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踢粤劲 滴滴老司基
关注数: 15 粉丝数: 112 发帖数: 3,151 关注贴吧数: 32
黄盛华谈富力十周年 今年6月23日是广州富力建队十周年的日子,广州城俱乐部董事长黄盛华在接受《足球报》记者王伟采访时,谈到了自己对足球的见解。 过去几年,广州富力并没有像一些豪门球队那样大投入,这些年是怎样走过来的? 我觉得足球投资人要有耐心,俱乐部要有耐心,我们不要太在意短期的名次,我们要有自己的青训体系,我们要有自己的市场,要有自己的受众,要有自己的风格,在这个过程当中建立风格,获得青训的成绩,输送人才相对稳定,然后再去考虑更远的未来。我们尽量追求闭环去发展,即便不能闭环发展,也不能让主业付出太多的成本去运营,否则就是不可持续的东西。既然不可持续的话,短中期肯定会有危险,只有可持续发展才有将来。 在投资不大、球队成绩很难提升的时候,你们有压力吗? 压力肯定有,2015、2018、2019赛季,包括我们去年很艰难地在大连赛区保级,在投入不高的情况下肯定是要面临着一些危险。虽然我们没有办法去购买非常大牌的外援、我们没有办法把全中国最好的球员集中到一起,但是我们有自己的培养能力,我们有自己的半成品加工的能力,我们逐渐依托这种能力,还有本地市场这个方向,去不断发展我们俱乐部,压力非常大,而且是几年压力都非常大,但是都挺过来了,而且即便压力非常大的时候,投资人也好,富力集团也好,俱乐部也好,我们并没有想着说在半程或者说在某一个转会窗去砸很多东西。 我觉得不是每一家俱乐部都能够保证自己一定在中超,因为总有两支队要降级的。但是我觉得以富力的理念和我们的技术特点,富力理应是在中游偏中上的一个位置。所以在这五六年来中国足协密集出台了若干种政策之后,对富力的影响并不是特别大。因为我们从工资帽、投入帽、U23政策,包括近一两年我们在外援的出场人数以及时间上面,都处于中超下游。 这两年有不少俱乐部退出联赛,甚至中超冠军也退出了联赛,这是否证明富力的可持续发展的投资方向是正确的? 其实过去十年来,富力的投资人一直没有去改变过方向,一直是希望我们在一个中等偏中下投入当中取得一个相对合理并且理想一点的成绩。我们进过亚冠,我们也打过保级战,我们也试过3亿多的投入跟30亿投入的俱乐部拼到最后一刻,我们也试过一个相对豪华的阵容打出来并不是特别好的成绩,各种弯路其实都试过。但到今天我们还是希望用一个更合理的投入、相对能够维持更长时间的收入预算的比值来获得更好的一个品牌效应,实现竞技成绩等方面的平衡。 富力很务实,在过去十年来,俱乐部从没有提过联赛夺冠的目标,这方面是怎样思考的? 因为我们这十年间平均下来,平均每年是4亿左右投资额,是无法跟40亿、30亿、25亿的俱乐部去抗衡的,在金元足球的情况下这个是不可能的,可能可以去跟比你多三五亿投入的俱乐部抗衡,但是当人家投入是你的10倍甚至10倍以上的时候,是不可能的。我们在等待一些青训球员的成长,我们等待有机会去用更少的外援取得更好的成绩,更少的投入去取得更多成就的时间点。 当然,我们也有过摇摆,投入多一些,有一些好的外援会好一些,但这些是不可持续的,投资人的群体对此已经达成共识。我们要寻求自己内部的一个提升,包括我们现在怎么去转化,从16岁到20岁这批球员我们怎么去转化?这才是为了中国足球的未来。我们已经看到有几家俱乐部的投入从几十亿缩小到现在的两亿,也有一些俱乐部已经消亡在中国足球的历史长河当中。30亿的球队是不可持续的,这一直是我们的一个判断,我们可能不断地加大一点投入,3亿5亿7亿左右,不可能再向上投入了。 刚才你提到了青训的转化率,这方面你们有准备面对挑战吗? 富力在2013年开始做青训,2015年开始有自己的青训梯队,现在我们03到07的梯队已经有不少人才涌现出来,但现在面临着的一个最重要的课题就是,我们怎样将小球员转化成为中超当打的球员,然后在中超锻炼之后,再把他们送到欧洲,这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非常巨大的挑战,也是每一天我们四五个团队都在想的事情,包括青训的教练的团队,青训的技术团队,一线队的团队,还有管理层,都在想这个问题,都在关注着,每一天都在关注。 我们现在是要抓转化,因为我关注的所有欧洲俱乐部在前进历程当中,不要讲多特蒙德那种极端的16岁出来可以踢德甲的俱乐部,有很多俱乐部,不会把21岁的队员看做是年轻球员。在我的心目当中,现在就是19岁以下的我认为才是年轻球员,19岁到21岁区间不是那么优秀球员的观察期,21岁以上的球员可以自己去安排,我们对队员的学习要求也很高,可以去一个心仪的大学上学。可以踢上中超的队员,我不希望他们超过三年,我希望在24岁之前他们能够像日本球员一样去到欧洲发展。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