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zyzqyc lzyzqyc
关注数: 11 粉丝数: 203 发帖数: 2,332 关注贴吧数: 9
闲话费纳之争第三回丨关于法网 2017-04-17阅读1   极盛时期的纳达尔在泥地赛场上他就不是人,而是某种人形妖怪,他不知疲劳,不惧压力。   从2005年开始纳达尔就罗兰加洛斯的场地上飞扬跋扈,创下十年九冠这种让人吐血数斗的恐怖战绩。如果再考虑到在泥地赛季其他三个大师赛外加一个巴塞罗那,那个泥地成绩单简直让人没法直视。   他就是个为泥地而生的异类,完全是不可思议到不可思议。网球史上泥地专家很多,但能靠超强的移动能力把泥地打法硬生生搬到其他场地还取得成功的,还真就他一个。纳达尔是运动学上的奇迹,毋庸置疑。   如果把他放到网球史上的其他任何一个时代,他的光环都足以照耀整个网坛。但偏生还有一个叫费德勒的光环却强行盖过了他,把他的光芒压缩在泥地这个圈圈里,活生生把纳达尔逼成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世界第二。其争夺的焦点恰恰就是罗兰加洛斯这片红土地,厮杀的两厢一个是已经把其他三个大满贯扫了好几圈的费德勒,另一厢则是死守泥地一隅的纳达尔。   ATP的世界还真是耐人寻味。   这场争夺战旷日持久。   几年下来,费德勒若干次的杀入泥地决赛,经常把纳达尔逼到极限。虽然期间也有阻断纳达尔泥地81连胜妖怪记录的高光时刻,但总体而言还是战绩惨淡,亚军盘子都不知道端了多少回了。Dozens?   不过费德勒并没有放弃夺取法网的希望。   从性格上讲,我一直都认为费德勒是ATP里最固执的人之一,超级认死理。在几乎所有人都认为他不可能做到的时候,他偏偏就做到了。我都怀疑这个世界上就他一个人相信自己能做到那些看起来荒诞离奇的成就,当然也包括法网冠军。这样的事情发生过好多次,不过这是另外的故事,容日后再叙。   考虑到纳达尔和费德勒长达五年的年龄差,那几年几乎没人相信费德勒能拿下法网,很不幸我也在其中,最大的区别可能是我并未完全死心而已。因为从数学上讲,小概率事情总是会发生的。保留一丝希望总不是坏事。   某位网坛大佬曾经曰过:如果你总能打进决赛,那么你迟早会成为冠军。把这句话套用在费德勒身上相当恰如其分。   对一项赛事的冠军执着到费德勒那种程度的,网球历史上还真的是难得找到第二个。究其动力,一是冠军,二是一旦目标达成,将是全满贯甚至是年度全满贯的巨大诱惑。但遗憾的是,在费德勒最巅峰的2004-2007,都因为各种原因错过了登顶法网的机会。而在2008年,Jesus,那年的法网决赛简直是一场灾难。雪上加霜的是,那年费德勒还丢掉了温布顿的冠军,不仅导致世界第一易主,年终大师杯上还跟穆雷在小组赛死磕到底不退赛。   但最惨痛的失利应该还是2009年的澳网决赛,heart-broken。因为那本该是费德勒证明自己的一场比赛——这么多年过去了,费德勒的巅峰都等过了,纳达尔才终于第一次打进到硬地大满贯的决赛。前文书曾说道,费德勒巅峰时期几乎只能在年终才能跟纳达尔在硬地上碰面,而这次终于在硬地大满贯相遇了,机会难得。加之2008年费德勒在美网实现五连冠,这实在是一场不容有失的澳网决赛。   但费德勒输了。   那年的澳网决赛恰逢春节期间,各种喜庆的音乐尚余音绕梁,但我却是铁青着脸,紧张得用被子蒙头才看完了决赛。在颁奖仪式上不知哪个可恶的球迷喊了一句“Roger,I love you!”,结果场面就失控了。罗杰在罗德拉沃尔老先生面前泪如泉涌,搞得我也是面部肌肉抽搐,奔出家门在街角的寒风里抽了半包烟才稳定住情绪。   那场决赛之后,已经没人再公开提费德勒拿法网的事情了。似乎很合逻辑的推论就是,硬地尚且失守,泥地就更难了。如果还有一个人相信,可能就只剩费德勒自己。   费德勒在2009年说过不少事前让人难以理解的话,比如在北美春季赛季结束后冒出的那句:感谢上帝,硬地比赛终于结束。在全世界一片愕然声中,罗杰跑回瑞士老家跟米尔卡结婚去了。   在2009年法网之前,如果非要找一件标志性的事件来作为预兆,应该就是马德里决赛。   那场比赛里费德勒采用了具有严重非主流嫌疑的高风险打法,根本不跟纳达尔在底线厮磨,完全把泥地当硬地来打,破发点把握效率也是史无前例的高,居然两盘就把纳达尔掀翻在地,赢得的冠军奖杯居然还是个盘子!不过这个盘子真的好大。最有意思的是他拿下赛点后高高举起的手指头可能出卖了他进军法网的决心。   而到了2009年的法网正赛,却是谁也没想到的剧本。一个北欧海盗式的角色半路拍马杀出,无情的斩断了纳达尔创造法网五连冠的幻梦。而这个搅局的人,跟纳达尔上一次相遇时还惨遭血洗,输了个0:6和1:6。   罗宾.索德林。   当费德勒最终在法网决赛击败索德林赢得了那座梦寐以求的火枪手杯时,再一次的泪如泉涌,他真的是泪腺发达,不能怪他。但有种声音却很刺耳,说费德勒的这座法网冠军是索德林所“成全”,这种观点实在是无法接受。   任何一个冠军都不是大风刮来的,赢得冠军的一定是赛事里表现最好的那个人。   一个连续第四度杀入法网决赛的人最终赢得冠军,这本身已经跟偶然事件不沾边,这是硬实力的体现。而且决赛击败的人恰好还是那个斩落纳达尔的人,实在是找不到更有说服力的决赛对手。法网决赛费德勒没有碰到纳达尔,这并不是费德勒的错。要怪只能怪纳达尔自己。从泥地实力上看,纳达尔略胜一筹这是不争的事实——虽然泥地H2H纳达尔大幅度领先,但实际上实力差距并没有那么大,看过比赛的人应该都知道——即便承认泥地上打不过你,但你有本事次次都来阻止我好嘞。当纳达尔无力再到法网决赛阻止他的时候,由当时的泥地第二人费德勒拿下法网冠军难道不是天底下最正常的不过的事情么,还需要谁的成全?   法网恢恢疏而不漏,费德勒不过是赢得到了他该得的。   而在2011年法网决赛再次相遇,纳达尔在第一盘盘末费德勒发球胜盘局里叫医疗暂停那件事,不说也罢。   费纳之间在法网的交集,恐怕也就到此为止了。(来源:网球之家 作者:夕阳武士)
闲话费纳之争丨若一切都如初见 比斯坎湾魔咒 网球之家 百家号04-1202:23 H2H历来都是各路球迷津津乐道的话题,尤其是在网球这种以1V1为主的个人运动里。没有对双打不敬的意思,但双打选手之间的H2H,说句难听的,Who cares? 纵观网球历史,似乎还没有任何一对对手之间的H2H能像费德勒和纳达尔之间的H2H所引起的争议之大——大到以至于要影响到GOAT归属的程度。但这个问题之所以能引起如此大的争议,不仅仅是H2H,而是背后更深层次的东西——历史,网球的历史。这段历史到目前为止已跨越13年之久,以网球这项以青春活力为最大标签的运动而言,其跨度之大无异于从三叠纪到侏罗纪。 至少在2017澳网决赛之前,两人之间的H2H还是23:11,完全一边倒,以至从表面上看是这样,差距大到似乎没有可讨论的必要。如果抛开H2H不谈,单以职业生涯所取得的成就来看,GOAT地位之争是没有任何悬念的,罗杰在职业生涯成就上的优势领先了竞争者若干个身位。但纳达尔的支持者们却有一样最有争议的砝码——H2H。每每祭出这一武器,往往都令费德勒的粉丝们痛苦不堪,捶胸顿足。 But,事实呢?澳网之前23:11的H2H当然是事实。英文里有句话叫做You can’t argue the fact,23:11当然属于fact,但fact并不等于detail。接下来,鄙人想深挖一点的就是基于这个fact的details。毫无疑问的是,仔细的研读这些H2H背后的details,对于了解网球过去十余年间的历史大有裨益。但开车之前请系好安全带,尤其是对于那些球龄尚浅的球迷而言。闲话费纳之争系列跨度十余年的时光穿梭容易导致四肢协调功能方面的短暂性紊乱。 穿梭第一站:2004,比斯坎湾,迈阿密。之所以选择这里所谓穿梭的第一站,因为这是纳达尔和费德勒第一次相遇的地方。当时的情况是18岁的纳达尔V.S.22岁的费德勒。从2017年这个时间节点看过去,2004年的费纳,都是花儿一样的年纪,年轻到都感觉不大真实,但就这么在不经意间头对头的遇上了,而且仅仅是第三轮,从此开启了这对伟大对手一生纠缠的宏大序幕。当时的纳达尔一身标准的海盗装,浑身上下筋脉里流淌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而这厢初登世界第一宝座的费德勒还扎着小辫子,尽管赛前发现身体不适发烧,但强大的自信还是让他决定去会会这个名不见经传的西班牙小子。 比赛结果?举世皆惊。尽管西班牙小子爆冷获胜,但他并没能走得更远,第四轮就输球了。多少人还记得谁把纳达尔三振出局的(7-6(1) 4-6 6-2)?嗯,是费尔南多.冈萨雷斯,发带超级长的家伙。那一年最后的冠军是安迪.罗迪克。这些小details看似无关紧要,但却开启了一种模式,而且这种模式几乎贯穿了费德勒的整个巅峰期:太多在费德勒面前一胜难求的人在半路上就把纳达尔做掉了,以至于两人在泥地之外的比赛里极少碰面。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两人在泥地上相遇的次数又恰恰不成比例的多。此乃后话,留着慢慢聊无妨。 而事实上,自2004年在迈阿密第三轮意外输给纳达尔之后,费德勒似乎没有什么影响,愉快的扫荡了接下来的8个冠军——其中包括了3个大满贯和一个大师杯。这段时间纳达尔在哪儿?抱歉,我也实在想不起哪些阿猫阿狗半路上把他截杀了,反正费纳再没相遇便是。而当两人再次相遇,时间已经过去了整整一年,地点还是在比斯坎湾,迈阿密。不过轮次有了点变化,这次是在决赛。 而本次遭遇战的胜利者,是费德勒。从另外一个角度说,这场迈阿密决赛的进程也如比分一般纠结,一如之后二人比赛时场面的纠结,很少有一边倒的胜利。大多数情况下,比赛的激烈程度,远远超出比分本身。如果要分析这种现象,估计得另开系列了。 有趣的是,这场比赛的结果开启了一个跨度达13年的魔咒,让纳达尔成了迈阿密比斯坎湾名副其实的Mr.Right(注:按欧美习惯,颁奖合影时亚军站右边,right)。直到2017年迈阿密决赛,纳达尔依旧还是在端盘子,而且是进一年决赛就会在接下来的两年里打酱油。但他在这个魔咒里并不孤独,还有个大美女陪她一起分享这种VIP待遇——玛利亚.莎拉波娃,No?这也算是网球的另类魅力吧。(来源:网球之家 作者:夕阳武士) 查看原文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