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银几米
MoMo茉尔
关注数: 51
粉丝数: 36
发帖数: 400
关注贴吧数: 12
新到的小可爱,记录一下 花火,玛琳,安寿,冰橙白银,冰雷,肥嘟嘟爱心寿,苏锦
外卖小哥眼里的上海:“看到的是互帮互助,感到的是城市的友爱” 东方网记者程琦4月28日报道: 疫情之下,外卖小哥成了上海城市保供的重要力量,他们风里来雨里去,披星戴月奔赴各个小区,为老百姓送去食品、药品等生活物资。尽管有忙碌、有疲惫,但辛苦付出的外卖小哥却说:“这一个月来,我看到的是互帮互助,感受到的是这座城市的友爱。” 有这样深刻感受的小哥名叫吴义,是饿了么普陀区星光耀站的站长。近日全国五一劳动奖公布,饿了么普陀区星光耀站点成为首个获得“全国工人先锋号”的外卖配送站。采访中吴义告诉记者,“他们都对我说谢谢你们的坚守,而我想说,是你们的温暖给了我们坚守的底气。” 担起重任,买菜、送药每人每天配送上百单 安徽小伙吴义今年36岁,在上海工作已有6年的时间了,6年来他凭借着踏实、上进的劲头,从一名普通的外卖员晋升到了站长。 3月疫情开始后,因人员管控的需要,星光耀站点原本40人的外卖小哥队伍,有一段时间只剩下了吴义和6位骑手在岗。星光耀站点周边不少居民小区,7个人承担起了周边区域的重要保供工作,为居民送去餐品、药品以及生活用品等物资。 星光耀站站点小哥为居民配送药品(吴义 图右) “人少了,服务却不减。”为了让周边更多的居民吃上饭、买上药,吴义和骑手伙伴们把站点的配送半径从疫情前的3km左右,扩展到5km。 也正是这一决定,让7个人的小队伍更忙了。每天从早上8点工作到夜间24点,平均每人每天送出一百多单已是常态,而这其中占比最高的是团购药品订单,每日配送药品约500单左右。 吴义告诉记者,2017年开始他就在这个区域工作了,对社区居民十分熟悉。此次疫情开始后,不断有认识的居民给他发来消息,希望帮助代买物资。于是他便拉了一个应急需求群,组织站点骑手为居民进行应急配送。老人断药了、婴儿没有奶粉了…… 骑手们已经为数十户居民送去紧急物资。“ 通过居民们的口口相传,目前约100多人加入应急需求群。很多居民暂时并没有紧急需求,可他们还是加入了,“怕万一有什么事,有外卖小哥在,图个安心。” “组建应急需求群的初衷,是帮助大家免费服务,能帮一个是一个。但没想到的是,大家都特别体谅我们,非要给我们配送费。”吴义说,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 “前几天帮助一户老人配送药品。老人身体不适,急需高血压和内分泌相关药品。我们知道后,帮助老人在互联网医院预约、挂号、问诊,并由3名骑手一起接力完成配药、送药。本来说好了免费服务,在送药完成后,老人还是悄悄留下200元。” 星光耀站站点小哥为居民去医院排队取药 互帮互助,邻里为小哥解决一日三餐 “我们帮助居民送药送菜,他们也关心我们的生活”,吴义回忆起疫情期间的配送经历,他说:“累是累,但是心里是暖的。” 由于站点处于管控的状态,平台解决了后续的住宿问题,服务过的周边居民也主动来操心起了骑手的一日三餐。 有一位宝妈家里没有婴儿专用奶粉冲泡矿泉水,站点骑手找了很多地方终于帮助购买到。她非常感动,主动做了早饭,让志愿者放到了小区门口,喊站点骑手来拿。 “这次疫情中,我们站点和周边居民更熟了,他们经常发微信给我和伙伴们嘘寒问暖,有居民担心我们吃得不好,要我们“点菜”,他给我们做好送来,真的挺感动。” 一些商户也主动给站点小哥们提供生活上的帮助。星光耀站点配送区域内,老乡鸡商户为骑手开了门,去吃饭,他们只是象征性的收了点钱,“我也很感到很暖。”吴义坦言,虽然这段时间,大家都很困难,也有很多事情超出了预期,但在一线的我们,也真实的感受到了大家的相互关爱。 点滴积累,工会成了外卖小哥“第二个家” 此次,星光耀站点成为首个获得“全国工人先锋号”的外卖配送站,更让吴义和他的伙伴们感到激励。星光耀站点的小哥和居民能有如此亲密的互动,离不开多年来的感情积累,更离不开工会的成立。 2017年底,全国首家街道网约送餐员联合工会在上海普陀区成立,吴义多了一个新身份——石泉街道网约送餐联合工会主席。近5年时间过去了,该联合工会的会员规模扩大到百余人。 “在实际工作中,遇到任何难题,我们工会都会设法帮助解决。”吴义告诉记者,2020年疫情暴发初期时,由于小区实行封闭管理,外卖员无法及时送达的餐食很快变凉。于是联合工会出面和物业进行了沟通,经协商,小区在大门一层放置了保温箱。贴心服务赢得了社区居民们的“点赞”,也提升了小哥们对社区生活的融入感。 吴义感慨,初到上海成为外卖员时,自己常常会路过石泉路街道总工会,当时的他未曾想过,如今,这里不仅成了他频繁出入的“第二个家”,也成了更多外卖小哥“第二个家”。 “当外卖员出了小事故,工会慰问金会及时送到伤者手中;在健康服务点、爱心接力站,小哥们的突发状况总能得到悉心解决。”今年春节的工会送温暖活动中,联合工会在广泛征求意见后,为小哥们送上了充电宝、御寒手套、口罩等一系列“小哥专属”的实用慰问品。 “正是这些点点滴滴的积累,让我们在这座城市有了归属感,这是一座有爱的城市,我们更应该相互温暖、互帮互助,共度难关。”吴义说。 来源:东方网
上海封控区全职妈妈:疫情让邻里更加和睦 中国网4月25日讯(记者 高慧) 崔女士是一位全职妈妈,家住上海市宝山区淞南镇的一个小区。 今年3月份,由奥密克戎变异株引起的新一轮疫情突袭上海,防疫形势十分严峻。崔女士所在的小区自4月1日起开始实行封闭管理。 图片说明:崔女士所在小区收到的政府发放物资。(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在足不出户的日子里,居民面临的最大挑战便是如何保障日常生活所需。崔女士表示,作为一名普通上海市民,她十分感谢宝山区政府能够急群众之所急。截至4月21日,小区居民先后七次收到区政府免费发放的各类生活及防疫物资,包括米、面、油、肉类、蔬菜、VC泡腾片、口罩、酒精等。此外,他们还收到了山东、江苏、云南、新疆等地以及本地企业捐赠的物资。崔女士说:“我们从来没有为生活物资短缺而担忧过。来自全国各地、各机构或个人源源不断的救援物资让我们倍感温暖。” 图片说明:身着防护服的志愿者协助居民进行核酸检测。(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因为要照顾孩子,崔女士没能成为社区志愿者。但是,作为小区的一份子,她依然与大家一起全力配合、共同抗疫。在她看来,居委会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们是基层抗疫工作的英雄。在他们的带领下,整个小区生活秩序正常运转。他们经常扛着米、拎着油,不辞辛苦地挨家挨户分发物资,保障小区居民在封控期间基本生活无忧。 图片说明:来自江苏的援沪医务人员在为小区居民做核酸。(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此外,志愿者们还负责组织居民参加核酸检测,在居民排队的时候,他们会时不时拿起扩音喇叭对大家说着加油打气的话。 图片说明:志愿者为独居老人送来居民们捐赠的爱心物资。(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上海是中国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城市,目前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超过530万,其中独居老人达到30万以上。 崔女士所在的小区有七八户独居老人。考虑到封控期间老人们的物资储备可能不足,热心的小区居民还自发组织为独居老人捐赠物资。大家主动在微信群里报名,再由志愿者逐户上门收取。不到一个小时,志愿者们就募集到了鸡蛋、牛奶、水饺、挂面、纸巾等各类物资,随后逐一分发给独居老人。 图片说明:志愿者收集到的爱心捐赠物资(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这段时间,邻里之间充满了爱:我给你一卷粉丝,你送我一杯奶茶;我送你一把小葱,你赠我一头蒜。为遵守防疫规定,避免直接接触,家家门口都会挂一个物资袋,谁家缺什么,只要在微信群里喊一声,不多时就会出现在家门口的小袋子里。”崔女士感叹道,“我们小区真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这次疫情也让邻里关系变得更加和睦了。” 采访的最后,崔女士一再向中国网记者表示,希望大家对现在网络上流传的一些负面消息能够理性看待,不信谣、不传谣。“我本人真的是特别感恩身边那些逆行的英雄。向基层英雄们致敬!向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们致敬!虽然身在疫区,但我从没担心、害怕过,反而因为身边这些美丽的人、感人的事,心中时时充满着温暖。此次疫情让我真切感受到我们国家的强大,感受到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团结友爱,是守望相助,是没有歧视、没有地域之分的大爱!”
上海有很多小区形成了居民互助模式 我所在小区,每天都有人主动、积极跑去做各种志愿者,帮居民搬运东西、上门照看独居老人。今天,又有邻居提供消毒用的物品。 有不少网友向我反映求助,我也在尽力转达、互通信息、帮助推动。 此前,有网友告诉我说:因为家里缺少奶粉,经过大家的努力,问题得到了解决;有的物物交换解决问题、还有的家里缺少烧菜的油盐酱醋很快得到邻居的相应;还有的干脆把84消毒液放在楼道门口、让有需要的人取用;家里缺少大米的、群里吼一声就解决了...... 也会有网友会说:为什么我们小区不是这样的?为什么我们小区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有些还得不到及时解决。我听闻大家的难处、心里也很焦虑,就想着想办法解决实际问题。 我觉得首先、小区信息要公开透明,尤其关于小区内病例的情况,在保护当事人隐私的前提下要予以说明,解惑释疑; 其次,居民和居委要团结协作,而不是相互谩骂批评指责,我看到一些群里激烈的批评最后导致互信不再、工作难以为继,居委真的不是万能王,10多个“小巷总理”能力权限太有限了。 我所在的小区居委在面对居民的质疑时,一定全面完整地把自己遇到的问题原原本本向居民说清楚。 比如,此前,小区内突然出现了一例阳性病例,居委也不知道,直到看到浦东发布上公布才获悉。居委也及时向街道进行核实、原来这个病例是在医院内确诊的而不是小区内确诊的,居民这才了解了事情过程打消了顾虑、居委在小区群内进行了信息公布。 大家提出质问最多的,是关于物资购买和就医看病的问题。我来提供一下我们小区的解决办法。 1、团购。小区团长很给力。各个团购群解决了很多居民的购物需求:牛奶、蔬菜、瓜果、牛肉、零食等,价格合理。大家会质疑:会不会导致感染?小区仅留一个通道放置快递架、快递员送到小区架子上后、由物业工作人员或志愿者点对点送到门口,减少接触机会。 当然,我们小区很多居民每天也在各种购物平台上抢枪抢,有抢到的开心不已,更多的是抢不到。抢到的人暗自窃喜,就不吭气了。 2、就医看病。如果是急难险重的病例,病人且有医院可以接收,并有120闭环转运,居委开出出门证。但有些小区的病例卡在了医院接收、120闭环转运这2个问题上。 虽然,小区未必做的是最好的,但我为邻居们的这种自助精神、自助能力感到高兴,“庶民社会”才是上海的强大的力量。 衷心希望,上海早日渡过难关。
“我只是想帮忙”:混乱之中,上海居民团结互助 上海的丁婷婷(音)所在的社区因新冠疫情封控4天后,她开始担心楼下的独居老人。她敲开了老人的家门,发现他的食物储备正在减少,却不知该如何上网购买更多食物。 丁婷婷帮这位老人买了食物,还想到了附近其他的独居老人。于是,她和朋友们创建了一些微信群,将需要帮助的人与附近可提供食物和药品的志愿者拉进来。当一名女士的公公突然晕倒时,志愿者找到一位能帮忙的邻居,他带着血压计迅速赶到了现场。 在消灭病毒的不懈努力中,中国主要依靠居委会等组织的大量基层党员来安排大规模检测,以及协调前往医院和隔离设施的交通等。 而随着最近上海的感染者激增让社区工作者应接不暇,部分居民难以获得食物和药物,或者无法照顾宠物。有些人选择主动出手,自愿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在有三分之一以上户籍人口超过60岁的上海,人们尤其担心老年人被遗忘。许多老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也无法使用微信和网购APP。出不了门令他们的日常生活受到很大影响。 上海出现了大量新志愿者。在这个人口众多的中国大都市里,一种社区意识发展起来。而许多人说,其实在疫情暴发之前,他们更熟悉自己的同事,而非邻居。 志愿者还在网上分发表格,让需要帮忙照顾宠物的居民进行登记。这样,当宠物主人病毒检测呈阳性时,相关团体就能帮忙把宠物转移到临时住所或寄养处。 还有些人选择以自己的方式来缓解上海居民在封控下的日常生活压力。他们在网上整理有用的信息和指南,或为疲惫的邻居制作点心、编辑视频来鼓舞士气。
(上海战疫录)疫情下百年老洋房成立了守护队 老党员金彩珍和最年长的志愿者夏恵珍,一起清扫周边垃圾 新华街道供图 中新网上海5月4日电 (记者 李佳佳)承载着上海城市历史记忆的老洋房,在疫情之下却遭遇了新问题。 70%的住户系老年人、没有独立的物业管理,当上海城市生活按下了“暂停键”,居住在100多年历史老洋房卫乐园中的民众该如何解决最基本的生活需求呢? 没有物业管理,居民就自发行动起来,成立了由志愿者组成的守护队。在原泰安居民区党总支书记俞静的带领下,守护队引导居民完成核酸检测任务,不遗余力、不舍昼夜地在小区内外奔波,发放抗原、运送分发物资,让这里的生活在封控期间“忙而不乱”,仍旧在过往的轨道上有序运转。 志愿者关爱社区老人的生活 新华街道供图 每天早上5点半老党员金彩珍就起床,不一会儿她就在弄堂里忙开了,她和最年长的志愿者夏恵珍一起清扫周边的垃圾,把每个沉重的垃圾桶摆放整齐,在其他志愿者的共同协助下接力打扫清理卫生死角,保持小区整洁的面貌。 由于社区门卫的值班室人员被封控在家,如何值守就成为摆在卫乐园面前的头等大事。经过一番商量,卫乐园的守护队组织起12位居民,他们一天三班从早上7点至晚上10点轮流值勤,严格把关。同时,居民们还拿出家中的消毒物品,对快递物品进行消毒,并在群里协商晚上10点以后锁上大门,确保居民安全的同时,也能够防止外来人可能出现的疫情传播。 由于是一个老社区,这里70%的住户为老年人,疫情封控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由于不擅长操作智能手机,诸如配药、看病、买菜这样的生活小事,封控期间对他们来说都成为了难题,顿时让这里的老人们忧心忡忡。此时,志愿者纷纷站了出来,通过结对的方式,一对一地帮助慢性病患者配药,关心独居老人和孤老的生活起居,渐渐地,老年人的脸上也有了笑容。 卫乐园自发成立的守护队 新华街道供图 配药、看病有了着落,可生活物资怎么解决,也让俞静犯了难,虽然联系了购物平台,但仍旧远远满足不了需求,于是小区内的年轻人被发动起来开展“团购”,在小秦和小唐等“团长”的努力下,购物团由此而生,联系供货商、发出接龙链接、认真核对物品信息,从生活必不可少的物品到居民平时喜欢吃的食物应有尽有,一下子缓解了居民被封控在家的焦虑情绪,让大家感受到团体的力量。眼看着不会用手机购物的老人们一筹莫展,志愿者也忙活开了,帮忙团购负责分发,遇上邻里有缺生活物资的,志愿者毫无保留地拿出自家仅有的东西,一解燃眉之急。
上海疫情中的云婚礼:千人“吃席” 【上海疫情中的云婚礼:千人“吃席”】 在上海,办一场婚礼的花费通常达到三四十万元,一桌五星级酒店的酒席价格突破万元。但是5月2日晚,在上海聚丰园路,3000多人参与了一场特殊的婚礼,大家敞开“吃酒席”,最终新郎新娘的花费竟然是0元。 不仅如此,这场疫情期间的婚礼还由300多人共同出谋划策,有16人组成的核心团队负责执行,有化妆师、摄像摄影师、司仪、导播、剪辑师、场地布置师,所有婚礼该有的流程一步不差。婚礼结束后,无人机在小区上空盘桓,居民们高声齐唱“明天会更好”,高喊“上海加油”。 这场婚礼是全小区3000多位居民一起献给志愿者小夫妻的新婚礼物。来上海安家才半年的新娘祁靓靓说她的手都激动得颤抖着,和新郎整晚都睡不着:“在上海这个本来让我感觉陌生的城市,感受到了太多的温暖。” 一条求助信息让全小区翻箱倒柜 “谁家有双喜或者喜庆的饰品?我们5月2日和老家父母隔空举办婚礼,想在租的房子里稍微布置一下,拜托大家帮我问问。” 4月29日晚,祁靓靓在上海聚丰园路学林苑小区的志愿者互助群里发了一条简短的微信,她没想到几十分钟后,这条消息就像一个引信,燃爆了整个小区的气氛。 28岁的季鹏程和祁靓靓是学林苑小区里的租户,他们都是江苏盐城人,季鹏程在小区隔壁的上海大学宝山校区攻读博士学位,祁靓靓为了追随季鹏程,去年下半年辞去了老家国企的稳定工作,来到上海一起做“沪漂”,成为一家总部在虹桥商务区的车企的员工。 祁靓靓来到上海不足半年,还没有完全熟悉这座城市时,突如其来的奥密克戎疫情,就打乱了他们一切的计划。 从3月4日开始,学林苑小区就一度被封控了10天,4月1日,又随着浦西整体封控再度进入全体居民足不出户的状态。祁靓靓和季鹏程成为了小区的志愿者,但他们心中始终放不下一件事——原定于5月2日在老家的酒店举办婚礼。 随着封控时间不断延长,到4月底时,能回老家办婚礼已经没有可能性。 “5月2日是个良辰吉日,家里人希望我们别改时间了。”祁靓靓说,家人最终共同决定,以隔空视频的方式办婚礼。 租来的房子缺少喜庆的装饰,于是祁靓靓在婚期将至时在志愿者群里发出了那条求助微信。 刚开始的一分钟,没有人回应。过了一会儿,有志愿者回复:“虽然我没有装饰品,但还是祝福一下。”这时候,祁靓靓并没有抱太大希望。 不过很快,就有几十名志愿者把祁靓靓这条微信转发到了小区各个楼栋群里,全小区的居民都开始翻箱倒柜,看看家里还有没有合适的饰品。 有人摘下了自己结婚时冰箱上贴着的大红双喜,有人找出了爱心形状蜡烛,有人拿出了珍藏的香槟酒,还有人说要剪下院子里自己种的鲜花,给新娘扎成一束捧花…… 有居民立刻拉了一个新的微信群,并发出号召:“想帮新娘新郎的人,都扫码进这个群,我们一起想办法!” 短短几十分钟,就有300多个人涌进群里,大家都晒出了自己找出来的喜品:一对熊公仔、子孙桶、红酒杯、自己结婚时的礼服等。 这时候又有人提出,何不举办一场全小区居民都参与的线上“云婚礼”,作为大家送给这对志愿者小夫妻的礼物?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一个更大的计划开始了。 300多居民自发策划“云婚礼” 住在学林苑小区的莎莎是一家公司的HR,平时工作就是负责人事招聘。4月29日晚上,当她在群里看到大家要为新人举办一场“云婚礼”时,便主动承担起了招聘工作。 “招募化妆师、后期剪辑师、无人机航拍师,要求是……”莎莎在群里发出了一条条招聘启事,令人惊喜的是小区里果然“藏龙卧虎”,很快每个岗位都有专业人士应聘,各司其职。 4月30日0时36分,距离新娘祁靓靓发出求助微信才过去三四个小时,小区居民王思宇就写出了第一版“云婚礼”策划案:线上司仪介绍新娘新郎及双方家长,线上播放婚纱照视频、建议增加两人成长照片,线上新娘新郎“云敬茶”,征集邻居亲友云祝福视频,使用腾讯会议负责流程,用抖音平台直播。 祁靓靓和季鹏程喜欢“大话西游”,去年专程到大西北拍了一套沙漠里的婚纱照,当小区的婚礼策划组了解情况后,专门安排海报设计师制作了大话西游风格的线上邀请函,并且设计在婚礼上播放大话西游音乐。 “看到婚礼策划群里飞速刷屏的消息,那一晚上我的心情是难以言喻的激动,妈妈让我记下大家给我送的东西,等疫情结束后一一还回去,我拿笔的手都在颤抖着。”祁靓靓说,那一晚小区居民们一直策划到了凌晨一两点,她和新郎几乎一整夜都没睡着。 这对新人2013年就相识、恋爱,经过9年爱情长跑,祁靓靓为了季鹏程放弃稳定工作,季鹏程也愿意大小事情都依着祁靓靓,用心照顾着她。走入婚姻对他们来说是一件大事,原本,他们想在老家江苏盐城的五星级酒店里举办一场盛大的婚礼,预备花费30多万元,酒席、婚庆公司都订好了,婚礼风格是祁靓靓喜欢的古风。 因为疫情造成婚礼办不成,他们内心有些遗憾与失落,但是小区居民一起送来的这场“云婚礼”,让所有的遗憾散去。 祁靓靓和季鹏程的爱情也感动了所有的邻居,大家一起将婚礼时间挑选在了5月2日下午5时20分,寓意共同祝福一对新人的爱情。 “云自助吃席”有200多个菜 5月2日,是计划中婚礼进行的日子,这场由居民自发在线上组织的“云婚礼”,能够达到想要的效果吗? 经居委会同意,祁靓靓和季鹏程可以在当天志愿者服务工作结束后,使用小区会所二楼的志愿者工作区来举办简短仪式,疫情期间,小区的志愿者们都在那里穿脱大白服以及消杀,5月2日当天,志愿者们将工作区进行了一番整理,布置成了一个简易的婚礼举办场地。 小区居民们翻箱倒柜找出来的喜品,经统一登记后,由志愿者们上门领取,统一消杀,最后装了整整两大箱,送到了新娘祁靓靓的手上。 婚礼线上直播流程已经经过了三四场排演,居民还请来了住在其他小区的技术大拿老张作为后台操作App的导播,确保直播能流畅进行。 学林苑小区居民群里,有人发出了邀请函和婚礼快剪视频,提前为5点20分的婚礼进行预热。 婚礼开始时,现场只有新娘、新郎,以及穿着大白服的司仪和摄影师,其他人则都在家中云观礼。志愿者工作区内,简易的三角支架组成了两个不同角度的固定机位,为小区3000多人现场直播。 “在过去的一个多月里,学林苑全体居民上下一心,齐心抗疫,胜利的曙光就在眼前!在这个特殊的时期,我们碰到了一件大喜事,小区一对新人即将迎来他们的新婚生活。”婚礼准时开始,包裹得严严实实的司仪开场说道。 “大家好,我就是今天那个幸运的新郎季鹏程。” “我是那个幸运的新娘祁靓靓。” 一对新人穿着礼服、戴着口罩登台,与此同时,大量居民瞬间涌入App,后台的技术老张正在紧张切换着画面,确保最好的直播效果。 让新娘和新郎没想到的是,小区居民提前录制了祝福视频,每家只有三秒露脸的时间,但整个视频长达6分钟。视频中有小男孩穿上了西服、手捧玫瑰花送上祝福,还有小女孩穿着舞裙献上一段舞蹈,有一对龙凤胎小朋友祝福新婚快乐,还有居民弹奏了一段钢琴曲。 婚礼上,新娘几度落泪,就连远在盐城的新娘母亲也忍不住哭了。 弹幕里,有居民留言说自己也跟着落泪了,也有单身人士表示:“这真是有情人终成眷属,单身狗亲眼目睹啊。” 短暂的仪式结束后,在新娘新郎走回家的路上,沿途居民都站在自家阳台,为他们送上祝福。有人提前给气球打好气,让孩子在阳台挥舞着,还有老人家大喊:“一定要永结同心、白头偕老!” 一时间,整个小区都被祝福声包围,就连各家养的宠物狗都“汪汪汪”叫个不停。 此时正是晚上的饭点,居民们都在各自“吃席”,晒出了自家伙食。“我开个冰可乐加上炸鸡庆祝一下。”“云自助吃席,家人们,一顿200多个菜。” 疫情勾起上海最真实的温暖 上海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刘寅斌也住在学林苑小区,他热爱这里的生活,曾出版过一本书《聚丰园路是一条快乐的街道》,有很多人正是看了刘寅斌的书,才选择在聚丰园路买房安家。 刘寅斌的书中写道:聚丰园路是上海一条名不见经传的街道,但是这条路上,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到大学一应俱全,上海大学三万多名学生给这条街道注入了无限的生机。这里既有星巴克、沃尔玛,也有地摊烤串、黑暗料理,这里既住着教授,也住着群租的打工妹。 疫情改变了这条路,曾经的热闹与繁华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整个月的安静与压抑。但是邻里之间的温暖却也回归了,曾经这里的居民忙忙碌碌,每日相见但不相识,疫情期间的守望相助,又勾起了他们的热心肠。 “其实我来上海不久,住进这个小区才半年。当我告诉老家的家人时,他们都非常惊讶,小区邻居怎么会这么好?这是最最特别的婚礼,我会一辈子难忘,永远忘不了学林苑。”祁靓靓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电影大话西游里有这样一句台词:我的意中人是一个盖世英雄,总有一天他会出现,身披金甲圣衣,脚踏七彩祥云来娶我。 婚礼结束后,小区居民把群名改成了“七彩祥云”,他们都在等待上海阴霾散去的那一天。
外卖小哥眼里的上海:“看到的是互帮互助,感到的是城市的友爱” 东方网记者程琦4月28日报道: 疫情之下,外卖小哥成了上海城市保供的重要力量,他们风里来雨里去,披星戴月奔赴各个小区,为老百姓送去食品、药品等生活物资。尽管有忙碌、有疲惫,但辛苦付出的外卖小哥却说:“这一个月来,我看到的是互帮互助,感受到的是这座城市的友爱。” 有这样深刻感受的小哥名叫吴义,是饿了么普陀区星光耀站的站长。近日全国五一劳动奖公布,饿了么普陀区星光耀站点成为首个获得“全国工人先锋号”的外卖配送站。采访中吴义告诉记者,“他们都对我说谢谢你们的坚守,而我想说,是你们的温暖给了我们坚守的底气。” 担起重任,买菜、送药每人每天配送上百单 安徽小伙吴义今年36岁,在上海工作已有6年的时间了,6年来他凭借着踏实、上进的劲头,从一名普通的外卖员晋升到了站长。 3月疫情开始后,因人员管控的需要,星光耀站点原本40人的外卖小哥队伍,有一段时间只剩下了吴义和6位骑手在岗。星光耀站点周边不少居民小区,7个人承担起了周边区域的重要保供工作,为居民送去餐品、药品以及生活用品等物资。 星光耀站站点小哥为居民配送药品(吴义 图右) “人少了,服务却不减。”为了让周边更多的居民吃上饭、买上药,吴义和骑手伙伴们把站点的配送半径从疫情前的3km左右,扩展到5km。 也正是这一决定,让7个人的小队伍更忙了。每天从早上8点工作到夜间24点,平均每人每天送出一百多单已是常态,而这其中占比最高的是团购药品订单,每日配送药品约500单左右。 吴义告诉记者,2017年开始他就在这个区域工作了,对社区居民十分熟悉。此次疫情开始后,不断有认识的居民给他发来消息,希望帮助代买物资。于是他便拉了一个应急需求群,组织站点骑手为居民进行应急配送。老人断药了、婴儿没有奶粉了…… 骑手们已经为数十户居民送去紧急物资。“ 通过居民们的口口相传,目前约100多人加入应急需求群。很多居民暂时并没有紧急需求,可他们还是加入了,“怕万一有什么事,有外卖小哥在,图个安心。” “组建应急需求群的初衷,是帮助大家免费服务,能帮一个是一个。但没想到的是,大家都特别体谅我们,非要给我们配送费。”吴义说,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 “前几天帮助一户老人配送药品。老人身体不适,急需高血压和内分泌相关药品。我们知道后,帮助老人在互联网医院预约、挂号、问诊,并由3名骑手一起接力完成配药、送药。本来说好了免费服务,在送药完成后,老人还是悄悄留下200元。” 星光耀站站点小哥为居民去医院排队取药 互帮互助,邻里为小哥解决一日三餐 “我们帮助居民送药送菜,他们也关心我们的生活”,吴义回忆起疫情期间的配送经历,他说:“累是累,但是心里是暖的。” 由于站点处于管控的状态,平台解决了后续的住宿问题,服务过的周边居民也主动来操心起了骑手的一日三餐。 有一位宝妈家里没有婴儿专用奶粉冲泡矿泉水,站点骑手找了很多地方终于帮助购买到。她非常感动,主动做了早饭,让志愿者放到了小区门口,喊站点骑手来拿。 “这次疫情中,我们站点和周边居民更熟了,他们经常发微信给我和伙伴们嘘寒问暖,有居民担心我们吃得不好,要我们“点菜”,他给我们做好送来,真的挺感动。” 一些商户也主动给站点小哥们提供生活上的帮助。星光耀站点配送区域内,老乡鸡商户为骑手开了门,去吃饭,他们只是象征性的收了点钱,“我也很感到很暖。”吴义坦言,虽然这段时间,大家都很困难,也有很多事情超出了预期,但在一线的我们,也真实的感受到了大家的相互关爱。 点滴积累,工会成了外卖小哥“第二个家” 此次,星光耀站点成为首个获得“全国工人先锋号”的外卖配送站,更让吴义和他的伙伴们感到激励。星光耀站点的小哥和居民能有如此亲密的互动,离不开多年来的感情积累,更离不开工会的成立。 2017年底,全国首家街道网约送餐员联合工会在上海普陀区成立,吴义多了一个新身份——石泉街道网约送餐联合工会主席。近5年时间过去了,该联合工会的会员规模扩大到百余人。 “在实际工作中,遇到任何难题,我们工会都会设法帮助解决。”吴义告诉记者,2020年疫情暴发初期时,由于小区实行封闭管理,外卖员无法及时送达的餐食很快变凉。于是联合工会出面和物业进行了沟通,经协商,小区在大门一层放置了保温箱。贴心服务赢得了社区居民们的“点赞”,也提升了小哥们对社区生活的融入感。 吴义感慨,初到上海成为外卖员时,自己常常会路过石泉路街道总工会,当时的他未曾想过,如今,这里不仅成了他频繁出入的“第二个家”,也成了更多外卖小哥“第二个家”。 “当外卖员出了小事故,工会慰问金会及时送到伤者手中;在健康服务点、爱心接力站,小哥们的突发状况总能得到悉心解决。”今年春节的工会送温暖活动中,联合工会在广泛征求意见后,为小哥们送上了充电宝、御寒手套、口罩等一系列“小哥专属”的实用慰问品。 “正是这些点点滴滴的积累,让我们在这座城市有了归属感,这是一座有爱的城市,我们更应该相互温暖、互帮互助,共度难关。”吴义说。 来源:东方网
上海封控区全职妈妈:疫情让邻里更加和睦 中国网4月25日讯(记者 高慧) 崔女士是一位全职妈妈,家住上海市宝山区淞南镇的一个小区。 今年3月份,由奥密克戎变异株引起的新一轮疫情突袭上海,防疫形势十分严峻。崔女士所在的小区自4月1日起开始实行封闭管理。 图片说明:崔女士所在小区收到的政府发放物资。(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在足不出户的日子里,居民面临的最大挑战便是如何保障日常生活所需。崔女士表示,作为一名普通上海市民,她十分感谢宝山区政府能够急群众之所急。截至4月21日,小区居民先后七次收到区政府免费发放的各类生活及防疫物资,包括米、面、油、肉类、蔬菜、VC泡腾片、口罩、酒精等。此外,他们还收到了山东、江苏、云南、新疆等地以及本地企业捐赠的物资。崔女士说:“我们从来没有为生活物资短缺而担忧过。来自全国各地、各机构或个人源源不断的救援物资让我们倍感温暖。” 图片说明:身着防护服的志愿者协助居民进行核酸检测。(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因为要照顾孩子,崔女士没能成为社区志愿者。但是,作为小区的一份子,她依然与大家一起全力配合、共同抗疫。在她看来,居委会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们是基层抗疫工作的英雄。在他们的带领下,整个小区生活秩序正常运转。他们经常扛着米、拎着油,不辞辛苦地挨家挨户分发物资,保障小区居民在封控期间基本生活无忧。 图片说明:来自江苏的援沪医务人员在为小区居民做核酸。(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此外,志愿者们还负责组织居民参加核酸检测,在居民排队的时候,他们会时不时拿起扩音喇叭对大家说着加油打气的话。 图片说明:志愿者为独居老人送来居民们捐赠的爱心物资。(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上海是中国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城市,目前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超过530万,其中独居老人达到30万以上。 崔女士所在的小区有七八户独居老人。考虑到封控期间老人们的物资储备可能不足,热心的小区居民还自发组织为独居老人捐赠物资。大家主动在微信群里报名,再由志愿者逐户上门收取。不到一个小时,志愿者们就募集到了鸡蛋、牛奶、水饺、挂面、纸巾等各类物资,随后逐一分发给独居老人。 图片说明:志愿者收集到的爱心捐赠物资(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这段时间,邻里之间充满了爱:我给你一卷粉丝,你送我一杯奶茶;我送你一把小葱,你赠我一头蒜。为遵守防疫规定,避免直接接触,家家门口都会挂一个物资袋,谁家缺什么,只要在微信群里喊一声,不多时就会出现在家门口的小袋子里。”崔女士感叹道,“我们小区真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这次疫情也让邻里关系变得更加和睦了。” 采访的最后,崔女士一再向中国网记者表示,希望大家对现在网络上流传的一些负面消息能够理性看待,不信谣、不传谣。“我本人真的是特别感恩身边那些逆行的英雄。向基层英雄们致敬!向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们致敬!虽然身在疫区,但我从没担心、害怕过,反而因为身边这些美丽的人、感人的事,心中时时充满着温暖。此次疫情让我真切感受到我们国家的强大,感受到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团结友爱,是守望相助,是没有歧视、没有地域之分的大爱!”
护士们表示:我们都是你的女儿! 5月2日,在上海黄浦区城市足迹方舱医院,来自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的护士们正在给患者进行健康宣教。一位78岁高龄的老人竖起大拇指,称想认其中一位护士做女儿,护士们表示:我们都是你的女儿!
上海有很多小区形成了居民互助模式 我所在小区,每天都有人主动、积极跑去做各种志愿者,帮居民搬运东西、上门照看独居老人。今天,又有邻居提供消毒用的物品。 有不少网友向我反映求助,我也在尽力转达、互通信息、帮助推动。 此前,有网友告诉我说:因为家里缺少奶粉,经过大家的努力,问题得到了解决;有的物物交换解决问题、还有的家里缺少烧菜的油盐酱醋很快得到邻居的相应;还有的干脆把84消毒液放在楼道门口、让有需要的人取用;家里缺少大米的、群里吼一声就解决了...... 也会有网友会说:为什么我们小区不是这样的?为什么我们小区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有些还得不到及时解决。我听闻大家的难处、心里也很焦虑,就想着想办法解决实际问题。 我觉得首先、小区信息要公开透明,尤其关于小区内病例的情况,在保护当事人隐私的前提下要予以说明,解惑释疑; 其次,居民和居委要团结协作,而不是相互谩骂批评指责,我看到一些群里激烈的批评最后导致互信不再、工作难以为继,居委真的不是万能王,10多个“小巷总理”能力权限太有限了。 我所在的小区居委在面对居民的质疑时,一定全面完整地把自己遇到的问题原原本本向居民说清楚。 比如,此前,小区内突然出现了一例阳性病例,居委也不知道,直到看到浦东发布上公布才获悉。居委也及时向街道进行核实、原来这个病例是在医院内确诊的而不是小区内确诊的,居民这才了解了事情过程打消了顾虑、居委在小区群内进行了信息公布。 大家提出质问最多的,是关于物资购买和就医看病的问题。我来提供一下我们小区的解决办法。 1、团购。小区团长很给力。各个团购群解决了很多居民的购物需求:牛奶、蔬菜、瓜果、牛肉、零食等,价格合理。大家会质疑:会不会导致感染?小区仅留一个通道放置快递架、快递员送到小区架子上后、由物业工作人员或志愿者点对点送到门口,减少接触机会。 当然,我们小区很多居民每天也在各种购物平台上抢枪抢,有抢到的开心不已,更多的是抢不到。抢到的人暗自窃喜,就不吭气了。 2、就医看病。如果是急难险重的病例,病人且有医院可以接收,并有120闭环转运,居委开出出门证。但有些小区的病例卡在了医院接收、120闭环转运这2个问题上。 虽然,小区未必做的是最好的,但我为邻居们的这种自助精神、自助能力感到高兴,“庶民社会”才是上海的强大的力量。 衷心希望,上海早日渡过难关。
(上海战疫录)疫情下百年老洋房成立了守护队 中新网上海5月4日电 (记者 李佳佳)承载着上海城市历史记忆的老洋房,在疫情之下却遭遇了新问题。 70%的住户系老年人、没有独立的物业管理,当上海城市生活按下了“暂停键”,居住在100多年历史老洋房卫乐园中的民众该如何解决最基本的生活需求呢? 没有物业管理,居民就自发行动起来,成立了由志愿者组成的守护队。在原泰安居民区党总支书记俞静的带领下,守护队引导居民完成核酸检测任务,不遗余力、不舍昼夜地在小区内外奔波,发放抗原、运送分发物资,让这里的生活在封控期间“忙而不乱”,仍旧在过往的轨道上有序运转。 志愿者关爱社区老人的生活 新华街道供图 每天早上5点半老党员金彩珍就起床,不一会儿她就在弄堂里忙开了,她和最年长的志愿者夏恵珍一起清扫周边的垃圾,把每个沉重的垃圾桶摆放整齐,在其他志愿者的共同协助下接力打扫清理卫生死角,保持小区整洁的面貌。 由于社区门卫的值班室人员被封控在家,如何值守就成为摆在卫乐园面前的头等大事。经过一番商量,卫乐园的守护队组织起12位居民,他们一天三班从早上7点至晚上10点轮流值勤,严格把关。同时,居民们还拿出家中的消毒物品,对快递物品进行消毒,并在群里协商晚上10点以后锁上大门,确保居民安全的同时,也能够防止外来人可能出现的疫情传播。 由于是一个老社区,这里70%的住户为老年人,疫情封控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由于不擅长操作智能手机,诸如配药、看病、买菜这样的生活小事,封控期间对他们来说都成为了难题,顿时让这里的老人们忧心忡忡。此时,志愿者纷纷站了出来,通过结对的方式,一对一地帮助慢性病患者配药,关心独居老人和孤老的生活起居,渐渐地,老年人的脸上也有了笑容。 卫乐园自发成立的守护队 新华街道供图 配药、看病有了着落,可生活物资怎么解决,也让俞静犯了难,虽然联系了购物平台,但仍旧远远满足不了需求,于是小区内的年轻人被发动起来开展“团购”,在小秦和小唐等“团长”的努力下,购物团由此而生,联系供货商、发出接龙链接、认真核对物品信息,从生活必不可少的物品到居民平时喜欢吃的食物应有尽有,一下子缓解了居民被封控在家的焦虑情绪,让大家感受到团体的力量。眼看着不会用手机购物的老人们一筹莫展,志愿者也忙活开了,帮忙团购负责分发,遇上邻里有缺生活物资的,志愿者毫无保留地拿出自家仅有的东西,一解燃眉之急。
我只是想帮忙”:混乱之中,上海居民团结互助 上海的丁婷婷(音)所在的社区因新冠疫情封控4天后,她开始担心楼下的独居老人。她敲开了老人的家门,发现他的食物储备正在减少,却不知该如何上网购买更多食物。 丁婷婷帮这位老人买了食物,还想到了附近其他的独居老人。于是,她和朋友们创建了一些微信群,将需要帮助的人与附近可提供食物和药品的志愿者拉进来。当一名女士的公公突然晕倒时,志愿者找到一位能帮忙的邻居,他带着血压计迅速赶到了现场。 在消灭病毒的不懈努力中,中国主要依靠居委会等组织的大量基层党员来安排大规模检测,以及协调前往医院和隔离设施的交通等。 而随着最近上海的感染者激增让社区工作者应接不暇,部分居民难以获得食物和药物,或者无法照顾宠物。有些人选择主动出手,自愿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在有三分之一以上户籍人口超过60岁的上海,人们尤其担心老年人被遗忘。许多老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也无法使用微信和网购APP。出不了门令他们的日常生活受到很大影响。 上海出现了大量新志愿者。在这个人口众多的中国大都市里,一种社区意识发展起来。而许多人说,其实在疫情暴发之前,他们更熟悉自己的同事,而非邻居。 志愿者还在网上分发表格,让需要帮忙照顾宠物的居民进行登记。这样,当宠物主人病毒检测呈阳性时,相关团体就能帮忙把宠物转移到临时住所或寄养处。 还有些人选择以自己的方式来缓解上海居民在封控下的日常生活压力。他们在网上整理有用的信息和指南,或为疲惫的邻居制作点心、编辑视频来鼓舞士气。
(上海战疫录)疫情下百年老洋房成立了守护队 中新网上海5月4日电 (记者 李佳佳)承载着上海城市历史记忆的老洋房,在疫情之下却遭遇了新问题。 70%的住户系老年人、没有独立的物业管理,当上海城市生活按下了“暂停键”,居住在100多年历史老洋房卫乐园中的民众该如何解决最基本的生活需求呢? 没有物业管理,居民就自发行动起来,成立了由志愿者组成的守护队。在原泰安居民区党总支书记俞静的带领下,守护队引导居民完成核酸检测任务,不遗余力、不舍昼夜地在小区内外奔波,发放抗原、运送分发物资,让这里的生活在封控期间“忙而不乱”,仍旧在过往的轨道上有序运转。 志愿者关爱社区老人的生活 新华街道供图 每天早上5点半老党员金彩珍就起床,不一会儿她就在弄堂里忙开了,她和最年长的志愿者夏恵珍一起清扫周边的垃圾,把每个沉重的垃圾桶摆放整齐,在其他志愿者的共同协助下接力打扫清理卫生死角,保持小区整洁的面貌。 由于社区门卫的值班室人员被封控在家,如何值守就成为摆在卫乐园面前的头等大事。经过一番商量,卫乐园的守护队组织起12位居民,他们一天三班从早上7点至晚上10点轮流值勤,严格把关。同时,居民们还拿出家中的消毒物品,对快递物品进行消毒,并在群里协商晚上10点以后锁上大门,确保居民安全的同时,也能够防止外来人可能出现的疫情传播。 由于是一个老社区,这里70%的住户为老年人,疫情封控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由于不擅长操作智能手机,诸如配药、看病、买菜这样的生活小事,封控期间对他们来说都成为了难题,顿时让这里的老人们忧心忡忡。此时,志愿者纷纷站了出来,通过结对的方式,一对一地帮助慢性病患者配药,关心独居老人和孤老的生活起居,渐渐地,老年人的脸上也有了笑容。 卫乐园自发成立的守护队 新华街道供图 配药、看病有了着落,可生活物资怎么解决,也让俞静犯了难,虽然联系了购物平台,但仍旧远远满足不了需求,于是小区内的年轻人被发动起来开展“团购”,在小秦和小唐等“团长”的努力下,购物团由此而生,联系供货商、发出接龙链接、认真核对物品信息,从生活必不可少的物品到居民平时喜欢吃的食物应有尽有,一下子缓解了居民被封控在家的焦虑情绪,让大家感受到团体的力量。眼看着不会用手机购物的老人们一筹莫展,志愿者也忙活开了,帮忙团购负责分发,遇上邻里有缺生活物资的,志愿者毫无保留地拿出自家仅有的东西,一解燃眉之急。
求私鎏金商家 谢谢~
黑龙江省网络安全宣传周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
【网安课堂】互联网交互式服务安全管理要求(即时通信服务篇) 《互联网交互式服务安全管理要求》是由公安部网络安全保卫局发布的,适用于互联网交互式服务提供者落实互联网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技术的一系列措施与要求。 今天小编就带大家学习一下《互联网交互式服务安全管理要求——即时通信服务篇》,本部分规定了即时通信服务安全管理要求,适用于互联网交互式服务提供商落实即时通信服务的安全保护管理制度和安全保护技术措施。
网警普法:互联网交互式服务安全管理要求——论坛服务 网络安全已成为国家安全的核心内容和重要组成,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基础安全、综合安全和整体安全。《互联网交互式服务安全管理要求》该标准由公安部起草,2020年1月16日正式发布,自2021年3月1日起开始实施。 该行业标准适用于即时通信、博客、论坛、聊天室、云服务、网约车、电子商务等互联网交互式服务提供者。该管理要求明确规定了互联网交互式服务提供者的个人信息保护义务:制订信息处理规则,明示收集与使用;限制收集和用户明确授权原则;修改规则应告知用户,并取得其同意;建立安全保护制度和技术措施;制定信息泄露事件的处理措施等。
网安课堂丨互联网交互式服务安全管理要求之基本要求 前言 《互联网交互式服务安全管理要求》由公安部起草,2020年1月16日正式发布,2020年3月1日起开始实施,适用于互联网交互式服务提供者落实互联网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技术措施。 (注:交互形式包括文字、图片、音视频等;包括但不限于论坛、社区、贴吧、文字或音视频聊天室、微博客、博客、即时通信、电子商务平台、搜索、 互联网约车、互联网短租房、移动下载、分享存储、第三方支付、云服务等互联网信息服务。)
一图读懂网络安全法
塔河有日托班吗? 收两周岁孩子的那种
有没有大一些的楼房出售的? 有没有大一些的楼房出售的?
海阳城怎么样? 想在儋州市买房,养老兼投资。中介给介绍了这个海阳城,走过路过的各位给个现实的评价,在此谢过了~~
一颗不知道在想什么的紫镜万象种子…… 20天了,只长了一个小球球,也没长根毛,小球球也没长大,还是透明的,感觉要化水的节奏期望最大的一粒种子,不给力呀
肥又亮 用这个胖子水点经验
景天后遗症…… 从景天坑跳过来一月有余,养护思路还没有转变过来,脑子里还是想着控水大晒。养景天最怕植株徒长,听说十二徒长更不可逆,所以更不遗余力的虐虐虐十二……
破事水。。。 昨天艳阳高照,一不小心把樱水晶晒成了洋葱皮。。。隔着玻璃的阳光也很强大啊 另外问个小问题,景天的介壳虫容易传染十二么?昨晚发现家里的景天全部感染了杰克,十二和景天曾经距离很近,是相邻的两个托盘,好担心
【记录贴】辗转入十二坑 全家福镇个楼吧
1
下一页