璐村惂鐢ㄦ埛_00788UR馃惥 -
关注数: 0 粉丝数: 8 发帖数: 557 关注贴吧数: 1
【转天涯好文】如果没有聚光灯,她将如何坚持 作者:呀嘿 提交日期:2005-9-7 16:18:00 ��比较老的一片帖子了,今天无意中翻出来,还是觉得很有感慨。  ==========================================  如果没有聚光灯,她将如何坚持(一篇接砖帖)  前天和老公讨论宇春至天明,本来也想写一篇长文,内容和柠檬的那篇《万言书》相仿(但对于传媒业的剖析不可能有柠檬这般专业了),一直觉得累不想动笔,直到看到柠檬的《万言书》(迄今为止精品帖中真正的精品),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也突然又有了一点说话的欲望。    这两天上网也是两件事,为宇春投票,上靓颖吧看帖。7月15日之前,我从没去过靓颖吧,但这一去带给我的惊喜几乎要让我改弦易帜(小玉米们尽管砸我吧,再砸也不可能把我砸成粽子)。其实宇吧的年龄构成应该算是跨度比较大的,但群体类型相对比较简单。这一点应对了我老公的一句话:宇春固定杀伤某些具有相似特质的人,而其他人则对她完全免疫。可不可以换句话说,单纯惜单纯。宇吧是个洁净的地方,这里的美丽记忆太多了,象个情意绵绵的温室,但这种美好也可能在某一天突然让你觉得少了点深度,少了点立体。除了小玉米们叽叽喳喳讨论宇春的衣食住行,举手投足,比人气,争冠军(我也经常混迹其中匿名狠讨论几把,汗ING),就是老玉米们孤芳自赏地顾影自怜地又有点喋喋不休地述说着她们的感动感伤还有对逝去的青葱岁月青涩年华的追忆(我也未能免俗地写了两篇作文,也学一句,我那一头庐山瀑布汗哪)。于是,我有点审美疲劳了,我想看到对音乐的理解,我想看到对人生的诠释,却有点吃惊的发现,真的很稀缺。     做个问卷调查吧,有多少人最初是因为她的歌声爱上她(爱上她的人后再接受她的歌声的不要狡辩),恐怕数字会寥寥得让春春伤心欲决。究其原因,除了中音本身在通俗演唱中的接受度较为有限之外,和春春的演唱也不无关系。     其一,声音。仔细听过春春高中演唱会那个片断的FANS肯定会发现,那时候她的声音比现在透明,不能够完全划归为中音,我有些怀疑在宇春的专业学习中有刻意强化中音特质增强声音辨识度的趋势。这种刻意势必造成声音本身的真实感的下降,从而失去某些打动人心的力量。     其二,技巧。在这方面,宇春表现的和她的个性一样过于不愠不火,同门师妹何洁,非专业出身的张靓颖都比她更善于在演唱中炫技巧,而这种技巧的适度表现对要走专业歌手道路的春来说何其重要啊。不要对我说女高音和女中音本身在表现力方面的差异,同为中音歌手的周笔畅为什么会虏获那么多的歌迷,其声势勘与玉米们比肩?她的中音共鸣腔的掌握,以及高低音转换的处理都有很多值得春儿学习的地方。事实上女中音歌手的高音部分比较容易有漏洞,所以笔畅很聪明的选择了真假声转换的方法,并且把这种转换处理的很自然。而相比之下,春春有时候采用了真声硬生生的飙高,或者如《COME ON OVER》那首歌里真假声转换时明显的倒了方角。     其三,对歌曲的理解。如果说对音乐的鉴赏,有听声听技听境三个境界,对歌手来说,如何让听者入境,应该是关键了吧。不是有一位才女妹妹写过“我的眼里,只要是歌,是旋律,是歌手,就没有绝对的高低好坏之分。不过是谁懂了谁的心,谁应了谁的境。”又不得不提到这两个名字,张靓颖和周笔畅。周在选曲的时候大都选择了华语流行歌坛中的中势歌曲,而这种歌既避免了每天出现在街头的耳熟能详,也不会因为过于晦涩而缩小受众群体。对于阅历单薄的声乐女学生来说,这样的歌曲绝不可能出现理解的偏差;对于大多数听者来说,也简简单单地打动人心。于是歌曲本身的朴实无华加上演绎者的纯熟技巧再加上一枝独秀的局面(当然也少不了某人的拯救神话)使周成为超女舞台的第一个明星。再来看张靓颖,单亲家庭的她15,6岁就出入各种PUB讨生活,在最风沙扑面的地方绝世独立的保持自己,比起春春的不识人间烟火,她身上是一种洗尽铅华的纯洁。于是在她的演唱中,除却对音乐和语言超凡的驾驭和掌控能力外,对音乐的诠释和理解也让人很难想象她才21岁。她绝对是本届超女中最具复杂特质的人物(请准确理解复杂的含义),于是乎她也吸引了相当多超越歌迷意义的关注,而且,势必会吸引更多才华横溢的音乐人的注意。再来说说春春,这个有着自己音乐抱负的女孩选择了剑走偏锋,从黄小琥版本的《我的心里只有你没有她》,到CHRISTINA AGUILERA的《COME ON OVER》,再到CRANBERRIES的《ZOMBIE》,SHAKIRA的《EYES LIKE YOURS》,四首歌可以说是风格迥异,但都不属于容易取悦听众的讨巧歌曲。黄小琥本身在台湾就属于不走主流路线的另类歌手,而一向以天籁之音著称的 CRANBERRIES在演唱《ZOMMBIE》这首重义不重势的歌曲时用了撕裂的摇滚唱法;夏奇拉是继瑞奇马丁之后席卷世界的拉丁风暴的代言人,被哥伦比亚国宝级作家《百年孤独》的作者马尔克斯赞为上帝降生在这个世界的歌舞缪斯,然而,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她的名字和歌曲相对陌生。而那首将慵懒倦态传达得十分到位的《蓝天》,却有可能被因为不够有品被故意漏掉了。因此,宇春在选择这些歌曲时,首先就摒除了取悦大众的想法。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