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小恙 绿色帕拉丁
地平论专家
关注数: 20 粉丝数: 63 发帖数: 6,531 关注贴吧数: 19
为什么地球是平的,而不是圆的《导言》 《地球现象学》——导言 在这里,我宣布我将开启一项持续性的伟大工程,我力图在这里演示世界运行的秩序。我将从每一个现象、每一个理论开始,细致入微地探讨“地球”的真实形状,我将以周为单位,每周发布新的内容,希望大家持续关注。(注:为了不过多地造无用的新词,故在此处依然使用“地球”。) 我先简单介绍一下我自己,大家可以叫我视差。 如果大家有关注过地平论吧的话,大家有可能看过我以前的一个帖子https://tieba.baidu.com/p/7243802680?share=9105&fr=sharewise&see_lz=0&share_from=post&sfc=copy&client_type=2&client_version=12.80.1.0&st=1741806388&is_video=false&unique=6D16F071F28B3364B0A18BD8A233A9B8。 当然这个帖子中我所提出的证据仅是“无思的”,并不系统和连续。为了避免过多的“球迷”(在本文中对地球的“球形”假象存在一种持续性迷恋的人)打扰我的写作,故抛弃地平论吧,进而选择在这个贴吧进行我对世界秩序的演示程序。 我声明,我的演示并非是理论的内部推演和自我臆造,同时我也不做假设,因为假设所能解释的并非是一个现象,而是一个想象。历史上这种例子数不胜数,这种把假设当做科学方法的糟糕情况广泛存在于英国皇家学会(Royal Society)的早期历史中。这种情况源于近代的经验主义传统,从弗朗西斯·培根、约翰·洛克、伽利略那里所汲取来的经验方法成为了早期皇家学会的灵丹妙药,这种不做绝对推断、对难以解释的误差引入其他因素的诠释方法,在某种程度上仍然存在着非科学因素。艾萨克·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第一卷到第三卷中对世界秩序进行诠释时,非常敏锐地意识到了先前方法的局限性,那种在解释误差时引入其他因素的方式,很明显是一种对Deus寻求之路的障碍。譬如在解释A行星绕B恒星周期运动时,它的计算轨道呈现为z,但人们发现它的实际观测轨道确是z+0.01(仅做例子解释、方便理解,请不要吹毛求疵)。那么在解释这种误差时,那些人便会把这一误差归咎于某些其他因素,便就此停止了。但恰恰是这一误差是牛顿所意识到的,对这种误差的发现和科学探究是牛顿自然哲学的重要贡献。 因此,我在这里将不做假设、仅从现象入手。我力图从现象来诠释我们宇宙运行的终极秩序。 请持续关注我。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