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wcbkl qwcbkl
关注数: 20 粉丝数: 293 发帖数: 1,881 关注贴吧数: 16
后巷镇概况 该镇位于丹阳市东北部,东邻新桥、访仙镇,南接今云阳镇,西连埤城镇,北毗镇江市丹徒区和扬中市、与扬中隔江相望。总面积63.48平方公里,总户数11798户,人口35780人。辖村(居)民委员会14个,村民小组334个,有自然村182个。清末,该地域分属仁信和永济市,民国23年(1934年)建为镇,民国37年镇废。新中国成立初建为乡,属埤城区。1957年撤区改为县属乡,1959年建后巷人民公社,1983年复改为乡。1988年1月撤乡建镇,为后巷镇。2001年3月,市行政区划调整中与建山合并,仍称后巷镇。         后巷地处沿江圩区和丹北低山丘陵区,西南部为低山丘陵,东北部为圩区平原。西部的低山有七峰山、嘉山、帽山、倪山、管山、沈山和鸡笼山等,有山地2.5万亩。主要河流有九曲河、跃进河、农宴河、太平河、采石河、环山沟、迎丰河、中心河、勤丰河、新丰河,公路有镇澄、常后、迎春、胡高、访界路,水陆交通方便。农业以稻麦等为主,副业主要是林木、蚕桑、水果和水产养殖。工业以工具、空调、特钢、彩瓦、水泥为特色,是亚洲最大的工具系列麻花钻生产和出口基地,又是市内石材主要生产地。知名规模企业有天工、飞达、丹工、丰裕、呈飞、红垒等集团公司。2005年,后巷经济再创辉煌,主要经济指标同比增幅均在30%以上,多项经济指标总量位居全市各镇第一。其中,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20亿元,销售收入65亿元,利税6.5亿元,技改投入6.8亿元,自营出口8200万美元,为我市“甩帽进位、奋力跻身苏南强市之林”作出了新的贡献。         解放前,该镇域水利不兴,西南部半丘陵地区水源短缺,常遭干旱;东北部地区因处沿江圩区,水涝连年。境内的小街镇有后朱巷,街道狭窄,规模较小。后巷人民在50~70年代战天斗地,开发利用山地丘陵,治理圩块,整治坍江,培修江堤。在低山丘陵区先后开挖河道有跃进河、农宴河、采石河、环山沟,构筑干支渠200余条,修建塘坝627座,小型水库2座,库容390.7万平方米。在沿江圩区建成后巷圩、马屯圩,整治了北委三角塘江岸崩坍,培修并建成标准化江堤1.67公里,拓浚和开挖了九曲河、太平河、跃进河、中心河、迎丰河等。同时建成机电灌排设施以及中心河闸、红旗闸和新弄闸等。该镇的工业于60年代起步,1978年后进入迅猛发展时期。1980年后随着乡镇工业的发展和经济实力的加强,集镇和村庄建设、公用设施建设规模迅速加快、加大。集镇已逐步建成功能齐全、配套设施完善新型小城镇。村镇道路已形成网络,实现了村村通公路。居民住宅已由草房改建为楼房,再由楼房改建为别墅群。近几年来,该镇投资270万元,完成了长江引水工程;投资1360万元,新建了110千伏变电所工程;投资1000万元,用于教育的基础设施工程。同时加快城乡一体化步伐,先后开发和建设了一批商住楼和民营工业园区,并逐步改造了镇村道路。境内山区植树绿化在丹阳可谓首屈一指,造林面积已达1.25万亩,其中经济林0.6万亩,用材林0.5万亩,并已成为全市苗木生产基地。       该镇西南部低山丘陵区域内,遗存南朝帝王佚名陵墓和明代孙方墓。南朝帝王陵墓在烂石弄北,墓已平,墓前存石辟邪2尊,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孙方墓在倪山东北麓,墓前神道存有石柱、石牌坊、石羊、石虎、石马等,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嘉山脚下的嘉山寺,又名龙庆寺,。始建于北宋绍圣中,僧如月建。明宣德、万历年间重修。寺庙宏大,一度有寺舍94间,原有复礼、显庆、旌孝、真珠4禅院,前有龙池,池上建有亭,今已废。寺内有一古井,呈上窄下阔,深数丈,底最深处有半亩大小,常年不涸,水体清洌。抗战时期,龙庆寺毁于战火,仅遗存明万历年间“重建嘉山寺及龙王庙祠碑”和“重建嘉山寺碑”两方。近年来,僧觉善募资重建,已修复两座大殿,建起了东西厢房,定制的大钟4.5吨,雕塑菩萨罗汉37尊,并已于1997年农历十月十六日举行了开光仪式。1991年被市政府列为“丹阳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年来,在有关部门、全体僧众和广大群众的共同努力下,该寺国家文物保护的“大雄宝殿”、“天王殿”被修缮一新,法堂、碑亭等建筑被恢复重建,观音殿等一批圣殿也予以重建。从北京、上海、南京、苏州等全国各地前往烧香拜佛、旅游观光的人络绎不绝。 为使嘉山龙庆寺发展成为江南一大千年古刹,并成为我市的一个重要旅游景点,2006年初,丹阳市委、市政府和后巷镇党委、政府在调研后提出了开发建设设想:在结合整治山体宕口的同时,以灿烂的佛教文化为主体,以青山、秀水为衬托的理念去规划,通过雕琢《金刚金》、修建“罗汉洞”等一系列景点,将其打造成“天下第一经山”的旅游风景区。 当前相关部门正加快景区的规划、启动和申报工作,将规划与开发、景区建设与周边环境整治、筹资与引资、对上争取与社会参与结合起来,努力将嘉山建设成具有丹阳特色,集食、宿、游为一体的佛教旅游胜地      有着“镇江第一镇”盛誉的后巷,2006年全镇的发展目标是:实现增加值28亿元,工业销售80亿元,利税总额8亿元,自营出口1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000万美元。力争“十一五”期间继续更好地担当起经济发展排头兵的重任,在丹阳奋力赶超苏南历程中勇挑重担。到2007年全镇工业销售突破一百亿,人均GDP突破一万美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一千美元,到2010年各项经济指标在2007年的基础上翻一番。通过经济建设拉动全面工作的开展,实现工业、农业、服务业科学发展;经济、社会、政治全面发展;镇、村、组同步发展;规模企业、中小企业、工商户联动发展。    十一五期间,后巷的农业主要依托南部丘陵山区发展花卉苗木、牧草、茶叶等经济作物。工业经济方面通过富民优先、科技创新、集聚吸纳三大战略的实施,提升五金工具以外的产业占全镇经济总量的比重。      现代服务业重点做好两篇文章,北部工业板块做好五金工具市场建设,实现以市兴镇、富民强企的目标。南部丘陵山区,加快嘉山旅游风景区建设,以此带动农村建设、农民致富、农业调整。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