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缘1984
普洱茶缘1984
关注数: 289
粉丝数: 359
发帖数: 9,086
关注贴吧数: 18
今天去新会看了下小青柑。很多树已经开花了。还有3~4个月就可以做小青柑了。 果园里刚下过雨,空气很清新,混合着桔子花的特殊香味,感觉整个人的毛孔都打开了。
喝普洱茶一周年了,发个帖,纪念一下 去年3学10日去了勐海,11日第一次喝了生普。依然记得当时喝的是2016年的布朗山古树茶,什么味道,现在基本上忘记了。 一晃一年就过去了。现在也学会了喝茶。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泡一泡2017年尾春的老班章喝喝。这也是2018年第一次泡生普喝。之前天气有点冷,都是喝小青柑。
又来发一帖。前几天度娘又发疯了,把我号给封了。今年还没过一个 又来发一帖。 前几天度娘又发疯了,把我号给封了。今年还没过一个月,已经封了2次了。好在每次申请解封,都是过两天就人工解封了。 话说大广东今天也降温了。北风呼呼的吹。不过比起其它地方,这已经很好了。至少还有10来度。冬天里,平时最喜欢的生普,喝起来也没什么味了。熟普又喝不太习惯,还好去年发现了有小青柑这个玩意。喝了两次,自己也喜欢了。冬天喝这玩意,发现还真挺适合。以前用壶泡的多,现在偶尔也用盖碗泡。发现壶泡和盖碗泡,各有优点。喝了几杯,满口的柑皮香味。很多人不喜欢这个橘皮味,但我闻起来喝起来,都觉得挺好的。尤其是打开玻璃罐,闻到柑皮香味,那叫一个舒服。
12月31日晚上,贴吧官方莫名其妙把我给封禁了,而且还是全贴吧永久封禁。当时就郁闷了,也没做什么啊,怎么就被全贴吧封禁,于是就去申诉。刚才终于给我解封了。哈哈哈哈
第一次喝班盆的茶。茶到手几个月了,一直没拆开喝。今晚拆开试试。 茶是朋友去班盆寨子收的,然后在宝元茶厂加工的。说起宝元茶厂,还真有点缘分。之前在勐海,就经常去宝元茶厂的后面那个鱼塘去钓鱼,因为那个鱼塘是一个老乡的,塘里的鱼也好吃。后来玩贴吧,居然在贴吧的茫茫人海里认识了宝元茶厂的一个人。 这茶喝起来,感觉比较一般。没有惊艳的感觉。闷泡后,苦涩感比较强。不知道多喝几次后是什么感觉。看条索倒觉得还可以。拆饼的时候很小心,条索相对还保持的比较完整。 至此,整个布朗山,相对出名的这几个寨子的茶都喝了。
喝泡朋友厂里生产的小青柑,滋味比较平淡。不过柑皮的香味很好闻。汤色很透亮,但实际上没有这么红,华为手机拍照,照片会比实际的颜色深一些
喝下某品牌的百年乔木。这个味道,这个叶子,居然也说是百年乔木,醉了
实验性的来泡一下所谓的老茶头。我之前没喝过老茶头,只在勐海见 实验性的来泡一下所谓的老茶头。 我之前没喝过老茶头,只在勐海见过一次。之前在贴吧里怼过无数的老茶头,还有老茶头的再加工产品~~碎银子,茶化石等等。托朋友特意寄了点老茶头,今天泡来看看。
晚上喝点生茶吧,老曼娥的台地,或者说是小树茶或者生态茶。14年的茶,开始转化了。以前也喝了很多次这个老曼娥,但都觉得很苦。今天喉咙有点不舒服,现在喝着居然觉得不怎么苦了。几杯茶下肚,回甘来了,舒服。看来这喝茶的口感,和身体状态的关系也蛮大的。茶汤没有过滤,看起来有点渣在杯底。叶底看起来比之前试喝的大牌山头茶还好。关键是这茶的价格只有大牌山头茶的几分之一。
再喝点广别老寨的茶每次喝广别的茶,貌似味道都不一样的味道。广 再喝点广别老寨的茶 每次喝广别的茶,貌似味道都不一样的味道。广别在地理上属于勐混,但茶的风格总体上还是属于布朗山系。最近的茶山,是靠近那达勐水库的,水库那边就是老班章寨子了。
某吧友赠送的一点茶样。之前喝了陈升那卡,今天再喝下陈升班章。什么味道就不说了,因为不知道怎么说。吧友说是班章,不是老班章,这也是陈升打的一个擦边球吧。喝了几杯,跟我印象里的老班章相去甚远。虽然自己喝老班章也就是那么几次,但那个味道一直记得。这个陈升班章,只能用一句套话来说了,适口为珍。这个不适合我
深夜了,喝一杯小青柑。睡觉
第一次喝大品牌茶,居然是陈升的那卡。年份是2013年。吧友某个吧友友情赠送的。除了那卡,还有陈升老班章,陈升南糯山和岁月知味的百年乔木。 刚看到那卡的干茶,就觉得台地和小树的拼配太多了。闻着茶香,确实是勐宋茶区的香味。开水一泡,茶香出来了。汤色貌似还可以。图片是闷泡一分钟的茶汤。那个玻璃杯估计有80毫升的茶汤。茶底是三泡以后的样子,各位自己看。看到了几片颜色相对更深的叶子,这也许就是所谓的拼配。茶汤入口比较涩,很难相信这是4年的茶了。回甘也是很慢。 明天再喝喝陈升的老班章试试。刚看了干茶,心里也是一阵哆嗦啊。至于那个岁月知味的百年乔木,都没有喝的冲动了
几天没喝生普了。特别想喝。今晚喝点自己的口粮,勐宋乡保塘老寨的茶。没有布朗山茶那么刚烈,多了点香味,甚好。
今天喝泡小青柑。第一次喝小青柑,是今年6月份在勐海一个老乡那 今天喝泡小青柑。 第一次喝小青柑,是今年6月份在勐海一个老乡那里。当时看着觉得挺可爱的,就要老乡泡了一个。闻着味道挺香的,但喝起来却没什么味。后来离开勐海了,回到中山,在一个茶叶批发市场看到有人做这个,就站在旁边偷看了一下,大概有些什么步骤。于是回家就自己从网上找小青柑的鲜果,下单,收货。然后自己就凭着那点偷学的东西,加上网上查到的制作方法,闭门造车了。当时手里没有宫廷熟普,就拆了一饼熟茶来放到小青柑里面。做完后就是日晒。好不容易晒干了,兴致勃勃的泡来喝,却发现不出味,也有点发酸。后来就咨询了卖小青柑的店主,才发现方法有些问题,他又教给我一些方法。之后又买了几次鲜果,也要朋友从勐海发了些陈年宫廷熟普给我,做了点,存着慢慢喝。 由于7.8学天气不稳定,时不时又下雨,有些小青柑不得不用低温烘干。结果就导致表皮不好看,颜色很深。但好在,喝起来并没有哪里不好。很多人不喜欢这个小青柑一股橘子皮味,那也只能说是各人有各人的口味。我喜欢闷泡小青柑,500毫升的玻璃壶,加开水闷泡几分钟。时间倒没有固定一定要多久,看着汤色差不多了,就把茶汤倒出来喝。然后再加开水到壶里闷泡。一般可以泡2-3次。有时候没那么多时间来泡茶的时候,泡点小青柑还是不错的,很方便。喝着也舒服。
前两天喝了红茶和熟茶,今天换换口味,喝点生茶。由于之前在勐海住过一段时间,也是在勐海学会了喝生茶,所以现在对生茶是很喜欢。由于一开始就是喝的所谓三无生茶,所以到现在也没喝过任何品牌的茶。在勐海,除了那些茶叶生产厂家的人,一般人都是喝三无茶。就那么大的地方,谁都认识几个卖茶的,也会认识种茶的,没必要也没有理由去买品牌茶喝。除了勐海的茶,现在也很少喝其它产地的普洱茶。慢慢喝着喝习惯了,估计以后也不会有太多机会喝其它产地的茶了。 一泡14年的布朗山茶,散茶,没压饼。泡起来很方便,条索也是尽可能的保持了刚炒好的样子。也许是散茶存放的缘故,汤色看起来有点深,转化的有点快了。
昨天喝了熟普,今天再喝点红茶。勐海县南糯山产的滇红。一直都喜欢红茶的香味。没接触普洱茶之前也喝过不少的正山小种和金骏眉。 投茶7.4克,水温85度,洗茶一遍,第二遍秒出汤,汤色看起来还可以。香味什么的,没法像一些大神那样描述一大堆,就觉得花香味很浓,入口很舒服
广东的天气也开始变冷了。顺应这个季节,喝点熟普,不那么“正经”的糯香味熟普。一直都不太喜欢熟普的堆味,所以现在喝的熟普基本上就是三种,糯香味的,小青柑和古树熟普。糯香味可以掩盖堆味,小青柑的柑皮味可以掩盖堆味,古树熟茶的堆味很小,基本上闻不到。 投茶7.7克,盖碗120毫升。洗茶一遍,第二遍10秒出汤。同一泡茶,倒在瓷杯里和玻璃杯里,颜色就不一样。茶汤没有过滤,看起来还算干净,没什么渣。茶底是第二泡,还没有泡开,好像也能看到完整的条索,这对于熟茶来说,已经很难能可贵了。曾经看到很多大厂熟茶,叶底碎的一塌糊涂
大广东今天也下点小雨了。闷泡一壶自己做的小青柑。美滋滋
半夜喝点布朗山茶。这茶还蛮适合做口粮茶,喝着也有劲
来一泡2014年的布朗山的大台地。图片里的茶汤不记得是第几泡了。沸水闷泡一分钟,汤色明显深了很多
在勐海老乡那里弄了点竹筒茶。本来是不想喝的,就当个摆饰。今天鼓起勇气试了一泡。用泡古树的方法泡了,台地终归是台地,苦的怀疑人生。本来也不抱什么期望的,还是扔那里吧。说不定过十年八年的,慢慢转化了,也就好喝了
这段时间一直喝各种生普,有段时间没喝红茶了。今晚来泡红茶,换换口味
某人说,喝了这泡茶,你就站在易武之巅了。今晚一喝,还真是如此。
出门浪了两天,两天没喝茶。在吃饭的地方喝了饭店的袋泡铁观音,将就的喝了几口。回家泡一点大台地,喝的心理爽。中秋佳节,人月两团圆。祝各位吧友中秋快乐
放假了。在家休息。来泡易武刮风寨的春茶。吧里朋友友情赠送的。第一次喝刮风寨茶还是在勐海。这才是第二次喝。喝惯了勐海茶,习惯了勐海茶的刚烈,突然一喝易武这样柔和的茶,感觉耳目一新。
昨晚本来打算泡这个布朗山的古树春茶喝,后来吃了大闸蟹,就没泡茶喝了。早起来一泡,配点莲蓉月饼,也是极好的
今天收到吧里某大神的生普茶样。除了那卡,其它几个都没有喝过。接下来几天可以每天试一个茶了。今晚喝一下那卡,据说是大小树混采的春茶。闷泡了一下,苦涩味都比较低。图片里的茶汤就是闷泡的那卡春茶。
再来喝喝布朗山古树茶。自己喝的 再来喝喝布朗山古树茶。 自己喝的第一泡生茶,就是今天喝的这个布朗山古树茶。想想也是半年前的事了。那时完全不懂生茶的韵味。今天自己亲自再泡着喝一下,回想一下当时喝的感觉,还真就那么回事。 茶底是第二泡之后拍的。茶汤是第四泡闷泡一分钟之后的样子。闷泡一下,苦味出来了,涩味不重。现在喝第五泡,回甘很舒服
第一次喝广别老寨的大树茶。虽然曾经去那达勐水库钓鱼的时候路过广别老寨,却从未喝过广别老寨的茶。依然记得当时路过广别茶山的时候,看到路边的茶树也不是很大,朋友说大概100多年的。偶尔才能见到几棵大树。 广别老寨离老班章的直线距离就几公里。因此这茶还有点老班章的味道。之前就有吧友建议我试试广别的茶。因此特意找朋友要了点来尝尝。
自己亲手泡的第一泡真正的纯料大台地。之前在勐海喝过一泡今年的台地茶,感觉不是那么难喝。就叫朋友弄了点过来,刚才喝了一下,还真是满满的台地味。但是看叶底,貌似不是那么难看。也有大片的叶子。
喝点布朗山的茶。2014年的散茶,生茶闻起来已经有点熟茶的味道了。还好喝起来,依然是生茶。没有老曼娥的苦,也没有班章的霸气,喝着也舒服
台风好像走了。喝泡朋友送的老班章庆祝一下
下午又刮台风了。来泡大台地压压惊
台风来了。外面风大雨大,朋友圈像在直播灾难片一样。刚听一个吧友说最大台风马上就要到了,吓得我赶紧来泡08年的熟砖压压惊。配一点买小青柑鲜果时老板送的一点陈皮,一起泡,味道更好
来点创新。下午泡了点滇红,往里面加了点蜂蜜,然后放冰箱冷藏。游泳回来之后,拿了很久都没有用过的红酒杯来喝冰红茶。话说,拿红酒杯喝,红茶的香味更浓郁,就好像在闻红酒香味一样。
这老曼娥的大台地,还是不敢放太多茶叶。同时还得配合水温和快出汤。不然那个苦味受不了
今天看到有人喝老班章古树单株,看到有人喝陈年老班章。而我,今天依然喝有点年份的大台地熟茶。对于熟茶,依然喝不出什么味道来。
晚上来泡勐宋的大台地散茶,方便又快捷,关键还好喝。勐宋茶区的香味,不是浪得虚名
好久没喝这个大台地,味道还是怪怪的。
在新会某吧友这里蹭小青柑普洱茶和柠檬红茶喝,他家自制的。
晚上了,来一泡散装的大台地。看你们天天拆老班章啊,冰岛啊,各种山头茶啊,各种大益下关老同志,也是有点麻烦。这散茶,又不用拆,条索又完整,抓一点就可以泡,更方便
两个熟茶,对比喝着看看。左边的茶汤是2008年的宫廷熟普,右边的茶汤是2006年的3级散装熟普。
今天真幸福。到了几款熟普样板。对比喝两款看看。2016年布朗山大树熟茶和2010年易武山拼配的熟普砖。
周末早上,你们都在看阅兵,我却在喝茶。敬兵哥哥们一杯。我说我这是老曼娥古树茶,有人相信么?不会那么多花哨拍照技术,也不会美颜修图,只能实拍朴素的相片。
一直想在入门吧里发个帖子,说一说自己接触普洱茶的这几个月的所见所闻以及自己喝的茶。 首先声明:如果发的图片和文字里涉及到一些茶厂的名字,一些真实的地名以及店名,都不是本人刻意为之。只是为了把事实说清楚,或者说用事实证明我说的没有错。当然,本人不会刻意去提及一些有明显指向性的茶厂,茶商和茶店。开贴,只为分享自己认识了解普洱茶的过程。把自己了解的一些东西,分享给各位吧友。对初入门的吧友,也许会有帮助。觉得写的对的,点个赞,评论一下,互相交流学习。觉得写的有误的,还请指出来,我会及时纠正。毕竟,作为一个刚接触普洱茶才4个多月的菜鸟,不懂的地方,实在太多了。 进入正题。先发一个自己曾经喝过的所谓的“学费茶”。
工作搞定,结束无业游民的日子。喝杯茶,小小庆祝一下。两泡下肚,浑身出汗
古树茶吧第一贴,大家都来看看某人的素质。话说,质疑一下没问题吧,动不动就说人是喷子。你那个大学读到哪里去了?
吧里发滇红茶的貌似毕竟少。我来发个,今年布朗山大树茶做的晒干红茶。大树红茶,比小树和台地茶做的红茶更耐泡,但香气没有那么好。主要是没有焙火。香气还没有出来的那么多。小树或台地红茶焙火后,香气全都发散出来,但又没有大树晒红这样耐存放。制作工艺的不同,带来不同的享受。
老班章的散茶,喝起来朋友送的一 老班章的散茶,喝起来 朋友送的一点老班章的散茶,偶尔喝一喝。之前在朋友那里喝过今年老班章的头春茶,那个香味,一直忘不了。可惜这个今年4月底采的老班章,香味没法和头春比,虽然条索看起来比头春的更大更壮。
上午来一泡2017年的那卡大树春茶。第一次喝的时候就觉得很好喝。由于不是很懂生普,只是当时喝了觉得很舒服。特别喜欢它的香气,无论是干茶香还是冲泡后茶汤的香。空杯留香也很好。
糯香味的熟普喝起来。都不敢上茶叶外包装图了,怕被封禁。这样的图片不会被封禁吧
新人报道,晒下茶叶 前段时间在勐海,喝到了不少好茶,老班章就是其中之一。曾经听说老班章特别霸气,喝了没有特别强烈的感觉。苦涩味化的很快,回甘很足,特别是空杯留香时间很久,茶汤的香气独特。反正我喝帕沙、刮风寨、老曼娥、那卡、景迈的大树茶,都没有喝到那个香味。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