回家吃饭。结果车在路上堵了,我估计要很晚才能回家,于是就打电话告诉他们先吃吧,就别等我了。当时是父亲接的电话,当他听完我的叙述后,就说了一句话:“你多晚回来我们都等着。”说完啪的一声就把电话挂了,没有一点时间容我辩解。但是就这么一句话让我感觉很家庭的温暖。 中学的时候我们都学过朱自清的写了一篇关于父亲的文章《背影》,说心里话,那个时候我根本不能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感情,也没有感动我,后来慢慢长大了,有机会重新阅读,那种灰色的笔调,淡淡的如流水账般的叙述,伤感如此真切,这才体会出浓厚的父子之情。我之所以说《背影》这篇文章,是因为我的父亲也有两次背影让我深深的感动并铭记在心。 第一次关于背影的记忆是我初三的时候,由于踢球骨折了。马上就要中考却住院了,心情十分郁闷。我住院的地方离家大约5,6公里,还是挺远的一个距离。那时父母还没退休,他们担心我吃不好饭,所以每天中午母亲在家里做好饭用保温桶装好,然后父亲骑车再给我送到医院。父亲看着我吃完饭,然后再拿着保温桶骑回家赶着上班。6月的天气已经是非常炎热了,我躺在床上透过窗户看见父亲背影,穿着件深蓝色衬衣,步子迈得很大很匆忙,衬衣由于没有系扣子,就随着步伐向后飘动。他一手拎着保温桶,一手拿着个破草帽边走边扇风,一会就消失在拐角处。
据说是2011最有才的一首诗:嫁,或不嫁 你嫁,或者不嫁人; 你妈总在那里, 忽悲忽喜; 你剩,或者不剩下; 青春总在那里, 不来只去; 你挑,或者不挑剔; 货就那么几个, 不增只减; 你认,或者不认命; 爱情总得忘记, 不舍也弃; 来剩男的怀里,或者,让剩男住进你心里; 相视,无语;关灯,脱衣。。。
孩子送哪个学校比较好? 孩子快要上学了,我跟老婆在孩子选择哪个学校的问题上发生了争执。她总是说一小和三小教学质量高,以后孩子还可以上十中。但是我认为上滨海比较好,一来离家近,送孩子方便。二来滨海也不见得就不好。大家有什么好建议吗?谢谢!!!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